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脾阴虚论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73344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阴虚论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脾阴虚论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脾阴虚论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脾阴虚论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脾阴虚论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脾阴虚论治 【中医基础版】关于补脾阴的药,古今医家论者甚少。脾者,喜润而恶燥。脾病为虚者多而实者少。其虚主要是脾气虚和脾阳虚,而脾阴虚相对较少见,故其立法方药亦较少。脾阴虚之主要症状为纳呆食少、腕腹胀满痞闷、大便溏或干结难出,脾阴虚常兼见气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濡而略数。临床我们较为常见的补脾阴的方剂就是局方里的参苓白术散,其中主要是怀山和扁豆偏于补阴,然该方中的配伍主要还是以脾气虚为主,其参、苓、术、草等都是以健脾益气为主的。在补脾阴的药物选择当中我个人认为应该首选怀山、扁豆、太子参等,其次是白芍、麦冬等。怀山味甘性平,入脾肾经,以益气养阴为主,其补而不腻,正中脾

2、喜润而恶燥的特性,扁豆健脾止泻,太子参健脾益气生津,皆为气阴并补之药,且其性较缓和。张锡纯有薯蓣丸为治脾阴不足的方剂,其单味怀山(薯蓣)大剂量的应用,是仿独参汤之理也。张锡纯对石膏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但其对山茱萸和怀山的使用亦有其独到之处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症状描述时间: 2015-05-19 13:24:11 来源: 求医网脾阴虚,病证名。脾阴失调一般是指脾的阴液失调,即脾阴虚而言。脾阴虚多由饮食不节,如恣食辛辣、香燥,酗酒等,导致火气伤中,耗伤脾阴,或积郁忧思,内伤劳倦等,使虚火妄动,消烁阴津,暗伤精血,从而损及脾阴,或因肾水亏乏,不能滋脾而致脾阴不足。此外,湿、火、燥等邪气久羁中州,或

3、长期妄服刚燥辛烈之晶等,亦可导致脾阴亏损。脾阴虚以食欲减退、唇干口燥、大便秘结、胃脘灼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职司水谷运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共同配合,完成纳运水谷,化生气血等生理活动。脾脏与胃腑,在五行均属土,一为阴土,一为阳土,两者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脾阴虚常易于合并胃阴不足,而胃阴虚又常兼见脾阴虚之象。但两者还有一定的区别,脾阴虚多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阴精暗耗;胃阴虚多由热病伤津所致。前者多表现为味觉障碍,常感味觉欠佳、食欲减退、口唇干燥、大便秘结,而后者易于出现饥不欲食、消谷善饥、干呕呃逆等。来源地址

4、:http:/ 2015-05-19 13:28:47 来源: 求医网脾胃为中土,脾属阴土,胃属阳土。自古医家,言脾阳者八九,述脾阴者一二。叶天士云:“太阴阴土,得阳始运。”临床实例也支持脾病以阳弱为多见,治疗时用阳热之劑,每能获效。然而阴阳是互根的,无阳固然阴无以生,而无阴则阳亦无以化。例如时病因温热、湿热、暑、火等邪袭人,由表人里,由卫人气,先是胃阴大伤,继之累及脾阴耗损。正如温病条辨所云:“寒湿多伤脾胃之阳,湿热多伤脾胃之阴,脾属土,虽喜燥恶湿,然燥太过则草木枯槁不荣。”此刻既要清养阳土,也应滋濡阴土,方为万全之策。素问示从容论云:“四肢懈堕,此脾精之不行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藏真濡

5、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上述经文,无疑是开脾阴学说的先河。发生脾阴虚的来由,除上述温热等邪的耗损外,尚有:过汗、妄下及温热药的误治;症因脉治指出的“意外思虑,失饥饱伤,脾土真阴受伤。”由此可见,外感、内伤以及误治等,都是形成脾阴虚的因素。当脾阴虚证形成后,其外在表现,一为运化无权,诚如血证论男女异同论所云:“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二为阴血耗损,肌体失养。三为阴不制阳,虚火内燔。其常见外在症状有:形体赢瘦,面色萎黄,肌肤不

