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1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入网专业检测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专业工作部署, 决定开展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以下简称“故障指示器”)入网专业 检测工作。 一、工作组织 本次故障指示器入网专业检测工作由国家电网公司运 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公司运检部”)组织,中国电力科学 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配电研究所实施。 二、工作内容 1. 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包括如下类型: (1)架空暂态特征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2)架空外施信号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3)架空暂态特征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4)架空暂态录波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5)架空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6)电缆稳态特征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2、(7)电缆外施信号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8)电缆稳态特征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9)电缆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2. 检测项目及依据 检测项目及依据见国家电网公司 2017 年配电线路故 障指示器入网专业检测大纲(详见附录 1)。 三、工作安排 本次入网专业检测工作按照公告发布、检测报名、检测送样、试验检测流程开展,具体安排如下: 1.检测报名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 自愿报名参加检测的生产厂家向中 国电科院配电研究所提出检测申请, 并填写检测申请表和检 测委托协议, 签字并加盖生产厂家单位公章后递交至中国电 科院,并同时提供电子版完整资料(签字盖章扫描件)。生 产厂家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
3、务登记证、质量 体系认证证书的复印件及电子扫描件。 生产厂家应将送检设备的 ID号、硬件版本号、二维码、 硬件版图(jpg 格式)、软件版本号、软件程序(可执行程 序,非源码)、短路/接地故障判断工作原理说明及典型特 征波形文件(Comtrade 1999 格式,cfg、dat 文件)、主要 元器件等信息予以登记和备案。 2.检测送样 送检故障指示器的接收、封存和返还环节,均由中国电 科院和生产厂家双方确认并签字留存过程记录文件, 因需双 方确认样品状态,谢绝物流、快递送样,中国电科院收样后 对样品进行封存。送检故障指示器的设计、安装图纸、说明 书、调试软件、相关配套附件及连接线等与设备同时送
4、达。 送检故障指示器交付中国电科院后不能再进行任何改 动和变更。样品铭牌、外壳的名称、型号或参数必须一致, 样品的 ID 号、软硬件版本号、二维码相关要求详见附录 2。 3.试验检测 生产厂家应自行选取送检故障指示器的种类及型号, 送样至中国电科院并配合完成检测工作, 检测过程中应遵守中 国电科院的相关规定。检测工作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根 据到样情况及到样时间顺序, 中国电科院按计划开展试验检 测,并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对于全部检测项目合格的设备,经公司运检部批准后, 由中国电科院发放该型号设备的合格备案证明。 对于入围公 司供应商, 经公司运检部授权由中国电科院发放该型号设备
5、的厂商代码。 合格备案证明和厂商代码均为指定厂家、 型号、 参数的设备方能使用。 附录 1 国家电网公司 2017 年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 入网专业检测大纲 表 1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入网专业检测项目及检测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要求 1 外观与结 构检查 (1)每套(只)指示器都应设有持久明晰的铭牌,应包含型号及名称、制造厂 名、出厂编号、制造年月、二维码信息。 (2)采集单元上应具有圆形(25mm)相序颜色标识,安装对线路潮流方向有 要求的采集单元应在外壳以“”标识方向。 (3)应具备唯一硬件版本号、软件版本号、类型标识代码、ID号标识代码和二 维码,并按照附录 2方式统一进行识别。 (4
