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荆楚理工学院 2015-2016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荆楚理工学院是 2007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两江经济带(长江、汉江)重要节点城市、素有“ 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门市,有 30 余年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有 12 个教学学院,2 个公共课部,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个附属医院、2 个教学实习医院。有湖北省“十二五 ”重点(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培育)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绿色
2、化工与制药工程”,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 3 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等 3 个省级人文社科类重点研究基地,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 2 个省重点科研团队。2014 年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 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教育部-中兴通讯 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办学定位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大力加强本科意识、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
3、会的能力,以办好本科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等重大核心问题,确立了创新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晰确立了“两型一性” 即“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 ”的基本办学定位,注重培育立足地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总体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类型定位:教学型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积极争取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多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4、展,具有较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荆门,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及相关行业产业。1.2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015-2016 学年,学校开设 33 个本科专业(如表 1-1 所示) 。涵盖理学、工学、 2 农学、医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 8 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工学为主、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表 1-1 荆楚理工学院 2015-2016 学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序号教学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 类1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2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
5、工程 四年 工学3化工与药学院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4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5 083001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6生物工程学院090104 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年 农学7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8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9机械工程学院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10 081703 印刷工程 四年 工学11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1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80905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13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14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工学15
6、计算机工程学院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四年 工学16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17数理学院070202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18 100301K 口腔医学 五年 医学19 101101 护理学 四年 理学20医学院101005 康复治疗学 四年 理学21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22经济与管理学院12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23 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24师范学院040107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25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26文学与传媒学院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艺术学27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28外
7、国语学院050262 商务英语 四年 文学29 艺术学院 080205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 3 序号教学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 类3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31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32 130504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33艺术学院130201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学1.3 学生人数2015-2016 学年初,学校在校生 14,168 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9,689 人,专科生 4,389 人,留学生 19 人,自考生 71 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68.39%;夜大(业余)学生 1,571 人,函授学生
8、2,792 人;折合在校生 14,956.50人。1.4 本科生生源质量2015 年,我校面向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本科计划总数 1,950 人,实际录取 2,291 人,第一志愿录取 2,223 人,录取一志愿率 97.03%,实际报到人数2,224 人,录取报到率 97.08%。1.5 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2015-2016 学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9,689 人,参加测试 6,432 人,合格 6,149 人,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 95.60%。1.6 本科毕业生情况2016 届本科毕业生 2,640 人,取得毕业资格 2,435 人,应届本科毕业率为92.23%,学士学位
9、授予人数 2,290 人,学士学位授予率为 94.05%。考取硕士研究生157 人,出国出境留学 14 人。2.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师资队伍2.1.1 专任教师数与生师比2015-2016 学年,学校专任教师 722 人,外聘教师 154 人,折合教师数 799 人,折合在校生数 14,956.50 人,生师比为 18.71:1。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 265 人,博士、硕士 455 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专任教师队伍在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等结构方面逐年优化。2.1.2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2015-2016 学年,专任教师中教授等正高职称 39 人,副教
10、授等副高职称 226 人,讲师等中级职称 401 人,助教等初级职称 20 人,其他 36 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36.70%。 4 图 2-1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2.1.3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55 岁以上教师 28 人,占 3.88%;45-54 岁教师 190 人,占26.32%;35-44 岁教师 326 人,占 45.15%; 35 岁以下教师 178 人,占 24.65%。图 2-2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2.1.4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44 人,硕士学位的 411 人,硕、博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63.01%。图 2-3 专任教师学位结
11、构 5 2.1.5 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专任教师中,非本校毕业教师为 722 人,占专任教师的 100%。2.1.6 人才引进2015-2016 学年引进教授、博士、骨干人才等高层次人才 30 名。2.1.7 本科主讲教师2015-2016 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 1,225 门,3,239 门次,其中选修课 738 门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 42 人,占全校教授总数的 80.77%。教授讲授本科课程 141 门次,占课程总门次数的 4.35%。2.1.8 课堂教学规模学校对各类课程授课规模进行了规定:一般公共课、公共选修课 60 人左右,体育课 35 人左右,一般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40
12、人左右,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5 人左右,音乐类、体育类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5 人左右。2.2 教学条件2.2.1 教学经费2015 年学校教育经费预算总额 27882 万元。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4021.40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048.92 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 2896.70 万元;实验经费出 131.4 万元,生均 99.62 元;实习经费支出 305.6 万元,生均 231.70 元。2.2.2 校舍情况校园占地面积 1,439,157.17m2,生均 96.22m2;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56,899.08 m2,生均 10.49 m
13、2;学生宿舍建筑面积 125574.02 m2,生均 8.86 m2。学校现有教室 298 间,建筑面积 67,504m2;实验室实训场所建筑面积40,994.98m2,生均 2.74m2;有计算机房 42 间,建筑面积 5,040 m2,教学用计算机1,913 台,百名学生 13 台;建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 151 间,座位数 19422 座,百名学生 130 座。学校现有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场地 33 个,室内外体育运动场所面积 52,822 m2,生均 3.53m2;大学生活动中心 1 个,建筑面积 5569.95m2。2.2.3 仪器设备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8,812.
