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资本的不同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用P来表示。这样,商品价值的构成就由W=c+v+m,转化为W=K+P。K也叫做成本价格,成本价格的意义,W=C+V+m 变为=K+m,K是厂商W的最低售卖价格 ,只要市场价高于K,就有盈利,m看似在流通中产生是竞争胜败的关键掩盖了C和V的划分,m表现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进一步,m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所用资本)的增加额从而掩盖了m的真实来源。,利润率,P= m/预付资本100% 反映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年利润率年P=M
2、/Y=(m v n)/Y=(m v)/Y n= P n,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m=m/V100%,反映厂商的剥削程度;P=m/预付资本100% ,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mP:m= m/V100% P= m/(C+V)100% ,P掩盖了真实剥削程度;这里 C+V表示预付资本m的高低决定P的高低,其它条件不变,m越高,m量就越大,P就越高。,决定利润率高低的因素,m与P成正比;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P低,反之,P高,二者呈反方向变化;预付不变资本的节省:P= m/(C+V) C下降,P上升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价格高,P低;价格低,P高 资本周转速度:其它条件不变,资本周转速度快
3、,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P就高,二者呈正比。,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不同部门和企业利润率的差别,必然引起厂商之间的竞争。 部门内部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得各企业不同的个别价值趋于平均化,形成统一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的占部门产量大多数的W的个别价值决定;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追求有利的投资部门而展开的竞争。(资本在部门之间有流动)由于不同部门存在着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存在着差别。这就必然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即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利润率比较高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增量与存量的
4、投入使生产大大增加,直至出现供过于求,该部门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引起利润率的下降;而利润率比较低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增量很少光顾,资本存量大量转移,生产大量缩减,直至出现供不应求,引进价格上涨,利润率提高。这种状况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利润率大体上平均为止,使上述部门能够按照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食品工业(70:30),机械工业(90:10),C:V 低利润率高,C:V 高利润率低,资本流入,生产增加,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生产减少,供不应求,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竞争,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实质上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 。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
5、总预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各部门资本瓜分剩余价值m的关系。利润率平均化是一种动态的趋势:事实上同一部门内各个企业仍然存在着技术装备水平的差别,其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不同的,不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不一样,还存在着为追逐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利润率差别同样客观存在。资本的自由转移也存在阻碍。,决定平均利润率的因素,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各部门利润率都高,平均利润率就高;反之,平均利润率就低。社会预付总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社会预付总资本中,投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就低;反之,投在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的部门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就高。,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
6、的原因: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虽然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各部门利润率仍会下降,进而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积累,资本总额增加,平均利润率下降,但利润总量可增加。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的增长是资本积累的结果。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剩余价值率提高;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资料价值下降,阻碍有机构成提高,部门利润率上升;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厂商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阻碍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在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比重上升;对外贸易:对经济落后国家进行不等价贸易,进口廉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高剩余价值率;债务资本、股份资本增加,其收益一般低于平均利润,使自有原始资本
7、利润率提高。,(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 P,商品价值 W = c+v+m,生产价格,= K + P,= K + m,生产价格的形成,30,20,10,20,20,20,130,120,110,生产价格,130,120,120,120,平均利润总量=剩余价值总量,60,60,30,20,10,130,120,110,生产价格,130,120,120,120,360,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20,20,20,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
8、质上价值由活劳动决定,生产价格则不受活劳动影响,只同资本相联系。因为成本价格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得到的,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 。量上,K有机构高的部门:m=P,m P,W的价值生产价格K有机构成中等的部门:m=P,m P ,W的价值=生产价格K有机构成低的部门:m=P,m P ,W的价值生产价格,价值与生产价格的联系,生产价格在价值基础上形成,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价值总额,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从个别部门看,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会不一致,从而生产价格和价值会有差异;但从全社会看平
9、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化。生产价格的变动要取决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变动。商品价值中c十v部分的变化,会引起生产价格中成本价格的变化;商品价值中m部分的变化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化。所以,价值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生产价格形成前,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是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就变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转变为市场价格围绕
10、生产价格波动。,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剩余价值首先在职能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其次在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配。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 。,商业资本产生的原因,产业资本在运动中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资本是创造剩余价值、商品资本是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可在厂商之间进行分工,由专门的商人承担商品资本的职能。产业资本在运动中,总有一部分资本相
11、对独立处在流通领域,完成W G 的职能,这部分资本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可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生产规模扩大,自产自销,需要增加流通中的资本,挤占了生产资本,会使利润率下降,有必要使产业资本的一部分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的作用,使产业资本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减少流通中占用的资本,增加生产领域资本额,从而提高利润率。商业资本可为几个产业资本代理产品,流通业务专门化,可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社会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比产业资本更熟悉市场情况,熟悉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因此,商业资本可扩大城乡交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世界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本有利。,二、商
12、业利润,商业利润从现象形态看似乎是来自商品售卖价格和购买价格的差额,好像是从流通中产生的。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产业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是平均利润:在流通过程中独立执行职能的商业资本必须与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产业资本一样,能够获得平均利润。通过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资本在生产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自由转移,最终使商业利润率与产业利润率平均化,分获平均利润。 商业利润的让渡途径-价格差额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全社会资本 =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即剩余价值被分解为产业利润p和商业利润h,商业流通费用的分类,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