6、) 采集单元重量不大于1kg, 架空导线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重量不大于1.5kg, 电缆型故障指示器零序电流采集单元重量不大于 1.5kg。 (5)架空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应采用翻牌和闪光形式指示报警。指示灯应采 用不少于 3只红色高亮 LED发光二极管,布置在采集单元正常安装位置的下方, 地面 360可见。内部报警转体颜色应采用 RAL3020交通红。 (6)电缆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应采用闪光形式指示故障,报警指示灯应采用 不少于 3只红色高亮 LED发光二极管,布置在采集单元正常安装位置的上方。 (7)电缆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和显示面板之间应采用光纤或电缆进行连接。 带显示面板的电缆型故障指
7、示器除采集单元应具备就地故障闪光指示外,显示 面板也应具有故障报警指示灯和低电量报警指示色卡。电池工作正常时色卡显 示白色,电池低电量时色卡显示黄色。 (8)采集单元应有电源、电池正负极等外接端子。汇集单元应有 SIM卡槽,外 接端子及 SIM卡规格参数应按照附录 3。 (9) 卡线结构应在不同截面线缆上安装方便可靠, 安装牢固且不造成线缆损伤, 支持带电安装和拆卸。结构件经 50次装卸应到位且不变形,不影响故障检测性 能。 (10)外观应整洁美观、无损伤或机械形变,内部元器件、部件固定应牢固, 封装材料应饱满、牢固、光亮、无流痕、无气泡。 (11)汇集单元应具备至少 1个串行口,应在 60s
8、内向配电主站发出故障信息。 2 绝缘性能 试验 绝缘电 阻试验 (1)架空型指示器电杆固定安装汇集单元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绝缘 电阻5M(使用 250V绝缘电阻表,额定绝缘电压 Ui60V)。 (2)电缆型指示器汇集单元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应5M (使用 250V绝缘电阻表,额定绝缘电压 Ui60V,使用 500V绝缘电 阻表,额定绝缘电压 Ui60V)。 绝缘强 度试验 汇集单元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 (1)额定绝缘电压 Ui60V时,施加500V/1min工频电压应无击穿、 无闪络。 (2)额定绝缘电压 Ui60时,施加 2000V/1min工频电压应无击穿、 无闪络。 3 功能试验 (
9、1)短路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 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指示器应能判断出故障类型(瞬时性故障或 永久性故障)。 架空型采集单元应能以翻牌、闪光形式就地指示故障。 电缆型采集单元应能以闪光形式就地指示故障。 汇集单元应能接收采集单元上送的故障信息,同时能将故障信息上传给 配电主站。 (2)故障自动检测 应自适应负荷电流大小,当检测到线路电流突变,突变电流持续一段时间 后,各相电场强度大幅下降,且残余电流不超过 5A零漂值,应能就地采集故障 信息,就地指示故障,且能将故障信息上传至主站。 (3)接地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 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指示器应能以外施信号检测法、暂态特征检 测法、稳态特征检
10、测法等方式检测接地故障。 架空型采集单元应能以翻牌、闪光形式就地指示故障。 电缆型采集单元应能以闪光形式就地指示故障。 汇集单元应能接收采集单元上送的故障信息,同时能将故障信息上传给 配电主站。 (4)故障后复位功能 架空型故障指示器应能在规定时间或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复位,也 可根据故障性质(瞬时性或永久性)自动选择复位方式。 电缆型故障指示器应能在手动、在规定时间或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 复位,也可根据故障性质(瞬时性或永久性)自动选择复位方式。 (5)低电量报警功能 架空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应能以翻牌锁死的形式指示电池低电量。 电缆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显示面板均应以变化色卡颜色的形式
11、指示电池低电量。 (6)防误动功能 负荷波动不应误报警。 变压器空载合闸涌流不应误报警。 线路突合负载涌流不应误报警。 人工投切大负荷不应误报警。 非故障相重合闸涌流不应误报警。 (7)重合闸识别功能 应能识别重合闸间隔为 0.2秒的瞬时性故障,并正确动作。 非故障分支上安装的故障指示器经受 0.2 秒重合闸间隔停电后,在感 受到重合闸涌流后不应误动作。 (8)监测与管理功能 汇集单元至少应能满足 3 条线路(每条线路 3 只)采集单元接入要求, 可扩展至 6路接入;并具备采集单元信息的转发上传功能。 应具备历史数据存储能力,包括不低于 256 条事件顺序记录、30 条本地 操作记录和 10条
