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选择理论,附录,2,公共选择理论在财政学中的地位,在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问题中,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共部门的决策如果出现重大失误,必将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严重破坏,这种破坏将是全局性的、致命的。如果公共部门的决策出现低效率,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将出现低效率。政府干预市场,如何才能成功?财政介入市场,如何才能是有效的?这就为公共决策的经济学面临重大的挑战。公共产品理论旨在说明一个理想的政府机制应该是怎样的。属于规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财政理论体系中解释客观财政现实究竟如何确定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为何是这样确定的理论。揭示国家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政策生成及执行的实际经历过程,属
2、于实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财政学中的两大主流理论,是财政理论体系中的两大支柱。,3,主要内容,一、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三)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二、公共选择的制度、机制和规则(一)公共选择的制度(二)公共选择的机制(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与方式(四)公共选择的规律(五)公共选择面临的问题 三、财政决策主体行为(一)选民行为(二)政治家与政党行为(三)官僚行为(四)利益集团行为(五)寻租,4,一、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与很多人利益相关的集体选择。公共产品具备社会全体共同消费的特点,但是社会中的个体的偏好是不同的,必须通
3、过一种机制把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集体偏好,才能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是对公共产品供给集体选择的确定。公共产品供给集体选择的确定,有民主表决的方式;也有行政部门决定的方式。前者称为公共选择的财政决策;后者称为行政部门的财政决策。这一讲,研究的是前者。,5,(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1公共选择就是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行动的过程。 2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专门研究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论,它是对政府决策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因此,公共选择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缪勒 1999 P4)。私人产品需求的决定是消费者以货
4、币为选票分散选择的过程;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是纳税者以政治选票共同选择的过程,即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6,产生时间: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研究的成功典范,它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80年代产生世界性影响。 产生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对经济滞涨的反思中,公共选择理论因对政府干预中的政府失灵的独到分析而脱颖而出,并最终被主流所承认。 代表人物: 对公共选择理论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先驱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肯尼思 阿罗;典型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詹姆斯 M 布坎南,7,经济学永恒的主题:
5、选择,私人选择 公共选择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19 ) 1986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8,(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人的经济学和交易政治学”三要素构成公共选择论理论的体系。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特征公共选择理论采取了基于“谋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人的逻辑演绎方法,其逻辑起点就是经济人假设。它将经济交易和政治决策这两个基本的人类行为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的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供给的决定表
6、达意愿,如何达到政治均衡。,9,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效用分析等)来研究政治问题。它的理论建立在三个前提假设之上:(1)“经济人”假设。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3)交易政治学。,10,“经济人”假设,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能够清楚的把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认清自己预期收益和成本,他的目标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把这个市场分析的假设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如果每个人在市场中都作为理性自利者行为这一点为真,那么推论就应当是,他们在别的非市场行为背景下,也将采取类似的
