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观经济管理.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584005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方法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要旨在于遇到宏观经济问题时,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将使我们能以一种新的思想、方式、视野去观察和认识世界,面对现实。(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产生于 200 多年前。18 世纪,被世人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版了一本书国富论,书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样一个理论,奠定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的又一位伟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

2、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出版了又一本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面对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问题,认为仅靠“看不见的手”是不能解决的,供给不会自动创造需求,经济也不可能达到均衡,必须依靠“看得见的手”,即借助国家干预,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刺激需求,拉动经济,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使经济摆脱衰退。国家用经济学理论指导干预经济,即运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始。正是由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提出,西方国家的经济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开始复苏。美国从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采用了宏观调控理论,由国家调控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走

3、出了大萧条的泥潭,步入快车道。美国经济的繁荣代表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开始,这种宏观干预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又一次繁荣。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学派,但归根到底上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大派。两大学派一直在争论,面对经济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该用这只手还是那只手,前者构成了“微观经济学”,后者构成了“宏观经济学”。这两派的理论虽然对立,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前提,即它们都坚持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结合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都坚持宏观经济学必须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都强调经济学原理只有一套,只是分析角度不同,才产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在宏观

4、经济问题上费思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被宏观经济问题所困扰,诸如失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放缓、债务、赤字、金融风险、股市泡沫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摸索表明宏观经济学尚未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各个总量和相互关系。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即在一定时期内究竟创造了多少新的物质财富。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和个人。所谓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即在本国地理范围基础上,

5、还包括了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式,三种方式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生产法 是从生产方面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式,也称部门法和增加值法。其计算公式为: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价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 是根据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应收到的收入份额来计算增加值,然后加总各部门增加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 又称最终使用法。即 GDP 构成人们的收入后,是如何支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三种计算 GDP 的方法都有各自的

6、用途。生产法,其生产阶段形成的总量可以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部门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收入法,其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分配阶段表现的总量,可以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的分配构成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原始收入构成状况。支出法,可以研究最终产品使用的构成及其规模状况,研究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当相符,即所谓“三面等值”,但是,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实际上往往存在三值差异,这种差异属于统计误差。()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GN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国外从本国获取的劳动报酬

7、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GNP 是个收入概念,GDP 是个生产概念。GNP 衡量的是一国国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是从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生产中获得的。()国民可分配总收入(GDI)国民可分配总收入是指本国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经过与国外的转移支付收支后可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收入。GDI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净额()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物价水平及其变化的一种指标。价格指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定义,价格指数是从该年价格水平与基年价格水平(设定为 100)的比率乘以 100 计算而得。我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价格指数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

8、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从 2001 年起,我国以 2000 年价格水平为基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也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总供给平衡既是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又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凯恩斯把复杂的宏观经济进行抽象,得出总供求平衡方程式:消费+储蓄+财政收入+进口=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出口宏观经济要想正常运行,

9、总供给一定要等于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失衡结果,成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动因。()政府与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由于经济中存在的外在性,公共物品和收入、分配等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具有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言之,市场失灵的部分由政府出面解决,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要出面干预。()财政赤字与国债所谓财政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出现的收支失衡表现,简言之,是当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产生财政赤字。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四块,其中税

10、收占我国财政收入的 90以上。政府的支出分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银行透支,二是财政借债,前者会造成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后者要考虑偿还能力和适度的规模。()货币与银行货币不仅是人们用来交换物品和劳动力的纸币和硬币,而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计算单位与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由于货币的职能和信用卡的出现,产生了银行,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货币和信用卡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大多数资金通过金融中介流动。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使获得资金的成本最小,使监督债务人的成本最小,分摊风险,创造流通性的作用。()

1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当今世界通行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具有与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职能,它负责制定一国的货币政策,是货币发行的银行,管理银行的银行,中央政府的银行,是了解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货币政策一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二是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工具有三: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国际贸易一国宏观经济的平衡离不开国际贸易。国与国的竞争,正是通过比较优势下的国际贸易