6、荣,神情疲惫,少寐,五心烦热,口干唇裂,甚则口糜多日不愈,饮水不多,不饥少纳,食后腹胀,脘痛,嘈杂,泛恶,大便溏薄或虚秘。在妇女则多见月经错后而量少,色淡。舌红少津、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或濡数。其中以舌红少津、少苔,口干唇燥,脉细数无力,面色萎黄少华等为脾阴虚证的主症。来源地址:http:/ 2015-05-19 13:57:47 来源: 求医网脾阴虚为中医的病证名称。中医检查脾阴虚一般采用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脾阴虚的患者腹胀纳少,食后加剧,大便干结难解,形体消瘦,肌肤干燥,手足心热,口干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无力。经言:“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7、。”“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能助胃消化水谷并运至全身。唐容川血证论亦谓:“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阴能助脾之运化,并能濡润五脏,营养肌肉筋骨。脾阴不足则脾运化失常,胀满、便溏之症生矣。景岳全书:“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脾主四肢,故脾阴虚患者可见四肢烦热之症。取名建中者,建立中气也。临床上脾阴虚的患者多见不知饥饿,脘腹胀满,大便溏薄,手足烦热等症,其舌多见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多细数。来

8、源地址:http:/ 鉴别时间: 2015-05-19 13:40:54 来源: 求医网脾阴虚指脾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脾阴虚需要与以下症状进行鉴别。1、脾气虚:脾气虚为脾的功能失调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主要以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为主,并伴有全身性气虚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2、脾阳虚:脾阳虚常是脾气虚进一步发展的病理结果,亦可因过食生

9、冷,或过服寒凉药物,直接损伤脾阳而成。脾阳虚常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候。脾阳虚不仅有脾气虚的表现,且常表现为温煦机能减退,寒从中生。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3、中气下陷: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多由脾气脾阳不足,中气虚损,或久泄久利,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因而使脾气虚衰,功能减退,脾气升举无力,反而下陷所致,常为全身气虚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陷两种病理变化。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4、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多由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所致,其病机主要在于气不摄血,故临床表现,除见脾气虚或脾阳虚征象外

10、,还有各种出血等,脾阴不足是脾的阴液不足,常与胃阴不足相兼出现。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来源地址:http:/www.a- 预防时间: 2015-05-19 14:10:06 来源: 求医网脾阴虚的治疗方法:内经确立了“甘淡滋补脾阴虚”的治疗原则。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刺法论篇曰:“令脾实宜甘宜淡。”脾为太阴湿土,无湿则不能行稼穑之能,湿盛则壅滞,故滋补脾阴之药多为甘淡之药,甘则能补,淡则能利,补而不腻。山药、白芍、薏苡仁、莲子、黄精、芡实、白扁豆等,皆为补脾阴之良药。山

11、药,本草求真载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补脾肺之阴。”寿甫喜用山药,对于阴虚泻痢之症多用之。其薯蓣粥,薯蓣鸡子黄粥等方,验之临床,简便且灵验。薏苡仁甘淡平和,服之能益阴利湿。本草乘雅半偈:“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莲子,本草求真:“气禀清芳,味得中和,甘温而涩,究皆脾家药也。”黄精,色黄入脾,质黏软而滋阴。本草求真:“究其黄精气味,止是入脾补阴,若使挟有痰湿,则食反助痰。”芡实,景岳全书谓其“味甘,气平,入脾肾两脏,能健脾养阴止渴”。白扁豆,名医别录谓其“味甘,微涩,主和中,下气”。观吴澄不居集之理脾阴正方,中和理阴汤等诸多滋补脾阴之剂,多以上述诸药为主,佐以补气

12、行气之品,使其补而不滞。脾阴虚的预防措施:日常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煿之品,戒除烟酒。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来源地址:http:/ 兼谈儿童脾阴虚的症候(2013-06-07 07:43:35)这篇博文,是介绍缪希雍的关于脾阴不足的论

13、述的,爱好中医的朋友们可以参阅。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我在百家讲坛讲过他的故事。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但他勤求博学,不但于医书典籍中孜孜探求,而且还游走四方求学,终成一代名医。他身负岐黄绝技,救人无算,以布衣游宇内,享医名于世凡四十年。缪氏不但于医经医方无不精通,而且于本草之学尤有心得,他的诸多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脾阴学说,是缪希雍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缪希雍对脾胃的重要性极其关注,他认为:“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所以他认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 。但是,在缪氏之前,医家对脾阳与脾气关注较多,比如金元时期李

