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天津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L 2009年1月10日,开篇的话,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必要性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与要求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方式方法,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必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于人生有用的学问,凡是一种学问,或是一种知识,必于人生有用,才是真的学问,真的知识;否则不能说他是学问,或是知识。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及
2、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自然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史学既能成为一种学问,一种知识,自然亦要于人生有用才是。 李守常,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些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西,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什么是活的历史,所谓活的历史,不是些写的纪的东西,乃是些进展的行动的东西。写的纪的,可以任意始终于一定的范围内;而历史的事实的本身,则永远生动无已。不
3、但这整个的历史是活的东西,就是这些写入记录的历史的事实,亦是生动的,进步的,与时俱变的。只有纪录的卷帙冊籍,是印版的,定规的。纪录可以终结的,纪入纪录的历史事实则没有终结;纪录是可以完全的,(在理论上是可以完全的,在事实上则完全的亦极少。)纪入纪录的历史事实,则没有完全。不但那全个的历史正在那里生动,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的事实亦天天在那里翻新。,实在的事实,历史的事实,有实在的事实,有历史的事实:实在的事实,虽是一趟过去,不可复返的。但是吾人对于那个事实的解喻,是生动无已的,随时变迁的,这样子成了历史的事实。所谓历史的事实,便是解喻中的事实。解喻是活的,是含有进步性的;所以历史的事实,亦是活的,
4、含有进步性的。只有充分的纪录,不算历史的真实;必有充分的解喻,才算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亦只是暂时的,要时时定的,要时时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纪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解喻是对于事实的知识,知识是天天增长的,天天扩大的,所以解喻是天天变动的。,历史要不断的改作,没有一个历史事实,能有他的完满的历史;即没有一个历史事实,不要不断的改作。这不是因为缺乏充分的材料,与殊特的天才;乃是因为历史的事实本身,便是一个新史产生者。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
5、知识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日在发展中,日在进步中故,去年的真理,到了今年,便不是真理了;昨日的真理,到了今日,又不成为真理了。同一历史事实,昔人的解释与今人的解释不同;同一人也,对于同一的史实,昔年的解释与今年的解释亦异。此果何故?即以吾人对于史实的知识与解喻,日在发展中,日在进步中故。一切的历史,不但不怕随时改作,并且都要随时改作。改作的历史,比以前的必较近真。,历史的定义,历史不是只纪过去事实的纪录,亦不是只纪过去的政治事实的纪录。历史是亘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的全人类生活。换句话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再换句话说,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
6、那些只纪过去事实的纪录,必欲称之为历史;只能称为记述历史,决不是那生活的历史。 李守常,活的历史于人生有用,死的历史 实在的事实充分的记录一成不变记述历史活的历史历史的事实充分的解喻不断改作生活的历史(必较近真),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要通过研究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盛唐时期的历史学家刘知几(661-721)说:“史之为用,其利实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晚清的思想家龚自珍(17921841)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党的领导人对治史重要性的论述,毛泽东讲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
7、一个发展”;“我们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1938年10月,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时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当前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关心治史工作,毛泽东说过:“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毛泽东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晚年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学一点历史”。,邓小平实事求是评价人物和历史,邓小平一贯主张,“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
8、的科学的观点”。“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邓小平指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以全面的科学的观点评价人物和历史的一个范例。,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1990年4月,邓小平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时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谈历史不能忘记,江泽民认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
9、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江泽民指出,我们“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胡锦涛谈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胡锦涛认为,“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胡锦涛指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加深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指导现实。”,学习历史,铭记历史,胡锦涛指出,“在新形势
10、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陶炼人的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有二要点:一为尊疑,一为重据,史学家即以此二者为可宝贵的信条。凡遇一种材料,必要怀疑他,批评他,选择他,找他的确实的证据;有了确实的证据,然后对于此等事实方能置信;根据这确有证据的事实所编成的纪录,所说明的理法,才算比较的近于真理,比较的可信。,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这种求真的态度,薰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
