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9736879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3.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1.商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名师导语,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尤其是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包括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及影响,属于高频考点。从考查方式来看,一直寻求创新突破,或采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材料创设情境,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社会热点话题,并从历史视角审视热点话题。,知识点一 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

2、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_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铜贝,7.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_势力最强。,贸易税,交子,徽商,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

3、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知识点二 “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_”。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_”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_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

4、的_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草市,夜市,空间,饮食服务,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点三 商业城市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1)长安、_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5、”。(2)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2)工商名镇: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洛阳,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缓慢发展,促进了经济进步。中国古代的“市”逐渐成熟完备,特别是宋代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古代商业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构图解史】 古代商业的“先”与“后”,信息提取: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功能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

6、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漫画解史】 “交子”,信息提取:“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其便于携带的特性也推动了商业发展。,【图解历史】 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影响,信息提取: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平。,探究1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1.古代商业的特点,(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之分;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

7、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2.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

8、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1.(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 )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

9、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解析 从材料中“楼阁临视人家”,因此政府规定“楼屋皆不得起”,可见当时城市中楼宇已经大规模出现,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答案 B,2.(2018黄石调研)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番禺、顺德等十余州县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更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更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明中后期不断增长集市数量说明(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解析 集市主要产生在城乡结合地带,是农民交换货物的重要场

10、所,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地方集市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南北交流,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方集市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 A,探究2 从“时空观念”角度解读古代商品经济的阶段性及影响,1.封建社会前期的两次“商业革命”,(1)第一次:宋代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第二次:明清(前期)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2.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作用,(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 加

11、强。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 收入。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1.(2012安徽文综)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

12、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北宋东京”“通晓不绝”“夜市”“瓦子”和“市民”可以直接选出答案A。 答案 A,2.(2018海南单科,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解析 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

13、故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明清市镇的特点及城市的演变,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

14、发展史论集 核心论点: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以工商业活动为主(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2.古代城市的演变,核心论点:两幅图在城市建设上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从图1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2宋代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5、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 材料“从事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说明很多人发家致富,体现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儒家思想一直奉行重义轻利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地方豪强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4课标全国,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 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

16、子,以便贸易”可知“交子”是为了贸易的方便而产生的一种交易凭证,故A项正确。据“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可知“交子”产生于前,贸易纠纷产生于后;“不能偿所负”对富商的信用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富商的社会地位,故B、C两项错误。“交子”的产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错误。 答案 A,考法1 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

17、荣 答案 A,明立意 从古代商业发展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抓关键 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清误区 本题为图文结合类选择题,难度较大。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多,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家政局、交通条件、货币的发展、政府政策等。,考法2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考题2】 (2018吉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宋朝)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

18、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谢肇淛五杂俎 (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12分) 提示 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2)根据史料二说明婚恋观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13分) 提示 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关键

19、信息信息1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说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与变化。信息2 “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说明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明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反映了明朝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思路点拨本题以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第(1)问,依据史料一,从技术、作物品种引进、人口增殖等角度解答。第(2)问,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思想变化的层面概括归纳。,名师导语,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以重农

20、抑商和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相对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重农抑商、管理工商业的措施、海禁政策仍需重点关注。,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_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_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3)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_商业的政策。(4)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专制主

21、义,官营,4.影响,(1)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 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再析以西汉为例,知识点二 “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沿革(1)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注重“朝贡”贸易体制。(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_政策。(3)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仍然禁止民间

22、贸易往来。 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知识点三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其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 2.表现: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

23、佣劳动的发展,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代已经出现较成熟的_。 3.特征:雇佣关系的存在,地区性、不平衡性突出。 4.缓慢原因(1)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手段压制工商业。(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手工工场,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漫画解史】 “重农抑商”观念,信息提取:传统社会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

24、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漫画解史】 “闭关锁国”政策,信息提取:清政府骄傲自大,以为自己无所不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更加闭塞、倒退。,【图解历史】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信息提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是表里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实施的根源,后两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三者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它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是封建自然

25、经济的必然产物。,2.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一般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1)“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2)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4.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有自由身份的雇工,面向市场生产。这种现象被学

26、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1.(2018课标全国,27)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的解除”,故排除C项;“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

27、,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8云南昆明模拟)史记中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的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 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C.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 D.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解析 “工商皆本观念强化”与材料“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故B项错误;“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与材料“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不符,

28、故C项错误;材料“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体现出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 答案 D,探究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及对封建经济的影响,1.辩证认识“重农抑商”的影响,(1)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 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

29、。,2.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周期性反复出现的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徘徊在低水平状态,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工商业资本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政策性因素: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和催生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因而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30、 (4)思想观念因素: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投资工商业。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长期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贬低了商人群体,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政治统治,当时经济重心在江南地区,通过政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

31、流,从而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故选B项。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全国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无关,C项错误;迁都北京并不能改变南北经济文化格局,且不符合“客观”这一限定词,D项错误。 答案 B,2.(2018海南单科,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解析 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故B

32、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D项正确。 答案 D,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影响,1.“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核心论点:明廷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

33、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海禁”政策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阻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核心论点:清朝实行“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海禁”政策的实施,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34、。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 本题关键时间信息是“实施海禁前”,且材料显示“市井贸易”中“外国银钱”很多,说明此时中国对外贸易中“赚钱”较多,处于优势地位。B项“资本市场”与D项“冲击清廷统治”均与史实不符;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以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为标志的,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2.(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

35、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解析 据材料“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可以看出,当时的沿海地区确实有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故A项正确。 答案 A,考法1 “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及影响,【考题1】 (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

36、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答案 D,明立意 从古代帝王言论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材料考查的是雍正帝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 清误区 本题为文字信息提取类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误认为无论重农还是抑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其实,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更多的是商业活动威胁了政府的统治,并对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因此,无论重农还是抑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政府统治的稳定。,考法2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考题2】 (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阅

37、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说:“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汲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就愈多,信息交流关系到社会群体是否能够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为,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 提示 观点:各地区或民族内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导致自身发展的

38、落后。(4分) 说明: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8分),关键信息信息1 信息“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汲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信息交流关系到社会群体是否能够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说明文化进步通过各地区或民族间相互的文化交流而实现。信息2 信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揭示出各地区或民族内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思路点拨本题属于观点提炼阐释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或多个观点。如本题史料主要阐释了人类社会相互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性;然后,根据所选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