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1088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1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content,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设计的历史包括 1、原始社会18世纪工业革命工艺美术产品:陶瓷、染织、青铜器、玉器、家具等 2、工业革命以来的 平面设计(书籍、包装、广告等)、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外)、工业产品设计、服装染织设计,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 编,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

2、,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陶瓷造物。陶瓷包括陶与瓷两种品类,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上,表面有釉。在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如紫砂器等。,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彩陶、灰陶、黑陶、

3、白陶等。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陶瓷艺术设计,人面鱼纹盆,原始社会,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瓶、釜、灶、鼎

4、、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陶瓷艺术设计,双耳尖底瓶,原始社会,陶瓷艺术设计,原始社会,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

5、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陶瓷艺术设计,原始社会,陶瓷艺术设计,庙底沟彩陶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庙底沟彩陶,原始社会,陶瓷艺术设计,马家窑文化彩陶 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这一时期制陶的

6、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原始社会,半山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陶瓷艺术设计,原始社会,陶瓷艺术设计,马厂类型彩陶 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

7、回纹、钩连纹等。,原始社会,陶瓷艺术设计,两汉魏晋南北朝,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 (公元220-589年),战争: 220东汉蜀、魏、吴265,西晋 317年东晋(317-420年)-南朝421-589年:宋、齐、梁、陈; 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421-589) 移民 佛教文化,陶瓷艺术设计,两汉魏晋南北朝,马王堆的汉墓中已出现“瓷”字。许慎说文解字中:“瓷,瓦之坚音者”。 瓷的形成是因为制陶工艺的三大改进而造成的:原料、窑炉温度、釉。 陶与瓷的区别: 烧制温度 陶:900度,瓷:1200度。 釉 陶:不挂釉或低温釉,瓷:高温色釉。 胎质 陶:断面吸水、胎质酥松,瓷:不吸水、

8、紧密,透明、半透明 原料 陶用粘土,含铁量高,瓷:用高岭土或瓷土,含铁量在百分之3以下。,中国陶瓷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品类十分浩繁, 一般分为青瓷、白瓷、彩瓷 (1)青瓷,产地以浙江为中心,四个系统: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 越窑,(上虞、余姚、绍兴),胎质细腻,釉质纯净,淡青色为主。从东汉到宋,烧制的时间达到一千多年。图例:越窑瓷香薰、青釉格盘 瓯窑,(浙江南北,温州一带),胎色白,釉做淡青色或青白色:莲瓣小碗等 婺州窑,(浙江中部,金华),青釉釉层饱满,滋润(使用了化妆土)烧制时间自三国到唐。 德清窑,青瓷,黑瓷,烧制时间也有1000多年。 图例:四系罐等,陶瓷艺术设计,两汉魏晋南

9、北朝,(2)白瓷,出现的时间晚于青瓷,因为其技术手段要求较高,需要掌握除铁的技术,使其含铁量在1%一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设计图例,东晋 越窑青釉格盘,晋 瓯窑牛形盏灯,晋 德清窑四系罐,东晋 德清窑黑釉唾壶,青瓷五联罐,三国 青瓷楼阁飞鸟坛罐,三国 青釉贴塑谷仓罐,谷仓罐,又名魂瓶,形状如坛,上面堆砌亭台,人物鸟兽,所有的物象均以手堆贴而饰。造型有东汉的五联罐演变而来。,北朝 青瓷覆仰莲花尊,青瓷莲花尊,有忍冬纹与莲花纹的单柄壶,三国 青瓷羊尊,南北朝 青釉双元宝盏,南北朝 青瓷灯盏,晋 青瓷鸡首壶,晋 青釉龙柄鸡首壶,北齐 白釉四系罐,北齐 青釉六系刻花罐,晋 青釉六系彩莲罐,晋 青釉

10、莲瓣纹盖罐,晋 青瓷提梁熏,晋 青瓷香薰,陶瓷艺术设计,隋唐,隋唐的文化背景,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 唐朝自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历时将近三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统治时期最长的朝代之一,唐朝历史以公元755年为界,“安史之乱”是唐朝国力的分水岭。,陶瓷艺术设计,隋唐,隋唐的陶瓷设计,隋代陶瓷生产延续了魏晋六朝的技术,除了传统的青瓷外,白瓷也烧制成功,并且形成了较有时代特点的器型。 唐代的陶瓷设计与制造则有了更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在全国形成了几个制瓷文化中心。从品种上来说,有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1.1 青瓷:是唐代陶瓷中的主要品