14、东垣便非常重视脾阳、脾气之证治并创立益气诸方。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任何脏器,有阳便有阴,脾脏也不应例外。所以缪氏提倡之脾阴证治,发前人之未发,为中医理论增添了新的基石。但是,在缪氏之后,脾阴学说并未引起医家的足够重视,今天,在众多中医教材中,对此甚至少有论及。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疾病类型也随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缪希雍的脾阴学说,此时则有着特殊的价值。脾阴不足的病因脾阴不足之证,多于饮食不节相关。有过于喜食肥甘厚味者,因肉食积滞化火伤阴;有过于喜食炙烤辛辣者,因辛辣热性伤阴;还有因为久病,津液耗伤,导致脾阴不足者;亦有因劳倦思虑过度,思虑伤脾,因此有伤及脾阴者。但是,在现代社会

15、,我们发现引起脾阴不足的原因,有了新的变化。现代社会许多肉类皆是养殖所出,在养殖的过程中,牲畜在饲养过程中会被喂养一些添加剂,其中甚至有激素类药品,这种情况,会导致肉类成分的改变,引起食用者体质的改变。目前,我们发现大量儿童出现脾阴不足的情况,其中相当比例的孩子喜食肉类,这是一个新的趋势,脾阴不足与肉食中添加激素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需要继续深入。脾阴虚的诊断标准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妇人门王氏医案中,患者“ 产后腿疼,不能行立,久之饮食不进,困惫之极”。缪希雍诊断后,判断说: “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阴不足故病下体。”此处,其他诊断标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缪氏提出:脾阴不足易在下肢有所表现

16、,这点值得我们关注。另外,在神农本草经疏卷二的脾虚中满中,缪氏提出脾阴不足的一个诊断依据:“昼剧夜静,属脾气虚”;“夜剧昼静,属脾阴虚” 。这种区分方式,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后世医家中,对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论述不多,在现代中医诊断学中,甚至少有论及,但也有对此予以关注者,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忆勤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有所涉及,其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为:“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秘结,或溏结不调,口干唇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无力”。这些论述,都较为宝贵。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收集更多的脾阴不足指征,为临床医生

17、的正确诊断提供较多的依据。在对脾阴不足的儿童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其症状会有所改变:1、脾阴不足的儿童,不一定食少,甚至有可能胃口奇好,这与脾阴不足与胃阴不足有时相连出现有关,但是亦提醒我们脾阴不足亦可以有此类症状。此类儿童,喜食肉类,而且胃口奇好,症状越严重的儿童,食用蔬菜的份量越少,而肉类的食用量越大;2、脾阴不足的儿童大便干结者多,或者大便前半部分干燥,后半部分溏薄;3、脾阴不足的儿童唇色鲜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此脾阴不足的儿童往往唇色鲜红,颜色突出,这是其显著特征;4、脾阴不足的儿童往往脾气大,性格急躁,容易发火,容易多动。这与脾气不足引起的倦怠乏力相反;5、脾阴不足的孩子,往往不

18、易入睡,或者入睡后翻滚不安,盗汗严重,这往往与脾阴不足累及心阴虚损,因而虚烦不寐相关;6、脾阴不足的孩子,往往下眼袋肿胀,而且微微发红。因为眼睑为肉轮,对应于脾,脾阴不足者,会因为虚热而导致下眼袋微微发红;7、脾阴不足的儿童容易反复感冒,抵抗力下降。以上内容,是对脾阴不足的新的补充,因为根据我们的观察,现在脾阴不足的人群以儿童居多,这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儿童的脾阴不足的诊断指征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脾阴虚的用药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提出了脾阴不足的治疗法则及用药:“ 宜:补脾阴,兼制肝热,甘平,酸寒,淡渗。酸枣仁、白芍药、石斛、白扁豆、莲肉、橘皮、山药、苏子、五味子、木瓜、桑白皮、

19、车前子、茯苓”。在这段文字中,缪希雍阐述了滋补脾阴的法则,我们从中可以基本看出缪氏滋补脾阴的心法。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产妇腿疼的王案中,缪希雍论述了前医治疗不当的原因,他说:“向所饮药虽多,皆苦燥之剂,不能益阴。 ”缪氏认为,性味苦燥之药物,对滋阴无效,所以无法见效,而应该使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酸枣仁为主;生地黄、甘枸杞、白茯苓、黄柏为臣;甘草、车前为使”来治疗,因为缪希雍用药诊断准确,因此效果极好,是“投之一剂,辄效,四剂而起 ”。由缪希雍所使用的药物,我们可以分析出其用药思路:1、缪氏擅长使用酸甘柔润的药物,比如:木瓜、白芍药、五味子等药物,与甘草等药配合,取“酸甘化阴”之意;2

