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生态学 公选课,1,微生物与人体健康,2,脱离了微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巴斯德,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第3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3,第1节 人体微生物类群,第2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微生物与人体健康,4,一.人体微生物及其分布,人体:人和微生物的共生体,人体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参与人体免疫、疾病预防、营养、消化和吸收,1.微生物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力量,第1节 人体微生物类群,5,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人体四大菌库,皮肤口腔肠道阴道,6,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1)皮肤,营养丰富:汗液、皮脂、皮屑数量庞大:11.2万种、表皮10万/cm2主要分布:面部
2、、腋窝、手部、足部,7,人体微生物类群,主要来源于空气微生物优势类群: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微球菌代表:痤疮丙酸杆菌, 面部微生物,8,人体微生物类群,常驻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数量:10100亿/cm2代表:棒状菌群狐臭, 腋窝微生物,9,人体微生物类群, 手部微生物,平均150种取决于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人体微生物类群,10,11,人体微生物类群, 足部微生物,取决于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多种细菌、真菌代表:白癣菌(香港脚菌),12,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2)口腔,种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 其中细菌最多(超过600种)数量:细菌1亿/ml唾液,类型:固有菌群(含量1%)
3、增补菌群(含量1%) 暂时菌群(无口腔环境竞争机制),利于微生物生长,13,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2)口腔微生物,鹅口疮牙菌斑牙周炎、龋齿,14,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3)肠道微生物,肠道生境:微生物天然栖息地,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超过99%为细菌,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15,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4)阴道微生物,正常成年女性,超过200种每克分泌物菌落数达109个95%乳酸杆菌+5%念珠菌/真菌/衣原体,16,人体微生物类群,2.人体微生物分布,5)呼吸道微生物,200多种(鼻咽腔和上呼吸道)每个喷嚏飞沫含菌多达30万个(重感冒患者可达8500万个
4、),17,一.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第2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指生活在健康人体和动物体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1.概念,人体正常菌群数量,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18,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特异结合于肠上皮细胞受体生物膜状结构(自然菌膜)生物屏障,19,1)生物屏障作用,2.生理功能,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0,2)化学屏障作用,2.生理功能,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短链脂肪酸降低局部环境的pH和Eh抑制致病菌定置、生长、繁殖 促进肠道蠕动及致病菌、毒素的排泄,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1,3)促进机体代谢和营养作用,2.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参与糖、蛋
5、白质、脂肪、固醇类代谢 参与药物代谢(如延长吗啡的半衰期) 参与营养素合成(如维生素B、K) 促进消化吸收,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2,4)生物拮抗作用(抗感染),2.生理功能,益生菌占位保护作用(取决于定置能力)阻止致病菌定置(竞争定置位点) 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竞争营养),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3,5)免疫赋活作用,2.生理功能,益生菌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促进免疫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4,6)抗衰老作用,2.生理功能,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化自由基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损伤,体内双歧杆菌数量健康长寿标志之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
6、菌,25,7)抑癌作用,2.生理功能,双歧杆菌、乳杆菌等降解亚硝酸铵激活巨噬细胞并提高其吞噬能力抑制肿瘤发生,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6,1)年龄,3.影响因素,肠道菌群的动态发展过程,新生儿:肠道无菌 出生2h,胎便可检出双歧杆菌 4d后,双歧杆菌成为优势菌中年人:有益菌与有害菌保持动态平衡老年人:肠道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7,2)饮食结构,3.影响因素,决定肠道正常菌群稳定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为主: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多食淀粉人群:乳杆菌数量较多高脂肪饲料:动物肠道有益菌数量下降 致病菌数量上升,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8,3)环境,3.影响因素,卫生条件,4)药物
7、,抗菌药物(抗生素),5)精神状态与疾病,消化道疾病,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9,条件致病菌:通常条件下对人体无害,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二.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1.概念,30,二.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致病条件,1)集聚部位改变,大肠杆菌进入腹腔腹膜炎 进入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感染,31,二.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致病条件,2)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受凉过度疲劳长期消耗性疾病皮黏膜受损,32,二.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致病条件,3)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慢性肠道、呼吸道疾病泌尿生殖道功能失常,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8、,33,铜绿假单胞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生境以及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肠道等部位,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化脓性感染烧伤患者致死菌,34,肺炎链球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35,36,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第3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生活环境改变,宇航员上天,地质人员边疆勘察,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微生物生态平衡破坏,建立新微生物生态平衡,环境适应,37,一.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内涵:微生物、宿主、环境的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平衡与失调,38,二.微生态失调,1.概念,微生态失调: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
9、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包括:体内菌与菌的失调、菌与机体的失调、菌和机体与外环境失调,39,2.类型,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一度失调:潜伏性失调,数量改变 失调因素去除可恢复正常二度失调:表现为各种慢性病 如便秘、牙周炎、阴道炎三度失调:菌群失调症 如鹅口疮、肺炎、尿路感染,1)菌群失调,40,2.类型,微生态平衡与失调,横向转移:原定为环境周围环境纵向转移:原定位表层深层血行转移:循血液移行 菌血症、败血症,2)定位转移,41,3.微生态失调原因,微生态平衡与失调,4.微生态失调 对健康的影响,微生态平衡与失调,1)亚
10、健康,人体微生态失调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42,43,4.微生态失调 对健康的影响,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感染,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 如:接触/呼吸道/创伤/蚊虫叮咬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内或体表 如:各内镜、插管的使用,44, 维护良好的宏观生态环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1.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三.微生态防治,45, 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微生态平衡与失调,1.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三.微生态防治,46,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应用微生态制剂,三.微生态防治,微生态制剂: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47,微生态平衡与失调,3.提高机体免疫力,三.微生态防治,全面均衡营养经常锻炼劳逸适度培养多种兴趣戒烟限酒,48,微生态平衡与失调,4.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三.微生态防治,抗生素滥用!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达80% 外科患者高达97%,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