11、种。主要产地在越窑(浙江地区在唐代称为越州)、瓯窑 、婺州窑 、岳州窑 、长沙窑。 1.2 白瓷:邢窑、曲阳窑 瓷器图例 1.3 绞胎瓷 1.4 唐三彩 是唐代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100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在冷却后,用含有铜、锰、钴、铁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经过800度的温度烧制而成。温度低,釉质松脆,易渗水。在烧制过程中,黄、白、青、褐、赭等釉色交错流动,形成了美丽的交织,被称为唐三彩,其中,黄、绿、赭是主要的颜色。,陶瓷艺术设计,隋唐,莲花盏托 五代 高13厘米 盏托连为一体,为唐至宋时期典型茶具。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洁如玉,系五代吴越国钱氏秘色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供

12、佛。通体饰大莲瓣纹,花纹与器型达到完美统一。,越窑秘色窑净水瓶 秘色八棱净水瓶 唐 21.7X2.3厘米 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秘色瓷因其烧制技术、配方、工艺秘不传人,其瓷器真品传世也极少,更增添了一釉神秘之感。“秘色瓷“一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清楚地点出了秘色瓷为越窑所产。,越窑瓷器,以动物为题材,彩绘装饰的先锋长沙窑,长沙窑水罐,以植物为题材,长沙窑青釉莲花纹瓜形壶,率性而为的“写意画”,细腻工整的点彩“工笔画”,以诗词为题材,贴花装饰,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壶,白瓷蟠龙博山壶,白釉双

13、龙耳瓶 双龙耳瓶的器型是在鸡头壶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胡瓶特点产生的,盛行于初唐时期。,邢窑 白釉双鱼背瓶,褐彩云纹镂空香熏,青釉凤首壶,邢窑灯托,海棠式大碗,唐三彩之一 动物,唐代 三彩奏乐骆驼俑,唐三彩之二 天王、镇墓兽,以S线形增加整体的动感,少妇俑,少女俑,唐三彩之三 女俑,贵妇俑,唐三彩之四 男俑,文官俑,宦官俑,胡服俑,胡人俑,唐三彩之五 仿生器皿,鸭形水器,南瓜形摆设,房屋造型,钱柜造型,唐三彩之六 日用器皿 多变的装饰手法,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宋辽金西夏的文化背景,1、由艳而雅的设计美学理念转型。 苏轼提出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欧阳修认为“做诗无古今

14、,唯有平淡难”。 2、质朴简易至用的设计观念 朱熹提出:“某尝为衣冠,本以便身,古人亦未必一一有义,又是逐时增添,名物愈繁,若要可行,须是酌古之制,去其重复,使之简易,然后可。”理学家强调实行礼的新途径是器物的简便实用,实用之物才是道和理的体现。,1、宋辽金西夏的陶瓷设计概况 (1)窟址数量超过了唐代。 (2)宋瓷的品类及使用面较前代大为拓展。 (3)宋代的瓷器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种。 根据宋代瓷窑的产品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差别,大致分为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景德镇的清白瓷系等6个体系。 (4)白瓷:北方磁州窑系、定窑系,南方:景德镇系。 青瓷:北方耀州

15、窑系、钧窑系,南方:龙泉窑系 黑瓷:福建建窑系、吉州窑系 (5)经营方式:御用瓷窑:汝窑、官窑,民营瓷窑:磁州窑、吉州窑(半官半民),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名窑产品特征 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窑。 青瓷:哥窑、官窑、汝窑、耀州窑 白瓷:定窑、景德镇窑 黑瓷:吉州窑、磁州窑 彩釉:钧窑 其它产品,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哥窑 宋代未見有关哥窑的文献记载,元人中有“哥哥洞窑”的記載。明代的宣德鼎彝普一书中有“內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才正式名列宋代名窑。格古要论对哥窑产品作了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即使目前对哥窑是否存在仍有不同看法。

16、 “鱼子纹”和“百圾碎 “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哥窑葵瓣口盘,哥窑葵口碗,哥窑方洗 宋 5.7*2.6厘米 估 价:RMB3,000,000-6,000,000 成交价:RMB3,300,000 哥窑方洗釉水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胎质厚重。底刻 “官”字款, 原为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所藏之物,后传至其子手里,被 一收藏家征得,一直藏不示人。,北宋官窑至今沒有找到窑址,文献记载也很少,从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品看,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的这批瓷器的胎子是紫黑色的,施釉很厚,莹润如堆脂,粉青或天青色,开稀疏的大纹片。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隐约露出胎色。因此,紫口是北宋官窑一大特

17、点;裹足支烧、器底有芝麻钉痕迹是另一大特点。,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官窯六稜花口洗 宋( 故宮博物院),官窑青瓷壶,官窑青瓷八角瓶,官窑贯耳瓶,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