7、行为。” 经济人假设一方面保证了人类行为分析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使对各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效率分析提供了可能。公共选择理论以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以集团或组织为单位。认为公众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汇总,国家和政府并没有什么独立与个人之外的特殊利益,它的利益与偏好必须是个人利益与偏好的集中反映。他们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连同“经济人”的假设延展到政治决策领域,认为政治家、官僚或国家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个人一样,也是一种“经济人”,他们同样是个人私利的追求者,而不是什么超凡至圣的集体利益的化身,他们并不自动追求公共利益。,1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传统的政治学一般都是采用集体主义的研究方法,
8、认为国家集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独立于个人利益之外的整体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不能把国家集体看成是天然理性的“神造物”,他们不过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每个理性的个人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决定自己的行为模式,不同个人的行为相互整合决定了集体行为。是从个人行为推导出集体行为而不是恰恰相反。 “对于任何一种真正的民主理论来讲,第一个也即最关键的条件是必须把价值源泉归于个人。这样政治就成为不同的个人自由表达偏好相互交易的场所。”,12,交易政治学,认为政治上的民主决策同市场决策一样,是一种自愿的交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公共产品类似于市场上的商品,政府工作人员类似于市场上的生产者、厂商,社会公众
9、类似于市场上的消费者。公共选择理论特别强调自由,相互交易与合作的自由等。国家的作用就是通过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来保证人们的这种自由。这样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就发生了变化,人们是由于改善自身的效用才参加政治活动,而不是出于无私的道德;另一方面,政治活动被看成是自愿合作的,国家是政治活动者进行交易的场所。,13,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公共选择学科所使用的经济学方法: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 (3)政治具有交换过程的特点 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要内容。这三个要素被称为研究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方法或公共选择思路。,14,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政治均衡 -
10、 和经济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也存在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 - 政治市场的需求方 投票者(纳税人) 特殊利益集团 - 政治市场的供给方 政治家 官员 - 政治均衡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供应什么、供应多少、供应多大范围)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15,(三) 公共选择下财政决策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1、偏好显示问题; 2、偏好加总问题。 - 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投票机制是公共选择偏好的最基本表达机制。但是,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 不愿参与选举活动;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策略性投票偏好强度差别 - 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加
11、总方法习俗独裁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公共选择的偏好加总机制取决于投票规则,其中简单多数票规则是最常用、最常见的偏好加总规则。,16,选民显示公共产品偏好的途经,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1)投票方式:发言、进退、投选票、反叛。(2)为何投票?由投票的净收益所决定。当净收益 成本时,选民选择投票;当净收益成本时,选民选择弃权(3) 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取决于投票预期收益与为此所承担的税收份额的比较当投票的预期收益所承担的税收份额时,投赞成票,反之,投反对票。,17,偏好显示不真实的原因,(1)参与者可以投票但未必是决策者 (2)决策损益由集团内部的成员承担; (3)被迫纳税,被迫消费公