12、装置异常记录等信息。 应具有本地及远方维护功能,且支持远方程序下载和升级。 (9)安全接入功能要求 汇集单元应内嵌支持国产商用密码算法的安全芯片,密钥应存储在安全 芯片中。 汇集单元应采用基于国产商用非对称密码算法 SM2 的数字证书技术,实 现汇集单元与配电主站的双向身份认证,对来源于主站的远程参数设置应采用安全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措施。 汇集单元与配电主站之间的应用层报文应采用国产商用对称密码算法 SM1的加解密措施,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10)带电装卸 架空型故障指示器应具有带电装卸功能,装卸过程中不应误报警。 4 通信试验 (1) 应能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主动上送告警信息、 复归信
13、息以及监测的负荷电流、 故障数据等信息至主站,并支持主站召测全数据功能。 (2)具备对时功能,接收主站或其它时间同步装置的对时命令,与系统时钟保 持同步。守时精度为 2s/24h。 (3)当后备电源电池电压降低到低电量报警值时,应将其状态上传至主站,也 可根据需要进行本地报警。当外部电源失去时,后备电源应能自动无缝投入, 且能保证将失去外部电源前完整的故障数据信息上传至配电主站。 (4)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之间应能以无线、光纤等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无 线通讯宜采用微功率方式。 (5)汇集单元应适应无线传输要求,在网络中断后续传,具有本地存储模式和 调用模式,保存故障信息等关键数据。 (6)汇集
14、单元可以通过实时在线或准实时在线的通信方式与配电主站通信,并 能以不大于 24h的时间间隔上送负荷曲线数据到配电主站。 5 电气性能 试验 (1)短路故障报警启动误差应不大于10%。 (2)最小可识别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40ms。 (3)电缆远传型故障指示器电缆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 3。 (4)低电量报警:低电量报警电压允许误差不大于2%。 (5)负荷电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100时,测量误差为3A。 100I600时,测量误差为3%。 (6)上电自动复位时间小于 5min。定时复位时间可设定,设定范围小于 48h, 最小分辨率为 1min,定时复位时间允许误差不大于1%。 (7
15、)接地故障识别正确率: 金属性接地应达到 100%。 小电阻接地应达到 100%。 弧光接地应达到 80%。 高阻接地(800以下)应达到 70%。 6 低温性能 试验 低温设定值:-40。 置于试验箱中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温 4h,待内部各元件达到热稳定后,性 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1)短路故障报警启动误差应不大于10%。 (2)最小可识别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40ms。 (3)负荷电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100时,测量误差为3A。 100I600时,测量误差为3%。 (4)接地故障识别正确率: 金属性接地应达到 100%。 小电阻接地应达到 100%。 弧光接地应达到
16、80%。 高阻接地(800以下)应达到 70%。 7 高温性能 试验 高温设定值:+70。 置于试验箱中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温 4h,待内部各元件达到热稳定后,性 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1)短路故障报警启动误差应不大于10%。 (2)最小可识别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40ms。 (3)负荷电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100时,测量误差为3A。 100I600时,测量误差为3%。 (4)接地故障识别正确率: 金属性接地应达到 100%。 小电阻接地应达到 100%。 弧光接地应达到 80%。 高阻接地(800以下)应达到 70%。 8 盐雾试验 试验温度:(352),氯化钠浓度:(
17、51)%,溶液 PH值:6.57.2。 置于试验箱中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规定盐雾等级保持 16h,待试验结束后, 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测试。 (1)外观应无裂痕和损坏,采集单元卡扣及汇集单元外壳应无锈痕。 (2)功能应正常。 9 自由跌落 试验 采集单元和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应能承受跌落高度为 1000mm, 跌落次数为一次, 角度为 0的自由跌落,自由跌落之后,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 且功能正常。 10 卡线结构 的握力试 验 采集单元、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在下列情况下应不产生位移: (1)在垂直于压线弹簧所构成平面方向的向下拉力不小于 8 倍采集单元整体 自重。 (2) 架空
