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滕树全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跟班任三(1)班上册数学教学,学生人数由上期 27人增加到 29人(其中男生 14人,女生 15人) 。学生经历了一、二年级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少数同学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因此,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励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对差生辅导更进一步狠下功夫,力争学生成绩
2、再上一台阶。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重难点1、 “时、分、秒”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秒的认识和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分的认识以及知道了 1时=60 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下良好基础。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加、减法估算。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以及学习了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 “测量”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
3、米,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准备。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今后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5、 “倍的认识”这个单元你主要的内容就是倍的认识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已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6、 “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乘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以前学习表内乘、除法以及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
4、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基础。 7、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基础。 8、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以及整数的计算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分数计算及应用打基础。 9、 “数学广角集合”这个单元主要内容就是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行
5、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数学思维方法打基础。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分数的认识。难点: 1、1 毫米、1 千米、1 吨的表象建立以及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万以内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以及加、减法的估算。 3、 “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以及能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位叠加乘法。5、分数的意义以及整数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三、教学任务和目标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
6、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四、具体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深度。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
7、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利用一些例题和习题,突出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先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提前思考,在课堂上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 9、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合理、精心地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 10、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的不同层次,在课堂和课后多关注中等生以及思维较慢的学生。 1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有针对性的为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