14、57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5,892.13 元。2015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 1,360.71 万元, 年增长 15.44%。2.2.4 图书资料学校馆藏纸质图书 1,172,591 万册,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 14 个,电子期刊1,030,000 册,生均纸质图书 78.40 册。学校图书馆与宜昌、荆州、荆门 3 市图书馆共同组建“宜荆荆联盟 ”,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有效地丰富了学校电子资源。2015 年文献购置费 180 万元,新增纸质图书 41,053 册,新增电子图书 200,000 册, 6 新增数据库 4 个,图书开架率达到 100%,周开馆时间 78.5 小时
15、,借阅量 150,183 册次,电子资源访问量 6,838,400 人次。2.2.5 信息资源校园网网络结构为万兆骨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星型以太网,核心和汇聚设备均为 RUIJIE 中高端设备,出口带宽达 1,122 M,同时接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入网计算机总数超过 8,000 台,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 5,864 个,全校所有办公室、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的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家属区等都接入了校园网,WLAN 无线网络覆盖行政楼、图书馆等主要区域,师生在校外可通过SSL VPN 远程接入访问校内资源。校园网基础设施完善,运行稳定,安全服务及管理机制健全。学校建有数字化校园
16、平台,信息资源丰富,涵盖网络课程、教师录播课件、课程资源、应用软件等多媒体资源和数字期刊、电子图书、随书光盘、素材库等图书馆电子资源。先后建设了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科技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等数字资源平台。建成了荆楚理工学院课程中心、教学资源平台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3 教学建设与改革3.1 教学建设3.1.1 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核心的“1234”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一个目
17、标。围绕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与企业行业合作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确定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两大体系。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两大体系相互支撑,相互协同,优势互补。建立学院理事会制度,注重引进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打造三大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积极构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建立工程实践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
18、创业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就业创业课程计入学分,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7 实施四个结合。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实践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教育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一体,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相互贯通,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的有机融合,努力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经过几年实践探索,各教学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初步形成了“校企混合制” 、“双元制”、 “嵌入式” 、 “多段式 ”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专业教育模式。3.1.2 课程体系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9、学校于 2015 年对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按照突出应用、协同育人、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对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学校课程体系体现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路,确立了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素质拓展课 5 大模块和学分比例,构建了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模块,分为职业素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 3 个子模块,以此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体现出学校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学校将实验、实习、实训按功能目标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创新能力训
20、练三个部分,按模块设置分为课程内实验、独立设课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超过 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超过 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超过 12 周。各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平均为 14.90%。3.1.3 专业建设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提出了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 ,增加了专业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新专业设置优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通过专业设置委员会研究决定。新设专业既要符合区域经济社会
21、发展需求,又要具有开办的基本条件,在学科基础、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上有一定条件保障。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重点支持的思路,改造传统专业,发展优势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加强了通用航空、资源与循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与传媒、健康与养老等相关专业集群的建设。2015 新增机械电子工程、康复治疗学 2 个本科专业,2015-2016 学年有本科专业33 个,其中工学类专业 15 个,工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45.45%。现有机械设计制 8 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
22、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5 年新增为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 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 )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3.1.4 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8 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50 门。2015-2016 学年,立项建设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9 门。计算机工程学院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C
23、 语言程序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层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探讨与研究(教材) 获湖北省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生活中的 C 程序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根据“ 社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建设项目” 的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开发了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拓展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出,课程接地气,重实践,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施效果较好。2015-2016 学年,学校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建立了网上课程中心,购买了超星尔雅网络通识教育课程、智慧树网络通识教育课程 20 门,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使用爱课程、网易公
