收藏 分享(赏)

课后习题(简答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7311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习题(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后习题(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后习题(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后习题(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后习题(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后习题(简答题)整理(注:此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义请自行查证)习题一:金属固态相变基础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相界面特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相变阻力大(弹性应变能作用)4.易产生过渡相(降低形核功)5.晶体缺陷的影响(提供驱动力) 6.原子的扩散 2、哪些因素构成固态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固态相变的阻力:弹性应变能和界面能;相变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差和新相自由能较低3、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内部组织或结构;有序化程度4、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形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晶界形核位错形核空位形核。新

2、相晶核的长大,实质是界面向母相方向的迁移。5、固态相变的长大速度受什么控制?无扩散型相变受控于界面过程;扩散型相变成分不变时长大速度主要受控于界面过程,成分改变时长大速度取决于扩散过程6、C 曲线为何呈“C”型(存在鼻点)?过冷奥氏体转变速度取决于转变驱动力和扩散能力,而T, G ,D。在 A1550区间,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较快 ,转变速度较快。 550以下,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速度越来越慢,因而转变速度减慢。 7.影响 C 曲线的因素有哪些?1.含碳量;2.合金元素;3.奥氏体晶粒尺寸;4.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5. 奥氏体塑性变形习题二:钢中奥氏体的形成1.热处理的条件:(1

3、)有固态相变发生的金属或合金(2)加热时溶解度有显著变化的合金为什么钢可以进行热处理? 固态相变有相变重结晶 C 溶解度显著变化可固溶强化2.钢在加热和冷却时临界温度的意义?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 Accm 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3.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及碳的扩散?1.奥氏体形核 2.奥氏体的长大 3. 残余碳化物的溶解 4.奥氏体的均匀化4.解释钢的

4、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实际晶粒大小。本质晶粒度:在 保温足够时间(3-8 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10935.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有那些?有何影响?1、加热温度的影响:T,I ,G,且 I G;2、碳含量的影响:C ,A 形成速度;3、原始组织的影响:片状 P 转变速度粒状 P;4、合金元素的影响:(1)对 A 形成速度的影响:改变临界点位置,影响碳在 A 中的扩散系数,合金碳化物在 A 中溶解难易程度的牵制对原始组织的影响( 2)对 A 均匀化的影响:

5、合金钢需要更长均匀化时间习题三:钢的珠光体转变1.以共析钢为例,试述片状珠光体的转变机制,并用铁碳相图说明片状珠光体形成时碳的扩散。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临界点以下发生如下转变: A F + Fe3C片状珠光体形成依赖于扩散,以得到所需要的浓度变化以及结构变化,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由于各相间的碳浓度差,造成了如下扩散:(a)界面扩散(b)由远离 P 区扩散(c)铁素体中 C 的扩散2.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生成条件有何不同?决定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片状珠光体生成条件是过冷奥氏体缓冷,粒状珠光体是通过片状珠光体中渗碳体的球状化而获得的;决定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过冷度 T3.什么是伪

6、共析组织?非共析成分的被过冷到 ES 延长线 SE与 GS 延长线 SG ,可以不先析出先共析相而直接分解为 F 与 Fe3C 混合物,即为伪共析组织。习题四:钢的马氏体转变1.试叙述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无扩散性;具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非恒温性;可逆性 2.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晶体学特点、亚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差异?板条马氏体:扁条状或薄片状,亚结构为位错;片状马氏体:呈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主要是孪晶3.钢中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强化机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钢中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强韧性,而片状马氏体塑韧性较差?本质:1.相变强化 2.固

7、溶强化 3.时效强化 4. 马氏体的形变强化特性 5.孪晶对马氏体强度的贡献 6.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和马氏体板条群大小对马氏体强度的影响。马氏体的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位错型马氏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孪晶马氏体的韧性较差4.马氏体转变动力学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特点?1. 降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特点:Ms 以下必须不断降温,M 核才能不断形成,形核速度极快,瞬时形成长大速度极快,在极低温下仍能高速长大M 单晶长大到一定大小后不再长大;2. 等温形核、瞬时长大,特点: M 核可以等温形成,有孕育期,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加,先增后减转变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快冷可抑制 M 转变转变不能

8、进行到底,只有部分 A 可以等温转变为 M;3自触发形核、瞬时长大,特点:当第一片 M形成后,会激发出大量 M 而引起爆发式转变,爆发转变停止后,为使 M 转变继续进行,必须继续降低温度;4表面马氏体相变,特点:等温转变有孕育期,长大速度极慢,惯习面 112,位向关系为西山关系,形态呈条状。5.奥氏体的热稳定化?淬火时因缓慢冷却或在冷却过程中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而使马氏体转变迟滞的现象称为奥氏体的热稳定化。6. Ms 点很低的原因?马氏体形成的两个条件?影响 Ms 点的主要因素有那些?Ms 点很低的原因:若 To 点一定,Ms 点越低,则相变所需的驱动力就越大;马氏体的形成条件:(1)快冷 V Vc(Vc 为临界淬火冷却速度)避免奥氏体向 P、B 转变(2)深冷 T 60) ,心部有较好的韧性(Ak50J),材料选用 15 钢;(4)镗床和镗杆,在重载荷作用下工作,并在滑动轴承中运转,要求镗杆表面有极高的硬度,心部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材料选用38CrMoAlA。下列零件应选用何种热处理工艺:Wc=0.2%,要求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Wc=1.2%,要求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Wc=1.2%,要求提高硬度和耐磨性。Wc=0.45%,要求具有好的综合力学性能。Wc=0.6%,要求具有好的弹性。钢丝冷拉后硬度高,要求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