12、共产品。,18,公共产品偏好的显示,经济市场VS政治市场,19,政治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投票者:设法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满足程度同时税收负担又最小的方案。投票者的行为是理性的(选择收益超过成本的方案),又是无知的(对备选方案缺乏信息)。政治家:处于政治权力顶峰地位的人,如总统、议长等。有的追求某种政治信念;有的追求权势与声誉;还有的追求金钱。 官员:由政治家任命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薪水、津贴、声誉、任免权和晋升机会等。,20,二、 公共选择的制度、机制和规则,(一)公共选择的制度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制度概括起来讲就是建立在代议制、普选制和政党制基础上的政治民主制。“人民全体有主权,
13、就是民主”。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政治信仰是以人民为本位,政府是人民所组织,国家为人民而存在 民主政治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直接民主政治”;另一种是“代议制民主政治” 政党政治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副产物,也是伴隨民主政治发达而产生的現象,21,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代议制民主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荷兰: 斯宾诺莎 “天赋人权”英国: 洛 克 “权力分立”法国: 卢 梭 “主权在民”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22,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由议会产生,直接对
14、议会负责。王权源于人民权力的转让,但人民仍保留着对它的所有权和终极控制权;每一个人都作主,是民主;一个人作主,是封建专制。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应成为立法、建立政府及其他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民主不仅包括决策的民主,又包括利益的民主。民主包括知道情况权力、发表意见权力、决策权力、工作权力、利益分配权力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和征税权。,23,(二)公共选择的机制,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机制是一个建立在政治市场基础上、通过复杂的政治交易来实现政治均衡的集体决策运行体系。 1 政治市场。政治市场是由选
15、民(投票者)、政治家(政党)、官僚以及特殊利益集团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政治交易结构。 2 政治交易。政治交易是以选票交换公共服务。 3 政治均衡。政治均衡是指选民、政治家和官员的选择达到一致的政治稳定状态,它是政治市场供求双方力量与利益平衡的结果。此时,个人从政治交换中已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或公共选择规则不允许其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大家就形成了集体的偏好,并同意遵守集体达成的协议。 4 政治失效。政治失效是政治市场机制运行背离社会效率的表现,指政治选择的结果偏离了政治可能效用界线,从而没有实现最优的社会福利,选民也并未获得净利益的最大化。正是政治失衡的存在,才使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6、,24,(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与方式,1 公共选择的规则(1) 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2) 多数裁定规则(有三种形式)一是简单多数规则,需要1/2以上的赞成票。二是超多数规则,需要2/3、3/4、4/5、9/10等等以上的赞成票。三是计点投票规则,需要每位投票人按照一定规则给备选议案计点打分,获得“点”数最多的备选议案将成为获胜议案。 2 公共选择的方式 (1)“直接民主制” (2)“代议民主制” 简称“代议制”。因此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25,26,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指选民或投票人自己直接进行投票,参与政治决策或集体决策的最终选择的一种公共选择方式。 代议民主
17、制:简称“代议制”,指选民或投票人并不直接对集体决策进行表决,而是选举出少数代表,由这些代表来决定所需采取的集体行动的一种公共选择方式。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的两种规则(1) 一致性规则 : 所有党派必须就某一政策达成一致。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1)是帕累托改善的选择 (2)是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3)能够避免“搭便车”行为 (4)交易成本高,27,直接民主制 :全体一致性规则,全体一致规则是指,在决定某公共物品的提供量时,必须经全体当事人一致投赞成票才能通过。如果有些人投了反对票,则此议案便不能通过。如果按照全体一致同意投票原则决定议案,就必须照顾每一个投票人的利益,不使任何
18、一人受损而是至少一人受益,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全体一致性规则,使公共物品的选择达到了Lindahl均衡和Pareto标准。,28,直接民主制:多数票规则, 直接民主的两种规则(2) 多数票规则 :超过半数的人同意 ,即可通过(简单多数)多数裁定规则虽然只是公共选择的次优状态,但适用范围广,是民主社会运用最为普遍的公共选择规则。在西方社会,它与民主政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致于许多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因此,多数裁定规则当之无愧地是民主社会的最基本规则。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1)部分人利益受损(多数同意规则会影响到少数人的利益,但少数人的利益就不比多数人重要吗?如果重要,那么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19、)(2)“多数人专政”现象(3)少数人不热心参与(4)相对容易作出决策(5)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6)无法表达个人选择的偏好程度(7)可能存在投票交易,29,在公共选择的方式中,直接民主制是一种最能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偏好的一种公共选择决策方式,但它费时费力,成本过高,事事都举行公民投票是不经济的,所以直接民主制一般用于重大问题或若干重要公共选择方面。代议民主制由于不必事事投票,只需要交给个别受委托的人民代表进行选择,所以它比直接民主制方式程序更简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此,代议民主制是民主社会的最基本决策方式。,30,(四)公共选择的规律,1、单峰偏好定理 2、投票悖论投票之谜、投票窘境、循环
