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内容摘要:在绘画中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是人们认识和反应自然形态时最简洁、最明确的表现形式,是构成各种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都具有这样无可替代的功能。它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类与生具来赋予的天赋。但由于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的不同,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不同点,以求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促进线条运用的发展方向。关键词:中西方 绘画 线条 差异世间万物我们都可以用线条对其归纳,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最简洁,最直接
2、,最准确的造型。线是构成各种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它可以千变万化,任意变化成任何一个事物,凡有型者,亦有线。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亦或是抽象的,都离不开线。从最原始的时期,人类用各种不规则的线条作记录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线条的功能已不再仅仅作为记录之用,它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风情万种”的艺术。到今天逐渐发展成为绘画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线条在中西方美术家的画笔下不再只是单纯的作为创作形象之用,更是一种美术家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艺术语言。但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地域不同和美学观念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西方人注
3、重的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追求的是自然的再现,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绘,我们可以概括的理解为“写实”,他们把线看做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外力的作用。而中国人主要是表达主观的情结,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更加注重的对意境的追求,一副画所表达的东西不仅仅是画里所画的物,往往通过所描绘的物来表达画外的东西更多一些。中国画的线条与西方画的线条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写意观与“西画”的写实观的差异。一、中西方对线的认识不同(中西方用线表现事物的区别)“绘画艺术最初都是以线造型的,中西方艺术家都很注重线条在作品中的作用。”(1)在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中,都本能的以线作为最简便最直接的绘画手段。我们从中国的原始彩陶绘画,
4、原始岩画,原始壁画,还有近代发现的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中,都能看到线条在当时已经被广泛运用。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家注重线的质地,讲究线的力度、内涵、韵律等深层美感的表现,中国艺术家还把主观的感受注入到了线的表现之中。中国画注重情感表现,讲求意境,笔墨,神似和气韵,是主观的。中国绘画里的线条具有情感性,流动的线条犹如画家的中枢神经,随着画家情感的变化在画面上任意驰骋,充满张力,充满生机,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线条又是中国绘画的灵魂,它体现出东方传统的思维特点。在历代画家的名作中,线条在自身布排,结构组合沉淀着丰富的思维情感。融入了情感的线不再只是单纯的线,同时拥
5、有了抒情的功能。线条的组织不仅可以表现物象的形象,更能体现出画家情感意韵。传统的中国绘画线条讲究本身的韵味,以及线条的长短穿插关系,现代国画的线条靠形体变形而不破形,变形后的线条不呆板而有变化,产生线条韵味。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线”的丰富表现力,强烈而独特的装饰意味。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使线呈现出了自身的审美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因此,线在中国画中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造型的功能,是情、境、意三者的有机结合。而西方绘画重视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写实,是客观的。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用“线”的不同表现方法来达到造型准确、空间处理合理的效果。其早期
6、的线条主要是朝着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写实方向发展。当时的画的功能和现在相似,几乎是对实实在在存在的物的照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不断的加深,认识到了人体及动物的内部组织结构,认识到了光影,强调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对自然物象逼真的摹仿。于是,他们开始将发现的科学知识引进到艺术中来,认为自然界中其实不存在线的,有的只是体面及面于面的交接所形成的表面的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画家在表现自然物象的规律时,借鉴东方绘画,重新用线条努力塑造立体形态。印象派之后,由于东方艺术的影响,“线”逐渐成为画家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有力的手段。抽象主意的出现,才将西方绘画艺术中的线从物象的形象和内容中分离出来,
7、“线”自身所构成的动律、节奏、情绪等也给以了充分的展现。虽然如此,西方的线仍然没有中国绘画中的线更有内涵和生命。二、中西方线条存在的形式和表现形式方法不同(中西方线的表现形式不同)中国画线条表现形式是线条的方圆粗细,曲直动静,体现线条自身的力度和美感,追求线条的品格。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强调“笔简行具”,讲究用线条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绘画艺术思维形式中最基本的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中国绘画对“线”的表现是感性的。中国画主张重意境,崇尚简约,以形写意的绘画语言,孕育了中国独有的“写意”画。中国画主要是通过笔墨形态而发挥作用,而线条则是中国画笔墨形态中关键因素和最基本的手段。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无究
8、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它可以表现物体形状的质感与肌理,也可以表现量感,通过线条勾勒的运动和结构方式不同张力,充分表现不同物象的量感。可以表现空间感,通过线的虚实,强弱的布置和浓淡干湿的走向来显示物象的空间存在。可以通过穿梭,重叠,藏露表现层次。可以通过线的快慢迟速,转折顿挫表现物象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通过组织的疏密关系来表现黑白色阶的感觉等等。中国画中的“十八描”就是对不同线条进行总结和概括。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对线有着精深的研究,线在中国画上具体体现为线点、线、皴、擦等不同形态。据明邹德中绘画指蒙所载,线有十八描:如琴弦描、铁线描、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钉头
