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民音乐家.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625915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音乐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民音乐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民音乐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民音乐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民音乐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视频中的音乐曲名是什么?,人民音乐家,聂 耳,聂耳 原名聂守信,作曲家, 云南玉溪人。,1912年出生于昆明。取名守信,字子义。父亲是一名中医,在他4岁时便去世了。家境更加清苦。他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小学时期就能演奏二胡、三弦等多种民族乐器。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中学时,他经常参加老艺人组成的民间音乐团体活动,为他打下了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在这

2、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他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当小提琴师。由于他听觉灵敏,又姓“聂”,被人送雅号“耳朵先生”,后来,他便改名为聂耳。,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死,年仅23岁。当时,正是日本逐步实行侵略中

3、国计划之际。聂耳的死讯传回中国国内后,众多爱国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都为失去这样一 位音乐天才而深感痛惜,纷纷在晨报、电通 中华日报、 新音乐月刊、大公报 等数十种报刊撰文纪念,共同怀念这位在中华 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吹响了警醒号角 的先锋斗士。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聂耳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 光辉形象,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 开路先锋。,金蛇狂舞,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更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

4、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螺蛳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它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式,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螺蛳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它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式,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聂耳 原名聂守信,作曲家, 云南玉溪人。,聂耳 1912年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民间音乐,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 (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 作品有卖报歌新女性、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左翼音

5、乐运动,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 1932年为了适应“九一八”、“一二九”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开始建立左翼音乐组织,先后成立的有聂耳、王旦东等组织的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田汉、聂耳、任光等在上海组织的中苏音乐学会;聂耳、任光、张曙等组成的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等。他们为左翼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到群众中去传播革命音乐和开展救亡歌咏活动;团结音乐界爱国民主力量和扩大进步音乐阵线。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

6、设具有深远的影响。,进行曲,进行曲 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适合于队伍行进时演奏或歌唱的乐曲。多由偶数拍子构成,结构严整。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 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毕业歌,第一段 开头是号角式的动机,充满召唤的语气,表达了青年学生走出学校奔向抗日前线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第二段 旋律以级进式的不断推进、情绪激昂,唱出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段 音乐以高昂的音调,铿锵的节奏表达了毕业的学生要投身于抗战的决心。第四段 旋律更显急迫感,刻画了学生们热血

7、沸腾、勇往直前,担负起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码头工人歌,创作于1934年,是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一首歌曲。该剧描写“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码头工人和人民群众不顾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团结一致,英勇抗争,把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军火扔到江里去的故事。码头工人歌就塑造了这批觉醒的中国阶级的英雄形象。歌曲采用回旋曲式。主题取材于长江码头杠棒慢步号子,表现出工人沉重的劳动,又暗示着他们心中蕴藏的愤怒和巨大的反抗力。四个插部曲调都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主题第四次再现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如同内心的愤怒和的反抗力量的迸发,是全曲的高潮。,铁蹄下的歌女,

8、歌曲作于1935年,影片风雨儿女的插曲。影片描写一位从东北农村流落到上海的贫苦少女,得到了一些进步青年的帮助,进学校读书,后来因帮助她的进步青年,有的被捕,有的被迫出走,她失学了,孤苦一人,被迫进入一个歌舞班,到处跑码头演出,靠卖艺为生。这首歌正是她在卖艺时演唱的,情绪深沉而悲痛,但却哀而不伤,怨中有怒,富有内在的、戏剧性的、鼓舞人们起来斗争的力量。聂耳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一个被社会所损害被人们贱视的歌女,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生活锁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歌词: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挞得遍体鳞伤。,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进行曲,1935年,沉重地,1934年,悲伤地,1935年,天真地,1933年,课堂总结,聂耳 代表作品金蛇狂舞 倒八板 “凡忘工” “绝工板” “螺蛳结顶” 毕业歌左翼音乐运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