13、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主要是用于包装、保管和运输等与商品使用价值相关的费用。一切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经过分配、交换,然后才能进入消费,在此以前,所有用于使用价值的包装、维护、保存、运输转移等活动,都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的继续。,保管费用。这是由商品储备而引起的一种费用。商品储备不仅需要库房、货架等物质资料,而且需要耗费活劳动。此外,商品在储备过程中,还会发生自然损耗,也需追加一部分保管费用。这些保管费用因与使用价值的保存有关,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商品价值,使商品变贵。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说,雇佣工人的保管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成为他们发财致富的源泉。
14、但从社会的观点来看,由于保管费用只用于保存原来的使用价值,不会创造新的使用价值;而且,消耗在这方面的费用只能从现有的社会财富中扣除,因此,马克思称之为“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保管费用只有在合理的限度内,才会加入商品价值,由超储积压、囤积居奇等不正常的商品储备而引起的保管费用,并不加入商品价值,只能从实现了的商品价值中扣除。,运输费用。这是用于商品运输上的各项支出。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实现都要求产品发生场所的变换,即产品由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位或运动,由此使运输过程成为必要。运输费用虽然发生于流通过程中,但是,由它所推动的运输劳动,既可以把消耗掉的运输工具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又会给商品增加新价
15、值,因而它归入生产性劳动。由运输过程加到商品中的价值的大小,是由运输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费用加到商品中去的价值量,同运输业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运输的距离成正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交通管理的现代化,单位商品的运输费用呈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张,从全社会来看,投于运输业的费用,还是不断增加的。但是,运输费用也只是在必要的限度内才加入商品价值,由于迂回运输或投机等造成的不合理的运输费用,并不加入商品价值,只能从现有的商品价值中扣除。,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既然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有关的费用,因而
16、从事商品的保管、运输和包装的劳动属于生产性劳动。它既能把所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又能把新创造的价值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因此,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使商品的价值增加,通过商品的销售,可以使这部分费用得到补偿,并给商业资本家带来相应的利润。,纯粹流通费用,这是一种单纯为资本形式的转化,即由货币变为商品和由商品变为货币而支出的费用。他包括由买卖时间,簿记和货币所引起的费用。这些费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因为没有这些费用,生产资料就不能买进,生产过程就会中断,商品也卖不出去,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但是,这些费用纯粹是为了实现价值,既不能生产或者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17、,又不能增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这些费用,只能通过从社会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中扣除而得到补偿!,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计算,1、生产性流通费用:补偿:产业资本:720C+180V+180m=1080(生产价格);预付商业资本100用于购买商品;预付生产性流通费用50:其中40C+10V,m=100% ,即 m=10平均P=(180+10)/(900+100+50)=0.181产业利润=0.181900 =162.9 出厂价=900+162.9 =1062.9商业利润 =0.181150=27.1 零售价=1062.9+27.1+50 =1140商品总价值=1080+50+10=1140,所以,
18、零售价=商品总价值,2、纯粹流通费用:如果把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和一切商业资本都要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合并起来考察,则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应当是: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纯粹流通费用)/(产业预付资本总额+商业预付资本总额)商业预付资本总额=购买商品的资本+垫支流通费用的资本(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预付商业资本100+50(生)+50(纯),而可分配的剩余价值为180+1050=140平均P =140/(900+100+50+50)=0.127产业利润:0.127900=114,出厂价:900+114=1014 商业利润:0.127200=26,零售价:1014+26+50+50
19、=1140,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的形成,主要来源: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其循环和周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必然出现的暂时闲置的货职能资本在循环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2)一部分流动资本。(3)还未到投资期的已经积累的剩余价值。货币资本。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有些企业由于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范围及其它临时性需要,亟需补充货币资本。这样,那些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就被其所有者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贷给需货币资本的人,转化为借贷资本。,借贷资本的特点,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借贷资本
20、是作为一种财产的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借贷资本具有独特的运动形式。信用: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GG(G+g),g代表利息 。因为这个公式省略掉了职能资本运用借贷资本的过程,于是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不经过任何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货币本身可以生出更多的货币,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价值增殖的真实过程。,借贷资本产生后平均利润的分割,借贷资本家构成一个独特的资本家集团,他们不经营商品生产,也不经营商品流通,而是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货币资本从事贷放资本的活动,并据此同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一起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由于借贷资本的所有权和使
21、用权分离,同一资本取得双重存在,借贷资本本身不会带来价值增殖,同一资本不可能因此带来双份的利润,而只有一个平均利润。由于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不等同,所以不平分利润。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分开,资金是有偿使用的,就有了利息。,利息,利息是资本所有者通过借贷关系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的,是职能资本因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的一部分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的利润(企业利润)=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平均利润-利息此时,利息看似资本所有权带来的(让出使用权),企业利润看似监督劳动得来的,其本质被进一步掩盖,实际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
22、资本总量)100%。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利息率的影响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平均利润率上升,利息上升借贷资本的供求:供不应求,利率上升;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由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由于利率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率的决定具有很大偶然性。也就是说,平均利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而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却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对利率产生影响 在0平均利润率之间上下波动。,利息率下降趋势:,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借贷资本供过于求,第四节 信用和银行,一、信用,信用: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信用
23、包括两个方面: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信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体现一种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基础: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伴随私有制的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一部分家庭因贫穷被迫向富裕家庭借物品, 信用就产生了。最早形式是实物借贷,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产生,当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产生了货币借贷。,信用存在的主要依据:,1.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