18、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汝窑三足钉,冰片紫口汝窯是真正皇室用,耀州窑: 窑址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为耀州境。早在唐代即烧制白釉、黑釉瓷。北宋烧造青釉瓷颇为有名,釉色略呈 姜黄,有浑朴厚重的纹饰。制青瓷技术于中朝达到纯熟,所谓“巧 如范金、精比琢玉合上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 矩。”该窑有青瓷产品在北方民用瓷中居上乘,并列为贡瓷。 耀州瓷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刻花刀锋犀利,印花纹 饰出类拔萃。装饰纹样中的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等生活小景极为生动。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

19、广西永福窑,以及河南临汝窑。,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耀州窑刻花罐,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东燕山村、西燕山村。宋代此地为定州境,因而得名。它是继承唐代邢窑的白瓷发展起来的。特点是:胎薄而轻,不透明,釉为玻璃质,光泽明净。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定窑白瓷孩儿枕,定窑孩儿枕,定窑白瓷印花花鸟文棱花盘,定窑白瓷印花云龙文盘,定窑刻花莲花纹洗,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据有关记载,始烧瓷于南朝陈时期。唐代盛产白瓷。宋代景德年间在此设有官窑,器底多书“景德年制”的铭文,景德镇就此闻名。当时以产青白瓷(又称影青)为最著名。影青的胎体致密洁白,釉质含铁元素较少,焙烧后的釉色白中

20、泛青,釉薄质细,光泽晶莹 属于这一时期是德镇窑系的有:南丰白金窑、潮安窑、泉州 碗窑乡窑、永春窑、安溪窑、同安窑、南安窑、吉州窑、德化窑、 建窑等。,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景德镇窑青白瓷瓜形水注,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莲花纹盘,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钵,吉州窑 吉州窑:窑址在江西吉安市永和镇。自五代时开始烧制,宋 代极为兴盛。生产白、黑两种瓷。白瓷有印花、绘画、白地绘黑花等装饰。黑瓷有“兔毫盏”,以及油滴(滴珠)、玳瑁斑 ,也有描绘龙凤、双凤、梅花、木叶等装饰。 磁州窑 窑址在河北磁县的观台镇、彭城镇。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主要生产生活日用品,如:罐、盆、碗、缸、瓮等器物。釉色有两大类,一为白釉,以白色化

21、妆土为主要原料,釉色纯白如乳,有开片与不开片两种不同装饰。一为黑釉,以铁锈花最为著名。装饰手法十分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刻划兼绘画、剔刻、刻填、以及铁锈花绘画等等,对陶瓷装饰艺术有很大发展,一时与景德镇齐名,获“南有景德镇,北有彭城”之称。,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吉州窑莲花纹梅瓶,吉州窑产品,磁州窑白地剔黑龙纹瓶,钧窑: 窑址在河南禹县(禹县简称钩)。钧瓷胎骨为羊肝色,釉厚不透明。其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釉色闻名于世。该窑还产多变的装饰釉色。钧瓷有独特的乳浊釉,青中带 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瓷釉色中的红釉系铜的发色剂,它对后世的海棠红、宝石红、祭红、桃花片等色釉有巨大影响。钧瓷

22、中的蓝色乳光袖可谓青瓷工艺中的创举。钧瓷还有一种“蚯蚓走泥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钧瓷之所以珍贵,一大原因是其烧制极难、成品率太低。“自古钧瓷烧制就有72道工序之说,其烧制是十窑九不成。”此外,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珍品,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钧)无双”之意。 “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陶瓷艺术设计,宋辽金,钧窑紫蓝釉六瓣形水仙盘,扒窑玉壶春瓶,耀州窑月白釉瓶,白瓷刻花净瓶,青瓷熏炉,唐与南北宋的器型比较,陶瓷艺术设计,元明清,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全盛时期北临北冰洋,东、南临海西南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作为蒙古帝国中心帝国,元朝自然成了欧洲商人、使者等

23、的终点。中外交流到了最开放时期 。 明代 (公元13681643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时代。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从传承的角度看,元代的设计大都发展于基础之上,特别是对唐代设计的推崇。无论在科学技术或是装饰设计上,陶瓷、服装设计等力图表现唐代遗风。 元代设计最大的特征是突出的民族化,正由于元朝设计理念中的民族特征与异域风格,也使得其设计制作的成品适用更加国际化,特别是元代设计制作的手工业产品与生产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当时都处于世界水平,并深受各国民众的欢迎。 明代的设计跨越了一个新阶段,陶瓷,服饰、建筑、家具等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陶瓷艺术设计,元明