18、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和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安装到截面积为35mm 2 240mm 2 裸导线或绝缘导线后,沿导线方向横向水平拉力不小于 50N。 (3)电缆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安装到截面积为 400mm 2 电缆后,其沿电缆方向 的横向拉力应不小于 30N。 11 射频电磁 场辐射抗 扰度试验 应能承受 4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场强:30V/m。 12 浪涌(冲 击)抗扰 度试验 应能承受 4级浪涌(冲击)抗扰度,共模 4kV,差模 2kV。 13 电快速瞬 变脉冲群 抗扰度试 验 应能承受 4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差模 2kV, 重复频率 5kHz或者 100kHz。 14 阻尼振
19、荡 磁场抗扰 度试验 应能承受 5级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磁场强度:100A/m。 15 耐受短路 电流冲击 试验 采集单元和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应能承受以下耐受短路电流冲击能力要求: (1)通以线路电压 10kV,短路故障电流(有效值)20kA,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 间 2s的短路电流冲击,采集单元外观应无破损、紧固件无松动现象,试验结束后 功能应正常。 (2)通以线路电压 35kV,短路故障电流(有效值)31.5kA,短路故障电流持续 时间 4s的短路电流冲击,采集单元外观应无破损、紧固件无松动现象,试验结束 后功能应正常。 16 临近抗干 扰试验 (1)当相邻 300mm的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应
20、发出本线路误报警。 (2)当本线路发生故障时,相邻 300mm的导线不应影响发出本线路正常报警。 17 着火危险 试验 采集单元和架空导线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外壳应采用非金属阻燃材料, 能承受 5 级着火危险。 18 电源及功 率消耗试 验 (1)线路负荷电流不小于 10A时,TA取电 5s内应能满足全功能工作需求。 (2)采集单元非充电电池单独供电时,最小工作电流应不大于 40A。 (3)采用太阳能板供电的汇集单元电池充满电后额定电压不低于 DC12V。采用 TA取电的汇集单元电池额定电压应不低于 DC3.6V。 (4)就地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显示面板静态功耗应小于 15A;远传型故 障指示
21、器采集单元静态功耗应小于 40A, 汇集单元整机正常运行功耗应不大于 5VA。 19 防护等级 试验 (1)采集单元、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防护等级不低于 IPX7。 (2)电杆固定安装汇集单元防护等级不低于 IPX5。 表 2 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检测项目及检测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要求 1 外观与结 构检查 (1)每套(只)指示器都应设有持久明晰的铭牌,应包含型号及名称、制造厂 名、出厂编号、制造年月、二维码信息。 (2)采集单元上应具有圆形(25mm)相序颜色标识,安装对线路潮流方向有 要求的采集单元应在外壳以“”标识方向。 (3)应具备唯一硬件版本号、软件版本号、类型标识代码、ID号标
22、识代码和二 维码,并按照附录 2方式统一进行识别。 (4)采集单元重量不大于 1kg,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重量不大于 1.5kg。 (5)采集单元报警指示灯应采用不少于 3只超高亮 LED发光二极管,布置在采 集单元正常安装位置的下方,地面 360可见。汇集单元的底部应具备绿色运行 闪烁指示灯,在杆下明显可见。 (6)采集单元应有电源、电池正负极等外接端子。汇集单元应有 SIM卡槽,外 接端子及 SIM卡规格参数应按照附录 3。 (7) 卡线结构应在不同截面线缆上安装方便可靠, 安装牢固且不造成线缆损伤, 支持带电安装和拆卸。结构件经 50次装卸应到位且不变形,不影响故障检测性 能。 (8)外观
23、应整洁美观、无损伤或机械形变,内部元器件、部件固定应牢固,封 装材料应饱满、牢固、光亮、无流痕、无气泡。 2 绝缘性能 试验 绝缘电阻 试验 电杆固定安装汇集单元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5M(使用 250V绝缘电阻表,额定绝缘电压 Ui60V)。 绝缘强度 电杆固定安装汇集单元电源回路与外壳之间额定绝缘电压 Ui60V试验 时,施加 500V工频电压应无击穿、无闪络。 3 功能试验 (1)短路和接地故障识别 应自适应负荷电流大小, 当检测到电流突变且突变启动值宜不低于 150A, 突变电流持续一段时间后,各相电场强度大幅下降,且残余电流不超过 5A零漂 值,应能就地采集故障信息,以闪光形式就
