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编辑 姚学谦知识点解读 一、哲学是什么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 )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 )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 )哲学是关于世界
2、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联系:世界观与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就是哲学。(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
3、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区别:主要是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不能相互代替。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2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 概括和总
4、结。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
5、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二、哲学的基本问题w.w.w.k.s.5.u.c.o.m5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 )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6、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也就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的,就是可知论;凡否认认识世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7、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7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因而是不科学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
8、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8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成第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9、(即认为世界是人的思想和感觉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9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 )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其他巨大进步。(3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0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
10、法 的有机统一(2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 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易错点】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
11、: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12、观点(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注意问题1完整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但并不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不能认为世界观就是哲学。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不能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5“物
13、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反映物质。(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6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但并非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真正的哲学才是自
14、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解读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还有可知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
15、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4、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
16、上学观点。5、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6、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17、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7、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18、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8、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9、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大脑和 “电脑”都不具备。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10、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1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
19、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2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3 )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
20、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12、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
21、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为什么?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怎么办?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4、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22、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
23、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3 )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15、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
24、导作用。16、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4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17
25、、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 )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26、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重点、难点知识1、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要明确“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
27、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4)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2、全面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
28、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b、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c、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9、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w.w.w.k.s.5.u.c.o.m(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首先,主动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其次,主观能动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性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与前提。(3)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把人
30、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的宿命论,又要反对不顾客观规律,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
31、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知识点整合】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3、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2、,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
33、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
34、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1 )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 )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
35、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 ,而不能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
36、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 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37、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
38、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39、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共 3 条原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 方法论:要求我们
40、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二、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1、,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地对待错误。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
42、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易错点】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
43、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 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 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 废除,创造 ,消灭和改变)6、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7、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
44、律是定律的内容, 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 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9、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 无好坏之分)10、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1、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 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
45、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 形式是主观的)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 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6、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1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
46、反作用(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18、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19、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注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2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21、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22、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24、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关键是要尊
47、重客观规律)2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26、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2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8、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 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9、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30、人的认
48、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注意:不存在终极真理)31、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注意:不一定)32、实践决定于认识。(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33、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3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注意:实践是唯一标准)35、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 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注意:不论认识正确与否, 都来源于实践)3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注意:根本动力)37、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8、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注意:唯一来源)39、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 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注意: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4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注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