20、投票。 3、中间投票者定理 4、最小差别原理 5、阿罗不可能定理,31,1、单峰偏好定理,偏好的“峰”指比相邻的偏好都要高。单峰偏好:只存在一个最高点。如果远离这个最高点,喜爱程度都依次下降。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 ,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其效用是下降的 。双峰偏好: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 ,其效用先降后升。,32,单峰偏好示意图,X X X O Y O Y O Y图 a 图 b 图 c,33,假设有三方案:A表示高水平税收、B表示中间水平税收、C表示低水平税收;在三类人中间进行投票,甲(富人)、乙(中间收入者)、丙(穷人)。根据三类个人的偏好进行
21、投票,可以排出以下投票结果:,34,单峰偏好效用次序图表,效用偏好次序,方案A,方案C,方案B,选民丙(穷人),选民甲(富人),选民乙(中间收入),备选方案,最佳1,中等2,最次3,35,甲、乙、丙三个人,就A、B、C三种方案进行两两投票,确定一个方案。 (两两投票的含义:先在三种方案中的两个方案进行投票,获胜方案再与另一方案进行投票)(甲)富人 ABC (乙)中间收入者 BCA (丙)穷人 CBA 提案在A和B之间进行,提案B获胜; 提案在B和C之间进行,提案B获胜; 提案在A和C之间进行,提案B获胜; 据简单多数票规则,提案B获胜中选。 对B方案的选择与投票顺序无关 。,36,前提条件:
22、(甲)富人 ABC (乙)中间收入者 BCA (丙)穷人 CBA,第一轮:方案在B与C二选一 乙投B丙投C甲投B B方案胜第二轮:方案在A与B二选一甲投A乙投B丙投B B方案胜,第一轮:方案在A与B二选一甲投A 乙投B丙投B B方案胜第二轮:方案在B与C二选一乙投B丙投C甲投B B方案胜,第一轮:方案在A与C二选一甲投A 丙投C乙投C C方案胜第二轮:方案在B与C二选一乙投B丙投C甲投B B方案胜,37,投票结果是唯一的,A B B C A CB C B A C BB B B(1) (2) (3),38,“单峰偏好定理”所揭示的规律及其意义,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
23、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反过来说,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现象,那就是说,在所有投票者中,至少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或者说,在所有投票者中,只要有一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那么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有可能出现循环现象。这就是“单峰偏好定理”所揭示的规律。单峰偏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人们投票悖论如何避免。现实社会个人偏好数呈单峰形的情况下,相对的民主选择是可以实现的。,39,2、 投票悖论投票之谜、投票窘境、循环投票,假设有三方案:A表示高水平税收、B表示中间水平税收、C表示低水平税收;在三类人中间进行投票,甲(富人)、乙(中间收入者)、丙(穷人)。甲、乙根据个人偏好进行投票
24、,丙改变了他选择的偏好顺序,由原来的C、B、A变成C、A、B。可以排出以下投票结果:,40,多峰偏好效用次序图表,效用偏好次序,方案A,方案C,方案B,选民丙(穷人),选民甲(富人),选民乙(中间收入),备选方案,最佳1,中等2,最次3,41,多峰偏好示意图,X O Y,42,多峰偏好的多数票规则,因为丙的偏好发生改变,则有:富人 A BC中间收入者 B CA穷人 C AB 提案在A和B之间进行,提案A获胜; 提案在B和C之间进行,提案B获胜; 提案在A和C之间进行,提案C获胜; 在A和B之间投票,(AB为第一轮,AC为第二轮)C胜出。 在B和C之间投票,(BC为第一轮,BA为第二轮)A胜出。
25、 在A和C之间投票,(AC为第一轮,CB为第二轮)B胜出。 最终结果与投票顺序有关。投票顺序一改变,就没有唯一确定的结果,这就是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 议程操纵 通过安排投票顺序保证达到某种结果 。,43,前提条件:富人 (甲) A BC 中间收入者(乙) B CA穷人 (丙) C AB,第一轮:方案在B与C二选一 乙投B丙投C甲投B B方案胜第二轮:方案在B与A二选一甲投A乙投B丙投A A方案胜,第一轮:方案在A与B二选一甲投A 乙投B丙投A A方案胜第二轮:方案在A与C二选一甲投A乙投C丙投C C方案胜,第一轮:方案在A与C二选一甲投A 丙投C乙投C C方案胜第二轮:方案在C与B二选一乙投B
26、丙投C甲投B B方案胜,44,在改变投票选择次序的情况下,由丙(1)主持(丙直接进入第二轮), 结果最优方案为C;由甲( 2)主持(甲直接进入第二轮),结果最优方案为A;由乙(3)主持(乙直接进入第二轮), 结果最优方案为B。,A B B C A CA C B A C BC A B(1) (2) (3),45,投票悖论 - 在这一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称为投票悖论。(也称为“选举之迷”) - 投票悖论的主要问题:投票的最终结果与投票顺序有关。 (A,B)C; (B,C)A; (A,C)B 。 投票悖论的原因 :存在多峰偏
