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法制史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5116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制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制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制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制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制史第 1 章 中国古代法制史1、中国古代法的传统1.道德为基础,强调宗法等级名分。2.礼法结合、以礼为主。3.等级有序,家族本位。4.恭行天理,执法原(追溯)情。5.民刑不分,重刑轻民。6.无讼是求。2、法律思想的演化1.夏商:神权政治学说。2.西周:(1)以德配天(德-敬天、敬祖、保民) ;(2)明德慎罚;(3)出礼(习惯法)入刑-亲亲尊尊、五礼(吉凶军宾嘉)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维护特权。3.商鞅:(1)改法为律(强调普遍性) ;(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措施;(3)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废除世袭,按军功受爵;取消分封,实行郡县;剥夺旧贵族对地方的垄断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1)到(3)都是商鞅独创。 (4)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只要看起来很严重的就是法家精神,比如鼓励告奸、连坐等。4.汉代:德主刑辅。5.唐代:礼法合一。6.明代(明大变):明刑弼教-(1)朱熹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2)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3、基本法典(重点)1.铸刑书(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2.铸刑鼎(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3.法经(魏国李悝,6 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盗贼至篇首;盗财产;贼安全;杂六禁;具(总则)加减-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网、捕是诉讼。4.子产书,鞅铸鼎,李悝发神经。5.曹魏律(新律,

3、18 篇):曹魏八议,具改刑名置律首。6.晋律(张杜律,20 篇):晋律添法例,张杜制五服;五服晋北齐;张斐、杜预都是山西人,只能做晋律;五服制罪还没考,重点。7.北魏律(20 篇):北魏南陈(陈律吸收官当)来当官(官当) ,当官有地图(折抵徒罪) 。8.北齐律(12 篇):北齐合并名例律,十条重罪 12 篇。9.开皇律:五刑十恶在开皇。10.武德律(12 篇):唐代首部法典。11.贞观律(12 篇):唐太宗。12.永徽律疏(唐律疏议,12 篇):永远辉煌是唐律;中国古代最高水平。13.宋刑统(12 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太祖。14.庆元条法事类(南宋):第一次将凌迟规定为

4、法定死刑。15.大明律(7 篇):明大变,改 7 篇;明太祖朱元璋编制。16.大清律例(7 篇):乾隆年间颁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传统成文法典;集大成者;清承明治。17.钦定宪法大纲(1908 年,23 条):(1)宪政编查馆编订;(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死记;(3)规定君主的绝对权力;(4)限制议会权力;(5)附录“臣民权利义务”加以各种限制。18.十九信条(1911 年):(1)清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2)资政院拟定;(3)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仍强调皇权至上,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19.大清现行刑律(1910 年,过渡):过渡性(在大清新刑律前) ;取消六律总目;废除

5、凌迟(现在废凌迟) ;纯民事性质条款不再科刑。20.大清新刑律(1911 年):(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的刑法典,仍维护专制制度,未真正施行;(2)内容新、体例新(总则分则) 、刑罚新(主刑从刑) 、原则新(罪刑法定、缓刑)-美国最早引入缓刑。21.大清民律草案(1910 年,没通过):(1)修订法律馆编订;(2)日本的松冈正义参与起草;(3)五编制-总则、债权、物权仿德日民法典;侵权、继承会同礼学馆起草,带有浓厚封建色彩;(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2.在清末修律期间制定的法律,都不是 资本主义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1)中国历史上最初的,

6、也是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死记) ;(2)临时性;(3)仿照美国三权分立,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力;(4)一院制-中国历史上到现在没有两院制。24.天坛宪草(1913 年):北洋政府时期第一部宪法草案。25.袁记宪法(1914 年):用总统独裁否定了责任内阁制;标志着军阀专制的全面确立。26.贿选宪法(1923 年):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专门规定“国权”和“地方制度” (地方有自治权) 。27.中华民国宪法(1947 年):五权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不伦不类。补充(1):行政法典(刑律 政典):1.唐