24、存在的必然性,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并非每一个经济单位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当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盈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与资金短缺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节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不能依靠实物管理和直接控制,而必须利用货币形式搞价值管理,运用经济手段搞间接控制。在各种经济手段中,信用是一个有力的杠杆,它对聚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资
25、金,对促进资金使用者合理节约地运用资金,对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出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福利的增加都具有重要作用。,信用的特征,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信用制度健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乃至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
26、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发展的三个阶段,尚未工具化的阶段:无书面凭证、在口头协议下进行的借贷。书面协议即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证书。尚未流动化的信用:信用授受已发生,且化为工具,但这些工具不能在市场上流通。流通的信用:有了信用工具而且可在市场上流通转让,资金运动更灵活。,信用的种类,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或劳务时,卖方向买方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有以下几个特点:a、其对象是处在资本循环某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b、其规模和期限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状况的限制;c、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是一种单向信用,因而它限制了商业信用的
27、规模;d、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厂商,这种信用体现了厂商之间的关系;e、商业信用的动态与职能资本的动态从而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动态是一致的。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票据,它是商业信用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凭证。,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通过存款、贷款等形式向国民经济部门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使职能资本家之间产生联系。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种种局限性银行信用的特点:a、银行信用可以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它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资本周转的限制。所以它能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和更长的借
28、贷期限,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b、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闲置的货币资本,银行信用的范围也就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c、银行信用的动态与再生产周期各个阶段上产业资本的动态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状况。,3、国家信用(政府信用),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债务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而形成的负债发行国家公债,常用于大的项目投资或建设。发行国库券。这是一种1年期以下的短期负债。专项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银行透支或借款。,4、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劳务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赊销。指零售商向消费者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
29、商品,属短期信用。分期付款。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余款项,属长期消费信用。消费信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贷款,规定期限偿还本息,时间最长可达2030年。,5、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出口信贷,指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政府贷款,指一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贷款
30、。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对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指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投资活动,包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购买债券、股票或发行债券、股票。直接投资,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6、企业信用,是指厂商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信用的积极作用,1、是资本积聚的强大因素,是促进资本集中的强大杠杆。帮助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金积聚和集中,使得大型的项目得以进行,大型的企业得以建立;2、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使得
31、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加快商品流转、节省流通费用,加快了资本周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资本再分配,从而促进利润的平均化;3、提供和传递经济信息,引导资本流向,有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条件。4、信用制度是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基础。 5、可使家庭把消费按时间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提高社会消费总效用。,信用的消极作用,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导致信用风险。 信用刺激了投机,造成市场信号失真,产生经济泡沫,加剧经济动荡。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看,虽然有时会有副作用,但主要还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
32、由于其不可替代性,使信用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 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另一方面,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1、信用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商业信用)2、信
33、用促进了货币形式的发展,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3、 信用促进了货币流通的发展,加速了货币的流动,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整个现代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是国家强制央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合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二、银行,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执行借贷双方中介和交易双方支付
34、中介的职能。职能:借贷中介、支付中介银行的产生(1)与传统货币经营业的发展相联系(2)商业信用的发展是其基础随生产、交换的发展,一个企业向另一个企业提供的信用规模受单个资本的局限,此时由银行承担起调剂货币余缺的借贷中介人职能。商业信用贷出的是商品资本,受商品流转方向限制,只能由生产者向买方提供,或由预付款方提供,而且当需要较多现金时就受限制。此时经营货币的企业一旦提供信用,成为资金提供者,银行就产生了。银行券(信用工具)产生银行券是以商业票据(信用度不高)为基础的、由银行发行的,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的信用货币(信用度高、流通性好)。银行券是银行信用工具。开始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后来不可兑换黄金
35、,即变成不可兑换黄金的纸币。,银行业务,(1)银行信用业务负债业务:即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和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货币的业务;资产业务:即把资本投放或贷给个人、厂商使用的业务。(2)中间业务(由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务发展而来)办理结算, 信托,代理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外汇等。,银行资本,自有资本借入资本银行利润银行利润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营业费用+证券投资净收益+佣金银行利润水平:银行自有资本同职能资本一样,要求获得平均利润。银行的分类: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三类。,三、信用风险防范,信用风险的定义:又称违
36、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信用风险的特征客观性:信用风险可以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传染性: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可控性:信用风险可以控制和防范,并降到最低 周期性: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一种反映。,3.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1)防范信用风险的一般措施:建立信用资金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风险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决策精度;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2)防范信用风险的根本,在于必须遵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要注意信贷资金运动各个阶段的密切联系;要重视对信贷资金运动进行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方向的研究。总之,应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风险约束机制,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