27、好的选民。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46,投票悖论的现代意义,在公共选择中,议程或议事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可能出现投票窘境时,议程对结果来说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投票顺序实际上能够决定谁将获胜。它表明,主席和规则委员会在议会中的地位很重要,确定议程的权力常常就是决定结果的权力。,47,3、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中位选民的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的中点 。 一半选民的需求低于中位选,一半选民的需求高于中位选民民 。,.,48,中间选民定理的意义, 多数票可能存在低效
28、率; 由于中位选民的决策就是最终的投票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中位选民的决策来考察集体的决策 ; 但是 ,中位选民面临的成本收益和社会面临的成本收益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单一税制下,中位选民承担的收益和成本占全社会的份额都是1/N,(N为选民总数 ),这时,中位选民的成本收益关系和全社会是一致的 ;但是 ,在累进税制下,中位选民所担负的成本的份额比收益的份额要小 ,因此 ,对于中位选民来说净收益为正的支出 , 其他选民社会净收益可能是负的 。,49,4、最小差别原理,指各个竞争的政党为了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欢迎,赢得最大数量的选票,而使自己的竞选政策或纲领几乎相同的趋势或倾向,称为最小差别原理。最小
29、差别原理是中间投票者定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或运用结果。,50,5、阿罗不可能定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罗( Arrow ) 于1951年揭示了“选举之迷”:在每个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各有其特定偏好的前提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与个人偏好相冲突的选择顺序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能从个人偏好函数当中构造出一个社会的福利函数”(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用语)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一个集体决策规则应该符合以下假设条件:理性;集体选择过程是理性的:首先,通过陈述X比Y更受偏爱,或者Y比X更受偏爱,或者X和Y是同等合意以致二者是无差异的,那么我们可以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排序
30、;其次,所有排序都能显示传递性的特点。传递性是指如果某人对三种方案X、Y和Z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认为X比Y好,Y比Z好,那么他一定认为X比Z好。,51, 与备选方案无关的独立性(不因为次序改变结果)对两个备选方案的任一选择,只取决于个人对这两个方案X和Y的排序,而与其他备选方案Z无关。 帕累托最优;如果人人都偏好某种选择X,而非其他选择Y,那么,集体选择过程则应该选择X,而非Y。无约束域(投票结果不能事先确定)对备选方案的个人偏好排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集体选择过程都有能力达成集体决策。 非个人独裁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控制集体选择过程,不能使其对选择的偏好即使与其他每个人的偏好完全对立时也总是决定性
31、的。这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人(或者一组人)代替其他人作出选择的可能性,民主社会中不存在专制君主和希特勒。 总的来看,这些假定是相当合理的。它们的基本点是强调社会的选择机制应合乎逻辑,并尊重个人偏好。阿罗证明,现实生活经常会破坏某一个或几个假设条件。一般无法找到一个能符合所有这些假定要求的投票规则,也不能指望民主社会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52,1951年阿罗在他出版的社会选择和个人的价值一书中,试图将个人的价值标准加以总计去求得社会的价值标准。经过逻辑分析,他证明,这类总计的方法在逻辑上是不能存在的。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
32、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从而得出社会选择的不可能定理。,53,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这一定理表明: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还不存在一套政治体制可以把个人偏好,完美地、有效率地推动到其所能达到的最高效用界线上去,即它告诉人们,真正完美的民主选择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民主选择也是不可能的,而人类只能追求相对之民主选择。 这一定理表明:不应该把政府看成言行一致、富有理性的圣人。选举制度存在玩弄技巧、左右选举结果的天然漏洞。公共部门无法把个人偏好加总成集体偏好。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未必能解决得好。但是,只要给简单多数原则增加条件,比如,公民只能在两个备选方案
33、、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进行选择,那么,简单多数原则就可以避免双峰型而呈单峰型了。,54,(五)公共选择面临的问题,1 民主规则存在的问题 (1)少数人的暴政问题少数人利用全体一致规则下的一票否决权敲众人的竹杠。 (2)多数人的暴政问题多数人利用多数裁定规则下的多数优势损害少数人的利益。,55,2、 直接民主制的问题,(1)合乎理性的无知。(选民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节省投票成本,在没有掌握有关“信息” 的情况下随便投票。) (2)选民冷漠。(选民冷漠是一种选民自己故意缺席投票的行为。) (3)幻觉行为。幻觉行为是选民或个人在“错误”估价选择对象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选择行为(如税收幻觉、公债
