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文学鉴赏 -.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867045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学鉴赏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外文学鉴赏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外文学鉴赏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外文学鉴赏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外文学鉴赏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外文学鉴赏,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吕思勉(1884-1957),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四大史家”。,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这也是白话本国史的主要特色。 白话本国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惟此一部。,书中中国历史五阶段,周以前为上古史,秦朝统一到

2、唐朝全盛为中古史,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为近古史,元朝至清朝中叶为近世史,西力东渐以后为最近世史。 史学家顾颉刚称吕思勉通史著作“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林语堂与中国人,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中国人,中国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旧译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

3、与代表作。林语堂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儿,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座右铭。他的著作,在东西方都极受欢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以至现今美国大的图书馆几乎都收藏有他的著作。,1934年,林语堂开始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第二年由赛珍珠的出版公司在美国发行,9月出版,到年底时已再版了7版,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其后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普遍认为,这本书让西方人知道了何谓“中国文明”。 林语堂在自序里的说法:“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第一部分 背景 第一章 中国人 第二章 中国人的性格 第三章 中

4、国人的心灵 第四章 人生的理想,第二部分 生活 第五章 妇女生活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 第七章 文学生活 第八章 艺术生活 第九章 人生的艺术 第十章 中日战争之我见,黄仁宇与万历十五年,黄仁宇,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美籍历史学家。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其后赴美研习历史,提出大历史观,主张 “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见于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大历史观”,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

5、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 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一反西方史学界以分析、数字为正宗的方法,从中国固有实际出发,以综合、叙述为主,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把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明代著名人物、聚集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前后,深刻揭示了中国由盛而衰的内在原因:以道德代替法律、代替科学技术。,社会影响,“这本书像是闯出来的一匹黑马,不容得人们不正视。怎样评价这本书一度成为明史学界颇有争议的

6、话题”。 “八十年代,我初读万历十五年时,惊异于历史还可以这样表现,俯心低首引为模范表率,与诸位致力于新史学的同道相互激励,有意一起来开创新的史学的未来。”,八十年代高校里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很多人对万“一见钟情”。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那时在陕西师大历史系读研究生,他说:“初读万历十五年,如受电击,至今记忆犹新。” 科技史学者江晓原的回忆更有意思:“1982年我正在读硕士研究生我读了许多前人的论文,不幸的是它们经常令我昏昏欲睡难道我也要以写这样的东西为业吗?我多次暗暗自问,感到有些沮丧。就在这彷徨犹豫之际,万历十五年出现了,它象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学术文本其实还可以这样写!这坚定了我

7、选择学术生涯的信心。”,第一章 万历皇帝,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万历十五年题作书名来写这样一本专著呢?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

8、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由于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我们的论述也无妨从小事开始。,这一年阳历的三月二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是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乘轿的高级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门到皇城,路程逾一里有半,抵达时喘息未定,也就顾不得再在外表上细加整饰了。,站在大明门前守卫的禁卫军,事先也没有接到有关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装的官员来临,也就以为确系举行大典,因而未加询问。进大明门即为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门午门之前气氛平静,城楼上下也无朝会的迹象,既无几案,站队点名的御史和御前侍卫“大汉将军”也不见踪影,不免心中揣测,互相询问:所谓午朝是否讹传?,近侍宦官宣布了确切消息,皇帝陛下并未召集午朝,官员们也就相继退散。惊魂既定,这空穴来风的午朝事件不免成为交谈议论的话题:这谣传从何而来,全体官员数以千计而均受骗上当,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