12、来实现的。各国对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对一国的经济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国际金融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国政府短期宏观调节的目标之一。国际收支与收支的顺差、逆差,汇率与汇率的升值、贬值,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要经济信息与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调控任务有三大政策工具: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三是对外经济政策。当一国经济过热时,宏观政策会采取不同程度的紧缩措施;当经济过冷时,宏观经济政策会采取不同程度的扩张策略。 二、宏观经济调控概述宏观调控或宏观经济调控,是以国家为主体,从社会偏好和长远利益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和总量进行的调解

13、和控制。宏观调控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一) 宏观调控的内容与目标1、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1)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防止“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或“需求膨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微观企业生产经营能够有序进行的外部条件。(2)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的实质是要求资源配置合理化,使不同产业和部门通过适当的投入产出彼此之间形成最佳的比例关系,使各种资源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而转化成价值方式,推动国民经济的协调和快速增长。 2、宏观调控的基本目

14、标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有五个方面: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社会水平。(二)宏观经济的计划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计划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具体规划、方案的经济政策上,更重要的还在于体现宏观调控的基本职能。它的作用范围是整个宏观经济领域,作用对象是企业和市场及一切生产要素,作用结果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目标。计划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计划调节的主要任务:1、在生产领域实行生产能力导向生产能力是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键所在,是事关经济发展全面的主要支撑点和增长点。以往重大比例失调问题的解决都是从生产力抓起的。2、在消费领域实行需求

15、导向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对需求总量的调控主要是对财政收支,借贷收支、外汇收支等货币价值指标的调控,特别要正确把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在流通领域实行价值导向搞活流通的关键是开放价格。因为物资流向、要素流向、商品流向都跟着价格运动,这是发展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4、在分配领域实行经济参数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参数、经济杠杆对资源配置发挥着特殊调节作用。计划调节的作用是使各种经济参数形成合力,围绕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必要的政策保障,从宏观上保证经济参数对宏观经济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宏观经济的行政调控和法律调控(一)宏观经济的行政调控行政是国家机关对整个国家事务的管理行

16、为。广义的行政调控包括:政府管理经济的各种手段的调控。行政调控的主体是政府,调控的主要载体是指令性计划。对宏观经济的行政调控作为一种经济机制,其作用有三:、填补市场调节空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虽然是社会经济中的主要调节手段和基础,但这种调节需要以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资源的充分流动为前提,二者缺一不可。而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由于资源流动的不充分和经营竞争的不充分常导致市场调节的失败。市场调节失效的空白客观与需要通过政府行政调控去填补,政府行政调控可以在短时期内聚集和调动社会资源,使某类产业生产及时满足社会需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公共产业和不可移动性的基础产业主要是由政府直接投资

17、和管理的。、弥补市场调节缺陷市场调节是通过社会各个经济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追求来完成的。经济主体利益导向下,按照市场信号调整所拥有的资源,在不断地为满足自身利益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供求平衡。由于市场调节内在的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如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引发的运作失灵;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调节失灵,对于市场调节的缺陷,政府行政调控是弥补的有效手段。、对市场的调控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调控市场来实现政府目标。由于市场对经济的调控是自发的,短期的

18、和局部的,市场调节难以达到宏观经济所要求的发展目标,政府需要通过对市场的调节使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目标要求相符,在数量、质量,时间和范围等方面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另一是对市场发育成长的调节,市场在其不同的发育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只有相对完善的市场才能有高效率的调节,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就是塑造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二)宏观经济的法律调控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强制性地调节经济运动,法律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保证。法律调控是指政府以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及其经济总量的变化进行全局性和综合性的规划、组织、调节、控制和监督。其目的是依法保障国民经

19、济沿着健康的道路稳定协调发展。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调整宏观经济的法律范围一般不以公民和法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而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法律化,主要为计划、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等方面。1、计划与产业政策法()计划法国家计划是指一国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预测及期望实现的政策目标,以及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这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计划法是调整在制定和实施国家计划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总称。计划法主要规范如何确定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实施的法律制度和计划程序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是国家设计有关产业发展、明确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