24、开课、搜狐公开课、中国大学 M00C 等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可以提问、讨论和线上考试,并获得学分。学生系统学习网络课程 36 门,人数 10834 人次。3.1.5 队伍建设1师德水平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术道德规范 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办法等制度,倡导严谨治学和学术诚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个人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通过荆楚理工名师、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5-2016 学年,学校受到国家、省、市、校表彰的教师有:湖北省高校优秀“ 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 2 人,湖北省教育系统“ 先进
25、女职工 ”1 人,市劳动模范 1 人,市“三八红旗手”1 人,校级“ 师德师风标兵”5 人。2教学水平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实践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竞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015-2016 学年度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优良率为 99.78%。 9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2015-2016 学年,教师承担省级教研课题 2项、校级教研课题 24 项;开展校级了优质课竞赛,12 名教师获一、二、三等奖。3培养培训学校通过学历提升、课程进修、到企业实践、在岗学习等方
26、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15 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支出 606.20 万元。(1)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学校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已建成 5 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5-2016 学年立项建设 11 个校级教学团队。依据专业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 ,每个本科专业均遴选、配备了专业带头人。(2)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学校制定有关于实施教师转型提升计划的意见 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 教师短期进修培训管理办法 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强化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支持教师赴政府部门、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实践、双师素质培训。通过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常规培训和
27、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同行评教、学生评教、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老带新、优质课竞赛等措施,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方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项目,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培训。2015-2016 学年,境内培训进修 34 人,境内交流 8 人,境外培训进修 24 人,学历学位进修 10 人,常规培训 273 人次,岗前培训 225 人(含附属医院) ,参加企业实践锻炼 4 人。3.1.5 教材建设 学校制定有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 教材选用质量评估办法 ,规范教材选用、管理、评价。2015-2016 学年,有 34
28、1 门课程选用近 3 年出版的教材,有 53 门课程选用自编教材,660 门课程选用规划教材。教师出版教材 6 部,其中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 部。2015-2016 学年教材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理工农医科类学生评价为 91 分、文教管科类学生评价为 92 分、艺术类学生评价为 94 分。3.1.6 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015 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本科院校项目资金 900 万元,用于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 171 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38 个,其中“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被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
29、基地。截止 2016 年 7 月,学校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1 个,其中,校级示范基地 10 个、省级 3 个、国家级 1 个。 10 3.1.7 对外交流项目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有中澳电子商务、中澳会计、中美护理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校生 296 人。学校自 2013 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已有 9 个国家 56 人次到我校学习。2015-2016学年有在校留学生 19 人,同时选派本科学生 10 名到美国高校出国游学。3.2 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试点学院(荆楚理工学院中兴学院) 、5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30、专业、5 个省级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为重点和带动,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教学研究项目为载体,促进教师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为抓手,通过大学生科技与技能竞赛计划, “一院一品 ”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以赛带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文化素养。 3.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推进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几年实践探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初步形成了“校企混合制” 、 “双元制”、 “嵌入式”、 “多段式” 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专业教育模式。2015 年与中
31、兴通讯公司合作,共建中兴学院,共办专业,共享师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协同构建集行业、岗位技能实践、工程项目演练为一体的实训环境。依托工信部“ 蓝桥计划” 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改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2.5+0.5+1”的方式,即前 2.5 学年在校内由学校教师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课的教学,接下来 0.5 学年的教学活动主要由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校,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引入企业技术标准,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最后 1 学年学生在平台聚合的软件企业实习实训,毕业后在商用外包软件项目程序员岗位上就业