20、、缪氏擅长使用滋补脾阴的药物,比如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等药物,皆有滋补脾阴的作用,因此为缪希雍所常用;3、治脾不忘调肝。考虑到脾阴常与肝阴相关联,因此缪氏非常注重滋补脾阴的同时调补肝阴,使用酸枣仁、白芍药、木瓜等柔肝之品,使得肝气自平而脾自健;4、滋补五脏之阴。因为五脏实为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百损。所以缪希雍常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石斛等滋补五脏之阴,使得诸阴得补,则脾阴自足;5、滋补脾阴不忘通调。缪希雍在使用滋补脾阴的药物的时候,常常使用通调之品,比如橘皮、苏子、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等药物,为的是滋补不滞腻,补而不呆,气机得以流畅,从而取效更佳;6、滋阴兼以清热。缪希雍在滋补脾阴的同时,

21、还往往稍微使用一点清热之品,比如桑白皮、黄柏等,此种药物虽然不多,但是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都是缪希雍的用药心法。后世叶天士倡胃阴之说,用药基本以缪希雍的经验为蓝本,使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白扁豆、甘草等药物,而后世吴澄的脾阴不足治疗的用药,也基本是取法于缪氏的。可见,缪希雍关于脾阴不足的用药心法,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为中医临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其意义非同凡响。脾阴虚的症候研究,在未来应该提起中医理论界足够的重视,因为食品结构的改变,对儿童体质的影响不可估量。我们通过现有的观察,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儿童出现脾阴虚的表现,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纵观中医的发展,总是紧密地贴近时代特

22、征;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中医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脾阴虚症候的频繁出现,也需要中医从业者对此加以更多的思考。而明代名医缪希雍建立的脾阴理论,恰恰为我们另开一大法门,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理论基础,这一几乎被人忘记的理论,今天看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有着其无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应该在缪希雍的理论基础上,对此加以研究发展,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解除众生的疾患。(注:相关脾阴虚的内容,也可以参照我前面博客的博文。)再谈养血妙方玉灵膏(2015-05-01 07:00:12)您有这样的经历吗:蹲在地上两分钟,然后猛地站起来,眼前瞬间变黑一下?如果有,您可能看看下面的内容。在古代医家的医案书里

23、面,我最早看的是清朝王孟英的医案,然后才是叶天士的。所以在央视讲百家讲坛的时候,第一个讲了王孟英,而且,在故事里面,我介绍了王孟英的一个方子,是用龙眼肉制成的玉灵膏。这个玉灵膏是做什么用的呢?是补血的。血虚的人,非常多,所谓血虚,就是血液不足,与西医的贫血有范围交叉的地方,我们说血虚,去检查可能还未必贫血,但是,如果血虚严重的人,去检查则一定贫血的。那么,血虚之人,都有那些症状呢?血虚的主要的症状有,第一:血虚之人,面色无华,脸色总是没有那种红润的感觉。第二:血虚的人容易失眠,这叫血不养心,所以会失眠,现代人里面,这种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较多。第三:血虚的人容易健忘,刚刚见过的人,转眼忘记人家的名

24、字了,这也是血不养心的缘故。第四:血虚的人有黏膜的部分颜色浅,比如,指甲里面的颜色、嘴唇的颜色、眼睑的颜色等等,总是惨白。第五:血虚之人,容易疲劳。一般女性应该喜欢逛街,血虚的女性,逛一条街,就会累得“骨头架子像要散了一样” ,而且,在疲劳的时候容易心悸,心脏无力地乱跳,而且容易头晕。第六:血虚之人,夏天的时候,手脚是热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脚立刻冰凉,夏天进入空调冷气房间,也会如此,这是血虚不能濡养四肢。这样的人会怕冷风,冬天要比别人多穿衣服。第七:这样的人,蹲下两分钟,猛地站起来,会眼前突然变黑瞬间,然后才能正常,这样的人,往往是气血不足,但是,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互生,此时补血,往往可以效果非

25、常好。第八:血虚之人舌质淡白,没有红润的感觉。我想,很多人会有这些症状的,如果真的有,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血虚了。可是,大家不禁要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血虚呢?血虚的原因是什么呢?血虚的原因,首先是脾胃虚弱。中医认为,是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血液,有的人会问,不是血液的来源是造血干细胞吗?我要问问,造血干细胞的物质基础从何而来呢?还不是脾胃吗?所以,中医讲的是一个过程,是本源的内容。所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可是,现代人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伤的太多了,很多人整日山珍海味,可是越是这么吃,脾胃越受伤,反而营养状态最差,如果电脑打开一个文档没有问题,可是打开一万个一定死机一样,这