20、区域布局的规划和安排的各种政策、目标和措施的总称。产业政策法是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从内容上来说,产业政策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产业结构法律制度 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律制度2、财政法财政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确认和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组织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财政法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国家实现其财政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重要工具。主要由预算法、税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监督法等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预算法和税法。(1)预算法预算法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部门、单

21、位一定期间的财政或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法是调整国家在预算收入支出和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我国目前在预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库券条例(2)税法税法是调整国家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无偿征收一定货币或实物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税收通常需要凭借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实现。我国的税种主要包括三类:其一,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劳务收入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类别;其二,收益税,是以纳税人的纯收益(所得税)为征税对象征收的税类;其三,财产、行为和资源税,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行为税包括国有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

22、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资源税是对我国境内对开采规定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3、金融税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金融法是确认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责权限,并调整在金融活动中形成的金融监督关系和金融业务的法律规范总称。金融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外汇法、期货法等。(1)银行法银行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对之有相应的银行法。 中央银行法 是确定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权、规范中央银行的组织及活动开展的法律法规总称。 商业银行法 是调整商业银行设立、变更、接管、终止及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和业务的法律法规总称。 政策性银行法 是由政府创立、参

23、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政府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化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专门金融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法是关于政策性隐含的设立宗旨、经营目标,业务方式、组织体制的法律规范总称。(2)证券法证券,一般又称为有价证券,是指以认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作的凭证。证券法是指专门对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及相关行为进行法律调整,并以此形成的法律规范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3)保险法保险法一般是指确保社会经济生活安定、通过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事故或特定事件导致的损失给予经济上

24、的补偿的一种经济保证制度。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4、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是一国(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与服务交换的活动。对外贸易法是调整对外贸易关系以及确认对外贸易主管机关和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四、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一)社会总供求平衡管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对总供求平衡应把握以下几点:A. 平衡是一种基本趋势或大致均衡;B. 平衡是动态平衡,表现为一种均衡状态,包括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C. 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D. 是实物平衡与价值平衡的统一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供求平衡

25、的宏观调节包括:、 短期平衡与需求管理短期供求的平衡调节,着力点为需求管理。需求的过度和不旺是导致短期供求失衡的主因,短期内的需求管理通常借助于财政与信贷收支政策的适当调整。一般而言,当需求不足时,要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以采取双松政策。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则要适当收紧财政和货币政策。、 长期平衡与供给管理从长期看问题,需把着力点放在供给与需求的结合上,采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融合与互补,以寻求社会总供求的长期平衡。一般而言,当总供给过剩时,采取措施抑制总供给,当总供给不足时,采取措施刺激总供给。、 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社会总供给失衡,必然伴随结构失衡。结构调整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26、:其一,供给结构的调整,包括流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其二,需求结构疏导,通过对需求流量的合理引导和分流,缓解需求过度集中于某些商品而给市场供应造成的压力。(二)消费管理消费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和消费性服务的货币支付,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调整消费结构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提高消费水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规模和水平之内,防止消费膨胀和消费萎缩,从而使消费水平提高与生产发展相互促进、互相实现,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实现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规模是影响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变量,合理的消费规模取决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

27、,对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整消费结构是指对不同消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关系的动态调整。由于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消费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结构,消费结构变化遵循生存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的顺序发展总体变化。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结构呈现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发展过程。对消费的宏观管理,其着力点在于对收入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宏观调控,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消费水平,调整消费结构。(三)投资管理投资是经济主体为获取未来收益或效益,投入资金或其他形式经济资源,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投资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影响经济的运行

28、,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企业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对投资和宏观管理主要包括对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1、规范投资主体规范的投资主体是“责、权、利”相统一的投资主体。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赢利为主要目标。对企业主体的规范,主要从划分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以及建立约束机制两个方向进行。2、控制适度的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是为形成资产而投入的资金总额。投资规模分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进行控制,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证。3、合理的投资结构

