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页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规程目 录1. 目的 .22. 范围 .23. 责任人 .24. 依据 .25. 定义 .26. 内容 .27. 附件 .4第 2 页 共 4页1. 目的建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2. 范围适用于 IIIV 期所有临床试验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3. 责任人专业负责人。4. 依据内科护理常规及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5. 定义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6. 内容6.1 原则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需患者知情同意签字后方能进行。6.2 操作前准备6.2.1 操作室消毒。6.2.2 核对病人姓名。6.2.3 做好穿刺前的解释工作。6.2.4 注射部位用洗手液清洗。6.2.5 清洁双手(双手喷涂消毒液或洗手) 。6.2.6 准备 PICC 导管包一个(包括外包装可撕裂的套管针 1 个,导管(含导丝)1 根,肝素帽 1 个,刀片 1 个) ;无菌手套 4 副;10ml 一次性注射器2 个;纱布 1 包;Hp 敷料 1 张;孔巾 1 块;方巾 4 块;止血带 1 根;
3、胶布1 卷;皮尺 1 个;隔离衣 2 件;0.9%Nacl 注射液(500ml)1 袋;消毒液(0.5% 碘伏溶液) ,环境要求见消毒隔离常规。6.3 操作步骤第 3 页 共 4页6.3.1 洗手,戴口罩。6.3.2 检查用物。6.3.3 患者平卧于治疗床。6.3.4 选择合适的静脉6.3.4.1 测量双上臂中段周径;6.3.4.2 测量时手臂外展呈 90;6.3.4.3 测量方法:(1) 上腔静脉测量法: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胸锁关节;(2) 锁骨下静脉测量方法: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胸骨切迹,再减 2cm。6.3.5 建立无菌区6.3.5.1 打开 PICC 导管包,操作者穿隔离衣、戴无菌
4、手套;6.3.5.2 应用无菌技术,准备准备肝素帽、抽吸 0.9Nacl 注射液、孔巾、方巾、止血带;6.3.5.3 助手戴无菌手套将第一块方巾垫在患儿手臂下,做穿刺点消毒。6.3.6 穿刺点消毒6.3.6.1 按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0.5%碘伏棉签3 次,范围10cm10cm(腋部- 手腕),待干;6.3.6.2 助手更换手套,洗手,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6.3.6.3 铺孔巾及方巾。6.3.7 预冲导管6.3.7.1 0.9%Nacl 注射液冲洗导管,润滑导丝;6.3.7.2 剥开导管保护外套至预计长度;6.3.7.3 撤出导丝至比预计长度短 0.5-1cm 处;6.3.7.4 在预计刻度
5、处,切割导管。6.3.8 扎止血带:让助手在上臂扎止血带,是静脉充盈。6.3.9 施行静脉穿刺6.3.9.1 穿刺时,针与皮肤呈 15-20,穿刺点上方进针;6.3.9.2 出现回血,立即降低穿刺角度,推进导引套管,确保导引套管进入静脉,再退穿刺针。第 4 页 共 4页6.3.10 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6.3.10.1 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位;6.3.10.2 指压套管尖端处血管,减少血液流出;6.3.10.3 助手松开止血带;6.3.10.4 从导引套管中抽出穿刺针。6.3.11 置入 PICC 导管6.3.11.1 用力均匀缓慢的将导管置入静脉;6.3.11.2 当导管进入肩部时,
6、将患儿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胸部;6.3.11.3 完全将导管置入预计深度。6.3.12 退出导引套管6.3.12.1 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后,即可退出导引套管并撕裂;6.3.12.2 指压导管保持导管位置。6.3.13 取出导丝:一手固定圆盘,一手移出导丝,动作轻柔,缓慢。6.3.14 封管:接肝素帽,含 0.9Nacl 注射液的注射器( 10ml)注入盐水,确定是否通畅。6.3.15 清理穿刺点:移去孔巾,0.5%碘伏棉签清理穿刺点周围皮肤。6.3.16 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6.3.16.1 将体外导管呈“S”形弯曲,在圆盘上贴无菌胶带;6.3.16.2 穿刺点上方放置小块纱布;6.3.16.3 覆盖 Hp 敷料在导管及穿刺部位,但不可超过圆盘;6.3.16.4 第二条胶带在圆盘底端交叉固定导管,第三条胶带再固定圆盘。6.3.17 脱手套,洗手。6.3.18 X 线检查: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记录检查结果。6.3.19 PICC 穿刺后记录:记录导管名称、型号、置入长度、穿刺的静脉名称、穿刺过程、穿刺者签名。7. 附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