26、样的人,脾胃受伤,往往血虚。另外,现代人思虑过度,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赚钱,公司如何发展,如何安顿人际关系,结果消耗心血,导致血虚。我有一次去一个单位讲课,他们的经理是位老大姐,她听我说完,觉得太对了,她说我就是心思重,昨晚一夜没睡好,在思考问题。我问她,思考什么呢?她回答:现在我的女儿在读大学,我昨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的就是,她万一将来谈恋爱了,将来结婚了,婚后生了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将来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呢?!我当时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可是,转念一想,我们有多少人,也是这样操心杂事的呢?我们所操心的事情,或者是过去的,或者是不可能到来的,但是,它们占据了我们大脑很大空间,耗伤了我们的心血

27、。最后,妇女因为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一生中失血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懂滋养,则会导致血虚。这样的女性,比比皆是,她们去医院检查自己的问题,一无所获,但是就是不舒服,却不知何故。而王孟英的玉灵膏,是我特别推荐的养血的方子,王孟英说“ 玉灵膏一名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我介绍的具体制作方法,就是龙眼肉十份,西洋参一份,两者搅拌均匀,然后,放到一个碗里,上锅隔水蒸,蒸到四个小时以上。然

28、后,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这个方子,可以迅速补血,是我感觉力道非常大的方子,寻常的补血之剂不起作用的时候,这个方子会很快见效。我用这个食疗的方法调理见效的例子非常多,随意给大家举个例子,北京有位女士,严重疲劳,总是没有力气,她自己说做什么事情都是无精打采的,感觉工作都难以胜任了,同时脸色苍白,怕风,怕冷,冬天要多穿裤子,比别人要多穿一个节气的衣服,头晕,失眠,总是无法正常入睡,白天又无精打采。但是,她去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疾病,这让她很苦恼。当时找到我的时候,有个细节,她当时问我她这是什么病,把我给问住了。这是什么病?这是一系列症状,如果你把它们当做“病 ”,失眠是病,可是怕风是什么病呢?如

29、果真的把它们当病,并一个个研究,我相信此生也找不到答案,比如,怕风、怕冷,您去医院挂哪一科?而我们中医考虑的是,你的体质如何,您是血虚的体质,就要先养血,然后,因为血虚而出现的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的,此时人们会说,瞧,这个病好了。所以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您这是什么病啊,我们先用食疗的方法,调理一下体质好吗?于是,让这位女士吃玉灵膏,当时她不相信,说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有效吗?我说试试吧!结果,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就明显见效,她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再说一位患者,更加离奇,她每天夜里,胃部会突然抽动般剧痛,非常恐怖,她的一位亲戚,是北京一个大医院的某科室主任,于是去那个医院求诊,这个医院不知道为何,

30、认为她心脏有问题,可能与此有关,于是给心脏做手术,下了两个支架。但是,手术后,胃部晚上剧痛依旧。于是再次检查,这次好像说是子宫有问题,于是切除,但是,术后依旧胃部疼痛,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水肿情况,这次有些棘手了,因为没有找到水肿的原因,所以无法具体处置。这个患者不是我亲手调理的,是她自己,当时很绝望,在家里看电视,看到我讲玉灵膏的功用,结果她突然觉得,自己的水肿,是脾虚导致,而我说玉灵膏里面的龙眼肉,味甘入脾,补脾养气,色赤入心,养心血安心神。她听完觉得正好可以这个方子来补脾,于是开始自己决定要吃玉灵膏,结果,服用两周后,水肿消除,胃也不痛了。我是怎么知道这个事情的呢?是她后来知道有朋友认识我

31、,一定要见我一面,然后亲口告诉我的。我听了很吃惊,我心里暗想,这种症状,如果真的见到我,我都未必能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处理。看来,教学相长是非常对的啊。这个例子里面,前面的医生治疗的,也未必不对,我后来想,她可能那些部位确实有问题?但是,总之,最后调理好自己身体胃痛的问题的,不是前面的手术,也不是我,是她自己,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最了解,如果,再有些医学知识,往往分析得会更加切中要害。我后来大力推广这个方子,很多人受益,我觉得妇女养血的手段太少,这个方子可以帮助到大家,尤其是妇女,在生过孩子后,很多妇女血虚,可是却没有调养过来,很多妇女生孩子后体质一落千丈,如果现在能把血养足,则会身体健康很多。所以王