3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探索“ 五四三 ”面向基层新闻传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专业特点理顺传媒人才的五个能力层级,归纳出五层能力的培养模式,即以人文素养、写作基础、策划创意、采编制作、适应社会等五层级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内模拟、课外自主训练、校内媒体实践、传媒基地实践四联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主体,基础级、应用级、创新级三等级学业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学制划分为1.5+2.5,头 3 个学期“ 重基础、练技术”,后 5 个学期 “重专业实务、强实践操作”,积极开展校企(台)合作岗位对接教学试点,在与 9 个媒体(公司)合作基础上选择荆门广播电视台、炫之风文化创意公司、盛和影视公司开展了校企岗
33、位对接教学试点,与荆门广播电视台 10 多个部门、荆门日报集团 3 个部门全天候开展岗位对接, 11 每天有不少于 50 名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课余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上学习;每天有不少于 5 名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课余在盛和影视工作学习,每天有不少于 10 名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课余在炫之风公司工作学习。3.2.2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制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广泛采用参与式、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书刊印刷实训 印刷设备操作实训 小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等实践性课程采用参与式、
34、演示法教学;印刷企业管理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由企业技术骨干结合生产实际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落实项目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外融合,强化项目任务导向的实战性,使实践教学更接地气,所成立“ 传媒工作室” 长期与荆门电视台“直播荆门”与“ 关注生活,聚焦社会”等专栏节目合作,设计制作 “网事说说”、 “荆楚态度”节目,将日常教学任务与媒体实战连动,使分散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如制作类课程设计“ 网事说说 ”栏目相关的片头设计,采编类课程要求拍摄 “网事说说”的栏目相关的图像资料,策划类课程要求学生拿出“ 网事说说”的栏目策划书,文稿写作类课程要求做出“网事说说”
35、的栏目的文案等等。3.2.3 实施多元化考核学校制定了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考试管理,鼓励教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目前,学校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笔试和开卷笔试为主,还有有限开卷笔试、口试、现场面试、调研报告、课程设计、案例分析、文献综述、课堂讨论、课内外作业、单元测验、读书笔记、课程论文、实验实习报告、实验操作、实践作品、技术技能测试等多种学习考核评价方式。部分专业开展了实践作品、专业技能测试、撰写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的探索,开展了实践课程成绩由学校教师评价、企业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三方评价共同构成的尝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采用实践作品
36、、专业技能测试、撰写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实践课程教学成绩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相互评价三方按2:2:1 比例构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节目编导 等课程采用口试和现场面试方式进行考核, 广播电视编辑技术等课程采用实验操作、实践作品方式进行考核, 舞台剧制作等课程采用课程设计方式进行考核。3.2.4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1.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以及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孵化器,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5 个,创业实习基地 12 6 个,创新创业专职教师 5 人,创新创业导师 7 人,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 门,职业生涯规划
37、及创业指导课程 4 门,开展了 6 个项目的创业培训和 4 次专题讲座,创新创业培训 7,000 人次。2015-2016 学年度年立项建设 36 项校级、12 项省部级、8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遴选 24 项大学生创业项目,成立创业团队,创业企业经工商部门注册,入住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其中:荆门维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维乐商城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湖北省复赛铜奖、荆门市“软通动力杯”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6 湖北省“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银奖、2016 全国“创新、创意及创业” 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三等奖,该项目负责人张玉鹏获第七届荆门五四
38、青年奖章获得者。闫氏科技的魔法地图获得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铜奖、荆门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两项(自助拍摄系统和基于绳索的户外拍照系统) 、两项商标注册(魔法地图和绳索之旅) 。思孟堂项目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战赛百强选手(项目) 、2016 湖北省“ 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省铜奖、2016 中国创翼华中区域文创类创业大赛决赛优秀奖。心影印象“自强之星” 项目获得 2015 获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 2大学生科技与技能竞赛2015-2016 学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
39、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 “蓝桥杯”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十六项国家级、省级赛事,共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96 项。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将学生社会实践以 3 个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活动主要在寒暑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学生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以调查报告形式呈现,学生管理部门安排专人对调查报告进行评阅,每年组织一次社会调查报告评选活动。4 质量保障体系4.1 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4.1.1 班子重视教学学校明确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党委会明确教学工作方向,提出要求;校长办公会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了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40、,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查堂,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4.1.2 投入优先教学2015 年学校教育经费预算总额 27882 万元。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4021.40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048.92 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 2896.70 万元;仪器设备 13 购置费 1360.71 万元,争取中央和地方共建项目专项资金 900 万元;实验经费出131.4 万元,生均 99.62 元;实习经费支出 305.6 万元,生均 231.70 元。4.1.3 政策保障教学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对教学人员编制、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教师