24、地指示故障,且能将故障信息上传 至主站。 发生接地故障,当指示器不能判断出接地故障处于安装位置的上游和下 游时,采集单元应能就地采集故障信息和波形,且能将故障信息和波形传至主 站进行判断,同时汇集单元应能接收主站下发的故障数据信息,采集单元以闪 光形式指示故障;当指示器能判断出接地故障处于安装位置的上游和下游时, 采集单元应能就地采集故障信息和波形,以闪光形式指示故障,且能将故障信 息和波形上传至主站。 接地故障判别适应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等配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满足金属性接地、弧光接地、电阻接地等不同接地故障 检测要求。 当线路发生故障后,采集单元应能正确识别故障类型
25、,并能根据故障类 型选择复位形式: a.能识别重合闸间隔为不小于 0.2s的瞬时性和永久性短路故障,并正确动 作; b.线路永久性故障恢复后上电自动延时复位,瞬时性故障后按设定时间复 位或执行主站远程复位。 (2)监测功能 应能监测线路三相负荷电流、故障电流、相电场强度等运行信息和主供电 源、后备电源等状态信息,并将以上信息上送至主站,同时采集单元具备故障 录波功能。 (3)故障录波功能 故障发生时,采集单元应能实现三相同步录波,并上送至汇集单元合成 零序电流波形,用于故障的判断。 录波范围包括不少于启动前 4 个周波、启动后 8 个周波,每周波不少于 80个采样点,录波数据循环缓存。 汇集单
26、元应能将 3 只采集单元上送的故障信息、波形,合成为一个波形 文件并标注时间参数上送给主站,时标误差小于 100s。 录波启动条件可包括电流突变、相电场强度突变等,应实现同组触发、 阈值可设。 录波数据可响应主站发起的召测,上送配电主站的录波数据应符合 Comtrade 1999标准的文件格式要求,且只采用 CFG和 DAT两个文件,并且采用 二进制格式。 (4)防误报警功能 负荷波动不应误报警。 大负荷投切不应误报警。 合闸(含重合闸)涌流不应误报警。 采集单元、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带电安装拆卸不应误报警。 数据存储功能 汇集单元可循环存储每组采集单元的电流、相电场强度定点数据、64 条故障事
27、件记录和 64 次故障录波数据,且断电可保存,定点数据固定为 1 天 96 个点。 支持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参数的存储及修改,断电可保存。 具备日志记录及远程查询召录功能,日志内容及格式应按照附录 4。 (5)远程配置和就地维护功能 短路、接地故障的判断启动条件。 故障就地指示信号的复位时间、复位方式。 故障录波数据存储数量和汇集单元的通信参数。 采集单元上送数据至汇集单元时间间隔和汇集单元上送数据至主站时间 间隔。 采集单元故障录波时间、周期和汇集单元历史数据存储时间。 汇集单元、采集单元备用电源投入与告警记录。具备自诊断功能,应能 检测自身的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一定限值时,上送低电压告警
28、信息。 汇集单元支持通过无线公网远程升级,采集单元支持接收汇集单元远程 程序升级,升级前后应功能兼容。 (6)安全接入功能要求 汇集单元应内嵌支持国产商用密码算法的安全芯片,密钥应存储在安全 芯片中。 汇集单元应采用基于国产商用非对称密码算法 SM2 的数字证书技术,实 现汇集单元与配电主站的双向身份认证,对来源于主站的远程参数设置应采用 安全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措施。 汇集单元与配电主站之间的应用层报文应采用国产商用对称密码算法SM1的加解密措施,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 通信试验 (1)采集单元应支持实时故障、负荷等信息召测,同时并能根据工作电源情况 定期或定时上送至汇集单元。 (2
29、)采集单元定时发送信息给汇集单元,汇集单元在 10min内没有收到采集单 元信息,即视为通信异常。采集单元与汇集单元通信故障时应能将报警信息上 送至配电主站。 (3)可通过配电主站对汇集单元和采集单元进行参数设置。 (4)汇集单元应支持数据定时上送、负荷越限上送、重载上送和主动召测,最 小上送时间间隔为 15min。 (5) 汇集单元应支持主站及北斗或其他同步时钟装置对时, 守时精度2s/24h。 5 电气性能 试验 (1)短路故障报警启动误差应不大于10%。 (2)最小可识别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40ms。 (3)接地故障识别正确率: 金属性接地应达到 100%。 小电阻接地应达到
30、100%。 弧光接地应达到 80%。 高阻接地(1k以下)应达到 70%。 (4)负荷电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300时,测量误差为3A。 300I600时,测量误差为1%。 (5)上电自动复位时间小于 5min。定时复位时间可设定,设定范围小于 48h, 最小分辨率为 1min,定时复位时间允许误差不大于1%。 (6)录波稳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300时,测量误差为3A。 300I600时,测量误差为1%。 (7)故障录波暂态性能中最大峰值瞬时误差应不大于 10%。 (8)故障发生时间和录波启动时间的时间偏差大不于 20ms。 (9)每组采集单元三相同步误差不大于 100s。 6