32、孟英说:“产妇临盆服之,尤妙”。但是大家要记住,孕妇忌服,就是孕妇不要服用。而产后则最适合服用的,对产后恢复很好。但是,后来的一件事,又引起了我的深思。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有个网友来邮件,说:罗博士,您说蒸四个小时,可是,王孟英的原文是家里蒸饭的时候,就要放在笼屉里面蒸,蒸一百次啊,这一百次,我思考一定超过您的四个小时,所以我一算,蒸一百次大约需要四十个小时,于是尝试着蒸了四十个小时,结果发现,此时龙眼肉就不再甜了,而是有两种龙眼,一种是苦的,一种是酸的,但是此时两者药效极好,吃了都不上火,而且立竿见影,我给同事吃了,都觉得睡眠明显改善了!这个邮件让我大吃一惊,我之前推广这个方子,都简化成四

33、个小时,我觉得现代人没有这个耐性蒸几十个小时,结果,确实有人吃了,虽然见效,但是部分人会上火。可是,这位朋友说蒸四十个小时后,龙眼肉就不再甜了,也不上火,药效极好。后来,我做了尝试,发现果然如此,在蒸过十个小时以后,龙眼肉的甜味,就开始去掉,然后会变苦,而药力,却更加有力。网友的实践让我深省,看来,古人写的东西,真的都是经验之谈,最好不轻易改动,其中内容,值得深思并尊重。最近,身边又有很多朋友身体出了问题,让我很感慨,我们赶路的速度,都太快了,在匆忙中,我们却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多掌握一些调养身体的小方法,我们会有更充沛的精力享受与家人共度

34、的时光,会有更多的体力去完成工作,我们对身体的呵护,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丝毫不能松懈!论脾阴东垣善用风药之属,如升、葛、参、芪之品,偏于脾之阳气;香岩喜用甘凉之类,如沙参、麦冬等物,重在胃之阴液。但历代医家对于脾阴一说,其论尚少。正如清代医家吴澄所言:“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补胃中之阴,而不及脾中之阴。”“ 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脾亦如此。脾阴是指脾中较稠厚的精微物质,具有滋养濡润脾脏及他脏,营养肌肉,参与运化的作用。现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阐述。脾阴学说的源流内经奠定了脾阴学说的理论基础与脾阴虚的治疗原则。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35、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政为谧,其令云雨。”脾为太阴湿土,湿乃脾之正气,脾若无湿则不为脾矣,此湿可作脾阴理解。素问刺法论曰:“ 欲令脾实宜甘宜淡。”其中指出了“ 甘淡补脾” 为治疗脾阴虚的原则,此两处论述为脾阴学说的渊薮,而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已经有了治疗脾阴虚的方剂,如麻子仁丸、小建中汤等。现以麻子仁丸为例论之。伤寒论第 247 条:“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约者,少也,乏也。为何“ 其脾为约”?只因“ 胃气强” 。胃热亢盛,煎熬阴液,脾阴则少。脾阴不足,其“脾气散精” 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数。尤在泾

36、曰:“麻仁、杏仁、芍药所以滋令脾厚。”本草正义:“芍药古无赤白之分,而功用有别。白者苦而微酸,能益太阴之脾阴 ”麻子仁丸以枳实、厚朴、大黄通下泻热,麻仁、杏仁、芍药滋补脾阴。现代中成药麻仁滋脾丸即以仲景麻子仁丸为底方研制而成,取名麻仁滋脾丸,其滋补脾阴之功效可知矣。只可惜内经与伤寒论的这一思想未引起后世足够的重视,鲜有人问津。直至明清,一些医家才逐渐重视脾阴学说,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如缪希雍指出:“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吴澄在不居集中亦指出 “脾经虚分阴阳”,并创制了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等行之有效的方剂。而民国时期的张锡

37、纯更是善用生山药滋补脾阴,治疗疑难杂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脾阴的作用及脾阴虚临床表现经言:“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 为之行其津液。”“ 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能助胃消化水谷并运至全身。唐容川血证论亦谓:“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阴能助脾之运化,并能濡润 五脏,营养肌肉筋骨。脾阴不足则脾运化失常,胀满、便溏之症生矣。景岳全书:“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

38、中汤主之。”脾主四肢,故脾阴虚患者可见四肢烦热之症。取名建中者,建立中气也。此脾阴阳双补之剂,方中倍用芍药,以疗脾阴之虚也,故手足烦热之症能除矣。临床上脾阴虚的患者多见不知饥饿,脘腹胀满,大便溏薄,手足烦热等症,其舌多见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多细数。脾阴与胃阴的区别脾者,藏精气而不泻也,脾阴重于从饮食水谷而化的精微物质,较之胃阴则更黏稠,更精微。胃者,传化物而不藏也。胃阴则重于胃中的津液,助于胃腐熟水谷并向下传导。章真如之论最妙:“脾阴系指水谷所化生的营液膏脂,且有濡养本脏和灌溉其他脏腑,营养肌肉,参与运化等作用。”( 章真如临床经验辑要)临床上,嗔怒忧愁,思虑过多之人,往往伤及脾阴。而外感热邪,

