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AP 预防控制措施(指南):一、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1. 清洁、消毒呼吸机时,应遵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规定和呼吸机的说明书规范进行。一次性使用部件使用后应按卫生部门相关规定丢弃并保证环境安全。2.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1A)3.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 HMEs(热湿交换器) )或含加热导丝的 HHs 作为湿化装置。(2B)4.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若采用 HMEs(热湿交换器) ,每 5-7 天更换一次,当 HMEs 受污、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 (1B)5.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细菌过滤器。 (2C)6. 推
2、荐:除非破损或污染,机械通气患者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无需每日更换。 (1B)7. 严格管理内镜消毒、灭菌和维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1. 推荐:经鼻气管插管可增加鼻窦炎的发病率(1B)建议: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发热,需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患有鼻窦炎,并及时治疗(2B )建议:应用药物可预防鼻窦炎,但不降低 VAP 的发病率。 (2C)2.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1B )3.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不影响 VAP 的发病率。 (2B )4.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动力床治疗可降低 VAP 的发病率。 (2B )5.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应抬
3、高床头以降低 VAP 的发病率。 (1C)6. 俯卧位通气不能降低 VAP 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其可行性与安全性也限制了其应用。7.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选择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可降低 VAP 的发病率。 (2B )8.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 (2C)建议: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 VAP 的发病率。 (2C)9. 推荐: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可降低 VAP 的发病率。 (1C)VAP10.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可降低 VAP 的发病率。 (1C)11. 治疗 VAT(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可有效降低 VAP 的发病率。 (2C)12.
4、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状态的恢复,防止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出院时的总体机能状态及总体生存时间,但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留治时间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尚无研究报道康复治疗与 VAP 发病率的关系。3、 药物预防:1.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预防 VAP。2. 机械通气患者不应常规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VAP,如头部外伤或创伤患者需要应用时,应考虑细菌耐药问题。3. 建议: 机械通气患者可考虑使用 SDD(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 /SOD(选择性口咽部去污染)策略预防 VAP(2B)4.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肠道益生菌预防 VAP(2B)。5. 预
5、防机械通气患者的应激性溃疡,选用硫糖铝可降低 VAP 发生的机率,但需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4、 机械通气患者应实施 VCB(集束化方案)(1C) 。包括 1.抬高床头。2. 每日唤醒和评估能否脱机拔管。3.预防应激性溃疡;4.预防深静脉血栓 5.口腔护理。6.清除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7. 手卫生.8.按时翻身, 震荡排痰。9.保持气囊压力在 25-30cmH2O.10.持续加温湿化.12.及时正确地吸痰. 13.一次性使用呼吸机管路。等.治疗1、 VAP 的抗菌药物治疗(一)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原则推荐:VAP 患者应尽早进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 (1C)推荐:VAP 患者初始经验性抗
6、感染治疗常规选用恰当抗菌谱的单药抗感染治疗;若考虑病原体位多重耐药致病菌,可选择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1B)(二)抗菌药物目标性治疗(三)经气管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建议:对多重耐药非发酵菌肺部感染,全身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或多粘菌素类等药物治疗。 (2C)(四)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推荐:VAP 抗感染疗程一般为 7-10 天,如患者临床疗效不佳、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则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1B)推荐:VAP 患者抗感染治疗推荐降阶梯治疗策略。 (1C)动态监测 PCT/CPIS.2、 应用糖皮质激素推荐:VAP 治疗不推荐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 (1C)3、 应用物理治疗无证据表明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肺炎患者的预后,但早期物理治疗可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