24、清,元代的制瓷工业是展示元人设计理念及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此时的瓷器生产,除了的官窑产品供给皇宫贵族之外,大部分以民窑生产为主。主要名窑为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据考证,元宫廷用瓷基本由景德镇烧制。受多元文化影响元代陶瓷整体的设计风格不同于宋朝时期的秀美流畅,而是趋向于粗犷。且从材质、风格、装饰设计等方面具有了空前的创造性与多元性。 元青花 元釉里红,陶瓷艺术设计,元明清,青花可能始烧于唐代。 青花瓷的优点: A着色力强,色彩鲜艳,呈色稳定。 B青花是釉下彩,纹饰永不脱落。 C钴图原料储量丰富,易于采掘。 D白底蓝花,明净素雅,艺术效果明丽。 图例,陶瓷艺术设计,元明清,元釉里红 最初在宋

25、代钧窑的产品中,红斑是无法控制的。后来随着对工艺的掌握,人们逐渐能控制了红色的呈色。是釉下彩瓷。制作工序于青花大致相同。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度的高温中烧制,形成了美丽的红色。釉色中的铜元素会呈现红色,钴元素则呈现蓝色。釉里红对火焰的还原性高,更难烧制。 图例,陶瓷艺术设计,元明清,釉里红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明瓷器设计成就 明代瓷器的成就还表现在两个重大突破上一是在造型设计方面的重大突破,创造设计出成套组合系列化的设计形式;二是在装饰设计方面的重大创举,解决了瓷器装饰的一个最大难题轴上彩绘。 明代瓷器在器型设计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向。一方面是超小超薄。另

26、一方面是超大超高。 明代青花瓷设计的最高成就体现在釉色设计方面 明斗彩 明釉里红 其它颜色瓷,陶瓷艺术设计,元明清,明代设计艺术继承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陶瓷艺术设计,元明清,青花八楞花鸟纹梅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造型端庄,胎质细腻,通体绘有青花纹饰:杂宝及缠枝西番莲绘于肩部;下部绘着卷草纹; 瓶身为“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及梅花、竹子、松树、芭蕉、山石等纹样。画中,萧何心急如焚,快马扬鞭;老艄公用桨撑船,疑惑不解地看着待渡人韩信;而牵马的韩信则耷拉着脑袋,踌躇岸边,进退两难。,元 青花花卉八

27、宝纹大盘 口径46cm,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元 青花八棱执壶 高23.6cm 口径,青花龙纹扁壶,青花龙纹盘,青花牡丹波浪纹玉壶春瓶,松竹梅高足杯,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元釉里红折枝高足转杯,青花釉里红罐,明青花 束莲纹瓷盘,一品清廉 这件景德镇宣德年间的青花盘就是使用进口钴料绘出主题纹样的。深蓝色中泛着黑褐,釉层亮丽而图案浓艳,是典型的苏泥勃青作品。所绘主题图案是一束出水的莲花,寓意“一品清廉“,或有勉人自勉之意。莲纹之外,是一周缠枝牡丹纹及卷草纹边饰。边饰图案则是系用国产钴料绘制。这种色泽搭配,使主题纹样更加突出。 盘内的束莲纹流行于元代和明朝初年,其清秀典雅的风格颇受世人喜爱,其影响

28、波及海外,西亚地区的伊斯兰陶瓷作品中有不少摹自中土的类似图案。由此看来,无论是用料还是图案母题,这件青花瓷盘均可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的产物或使者,其价值远不止于饮食用具而已。,明洪武 青花缠枝菊纹执壶 高38cm 腹径19cm,青花缠枝纹压手杯,釉里红缠枝牡丹菊纹碗 明洪武,明初 芭蕉纹釉里红水柱 高32.5cm,明永乐 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 高26cm,明宣德 青花梵文出戟盖罐 景德镇窑 高28.7cm,成化斗彩“天”字款龙纹盖罐,斗彩 又称“逗彩”, 是在瓷胎上先用青料绘花纹轮廓,加白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添绘红、黄、绿、紫等彩料,再入炉去烧。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结合在一起,相互辉映、争艳斗艳,故称“逗彩”。主要供宫廷赏玩,一对瓷杯值银一百辆。正德时有“素三彩”,以黄、绿、蓝、紫为主,不用红彩。嘉靖、万历年用红、黄、绿、紫、孔雀蓝等多种材料直接在烧成的瓷器上描绘花纹,培烧成五彩,色调多变,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图例,成化斗彩鸡缸杯,斗彩高士图杯,斗彩莲花纹高足杯,五彩鱼藻纹大罐,万历五彩龙凤纹碟,五彩云龙纹盘,正德釉里红白鱼影花盘,永乐红釉高足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