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9740500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辽宁专用)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5 登高课件(必修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登 高,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借助意象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1.字音辨识 (1)渚( ) (2)潦倒( ), 语言知识强化,zh lio,2.古今异义 (1)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 今义:深恨。 (2)万里悲秋常作客 古义:_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极其遗憾。,远离故乡。,3.一词多义,动词,回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动词,掉转 动词,还,返回,副词,极 动词的使动用法,

2、使困苦动词,发愁形容词,凄苦,痛苦,4.词类活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_,名词用作动词,落下,飘坠,5.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课外名句杜甫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其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3、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律诗和绝句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蜀相江南逢李龟年等也是名篇。,二、背景展示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作者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55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作者来到了夔州

4、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三、文化常识 律 诗 律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形成于唐代。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数句押韵,中间两联讲究对仗。,品读研析,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的都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

5、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楚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一起感受他深沉的家国之思。,课堂导语, 通读整体感知,下面是本诗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请用词语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填入图中空缺处。,答案,答案 伤秋悲己,忧民忧时,1.首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物?各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 深读重点探究,答案 (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这六种景物分别用急、高、啸哀、清、

6、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练。 (2)特点: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飞鸟,无处落脚。 (3)作用:这些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展示出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境界。,答案,2.诗歌颔联为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答案 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的“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

7、”“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答案,3.颈联和尾联紧扣一个“悲”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请分析“悲”的内涵。,答案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长年累月,马不停蹄,聚散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

8、,此为“家国”之悲;异乡漂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凡此种种,悲恨万端。,答案,相关链接,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往往是间接抒情,所以高考考查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

9、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 (2)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3)寓情于景 作者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4)托物言志 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登高这首诗被后人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你认为它在哪些方面堪当此誉?,答案, 延读思维拓展,答案 (观点一)内容上的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抒的爱

10、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这不仅仅写出了个人漂泊西南衰老多病,鬓发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颠沛流离。诗人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观点二)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秋”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观点

11、三)结构上的回环照应。登高一、三两句写山景,二、四两句写江景,五、七两句写悲苦,六、八两句写多病。照应之妙,实不多见。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抒情,由“悲秋”而致“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多读厚积,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外在表现是诗词中含有明显的包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读技法 勤练笔,【技巧点拨】 (1)诗歌字面上呈现的是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 (

12、2)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3)情景相互交融。,【迁移运用】 请以“荷花”为描写对象,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答案 (示例)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答案,一、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

13、他一生盼望为国效力,但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沉淀于诗中的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读素材 善积累,【运用示例】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

14、而死: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他一直都在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他总是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他的一副臂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杜甫的一生是有担当的。,二、课外素材 梁启超:奔走呼号,担当维护国人尊严的责任 梁启超的一生,走的是一条忧国忧民的道路。梁启超终生为拯救国家危难、建立民主宪政而努力,他舍身求法,只为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奔走呼号,只为维护国人的尊严。论精神,论学识,论人品,他都无愧时代。他,是中国真正的脊“梁”!,1895年春天,梁启超跟康有为一同发动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除了

15、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还结识了孙中山。他从善如流,赞成革命,很快便与孙中山打得火热。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中国。回国后,梁启超走上了坚定的改良主义的道路,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呼吁立宪。对于袁世凯帝制自为的丑态,他拍案而起,连夜草就了一篇令人荡气回肠的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痛快淋漓地斥责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表明了自己对帝制绝不妥协的立场。1919年1月,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他写下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宣传中国的要求。,梁启超一直在为国事奔波和呼吁。他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为民族自立自强不惜燃烧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梁启超关心的还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梁启超去世后,政学各界都深

16、感痛惜,赞美他“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中山)黄(兴)后”。 【选材感言】 岭南神童,学界巨子。从万木草堂到公车上书,从强学会到时务报主笔,从保国会到百日维新,你与康有为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用如椽大笔挥洒书生意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这份担当与勇气让中华大地动容。,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

17、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 读美文 会赏析,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唏嘘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

18、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

19、,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了一代河山的风云

20、、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读后启悟】 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的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同时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