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23377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的意识。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主动获取知识。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4、注重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允许算法多样化;2)设计开放性题目;3)教学要求富有弹性,体现在练习分三个层次。5、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6、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7、继续设立“丰收的果园” 、 “知识窗”等栏目。二、本册教材说明:(一)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列内容:一、有余数除法、探索

2、规律二、混合运算 三、对称与方向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五、万以内书的加法和减法 六、解决问题 七、千克与克的认识 八、时、分、秒的认识 九、收集数据 十、数学百花园 十一、总复习(二) 、教学要求:第一单元:1、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2、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引导学生把“有余数除法”纳入“除法”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

3、题的应用意识。第二单元: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环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在两级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先做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会分步列式解答。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第三单元:1、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2、使学生学会从三个方向观察模型,进一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使学生学会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体会

4、其相对性。4、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5、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对称” 、 “方向”的认识;6、在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四单元:1、 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 ,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为顺序以及“百”与“千” 、 “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数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计数单位”与“数位” 。在比较、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掌握万以内的读

5、法与写法。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感。2、 在数数以及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注意报纸杂志上有关的万以内的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五单元: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几千几百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的数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的加、减法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2、 使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3、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连加法时,发现用凑十的方法比较简单。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验算

6、的意义。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5、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第六单元: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用两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单元:1、 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 1 千克质量和 1 克质量的观念,知道一千克等于 1000 克。2、 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第八单元:

7、1、 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间的进率。2、 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3、 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第九单元: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 初步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渗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实力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第十单元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

8、,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简单的事件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能按一定的方式整理信息,进行推理,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通过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推理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的阐述自己推理过程的数学表达能力。第十一单元: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2、 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一、数与代数

9、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 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 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一) 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4)结合现实素材

10、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 2 和例 3(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 42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关于乘法:3 个 5,可以写作 35,也可以写作 53。35 读作 3 乘 5 ,3 和 5 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关于除法: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1、 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 5(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了解 24 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4探索规律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

12、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一) 具体目标1图形的认识(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 1(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

13、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2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 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 2(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参见例 3(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 积 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参见例 4(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

14、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 5(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三、统计与概率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 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

15、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 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一)具体目标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 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 多样性。(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 格代表 1 个单位),并完成相应 的图表。(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 记录在统计表中。参见例 1

16、(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2不确定现象(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例2(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 3(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四、实践活动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时,应首先关注

17、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 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五、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的含义, “倍”的含义,以及运用乘、除法的含义及“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记 29 的乘法口诀,运用 29 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六、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 “倍”的概念和含义,以及解答用乘法、除法的实际问题,正确区别有关

18、“倍”的乘、除法应用。七、教学改进的方法:1、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探索新知。2、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能力。4、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的作用,体现教具和学具的直观性,让学生动起来。5、组内定期交流教学方法,互相听评课。找出优点互相学习,找出不足相互改进。6、教师注意给学生留开放式的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7、个人定期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八、加强训练的措施:1、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

19、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2、加强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寻取生活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1、知识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维,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2、养学生计算能力(1)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2)结合教材补充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每天定时、定量、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3)合理利用同步练习册的巩固或综合性的练习,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和训练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

20、态度,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九、新旧知识衔接:1、有余数除法是在 6-9 口诀学习的基础的拓展和延伸;2、万以内书的认识和计算是建立在百以内数基础上。3、统计是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高一层次的学习。十、培养培养何种能力:1、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计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5、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6、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