31、低温性能 试验 低温设定值:-40。 置于试验箱中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温 4h,待内部各元件达到热稳定后,性 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1)短路故障报警启动误差应不大于10%。 (2)最小可识别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40ms。 (3)接地故障识别正确率: 金属性接地应达到 100%。 小电阻接地应达到 100%。 弧光接地应达到 80%。 高阻接地(1k以下)应达到 70%。 (4)负荷电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300时,测量误差为3A。 300I600时,测量误差为1%。 (5)录波稳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300时,测量误差为3A。 300I600时,测量误差为1%。 (
32、6)故障录波暂态性能中最大峰值瞬时误差应不大于 10%。 (7)每组采集单元三相同步误差不大于 100s。 7 高温性能 试验 高温设定值:+70。 置于试验箱中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温 4h,待内部各元件达到热稳定后,性 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1)短路故障报警启动误差应不大于10%。 (2)最小可识别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40ms。 (3)接地故障识别正确率: 金属性接地应达到 100%。 小电阻接地应达到 100%。 弧光接地应达到 80%。 高阻接地(1k以下)应达到 70%。 (4)负荷电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300时,测量误差为3A。 300I600时,测量误差为1
33、%。 (5)录波稳态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0I300时,测量误差为3A。 300I600时,测量误差为1%。 (6)故障录波暂态性能中最大峰值瞬时误差应不大于 10%。 (7)每组采集单元三相同步误差不大于 100s。 8 盐雾试验 试验温度:(352),氯化钠浓度:(51)%,溶液 PH值:6.57.2。 置于试验箱中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规定盐雾等级保持 16h,待试验结束后,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测试。 (1)外观应无裂痕和损坏,采集单元卡扣及汇集单元外壳应无锈痕。 (2)功能应正常。 9 自由跌落 试验 采集单元和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应能承受跌落高度为 1000mm, 跌落次数为一次,
34、角度为 0的自由跌落,自由跌落之后,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 且功能正常。 10 卡线结构 的握力试 验 采集单元、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在下列情况下应不产生位移: (1)在垂直于压线弹簧所构成平面方向的向下拉力不小于 8倍采集单元整体自 重。 (2)安装到截面积为 35mm 2 240mm 2 裸导线或绝缘导线后,沿导线方向横向水平 拉力不小于 50N。 11 射频电磁 场辐射抗 扰度试验 应能承受 4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场强:30V/m。 12 浪涌(冲 击) 抗扰度 试验 应能承受 4级浪涌(冲击)抗扰度,共模 4kV,差模 2kV。 13 电快速瞬 变脉冲群 抗扰度试
35、验 应能承受 4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差模 2kV, 重复频率 5kHz或者 100kHz。 14 阻尼振荡 磁场抗扰 度试验 应能承受 5级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磁场强度:100A/m。 15 耐受短路 电流冲击 试验 采集单元和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应能承受以下耐受短路电流冲击能力要求: (1)通以线路电压 10kV,短路故障电流(有效值)20kA,短路故障电流持续时 间 2s的短路电流冲击,采集单元外观应无破损、紧固件无松动现象,试验结束 后功能应正常。 (2)通以线路电压 35kV,短路故障电流(有效值)31.5kA,短路故障电流持续 时间 4s的短路电流冲击,采集单元外观应无破损、紧
36、固件无松动现象,试验结 束后功能应正常。 16 临近抗干 扰试验 (1)当相邻 300mm的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应发出本线路误报警。 (2)当本线路发生故障时,相邻 300mm的导线不应影响发出本线路正常报警。 17 着火危险 试验 采集单元和架空导线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外壳应采用非金属阻燃材料, 能承受 5 级着火危险。 18 电源及功 率消耗试 验 (1)线路负荷电流不小于 5A时,TA取电 5s内应能满足全功能工作需求。线路 负荷电流低于 5A且超级电容失去供电能力时,应至少能判断短路故障,定期采 集负荷电流,并上传至汇集单元。 (2)采集单元非充电电池额定电压应不小于 DC3.6V。在电池