34、幻觉、支出幻觉等)。,56,3、间接民主制的问题,(1)投票交易问题(“互相帮忙”、“互投赞成票” ) (2)特殊利益集团问题 (3)没有代表性的政府或被俘获的政府(当政府失去“公共利益”代表的本质,而沦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时,没有代表性的政府就产生了) (4)具有内部效应的官僚(当官僚为了谋求其“内部”私利,而违背 “公共利益”的现象就称为官僚的内部效应) ( 5)政客和官僚的寻租行为,57,三、 财政决策主体行为(涉及代议制的因素)(一)选民行为 (二)政治家与政党行为 (三)官僚行为 (四)利益集团行为 (五)寻租,58,代议民主制涉及的因素,选民 政治家 行政体系,59,选民行为,
35、一个人的选票改变结果的可能性很小 。 人们只有在认为自己投票会改变结果时,才会愿意投票 。 “ 不投票 ” 很可能是理性的选择。,60,政治家行为, 实际上,政府并非把选民的偏好简单相加; 而是由政治家,法官和官僚体系组成的。 这些人有自己的目标函数。 如果选民有单峰偏好,追求选票最大化的政治家将采取中位选民偏好的方案. 候选人采取中位选民的方案 因为选民总是选择和自己的偏好最接近的方案 。,61,政党行为, 两党都保持接近 “ 中间派意见 ” ,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两党制趋于稳定。 用代议民主取代全民投票对结果没有影响,反映的都是中位选民的意愿。,62,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意识形态 :政治家
36、的目标不仅是赢得选票 个性特点 : 选民关心的不仅是政治议题 领导地位 : 政治家并不一定被动的对选民的偏好做出反应 。 投票率 : 候选人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投票率 。,63,行政体系行为, 一项计划的具体实施掌握在公务员手里 。 领会并忠实履行选民的意愿,并不是官僚的唯一目标。尼斯卡宁 Niskanen (1971) 认为,官僚们的目标函数包括特权,公共声誉,权力和官职。,64,行政体系的特点:, 有发债的权利,将来的债务规模取决于现在的支出水平 政府没有可转让的产权 ,也没有股东,所以也没有人愿意主动从财务上监控政府 政府提供的许多服务没有竞争 政府在年终不愿有财政盈余, 因为如果这样的话
37、 ,下一年的拨款就会减少 因为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所以不注意控制成本 ,政府成本很难减少 。 官僚们不像厂商那样希望取悦于消费者, 因为他们没有竞争,也没有竞争的威胁,65,特殊利益集团,特殊利益集团:对某项政策或政府行动有特殊的赞同或者反对倾向的人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往往与公共利益不一致。 特殊利益集团结成联盟进行竞选,发挥的威力可以远远超过其在人口中的比例。 利益集团形成的基础包括:- 收入来源: 资本还是劳动- 收入规模- 行业- 地区- 人口和个人特征,66,寻租,寻租:利用政权获得比正常收益高的收益。租金可以理解为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超过使用该要素机会成本的报酬,其实质是超
38、额利润。 寻租指的是对垄断租金的追逐行为。,67,寻租与寻利的区别,- 寻利指的是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下,人们利用自己的资本、能力和机会,为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其结果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改善。 - 寻租是在某种受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的转移,其结果是资源的浪费。 寻租活动的三个层次: 布坎南以城市出租车行业管制为例对此进行了说明。 第一个层次是:政府用发放有限数量的经营执照,人为地限制出租汽车的数量,那么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就少于自由竞争水平。牌照管制带来了第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第二个层次是:既然政府官员可以决定牌照的管制,那么争取这个职位就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39、:是超额收入(部分或全部)会以执照费的形式转化为政府财政收入,那么争夺这部分财政收入,就形成了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68,案例:价格听证会何以能减负300万元?,2001年8月,某市举行了管道煤气价格改革听证会。市价格认证中心对管道煤气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行认定,结果从经营成本中挤去“水分”331万元。原来,煤气公司呈报的单位成本为每立方米2.0元,总成本为2112万元;经认证后单位成本最终减为每立方米1.22元,总成本为1781万元。为何成本相差如此之大?主要是煤气公司的工资较高。该市社会平均工资是每人每月1070元,煤气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则是每月1805元,超过社会平均工资735元。按此计算
40、,煤气公司工资总成本由原来的850万元最终被减为520万元,减了38.7。此外,以工资为基础的福利、保险等费用也从219.6万元减为216.4万元。所以,这个价格听证会为居民减负300多万元。,69,三、政府失灵(政府缺陷及补救),1、政府缺陷的表现与原因(1)公共决策失误备选方案不完全; 个人利益加总成公共利益的困难;政治过程中的“近视”现象。(2)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政府部门缺乏竞争机制;超额供给公共产品的内在倾向;监督者被被监督者所操纵。 (3)代议民主制:特殊利益集团寻租设租现象,70,2、政府缺陷的补救,本来,立法机构类似于股东,是公共产品的需求者;行政机构类似于经理,受托提供公共产品。但委托人难于制约代理人。缺乏类似资本市场的机制促进行政机构效率的提高;行政机构的产出概念模糊不清,很难判断是否成功;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往往有共同的利益。,71,补救办法:,鼓励地方政府竞争;引进利润动机,如成本节余作为奖金发放,但要保证公共产品的质和量;让私人生产公共产品;成立专家委员会审核行政机构的绩效,但成员要经常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