11、,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生,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史学的影响于人生态度,其力有若此者。,脚踏实地的人生观,无限的未来世界,只有在过去的崇楼顶上,才能看得清楚;无限的过去的崇楼,只有老成练达踏实奋进的健足,才能登得上去。一切过去,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藉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作创造出来的。这是现代史学给我们的科学的态度。这种科学的态度,造成我们脚踏实地的人生观。,乐天努进的人生观,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线贯下来的。这一线贯下来的时间里的历史的人生,是一趟过的,是一直向前进的,不容我们徘徊审顾的。历史的进路,
12、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但此亦是循环着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返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世界观。我们既认定世界是进步的,历史是进步的,我们在此进步的世界中,历史中,即不应该悲观,不应该拜古,只应该欢天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上向前行走,前途有我们的光明,将来有我们的黄金世界。这是现代史学给我们的乐天努进的人生观。,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认横着去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以经济为中心纵着考察社会变革的,为历史学,横着考察社会的,便是经济学,同时亦是社会学。马克思所以主张以经济为中心考察社会的变革的原故,
13、因为经济关系能如自然科学发见因果律。这样子遂把历史学提到科学的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譬之建筑,社会亦有基址与上层:社会的基址,便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存在;社会的上层,便是法制,政治,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基址有了变动,上层亦跟着变动,去适应他们的基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来的史学家,欲单从社会的上层说明社会的变革,历史,而不顾社会的基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社会上层,全随经济的基址的变动而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大体。,于人生有用的历史,陶炼人的科学态度尊疑重据
14、脚踏实地的人生观踏实奋进乐天努进的人生观欢天喜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存在决定意识,学史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能够成功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正因为如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与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
15、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掌握“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是我们在教与学中应当首先明确和始终注意贯彻的一个基本思想。,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善于思考和研讨有关问题,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提高自己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方式方法,阅读教材。每位同学
16、都要通读,重要章节要精读。阅读时要思考,要有体会、收获和认识。“五一”前完成。了解国史、国情和三个选择,找问题、难题、困惑的问题。为在课堂或小组发言做好准备。组织学习小组 。组长负责本组的集体学习、讨论和实践等活动。,关于组织学习小组的安排,班长、学委、支书负责组织(以班为单位,十人左右为一组,自愿结合); 民主推荐组长(组长可以是班干部,也可以是任何同学,但必须负责任); 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的学习、讨论、社会实践、制作课件等项活动; 班干部、党员、团员及每个同学都要支持组长的工作,体现团队精神; 下星期班长负责将各组同学名单交上来(标明组长、班干部、党团员)。,学习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学院 专
17、业 班级,学习小组活动安排,学习小组成立以后,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课余时间的学习和讨论,要结合课程的进度和在阅读教材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每个同学都要做好课堂上发言的准备。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推选演讲人参加演讲等活动。,考核方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诸如学习、讨论、实践等组织性质的活动;二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情况,如出勤情况、课堂参与互动情况、课堂纪律等情况。期末成绩主要考核同学平时自学教材的情况,如基本的史实、事件,重要的人物及其活动情况等需要熟知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体系介绍,教材体系
18、三编三综述十章三十四节一百零五目。每编都有综合论述,综述是“纲”,章节是“要”。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努力搞清楚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体系介绍,授课体系三编九个专题,每编讲三个专题。上编:结合历史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编:结合历史深刻领会“三个选择”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下编:结合历史深刻领会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希望,希望授课体系能给同学们以启发,激发同学们提出并思考问题、共同搞清楚问题。下节课讲专题: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请同学们课前自学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和胡锦涛2007、12、17讲话以及2008、12、18讲话(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想一想、谈一谈,谈一谈你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要性的认识。谈一谈你打算如何学习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联系方式,涉外法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刘龙喜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