37、单独供电时,最小 工作电流应不大于 80A。 (3)采用太阳能板供电的汇集单元电池充满电后额定电压不低于 DC12V。采用 TA取电的汇集单元电池额定电压应不低于 DC3.6V。 (4)汇集单元整机功耗(在线,不通信)不大于 0.2VA。 19 防护等级 试验 (1)采集单元、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防护等级不低于 IPX7。 (2)电杆固定安装汇集单元防护等级不低于 IPX5。 附录 2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型号代码、类型标识代码、ID 号、硬件版本号、软件版本号与二维码信息定义 2.1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型号代码 型号代码由类型标识代码和厂商自定义代码 2 部分组 成,其型号代码形式 FFF-FF
38、,汇集单元的型号使用 FFF-FF-HF, 采集单元的型号使用 FFF-FF-CF。 定义如图 2.1, 类型标识代码见表 2.1 图 2.1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型号代码 表 2.1 类型标识代码定义表 代码 故障指示器类型 JJZ 架空暂态特征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JJW 架空外施信号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JYZ 架空暂态特征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JYL 架空暂态录波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JYW 架空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DJX 电缆稳态特征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DJW 电缆外施信号型就地故障指示器 DYX 电缆稳态特征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DYW 电缆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 示例1: 架空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
39、指示器型号代码:JYW-FF。 示例2: 架空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代码:JYW-FF-C1。 示例3: 架空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汇集单元代码:JYW-FF-HX。 示例4: 电缆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型号代码:DYW-FF。 示例5: 电缆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代码:DYW-FF-CX 示例6: 电缆外施信号型远传故障指示器汇集单元代码:DYW-FF-HD。 2.2ID 号标识代码 ID 号由24 位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 ID 号结构由 5 部分 组成,其结构和代码见表 2.2。 表 2.2 ID号代码结构及位数 序 号 1 2 3 4 5 代码名称 类型标识代码
40、厂商代码 生产批号 生产日期 生产流水 位数(位) 3 6 3 8 4 指示器 ID 号的第 13 位代表类型标识代码;第 49 位代表厂商代码,其中第 47 位,由英文字母组成,由国 家电网公司统一进行分配(未分配的以 XXXX 代替) ,第 8 9 位由厂商自定义,以数字组成;后 15 位由数字组成,第 1012位代表生产批号; 第1320位代表生产日期, 第21 24 代表生产流水。 示例1:指示器 ID 号:JYWXXXXXX010201504081009 表示生产日期为 2015 年 4 月 8 日 的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 2.3 硬件版本号标识代码 硬件版本号由6 位英文字母和数字
41、组成, 其结构由两部 分组成,见表 2.3。 表 2.3 代码结构及数字 序号 1 2 代码名称 版本类型 硬件版本号 位数(位) 2 4 指示器硬件版本号的第 12位为英文字母 HV,代表硬 件版本;第 34位采集单元硬件版本号,第 56位为汇集 单元硬件版本号,具体定义方式由厂商自定义,第 4位和第 5 位中间加点间隔,其标识方式见图 2.2。 图 2.2 硬件版本号标识代码 示例1: 指示器硬件版本号:HV22.02 表示硬件版本号为 22.02。 示例2: 采集单元硬件版本号:HV22.XX,汇集单元硬件版本号:HVXX.02。 2.4 软件版本号标识代码 软件版本号由7 位英文字母和
42、数字组成, 其结构由两部 分组成,见表 2.4。 表 2.4 代码结构及位数 序 号 1 2 代码名称 版本类型 软件版本号 位数(位) 2 5 指示器软件版本号的第 12位为英文字母 SV,代表软 件版本;第 34 位是采集单元软件版本号,第 57 位是 汇集单元软件版本号,具体定义方式由厂商自定义,第 4 位和第5 位中间加点间隔,其标识方式见图 2.3。 图 2.3 软件版本号标识代码 示例3: 指示器软件版本号:SV56.023 表示软件版本号为 56.023。 示例4: 采集单元软件版本号:SV56.XXX,汇集单元软件版本号:SVXX.023。 2.5 二维码信息 指示器的二维码信
