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题生物 2010.1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和第卷(非选择题共 64 分)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A、达尔文 B、 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2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中枢、膝跳反射中枢分别是A.垂体、大脑、脊髓 B.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C.下丘脑、脑干、脊髓 D.大脑皮层、小脑、垂体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可能成为人体内环境组成部分的是 A.
2、氨基酸和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尿素 C.细胞质基质和血红蛋白 D.抗体和激素4某学生午餐吃了芹菜炒肉丝、番茄炒蛋和米饭,2 小时后,不可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的是A维生素 B纤维素 C氨基酸 D葡萄糖5、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6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 3 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 B C D7关于“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C从加入
3、HCl 或 NaOH 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比水更像缓冲溶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 pH 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8、下列各项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食虫鸟见到某些昆虫的幼虫不敢食 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热烈掌声D、电刺激与离体腓肠肌相连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9.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 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 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c 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 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10、注射肉瘤杆菌毒素除皱是一种新型技术。该毒素是从肉瘤杆菌提取的毒蛋白,它能阻隔乙酰胆
4、碱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的目的。这种毒素可能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部位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11、成熟的神经细胞在兴奋时,下列几种酶中活跃的是 A、RNA 聚合酶 B、DNA 解旋酶 C、蛋白酶、脂肪酶 D、与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有关的酶12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 AP=PB,若刺激 P 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 点和 B 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不可能引起 B 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兴奋由 P 向 A 点传递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递方向是一致的D兴奋可由 P 传向 A、B,也可由 A、B 传向 P13.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
5、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 B C D14.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 C 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C.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15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
6、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 肾上腺 B. 甲状腺 C. 胰岛 D. 性腺16下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进 X 分泌激素 aBY 除能分泌激素 b 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 b 含量低于常值DZ 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17、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属神经-体液调节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D、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完成跑步和冲刺的过程,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
7、成的18、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侏儒症和糖尿病 C、呆小症和糖尿病 D、只有呆小症19.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A.正常生长 B. 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 D. 杀死各种病原菌20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所示结构(W 为虚线框部分)正确的是AX 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BY 表示肾上腺CZ 表示骨骼肌 DW 表示效应器21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 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
8、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关于 DNA 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 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导入人体的 DNA 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DNA 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 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22下列叙述中,不是生长素作用的是A促进细胞分裂 B防止落花落果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促进果实发育23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24如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A若 B 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为 AB 之间对应的生长
9、素浓度B若 B 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 BC 之间对应生长素浓度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 B 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 AB 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 B 点对应的为根的远地侧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 D 点以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2 分,选对 1 个得 1 分,其他情况不给分。25、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A、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B、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C、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的结合 D、体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2
10、6、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7、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s5) 。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 4 组,实验前测定 4 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分别为 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
11、同) ,将 4 组小鼠分别分开饲喂(饲喂定时定量进行)的情况如下表。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实验处理 在饲料中添加普通胰岛素饲喂在饲料中添加Bos5 饲喂注射普通胰岛素药物注射 Bos5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数据a2 b2 c2 d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1a2 B、b1b2 C、c1c2 D、d1d228、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A.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B.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C.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2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方向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
12、的 A、种群中生物个体的变异是定向的 B、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的进化是不定向的30、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 I 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在阶段中,有吞噬细胞参与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第卷(非选择题共 64 分)三、非选择题31 (8 分)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 19 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 20 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 s 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 19 世纪以前,桦尺蠖种
13、群中 S基因频率很低,在 5%以下,而到了 20 世纪则上升到了 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1)在 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2)在 20 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的,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一定方向进行。(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成,原因是 。32.(16 分)下图表示人
14、体免疫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甲图 乙图(1)甲图的 B 细胞形成 M、E 细胞的过程是细胞 的过程。(2)M 细胞表示的是 细胞,它在什么情况下形成 E 细胞? 。E细胞的作用是分泌 。 (3)乙图的免疫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细胞,图中的 细胞还能通过释放 来加强杀伤力。艾滋病病毒(HIV)正是侵染的这种细胞,当这种细胞逐渐消耗殆尽时,题(2)的免疫方式是否会受到影响? 。33 (14 分)下图为某鸟类体内一个生殖周期的激素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1)从图解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行为是_和_ 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2)图中激素 A 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_,激素 B 的受体细胞是
15、,激素 C 的作用是_。(3)下表列出了几种生物信息传递的类型,请回答:类型产生信息的细胞或器官信息信息传递的途径接受信息受体蛋白在细胞上的位置靶细胞的反应A 激素 a 甲状腺细胞膜 B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体液 增加对水的重吸收C 神经细胞 突触 唾液腺细胞膜 分别表示:_,_,_,_,_,_。34 (1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世纪20年代起,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下图所示。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利用气相一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
16、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表: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1)材料l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由于生长素有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性生长。(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 。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l的观点? 原因是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 。35 (13 分)为研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科学家先后进行了以下实验。资料一: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当 a 点给予刺激时,电表指针发生从图一的连续变化。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图 图资料二:以枪乌贼的巨轴突为测试对象,将
17、一电极插入轴突膜内,另一电极置于膜外,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如图 2 中的 A 图。给予刺激后,电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 2 中的 B图和 C 图。资料三:将两个蛙心分离出来,第一个带有神经,第二个没带神经。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刺激第一个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心脏内,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请回答:IAA分布器官 实验数向光一侧 背光一侧 黑暗处理测定方法3 51 49 48 分光荧光法绿色向日葵下胚轴5 50.5 49.5 50 免疫法绿色萝卜下胚轴 3 5l 49 45 电子俘获检测法黄化燕麦芽鞘 3 49.5 50.5 5
18、0 电子俘获检测法()资料一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请用资料二的结论解释图 1 一的结果。 ()如果用图 2 的方法测量图 1 一中 c 点的膜电位,将会出现图 2 中哪个图所示的结果(用字母表示)? ()资料三中的任氏液是模拟蛙体的_,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资料三科学家得出什么结论?根据该结论进一步研究方向可能是什么?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5:C BCBC 610:D DDCA 1115:D CADC 1620:A DDBD 2124: BACC
19、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2 分,选对 1 个得 1 分,其他情况不给分。25: AB 26:AB 27:BC 28:CD 29:BC 30:AB31.(8 分) (1)浅 s (2)黑 S (3)不定向 自然选择 (4)没有产生生殖隔离(2 分)32 (16 分) (1) 增殖、分化(答不全不给分) (2) 记忆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抗体 (3) T 效应 T 淋巴因子 会 33 (14 分)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 分) 卵巢中的内分泌细胞(2 分) 促卵
20、细胞的生成和成熟(2 分) (3)垂体 体液 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 神经递质 分泌唾液 34.(13 分) (1)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2 分) 促进生长(2 分)(2)对照作用(2 分) 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3 分)(3)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3 分)35. (13 分)(1)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分)(2)b 点膜电位为外负内正、c 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 和 c 点膜外存在电位差,电流从 c 流向 b。(3 分) (3)A(分)(4) 内环境(或细胞生活的环境,或组织液)(分)(5) 神经元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传递兴奋到心脏(2 分) 研究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的化学本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