7、六典:第一次以法典形式肯定了法官回避制度。2.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 ,六部为纲,分述职权、事例。3.大清会典:仿效明会典 ;则例。补充(2):特殊的法律形式1.魏晋南北朝(律令科比格式):(1)科,补充与变通律、令;(2)比(类比) ,法律无明文规定时比照适用;(3)格(=令) ,补充律,刑事性质,一般不考;(4)式,公文程式,格式。比、式是今年重点。2.宋:(编)敕:(1)效力往往高于律;(2)要经处理才能全国通行;(3)很频繁,神宗设编敕所;(4)人(仁宗)吃律(敕律并行) ,神(神宗)吃糕(以敕代律) 。3.明:明大诰,上年已考。与大明律效力等同;明太祖死后即失效;空前普及。4.清:

8、例(今年重点,必考):(1)条例-刑事单行法规,或附于大清律例 ,皇帝批准;(2)则例-行政法则,或附于清会典 ;(3)事例- 特定 事项,个案 性;(4)成例(定例)- 将事例编订成定例,皇帝发布,普遍性,包括条例、则例。4、罪名1.春秋战国:法经八罪-盗财产,贼安全,杂六禁。2.秦(未形成科学的罪名体系):(1)危害皇权罪-言论犯罪都属于危害皇权;(2)财产犯罪-五人共盗,聚众造反为群盗;(3)人身犯罪-贼杀、伤人,斗伤,斗杀。3.北齐:重罪十条,置于律首,不在八议论赎之限。4.隋(唐):十恶,在名例律之首,十恶不赦。5.唐:(1)六杀-谋杀 (有预谋) 、故杀(临时起意) 、斗杀、误杀、

9、过失杀、戏杀(玩死人) ;(2)六赃-受财枉法(拿了钱,办了事) 、受财不枉法(拿了钱,不办事) 、受所监临(管辖) 、盗贼(暴力) 、窃盗(秘密窃取) 、坐赃(非因职权之便) 。6.明:奸党罪-太祖创造,惩治官吏。7.清:文字狱(今年重点):律中无相关条款;均按“谋反大逆”定罪;株连最广。5、刑罚1.西周:奴隶制(先秦)五刑-墨(黥) 、劓、剕、宫、大辟。2.秦:主刑-笞刑、徒 刑(自由刑+ 奴役刑) 、流放刑(迁,谪,考多选) 、肉刑、死刑。附加刑-羞辱刑(髡,耐,戮是含羞辱的死刑) 、经济刑、株连刑。3.汉:文景废肉刑(没涉及宫刑) ,缇萦救父是导火索;景帝伦大锤(箠令) 。4.南北朝:

10、北周流行;宫刑自宫南北朝。5.隋: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6.北宋:(1)折杖法-徒流可折为臀刑和脊刑,死刑不折,重罪不折;(2)刺配-仁宗不仁 :轻者刺配,重者凌迟;(3)凌迟- 仁宗使用,神宗常刑,现在废凌迟。7.明:(1)充军刑-在流刑外增加,有本人终身充军和子孙永远充军的区分;(2)廷杖。6、刑罚适用原则1.秦:(1)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按身高,未成年不负或者减轻;(2)区分故意(端)与过失(不端) ,想象成上菜(端) ,诬告反坐;(3)- ( 7)和现代一样,不用记。2.唐:(1)保辜制度(针对伤人行为) ,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人的伤情变化负责;(2)区分公私罪,公从轻,私从重,利

