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手术室 张晶晶,3.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措施,2.术后体温升高的原因和护理措施,1.体温的定义,体温,体温:通常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测量方法有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不超过1度。,海量PPT模板免费下载,Company Logo,Diagram,术后体温升高,1.手术后由于组织损伤,蛋白质分解,需要机体吸收,此时会发热,一般在38左右,维持数天即恢复正常,称为吸收热。如果手术后持续高热,可能有其他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等原因。如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膈下脓肿、创口感染,或术后炎症未控制、毒素强
2、等引起全身感染,如果体温高于39,就要增加人的氧气消耗量,病人会出现头痛、烦躁,所以要,积极设法使体温下降。 2.这是机体的正常应急反应。手术过程中药物的运用,手术创伤都会加快身体的代谢速度。要清理坏死组织和组织的修复都会加快生命活动的速率,体温也会升高。3.另外,手术后往往伴有血细胞的增值以抵御病菌入侵,也就是一些炎症反应也会造成体温升高。,发热,发热的分度标准正常的腋下温度为36度到37度。1.低热:体温为37.3到38度;若为低热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即为长期低热。2.中度热:体温为38.1到39度;若发热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即为长期中度热。3.高热:体温在39.1到41度;若发热持续2周
3、或或更长时间;即为长期高热。4.超高热:体温在41度以上。,4.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3,41% 高于38.0。术后发热一般不一定表示伴发感染。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分别平均在术后1.4和2.7日),术后第一个24小时出现高热(39),如果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人性肺炎,或原已存在的感染。5.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小时以上),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引起的肝中毒等。如体温不超过38,可不予处理。高于38.5,病人感到不适时,可予以物理降温,对症处理,严密观察。6.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体弱、
4、高龄、营养状况差、糖尿病、吸烟、肥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原已存在的感染病灶。7. 因素有止血不严密、残留死腔、组织创伤等,拟用的预防性抗生素被忽视也是因素之一。感染性发热除伤口,和其他深部组织感染外,其他常见发热病因包括肺膨胀不全、肺炎、尿路感染、化服性或非化服性静脉炎等。,Company Logo,护理措施,术后低体温,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只注意术后患者体温升高,对体温在36以下未加重视,而手术后体温偏低会增加手术伤口的感染率,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如四肢末梢循环障碍、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出血量增加等,甚至诱发心脏病。现将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5、临床观察患者100例,男32例,女6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0岁,硬膜外麻醉者64例,全麻术后患者36例。术后回病室后立即测体温,体温36者34例。2.低温原因手术室的室温偏低以及在运送患者时环境温度低,是造成患者低温的原因之一;大量输液或输血,也可导致机体体温下降;麻醉药、镇静药、肌松药可直接或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骨骼肌的产热效应,致机体产热减少,导致机体体温下降;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以及出血等,均可致机体体温低下。3.护理措施为了防止手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及低体温患者能及时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针对其发生的原因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提高手术室温度,应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42
6、7;(2)手术前应安排好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创面暴露时间尽量缩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护送患者回室的途中要加盖被褥,注意保温;(3)回室后常规测量体温及生命体征;(4)出现低体温时:升高环境温度,病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28;加盖被子保暖;静脉滴液加温,减少体温下降幅度。输入大量液体时,可将液体置于50C水中加温输液,有条件可采用加温技术提高深层体温,通过恒温加,热器将液体或血制品加温至36C,再输入患者体内,这样既不会对药品和血制品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使机体的热量丧失,有利于体温恢复;体温低于35C以下者,可加用电热风或烤灯,必要时用电热毯包裹,但注意勿烫伤患者。,总之,加强患者的体温监测,针对手术后体温改变的原因,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防止手术后患者发生低体温或体温升高所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海量PPT模板免费下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