9、鼠尾描、战笔水纹描、兰叶描、减笔描、混描等。利用不同的笔法勾划出粗细、曲直、方圆、刚柔、毛涩、轻重、虚实、繁简、顺逆、偏正等不同感觉的线条,并运用这些线的渐变、重复、排列、组合、交错、分割、呼应、对照,在画面上构成以线造型的各种形式。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而“皴”就是线条进一步丰富、拓展的产物,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斧劈皴等。这些皴法也是画家创造的种种线条形式。另外还有点法,如胡椒点、梅花点、小混点、鼠足点等。上面列述的种种线条形式,不进表现了历代画家对客
10、观物象高度的概括能力,也表现了他们在笔法上经过苦心探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笔方法。“线”的“描法”、“皴法”和“点法”的运用,是中国画线条不断丰富发展的象征,也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西方国家由于文化水平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因此表现出的思想文化意识与中国绘画有所不同。西方绘画中对线的表现是理性的,他们认为线是点运动的延续,西方绘画力图传递真实的客观物象。他们用线造型,在线表现形象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因此西方艺术崇尚真实,要求准确的再现客观物象。他们认为“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其为画。”(2)在西方艺术中,最初的绘画通
11、常都以精确严谨的线条轮廓气稿,坦培拉技法中排线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绘画到后来才逐渐变成以明暗和体积,透视为主。但尽管如此,西画中的线也从未消失过,纤细工整,或豪放或随意,不拘泥反复交错叠压的各种线条的运用,才使得西画语言更加丰富。线条曾成为现代画家关注的热点。或许是对与实性绘画的反叛,凡高、玛蒂斯、毕加索、克利等都将线条作为自己重要的形式语言,并且各具特色。线条作为一种语言在中国绘画史上集中体现中国画特殊的观察方法,并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3)。中国画的线条不为真实的表面所局限,却能更深刻地、更本质地表现人的性格和情绪,同时也使线条带有了画家自己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三、材
12、料媒介不同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画种。它的物质材料就是我们今天沿用的传统水墨绘画。绘画工具主要是毛笔,画家们利用毛笔灵活变化的笔法,或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干湿浓淡地在宣纸上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千变万化的点和线,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中国画的线条孕育着生命的律动,它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追索中国古代“线的艺术”的成因,除了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民族审美趣味之外,实在得力于中国人所使用的特殊物质媒介-毛笔、墨,还有纸。这些物质媒介为中国所独有,这就使得“线的艺术”在中国不仅有存在的可能,而且能获得更大发展。而西画的画种繁多,所用的工具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与中国画不同。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13、房龙说:“有什么样的作画的用具,决定有什么样式的绘画。你用一根火柴在一张粗糙的纸上画画,其效果是和你使用优质钢笔和蓝黑墨水,在嫩黄色平行螺纹纸上画的东西,截然不同。”(5)房龙的这段话很好的概括了绘画媒介的不同对画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四、线的作用不同线,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中西画家都曾运用它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然而线在中西绘画中却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西画中它主要起着表现质感、量感和塑造形体的作用。而在中国画里,它不仅起着塑造形体、表现物象的作用,同时还肩负着表现画家思想感情的重任,具有传情达意的主观表现功能。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
14、,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4)中国画家除了用线括定形状外,还以不同的书写形式表现不同的感觉、主观思想、意趣和韵味。画面上线的形状,直接体现着作者的情感,粗线显刚,曲线显柔,折转表示锐利,波湾显示绵软,不同的组合,疏密走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感觉。所谓怒画竹,喜画兰,就是通过对不同线条的运用,来表现不同的主观情感。例如徐渭的黑葡萄中的线歪歪扭扭,但却笔力老道,随心所欲,颇见功底。用线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作画状物不拘形式,仅略的其意,重在即兴遣怀。西画中的线起界形的作用,它附属于形体,受制于物象,是一种非主要的造型因素。其线条
15、是为形的存在作为辅助的基础,如一些轮廓线或是为再现对象的结构服务的。西方绘画注重于塑造形体,倚重于色彩快面,所以必然不会将线纯粹出来。虽然西方绘画中也有用线造型的情形,如安格尔、丢勒、马蒂斯、席勒等,但是线的作用只是用来界定轮廓,造型过程中的主要使用的是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够独立。西方绘画不管在绘画题材上,还是在创作过程中,都以明暗块面来表现,线条在这些绘画作品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达芬奇在论绘画一书中指出,“要认清轮廓的来龙去脉,讲究线条的完美和曲折、清晰与模糊、粗与细”。(6)从中可以看到“线”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结语终上
16、所述,线条在绘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中国也好还是西方也好,不管表现任何物象,都需要通过线来塑造形体。 线,生存在画家的作品之中,所以线条在绘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西绘画中,虽然存在着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的不同,但各自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绘画的表现语言。线条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艺术语言,中西方绘画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分道扬镳,但发展到最后又不期而遇的走到一起,说明线条同时也是最高级的艺术语言。“线”这一古老的艺术语汇在当代又焕发出无限活力,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和蓬勃发展的势力,中西方绘画应当相互吸取对方的长处,不断发展和创作新的线条表现形式,创造出更具魅力的作品。注释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772、4丰子恺:丰子恺论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3魏为:线描艺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美)房龙:人类的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4616张婧: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