41、奖励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有明确规定,教学一线教师人均奖励绩效高出行政管理部门 20%。4.1.4 教师潜心教学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要求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制定了荆楚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对教学质量进行内部监测控制。本科教育“以生为本”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15-2016 学年度学评教数据显示全校教师得分优秀率为 78.75%。4.1.5 管理服务教学学校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实行“首接负责制” 。不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服务质量。形成了各级领导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员服
42、务教学的有效机制。4.1.6 舆论聚焦教学学校重视教学中心地位的舆论导向和氛围营造。校报、广播、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师教书育人典型事迹,形成了以关心学生、关心教师、以教学为荣的良好氛围。4.2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4.2.1 建立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制定了荆楚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了质量评价工作的流程与管理框架。4.2.2 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和制度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基本建设、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及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69 项。4.2.3 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
43、学工作督导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办公室 5 人;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 10 人;学院(部)教学督导委员会 45 人;学生教学信息员 36 人。4.2.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初见成效 1坚持常规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运行学校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问题进行反馈、通报、督促整改。严格执行教学规范。2015-2016 学年度,查处教学事故 6 起。2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2015-2016 学年度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优良率为 99.78%;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为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 32.14%、67.06%;教师同行评课结果为优 14 和良的比例分别为 32.14
44、%、67.06%。学校各级领导、校院两级督导员听课 2,600 多节,对听课情况进行了集中反馈。设立教学信息管理岗,实行教学信息周报制度,学生信息员对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收集,教学质量评价办公室进行梳理、反馈、改进。3进行教学专项评估,评价教学环节对专业、课程、实验室、教学研究项目等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论证评审。对教学单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教案、试卷命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等教学环节进行了专项检查评估。开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专业 2 个本科专业省级专业认证评估。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强化了质量意识。4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检查教学效果经调查,2015-2016 学年度
45、,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优良率为 92.5%。5 学生学习效果5.1 德育学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领导机构、制度措施,有成效。5.1.1 思想政治教育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心全意育人的“四全” 工作格局。2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46、 ,开全、开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导力和教学方法的吸引力。3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学校制定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得力,成效显著。2015-2016 学年度,学生中共有 277 人次获得各类各级表彰和奖励。5.1.2 思想品德学校现有在校学生党员 271 名,占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的 2.80%。2015-2016学年度,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154 次,4,117 人次参加,无偿献血 526 人次。 15 5.2 专业知识和能力学校围绕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探索“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47、技能基本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5.2.1 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2016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为 92.23%,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中学士学位授予率为94.05%,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33 篇,大学英语四、六级累积通过率分别为68.5%、 21.5%,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为 6.53%。5.2.2 专业能力学校通过实施“ 四个对接”,强化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2015-2016 学年度,学生在学科技能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 96 项,学生中有 2344 人次获得各类专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证书
48、。我校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 2016 届毕业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总体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 81.10%、16.88%。5.3 体育美育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5.3.1 体育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实施体育项目选课制教学改革,开展大学生体质监测工作,2015-2016 学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 95.6%。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建了田径、球类、健美操、武术等学生业余运动队。2015-2016 学年度,校体育代表队在国家、省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 1
49、2 枚、银牌 9 枚、铜牌 14 枚。5.3.2 美育学校注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艺术类教育选修课。2015-2016 学年度,人文社会类和艺术类活动参加学生 1,919 人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舞林大会、书法绘画作品展、社团文化节等群众性校园文艺活动常态开展。5.4 校内外评价学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生对学校认同感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5.4.1 师生评价2015-2016 学年度,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优良率达 90.1%, 16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优良率为 95%以上。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达 90%,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的优良率为 87.85%。5.4.2 社会评价1新生报到率2015 年,我校面向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本科计划总数 1,950 人,实际录取 2,291 人,第一志愿录取 2,223 人,录取一志愿率 97.03%,实际报到人数2,224 人,录取报到率 97.08%。2毕业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