11、用职权、徇私枉法按私罪;(3)自首原则,今年重点,自首免(未举发,赃物偿还) ,自新减(已举发) ,谋反、严重不适用自首。3.明:从重从新原则-重其所重,轻其所请,唐律。4.清:略7、司法机关(最好狂看小绿皮,此处只单记口诀)1.西汉:监察-御史大夫 -汉武帝后,校尉 校中央,刺史刺地方。2.北齐大理寺,西晋御史台。3.今年重点:宋:地方-提点刑狱司。 明:地方-提刑按察司(明察秋毫) 。4.与明代有关的,明察秋毫。5.明代的省级是行政、司法分立。清末改革时司法机关的变化1.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2.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3.实行审检合署(今年重点) 。清末改革时

12、的谘议局与资政院(今年重点)1.谘议局:地方,咨询,不独立。2.资政院:中央,咨询,御用,与近现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8、古代诉讼制度1.西周:(1)刑狱民讼;(2)五听:辞色气耳目,司法心理;(3)三刺:重大疑难, (先后)群臣、官吏、国人(体现明德慎罚思想) 。2.汉:(1)春秋决狱-论心定罪,关注主观动机;(2)秋冬行刑- 针对死刑,谋反、谋大逆决不待时。3.魏晋南北朝:死刑复核太武帝(北魏)-唐代三复奏,曹魏八议,五服晋北齐,北魏南陈(陈律吸收官当)来当官(官当) 。4.唐:(1)刑讯:严格,有禁止的情况;(2)人赃并获,拒不认罪,据状(证据)断之;(3)死刑复核:央五,地三

13、。5.宋:(1)翻异(否认口供)别勘(重大案情,另行重审) ;(2)证据勘验- 原、被告 均有负举证责任, 洗冤集录等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6.明:(1)军民分诉分辖制;(2)管辖制度继承了唐律,同时规定了被告原则;(3)刑罚-从重(重其所重:贼盗、钱粮) ,从新(轻其所轻:典礼及风俗教化) ;(4)九卿会审(圆审)-已判囚犯仍翻供,皇帝交付九卿圆桌会;(5)朝审-霜降潮(朝)湿;(6)大审- 司礼监的大太监组成,所以叫大审,武(五)大。7.清:(1)秋审-全国 ,斩、绞监候;(2)朝审- 霜降潮湿,京师附近,斩、绞监候的复审;(3)热审-大热天,打板子。8.清末:(1)领事裁判权-被告主义原

14、则管辖,被告是受有领事裁判权的公民,不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是被告的,则由中国法院管辖;(2)观审制度-外国人 是原告的案件;(3)会审公廨- 英美法,上海,租界内,包括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介入;(4)四级三审,公诉制度,证据、保释制度,公开、回避制度,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改良监狱、狱政管理制度。9、我国古代的婚姻继承制度(1)婚姻制度1.西周- 结婚 :一夫一妻,同 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然就是淫笨) ,六礼(纳彩是提亲,聘礼叫纳征) 。离婚:七出,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2.宋- 结婚 :男 15,女 13,禁五服(姑舅两姨兄弟姐妹不禁) 。离婚:

15、改嫁(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可改可离) ,其他略。(2)继承制度1.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政治身份为主,土地、财产为次。2.宋:(1)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权;(2)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3.南宋- 户绝 财产继承制度:( 1)先确立继子,起(妻在从妻)立(立继) ,尊(夫妻俱亡,从尊亲属)命(命继) ;(2)分割遗产,只有在室女(1 子 3 女) ,只有出嫁女(三分官妇子) 。10、契约法1.西周:买卖人质(质剂,质长剂短,质活剂死) ,借个师傅(傅别) 。2.宋:(1)三种买卖契约都需要书面订立-绝卖(一般买卖) ,活卖(附条件) ,赊卖。 (2)借贷契约,宋袭唐制,区分借与贷:借(使用)-负债 (不付息 的使用 借贷) ,贷(消费)- 出举(付息的消费借贷) ;(3)出举者不得放高利贷。11、清末改革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诸法合体,形成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3.保持皇权。4.在清末修律期间制定的法律,都不是 资本主义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二章 外国法制史(真题、模拟题看一遍,小绿皮看一遍,性价比不高,不看也没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