39、吐泻之后,多伤其胃阴。脾阴虚多表现为不饥不食,手足烦热,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胃阴虚则多表现为饥而不欲食,咽干口燥,胃脘灼热,大便干结。脾阴虚与脾气虚的区别临床脾阴不足与脾气虚弱往往症状相似,常可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稀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症。脾阴虚与脾气虚,重在舌脉以别之。脾阴不足,患者多脉细数,舌淡红苔少或无苔。而脾气虚弱者常脉弦缓而无力,舌淡胖而大,多伴有齿痕。原脾气虚弱之人泄泻不已,长年累月,伤及阴分,故对一些久治不愈之泄泻,可气阴双补以调之。世人遇到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之症,多用黄芪、白术、人参等补气之药,佐以木香、砂仁等行气之属,或效或不效。究其原因,因其只知补气升阳,而忘乎滋阴补脾。

40、本是脾阴虚之症,反用木香、砂仁之辛燥,脾阴之伤重矣。岳美中医话集中有一案例,诚如是然。一医遇一脾虚气滞患者,重用木香而无效。询其祖父翟老医生,老医嘱其查舌,见苔白而薄,遂曰:“此脾阴不足之象,焉能再动之燥之,徒加木香,脾阴更虚,拟先加山药一两,养其脾阴,服至舌苔厚腻后,再加重木香,则可痊愈。”后从其言,果愈。脾阴虚的治疗内经确立了“甘淡滋补脾阴 ”的治疗原则。如素问 脏气法时论篇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 刺法论篇 曰:“令脾实宜甘宜淡。”脾为太阴湿土,无湿则不能行稼穑之能,湿盛则壅滞,故滋补脾阴之药多为甘淡之药,甘则能补,淡则能利,补而不腻。山药、白芍、薏苡仁、莲子

41、、黄精、芡实、白扁豆等,皆为补脾阴之良药。山药,本草求真载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补脾肺之阴。”寿甫喜用山药,对于阴虚泻痢 之症多用之。其薯蓣粥,薯蓣鸡子黄粥等方,验之临床,简便且灵验。薏苡仁甘淡平和,服之能益阴利湿。本草乘雅半偈:“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莲子, 本草求真:“ 气禀清芳,味得中和,甘温而涩,究皆脾家药也。”黄精,色黄入脾,质黏软而滋阴。 本草求真:“ 究其黄精气味,止是入脾补阴,若使挟有痰湿,则食反助痰。”芡实,景岳全书谓其“ 味甘,气平,入脾肾两脏,能健脾养阴止渴”。白扁豆, 名医别录谓其“ 味甘,微涩,主和中, 下气”。观吴澄不居集之理脾阴

42、正方,中和理阴汤等诸多滋补脾阴之剂,多以上述诸药为主,佐以补气行气之品,使其补而不滞。此外,胡慎柔在论述补脾阴时曾言:“煎去头煎不用,止服第二煎,此为养脾阴秘法也。”并叮嘱说“ 师师相授之语,无轻忽焉”。张锡纯颇认同此说,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慎柔和尚治阴虚劳热专用次煎,取次煎味淡,善能养脾阴也。” 胡慎柔曾载一案,用头煎无效,改用次煎则效果显著。所以,临床上此煎煮方法方面亦应引起注意。脾阴学说的应用张锡纯曰:“治阴虚专责重于脾,人亦多不解,陈修园谓: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也。”临床上滋补脾阴法可广泛用于治疗肺痨、虚劳、泄泻、咳喘、风证、消渴、肿

43、瘤、厌食症等疾病。肺痨、虚劳、泄泻、咳喘从脾阴论治古已有之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不赘述。脾阴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脉,故而生风而颤。滋养脾阴,筋脉柔和,从而息风止颤。山东省老中医张志远善从脾阴虚论治颤证。消渴一病,世人皆知胃阴虚,不知有脾阴虚。脾阴不足,精微不奉,则身体羸瘦,神疲乏力,运化津液失常则多尿,精微不足,食水谷以自救则多饮多食。所以,消渴可从脾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患者、厌食症患者往往不思饮食,临床上可试用滋脾阴之法以治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饮食无规律,思虑过多之人不在少数,因而出现不欲饮食,头目不清等亚健康状态,亦可从脾阴而治。嘱其熬制山药薏苡粥等食疗之品,既治病又实惠,