29、投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各产业、各地区的构成和分布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投资结构的宏观调控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主导环节。投资结构调控主要包括对产业结构投资、资产结构投资、投资主体结构三方面的调控。、 投资效益管理投资效益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有用的经济成果,一般通过投资耗费与投资产出的对比关系来反映。提高投资效益是投资宏观管理的重要目标。投资效益的度量是通过一系列指标来实现的。主要指标有国民经济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系数、固定资产动用系数、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平均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等。 (四)国际收支管理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

30、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与向国外支出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国家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是国际收支的顺差,亦称国际收支盈余;反之是收支的逆差,亦称收支赤字。1、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民产出和宏观经济均衡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选择、贸易规模的决策与调控、贸易结构决策与调控三个方面的内容。、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统计中,是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筹措境外现汇、设备和技术等。我国利用外资有外商直接投资、向外借款、国

31、际证券融资三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利用外资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最大的资本净输入国。坚持多元化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控制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优化对外债务结构和正确引导外资投向是我国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要点。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境外直接投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境内企业向海外投资的规模和地域正不断扩展,进一步完善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方式是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外汇管理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交付手段,汇率变化会影响进出口贸易,并由此牵动对国民收入和就业造成的影响,实行外汇管理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2、我国的外汇管理正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扩大金融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致力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汇环境。、国际收支管理国际收支的状况对一国的货币币值和汇率的变化、进出口贸易、国内经济平衡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政府都会利用适当的政策措施予以调整,这些政策措施通常为:外汇缓冲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利用国际信贷和直接控制等。5、经济增长调控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增加,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基本来源。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33、的绝对数指标(经济增长量)和相对数指标(经济增长率)反映。对经济增长的宏观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经济增长的幅度,着重防止过热与过冷两种倾向,同时注意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避免增长幅度的大起大落;其二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即是否反映了社会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和以效益提高为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的方式。(五)四项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换,保护和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产业政策的内涵和外延相当广泛,其主要政策构成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其中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财

34、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就其对社会总需求所产生的影响而言,可以归纳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类,政府选用的财政工具通常包括预算、税收、国债、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等。()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包括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与稳定币值等,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措施。、价格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有传递市场供求信息、调节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经济核算等功能,基本功能是配置资源功能。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或持续的

35、显著下降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主要特征。面对经济上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出现,价格政策的应用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管理与调控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政府定价,这是政府对商品价格最严格的管理形式;其二是政府限价,表现为对具体商品价格水平、商品差价率和商品价格中利润率三方面的政策限制。4、就业政策在市场经济中,失业率已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控制失业率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是一个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巨大。因此,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与就业政策

36、一道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制定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包括以下三方面宏观目标:其一,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其二,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其三,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六)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管理1、宏观收入分配管理宏观收入分配是指收入总量的分配,即国民经济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主要体现的是收入分配中的总量关系。宏观收入分配的主要指标有:国民收入总额,投资总额,消费总额,社会储蓄总额,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收入分配流程进行控制和组织,以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2、社会保障

37、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建立,并由国家和社会具体实施,旨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总称。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组成。总体来说该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恤等内容。(七)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为对象的全面、系统的核算。国民经济核算通常有两种原则,其一为国土原则,即以本国领土作为计算范围,凡发生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不论由谁经营,归谁所有,都计入本国的产值。其二为国民原则,即以国民为主体来计算产值,国民不等于公民,它包括居住在国内或国外的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在本国而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由于以生产和生产核算为基点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核算存在着两大致命的缺陷,即:没有体现环境因素对经济投入产生的作用与没有将自然资源作为国民财富加以核算,传统核算导致资源越加速消耗,环境越加速降级,在某种程度上越增加 GDP 的增长结果。因此,当今世界已起步探索并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资源与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这个体系被称之为绿色 GDP核算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