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53318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6 页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 1 年多来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 均病情好转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但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组病人明显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干预组患者的 FVC、FEV1、FEV1/FVC 以及 PEFR 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实施健

2、康宣教、综合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及呼吸训练等, 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护理;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并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2。其临床特点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3。我院内科80例住院患者经过第 2 页 共 6 页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使患者增加了对疾病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使住院次数减少、症状减轻,从而改善了患者生活质

3、量。在住院病人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显得越来越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还要加强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患者实施规范、精心全面的护理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缓解标准 4。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876岁,平均60.2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2.2年;有吸烟史者55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5例

4、,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25例,采用一般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1.2.2 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对于常规病人: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缺乏,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告知此病虽不可根治,但可通过合理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够减少急

5、性发作和延长稳定期,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室温与相对湿度适宜,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5。合理的氧疗:呼吸的维持主要依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存在低氧血症,故应长期给氧,但是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患者吸人氧浓度过高而引起氧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采用鼻塞或鼻导管持续低流量法或者面罩间断供氧法。供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更换鼻导管、吸氧管及湿化瓶。饮食护理: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也削弱机体免疫机制 7。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患者第 3 页 共 6 页进高蛋白、适量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8。通过饮食

6、调整提高摄入量,从而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功能。氧疗期间嘱患者少食多餐,以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腌制食品,尽量少吃产气食品,对食欲不佳者可服用助消化的药物以促进食欲,另外心衰者要特别注意忌盐 9。进食后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故在进食后应以温水或温开水漱口。促进有效咳嗽和排痰: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要保持,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要及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湿化呼吸道具有能够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和稀释痰液的作用,在湿化呼吸道的同时给予有节奏的拍击背部以利于患者将痰液咳出。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吸痰,患者应当避免受凉、剧烈咳嗽和过度屏气。

7、并发肺心病的护理:正确的体位不仅可使病人感到舒适,减少疲劳,而且能减轻某些症状 1 0。患者取半卧位,可减少心脏负荷和肺灌注量,及时清除痰液,送检痰标本作药敏实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或抗菌药物,遵医嘱给予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及利尿药物,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一般肺心病3040滴min,严重心衰20滴min以下,一天输液量在24h内输完 11,及时遵医嘱给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药以及祛痰、止喘药物。监测管理:对可能合并心力衰竭、肺性脑病、少尿、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进行床旁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4-24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

8、一次,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呼吸衰竭的监护:护士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慢阻肺病人常因痰液粘稠栓塞小支气管,使呼吸不畅,常因无力咳嗽导致呼吸衰竭 12,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精神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升高,超过50mmHg。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2)对于合并有呼吸衰竭的病人:所有患者进入监护室后均接受呼吸机经面罩辅助通气,模式采用同步或同步/定时,调整合适的吸气压和呼气压,吸氧流量2-8L/min,应用呼吸机的同时进行血氧、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检测。护理措施如下:心理护理

9、:重度2型呼衰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病理性的意识障碍。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不能配合呼吸机治疗,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治疗过程顺利完成。帮助其克服孤独感,由于面罩使用后产生交第 4 页 共 6 页流障碍,护士应设法与患者建立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比如笔谈、手势等,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感。该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甚至轻生的心理反应,护士要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减少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3。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治疗:治

10、疗过程中胃胀气的现象比较常见,嘱患者在机器送气时,避免张口,用鼻子吸气。腹胀明显者可使用胃肠减压。保持呼吸管道的密闭通畅: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固定带的松紧度,观察患者使用面罩的情况。固定带过松,尤其烦躁不配合而发生的面罩松脱,严重影响通气效果。固定带过紧会造成鼻面部的局部肿胀,充血,出现皮肤破损,有时可垫少许棉垫与鼻梁处或定时放松面罩,局部按摩。加强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气体湿化后再进入气道。通过给患者翻身,拍背,改变体位,鼓励自行咳嗽等方法,将肺深处的痰咳出,必要时給予气道内吸痰。呼吸机必须定期消毒,擦拭干净。机械通气过程中要观察意识状态、呼吸、体温、尿量、痰液等。如患者皮肤潮红、多汗和浅

11、静脉充盈,多表示二氧化碳潴留;如皮肤苍白、四肢末梢湿冷,可能是低血压,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体温升高常是感染的表现;尿量代表心功能状态,应密切观察。(3)COPD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方法如下: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有很多,应重点强调腹式呼吸锻炼。由于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膈肌下降,使患者肺活动减弱、呼吸类型改变,通过呼吸肌锻炼,能使浅、快呼吸变为深、慢的有效呼吸,利用腹肌帮助膈肌运动,调整呼吸频率,呼气时间延长,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变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方法是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

12、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l: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开始每天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体力训练:有研究报道,坚持户外运动,第 5 页 共 6 页可提高耐寒抗菌能力,同时也有利肺功能的改善。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散步、慢跑、上下楼梯等。开始运动5一lOmin,每天45次,适应后延长至20一30min。每天34次。其运动量由慢至

13、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体力训练后身体无疲劳为度。一般l一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指标。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cl-90量表 14进行评价;肺功能指标:主要测定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ls用力呼气容积(FEVl)、1s率(FEVlFVC)、用力呼气流量(PEFR)。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半年后,干预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FVC、FEVl、FEVlFVC以及PEFR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3.小 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病程较长、痛苦较大及容易复发等,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由于该病诊断时往往已经较晚,所以治疗比较困难,而在目前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够改变其病程的发展和肺功能的下降;另外,由于该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较长而导致医疗费用大,使家庭负担加重。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医护人员热切关注的问题。大多数病人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有时候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取得成效,我们必须重视综合护理的重要性,包心理护理,这括也必将是未来护理发展的趋势所在,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

15、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15。5. 参 考 文 献1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45.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3何权瀛周新。谢灿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第 6 页 共 6 页经济负担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257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5吴洁

16、,左志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286梁美萍.一例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家庭氧疗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1994; ( 29) 27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6.8金珠凤,吴玲玲.马斯洛需要层次在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志,2007,12(11):1291.9Ban JPNurtrition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Ann Med Intern2000,151(7):542-54810董小玲.肺心病合并 型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5;8(10):38.11张小平.肺心病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82.12许均阳.慢性肺心病患者免疫给你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1993;(10):698.13罗君.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12814魏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种护理模式及效果对比研究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l,25(4):356-357.15周蓓,陈超.中外健康文摘 2012,27(9): 319-3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