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对语言作用的认识,最明显地体现在一个名族的成语、谚语和俗语中,由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喻体可能各有特点,但是其表达的语义是一致的。有的事物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出现了,但所表达的文化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它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名族性。在外国人看来全是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他们一般是不愿意甚至反感回答的。对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就有可能造成误解,由于语义、语用及思维习惯和文化习惯的差异常常在交际中出现失误与不得体,所以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语言的角度出法,了解其文化知识.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双关现象,而双关语的双重语义使得翻译成为一件棘手的事。英汉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各自的发展历史、本质、结构各不相同;同时,中西文化在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致使汉英两种文化认知事物的角度及审美标准也不同。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因此“最切近最自然的再现”很大程度上就局限于文化因素范畴之中,故翻译者不仅要考虑翻译的语言特点还更要注意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上解决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理解英语文化困难的尴尬局面,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加深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