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78451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专题十,考 情 汇 锦,考 情 解 读,考 点 攻 略,巩 固 提 升,2,3,4,1,(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_,答案(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

2、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1)本题采用比较阅读方式,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2)本题考查对诗歌具体语句的情态把握以及作用分析。尾联两句写诗人尽管想念家乡却仍以国家为重,充分体现

3、了诗人的爱国热忱。同时,爱国情怀与思乡的心情形成矛盾对比,在对比之中,将诗人的情感推至高潮,情感动人,并提升了诗歌的格调。,(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答: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解析(1)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信息“第二联”“写景精细”,组织答案时应重点分析怎样写景。此诗首联状夜,写

4、北斗垂宇,银汉浮天,写得苍茫空廓。颔联状秋,写风过暗林,一叶飘零,露浸衰草,百虫嘶鸣,写得深沉落寞。(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走笔抒怀,写卧病,写吟诗;然病中所思,诗中所吟,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那铁马冰河的边防,那驿炬来迎的抗金前沿。全诗从状景始,以纪怀收,而纪怀藉状景为铺垫,状景因纪怀见精神。诗的标题、小注也是组织答案的重要信息。,一、考纲解读2016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二、考情特点1考查角度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考查的角度主要有: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品抒发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主旨,分析作品

5、反映的社会现实,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2设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评价诗中作者抒发的感情、观点。,本考点包括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三个方面。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解析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已非常清楚,需要从文中找到表现主旨的内容,并做归类分析。从写的内容看,是从自然景观和人文市井角度来表现的,可结合具体内容分类分

6、析。答案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技巧攻略1解题技巧(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风格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

7、,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2)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打上烙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着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词、宋诗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的气魄

8、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3)要利用暗示信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2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3答题步骤第一步,

9、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画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

10、感慨。,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解析这是一首题在长江万里行图上的诗。作者从长江发源地写起,滔滔江水,滚滚东流,百回千折都能触发作者思源的念头。江流永恒,人却它乡。途中的烟波草色和风雨猿声,又无一不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怀想,看上去他真是思归“欲断肠”了。诗从长江上游的岷山写起,江水滔滔,沿江而下,一泻千里。,诗人由此又想到自己的身世,江水日夜奔流,自己也如江水一样漂流不定,作客万里之外的吴地,

11、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呢?凝视着画面,画中迷蒙的江波、迷离的春草,不由得牵起一阵阵辛酸,他仿佛又听出了三峡的风声、雨声、猿声,不禁触目断肠,这首诗表达了漂泊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之情。答案(1)怀乡之情。诗人见眼前画中的万里长江,想到这滔滔江水正是来自故乡巴蜀的春雪融水,不禁勾起诗人满腔的怀乡之情。(2)痛苦无奈。对官场经历的厌倦与痛苦,厌倦官场,自己却仍然“漂泊尚他乡”不能归去的无奈。,技巧攻略1解题技巧(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

12、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5)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常见意象的内涵

13、。,(6)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2设问方式(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诗中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比较两首诗抒发感情的异同。3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温馨提示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一、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

14、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

15、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6、主题: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思想感情: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常见意象: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

17、浑、胡笳、胡、羌 、羯、夷 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常见风格: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 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思想感情: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

18、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常用的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治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

19、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常见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思乡缘由:战乱

20、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基本主题: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常见的表达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抒情角度:从己入笔、从对方入笔。,(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

21、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见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七)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内容: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二、按诗歌思想感情分类(一)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

22、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

23、琵琶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本诗借描写“青峰”“野水”“山雨”等意象,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_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

24、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

25、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_,解析姜夔的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还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物形象。诗作写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

26、静;后两句既写景又写人,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视富贵如浮云,远离尘嚣,沉醉于自然美景,怡然自乐。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根据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这是对范成大品格的称颂,是符合诗意的。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作答这类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

27、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诗意妄加评价。,答案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技巧攻略1解题技巧(1)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

28、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

29、全。(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2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3答题步骤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

30、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答案(1)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2)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

31、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_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

32、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_(2)两首诗都写到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_,答案(1)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反衬”)。崔诗第三联写山岩中的声音像是在自言自语,即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溪中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使周围显得更加清幽宁静。(2)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若耶溪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异:王诗: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崔诗:诗人留恋这清幽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

33、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

34、格的追求。,(1)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_(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_,答案(1)炼字的角度:“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修辞的角度: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拟人也可)(2)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

35、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1)本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_(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_,答案(1)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2)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

36、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1)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它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2)诗人为什么说“人情不似春情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答案(1)“我”要与那吹得异常猛恶的“东风”约定并规劝它: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你能用什么把我的“愁”吹跑呢?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惜花(惜春)的浓重愁绪。(2)这句话说春情比人情要薄。因为春天、春风对花薄情,对花猛吹乃至摧残。相比之下,人对花则非常有情,一是希望牢牢守住花枝,不放花零落;二是以酒浇愁,虽然忧愁无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不忘海棠;三是与“东风”约定并规劝: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注

37、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银花:元宵节的花灯。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1)词的上片有什么独特之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_(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_,答案示例一: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

38、,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示例二:乐景衬哀情。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2)“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答案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