43、息结构由6 部分组成,见表 2.5。 表 2.5 二维码信息结构 序 号 1 2 3 4 5 6 代码名称 类型代码 厂商代码 故障指示器型号 ID号 硬件版本 生产日期 示例5: 类型:JYW,厂商:XXXX 公司或集团,型号:JYW-FF,ID: JYWXXXXXX010201504081009,硬件版本号:HV22.02,生产日期:2015年 4月 8日的二维 码见图 2.4。 图 2.4 二维码示意图 附录 3 采集单元及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外接端子及结构 3.1 外接端子 采集单元及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 应具备无工具拆卸测 试接口,接口采用 5 位 2.54mm 间距插拔式接线端子,分
44、别 为:VBAT(电池正极) 、VDD(外部电源输入端) 、GND(电池 负极、电源地) 、PTIN(相电场强度模拟输入端)、NC(备用), 见图 3.1、表 3.1。 正常工作时,通过将插头的 VBAT 和 VDD 短接,将电池 接入采集单元或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电源回路。 在检测或调 试时,可方便的将 VBAT 和 VDD 回路断开,并可在 PTIN 上外 接幅值较小的交流电压信号模拟相电场强度。 图 3.1 外接端子图 表 3.1 外接端子定义 端子序号 名称 含义 1 VBAT 电池正极 2 VDD 外部电源输入端 3 GND 电池负极、电源地 4 PTIN 相电场强度模拟输入端(AC
45、03.3V) 5 NC 备用 3.2对悬挂安装的汇集单元, 应具备无工具拆卸 SIM 卡功能, Micro-SIM 卡尺寸 1215mm。 附录4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日志记录 4.1 日志信息类型 日志信息类型见表 4.1。 表 4.1 日志信息类型表 日志信息类型 日志信息类型 故障指示器上电、重启记录 与主站和采集单元的上下行通道连接建立与断开 记录 通信确认超时、报文错误等通信过程异常记录 故障指示器内部自检记录 故障指示器内部软件进程异常记录 主电源通断及电压异常记录 备用电源通断、供电模式及电压异常记录 故障指示器参数修改记录 工作切换 软件版本升级记录 4.2 日志信息存储及文件格
46、式 应具备环存储不少于 1024 条 LOG 事件记录的功能并满 足采用文件传输方式上送最新的 1024 条记录。 LOG 记录格式要求:1 字节类型+7 字节时间+128 字节 ASCII 码字符串;LOG 记录条目内容见表 4.2,LOG 记录文件 的格式见表 4.3。 表 4.2 LOG记录条目内容表 信息含义 字节数 备注 LOG类型 1 将 LOG信息分类 时间信息 7 与 CP56Time2a相同 LOG信息内容 128 ASCII字符串 表 4.3 LOG记录文件格式表 a) 文件头:指示器名(不超过 20字符)、分隔符(,)、LOG记录条数(两个字节)、 b) 第 1条 LOG
47、:LOG类型、时间信息、LOG信息 ASCII字符串 c) 第 N条 LOG:结构同第一条 d) e) 文件尾: LOG 记录文件中说明性字符(ASCII 码)采用字符十六 进制存储,文件内容传输时采用数据流方式传输,采用 101 或104规约的文件传输报文进行传输, 每条LOG为一节上送。 附录 5 汇集单元与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参数要求 5.1规约中主地址设置为1、 从地址设置为150 (默认为1) 。 5.2 链路地址和 ASDU 公共体地址长度为 2 字节,传送原因 为2字节, 信息对象地址长度为 2 字节, 遥测上送归一化值, 采集上传系数为 1,遥信上送双点信息。 5.3 报文格式
48、(1)链路地址和和公共体地址为 2 个字节,信息体地址 为 2 个字节,传送原因为 2个字节。 (2)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遥信、遥测信息体地址、文 件传输信息体地址。 表 5.1 遥信信息体地址 名称 信息体地址(H) 汇集单元设备状态 00 01 汇集单元电池低电压告警 00 02 第 1路 A相采集单元通信状态 00 11 第 1路 A相瞬时性短路 00 12 第 1路 A相永久性短路 00 13 第 1路 A相接地 00 14 第 1路 A相温度超限 00 15 第 1路 A相电流超限 00 16 第 1路 A相电池欠压告警 00 17 第 1路 B相采集单元通信状态 00 21 第 1
49、路 B相瞬时性短路 00 22 第 1路 B相永久性短路 00 23 第 1路 B相接地 00 24 第 1路 B相温度超限 00 25 第 1路 B相电流超限 00 26 第 1路 B相电池欠压告警 00 27 第 1路 C相采集单元通信状态 00 31 第 1路 C相瞬时性短路 00 32 第 1路 C相永久性短路 00 33 第 1路 C相接地 00 34 第 1路 C相温度超限 00 35 第 1路 C相电流超限 00 36 第 1路 C相电池欠压告警 00 37 第 2路 A相采集单元通信状态 00 41 第 2路 A相瞬时性短路 00 42 第 2路 A相永久性短路 00 43 第 2路 A相接地 00 44 第 2路 A相温度超限 00 45 第 2路 A相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