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单判断.ppt

上传人:jmydc 文档编号:9863868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判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简单判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简单判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简单判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简单判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简单判断,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一、定义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有两个特征: 1、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 2、判断有真有假,既然判断的真假是以客观实际为标准,那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防止犯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的错误,主观主义的危害常常是十分严重的。,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焉能如此。宋王因怒屈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屈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甚危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今又私患向之先视齐

2、寇者,皆: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不如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至,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向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二、判断的语言表达,在逻辑上,表达一个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陈述句是用来叙述说明某事物的语句,直接表达判断。 疑问句是表示询问或反诘的语句。单纯疑问句不直接表达判断,反问句则直接表达判断。 感叹句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语句。 祈使句是要求人们作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语句,这一类语句不直接表达判断。,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每一个有高尚理想的人是爱国的。

3、 没有一个有高尚理想的人不是爱国的 有高尚理想的人都是多么爱国啊!,马逸,有犬死于其下(穆修) 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 适有一马践死一犬(沈括) 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欧阳修同事) 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我在车上遇到八个少数民族的人。 我在车上遇到八个少数民族的人。,人多病少财富。,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三、判断的分类,性质判断简单判断 关系判断模态判断 判断 联言判断复合判断 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模态判断,第二节 性质判断,一、定义:是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命题)。 由于其反映性质是直接的 ,因而传统逻辑又把这种判

4、断称为直言判断。 一切性质判断都由四部分构成: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一切(有的、某个)S是(不是)P,二、性质判断的种类,根据性质判断质的不同 肯定判断断定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S是P 否定判断是断定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S不是P,性质判断的量可分为三种类型:单一、部分、全部。 根据量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 单称判断 某个S是(不是)P 特称判断 有的S是(不是)P有S是P只表示“至少有一个S是P”或“是P的S是存在的”,所以又称特称判断为存在判断。特称的逻辑含义是“至少有一个” 。 全称判断 所有S都是(或不是)P量词重叠 ( 一AA 一A一A ) 名词重叠疑问代词,按照质与量

5、的结合,六种性质判断 单称肯定 单称否定 特肯 SIP 特称肯定 特否 SOP 特称否定 全肯 SAP 全称肯定 全否 SEP 全称否定,N E G O 我否定 A F F I R M O 我肯定,三、性质判断的周延性,主项: 单称周延,全称周延。 特称不周延谓项: 否定周延 肯定不周延,注意问题,离开判断孤立的概念无所谓周延、不周延。 周延性不是指充当主项、谓项概念的固有外延,而是指在判断中对它们外延的断定情况。,四、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一)、的真假情况,、, , ,(二)、之间的对当关系,、反对关系 真,假;假,不定。真,假;假 不定。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真假不定。不可同真,可

6、同假,、下反对关系 真,不定;假,真。真,不定;假,真。一假,另一必真。一真,另一真假不定。可同真,不可同假。,、矛盾关系 ,真,假;假,真。真,假;假,真。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必真。不同真,不同假。,、差等关系(从属关系),真,真;假,不定。真,不定;假,假。上位真,下位真。下位假,上位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真 假 真 假 假 真 ,甲:我看今天所有的人都没有听懂。(E) 乙:你的看法不对。(E假I真) 甲:如此看来,所有人都听懂了。(I 真推不出A真) 乙:你的看法也不对。(A假O真),五、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主谓项相互照应,即它们之间的外延关系合理。 、准确表达被反映对象的数量范围。 、准确表达主谓项的联系性质。 、判断本身必须确定,不能自相矛盾。,第三节 关系判断,一、定义 二、关系的性质 对称,非对称,反对称。 传递,非传递,反传递。,第四节 模态判断,一、定义 二、种类 三、模态判断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