44、不失为保健养生之良方。病案举例袁某,女,38 岁。1983 年 10 月 5 日初诊。腹泻 9 年,经多方检查亦未找出原因,屡服中、西药皆少效。症见面色萎黄,困倦乏力,泄泻溏薄,泻而不畅,量时多时少,有不消化食物。一日八九次,无腹痛。若食油腻,辛辣食物或水果等,则腹泻加重,并时有矢气。纳食尚可。食后脘腹痞闷不舒,口中有味,燥而不饮,心烦失眠。午后足跗肿,小便黄。伴有齿衄,晨晚为甚。舌嫩红少苔,脉细弱。证属脾阴亏耗,运化统摄失司。治宜敛养脾阴,佐以益气。处方:怀山药 30g,谷芽 30g,冬瓜仁 30g,粳米 30g,太子参20g,石斛 15g,莲肉 15g,白芍 12g,炒乌梅 9g,佛手花

45、6g,甘草 6g,荷叶 4g。服上方 12 剂后,大便成形,1 日 2 次,齿衄减轻,精神睡眠如常。此系脾阴渐复之象,于前方加炮姜 4g,冀其阳化阴生,运化有权。又服 6 剂,大便每日 1 次,诸症悉除。再以上方守服 1 月,迄今未再复发。(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腹泻痢疾卷)笔者按:此乃四川省老中医唐良佐之验案。患者腹泻长达 9 年之久,长期腹泻,渐伤脾阴。脾阴不足,运化不及,则生胀满、泄泻等症。脾阴亏虚,虚火上炎,则有失眠、齿衄等症。长期泄泻,必耗人体之正气,故治以养脾阴兼佐益气,药用怀山药、粳米、石斛、莲肉,白芍滋补脾阴。太子参益气养阴。谷芽、炒乌梅、佛手花疏肝和胃。冬瓜仁、荷叶祛湿醒脾。

46、方证相应,故 9 年之疴疾月余而除。日期:2012 年 4 月 16 日 - 来自中医基础 栏目论培土生金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肺癌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密切的关系。正虚是肺癌发病的基础,“积之成也,由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 ;邪气内侵是发病的条件,“必其人正气不足,邪气留着,而后患此”(杂病源流犀烛) 。大多学者认为肺癌是本虚标实之证,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为本,气滞血瘀、痰瘀毒热为标。目前肺癌的治疗不外扶正祛邪两方面。扶正多强调益气养阴,祛邪多强调化痰祛瘀解毒。我们认为培土生金法可作为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法。1 培土生金法之内涵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

47、痰之器” ,痰是肺癌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培土生金即是是根据中医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 的原则制定的治疗方法,即是健脾补肺的方法,包括健脾和滋脾两途。健脾多用甘温之品,适于脾气虚弱;滋脾多用甘淡之法,适于脾阴虚,脾阴虚不能化生脾气,可使脾气虚弱;脾气虚,气不化津,可引起脾阴虚,故脾阴虚与脾气虚常常并存。李东垣脾胃论重在脾阳,用药以温运升燥为主,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之类。而滋养脾阴之法人多忽视。明代缪仲淳在谈到脾脏阴阳不可偏废时指出:“胃气弱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创制了一套滋补脾阴的治法与方剂,初步形成了 理法方药俱备的滋

48、养脾阴学说。清代吴澄不居集专辟“理脾阴之法 ”,“以芳香甘平之品,培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自制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资成汤、培土养阴汤等。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中云:“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圊不能熟,釜中无水亦不能熟也”;“ 脾不制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则宜滋”。现代名医蒲辅周也提出 “五脏皆有阳虚阴虚之别 ”,并指出脾阴虚以“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 为主证,至此可以说对脾阴虚有比较完善的认识。提到脾阴不能不论及胃阴。胃阴学说由清代叶天士首倡。叶氏提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为后世开创温脾阳、养胃阴二大补脾胃法门。脾胃同居中焦,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两者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亦相互影响。因此,脾阴与胃阴彼此渗透,临床症状常可并见。但毕竟脏腑属性不同,二者各有特点。病理上脾阴虚多由内伤气血久病所致;胃阴虚多由热病伤津而病。临床表现上,有脾虚症状而没有寒象,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