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三章、供应链管理(SCM),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 第三节、SCM构建 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 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2,内容要点: 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意识,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合作 竞争”的战略关系。 对外通过业务外包实现企业外部资源的借用,对内则集中精力抓好关键性业务,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选择好供应链合作伙伴,以产品为纽带构建供应链系统。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管理运行的支持系统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减少协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通过VMI、第三方物流等技术提高供应链上物流的效
2、率,降低库存成本,使价值链真正增值。 掌握对供应链运作的绩效评价技术,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永不衰退。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需要,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组合资源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第十三章、供应链管理(SCM),3,“ 3 C ”:Customer 顾客;Competition 竞争;Change 变化。MRPII、JIT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问题。传统模式:“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模式。现代模式:“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 。企业群体,其体制是一个主体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其运行形式是物
3、流和信 息流网络,供应链。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企业体系,核心企业,战略合作关系 )。,有关概念,第十三章、供应链管理(SCM),4,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1、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早期观点: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在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4、(内部操作层上) 后一观点:供应链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忽略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 后二观点:供应链指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用户的转换过程。(更大范围、更系统) 美史迪文斯(Stevens):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5,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1、概念: 伊文斯(Evens):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完整性、成员企业操作的
5、一致性) 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见图。,6,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3、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节点企业为多跨度、多类型。 2)动态性:节点企业动态更新。 3)面向用户需求:是供应链的驱动源。 4)交叉性:一个节点企业可是一供应链的成员,又可是另一供应链的成员。 4、供应链的类型 1)稳定的和动态的: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的和基于相对变化、复杂的市场需求的供应链。 2)平衡的和倾斜的:具有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3)有效性的和反应性的:主要体现物理功能模式的和主要体现市场中介功能的。供应链功能模式有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
6、。,7,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 发展中对供应链的各种称呼(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方面):有效用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 VL);连续补充(Continuous Replenishment)。定义1: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定义2: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
7、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第一节、基本概念,8,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涉及的4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第一节、基本概念,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供应,生产作业,物流,需求,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球信息网络 (信息共享),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指导:,技术依托:,实施:,9,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涉及的4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1)主要内容:计划、合作与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 另: 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和设备的评价、选择和
8、定位); 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2)目标: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总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第一节、基本概念,10,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涉及的4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3)4领域基础上细分的两个领域: 职能领域-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库管理、分销管理。 辅助领域-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
9、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3、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1)链中企业视为整体; 2)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3)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相资源简单连接; 4)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市场目标。,第一节、基本概念,11,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4、供应链成长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12,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4、供应链成长理论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第一节、基本概念,5、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13,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10、5、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第一节、基本概念,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供应链战略目标:,社会目标(就业需求),14,三、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第一节、基本概念,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集成化计划,顾客化需求,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面向对象过程控制,业务重组,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1、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模型,信息 共享,顾客化 策略,调整 适应性,创造性,15,三、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第一节、基本概念,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实现步骤,16,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一、企业核心竞争力,1、现代企业竞争特征,1) 竞争力对象的不断开
11、创与抵消,2) 竞争的焦点不断转移与改变,3) 竞争主体多元化,17,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一、企业核心竞争力,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1) 竞争力与能力,2) 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18,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业务外包,1、业务外包的原因,1)分担风险,2)加速重构优势的形式,3)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5)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19,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业务外包,2、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1)临时服务和临时工,2)子网,3)与竞争者合作,4)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
12、,20,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扩展企业,1、扩展企业的产生与定义,定义:一个概念性的组织单元或系统,它包括采购公司和供应商(一个或多个),他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分配。这些企业未必构成整个供应链,但它们是供应链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扩展企业的出现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工业联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21,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扩展企业,2、扩展企业的理论模型,1)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用户驱动的设计, 用户订单执行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 合作设计产品模式,22,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扩展企业,2、扩
13、展企业的理论模型,2)基于供应连管理的扩展企业模型, 生产系统设计思想, 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设计, 集成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 体现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23,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扩展企业,3、扩展企业的目标与特征,1)扩展企业的目标, 缩短物料加工、信息处理、产品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 提高对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开展基于时间的竞争, 采用更为广泛的产品周期的概念,形成更为有效地组织和系统,24,第二节、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扩展企业,3、扩展企业的目标与特征,2)扩展企业的特征, 核心企业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活动、非核心业务外包
14、;, 扩展企业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 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运输手段支持扩组织的商业活动。,4、扩展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订单在供应链上传送是会被放大,可通过JIT解决。,25,一、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第三节、SCM构建,1、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2、供应链设计与环境因素的考虑,3、供应链设计与企业再造工程,4、供应链设计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关系,二、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1、链状模型,2、网状模型,26,三、供应链体系的设计策略,第三节、SCM构建,1、产品类型,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3、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4、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应链设计思
15、想与方法,5、在产品开发的初期设计供应链,27,四、供应链设计的原则,第三节、SCM构建,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2、简洁性原则,3、集优原则(互不性原则),4、协调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不确定性原则),6、创新性原则,7、战略性原则,28,五、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的步骤,第三节、SCM构建,(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产品需求),(2)分析企业现状(现有供应链分析),(3)提出供应链设计(分析必要性),(4)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6)分析和评价可能性,(7)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8)检验新供应链,(9)完成供应链设计,工具和技术,决策点,比较新旧供应链
16、,反馈,反馈,29,一、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1、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定义,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2、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产生,传统的企业关系,物流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技术与管理创新 (JIT/TQM),制造创新与技术研发,战略协作,对变化的响应力,19601970,19701980,1990,高,中,低,企业关系演变过程,30,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3、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集成模式,资源配置、委托实现机制、合作对策研究,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联合开发,同步化作业、后勤保障、服务协作,宏观集成,中观集成,微
17、观集成,Internet/EDI,ERP/MRPII计划,31,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4、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中的质量保证体系,企业过程质量模型,32,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5、战略伙伴关系模型中的技术扩散与服务协作关系,6、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7、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33,二、委托代理机制: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理论基础,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协商对策,信息流集成,工作流集成,EIS/NDSS,MRPII/ERP,DRP/LRP,34,三、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1、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2、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
18、约因素,3、现阶段我国企业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35,四、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第四节、SCM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伙伴分类矩阵,还可增加内溶,36,一、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2、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3、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4、计划运行环境的差异(不确定性、动态性),37,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概述,1)内容: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渠道优化、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与采购计划等。,2)目的和
19、要求,3)需要考虑的问题,38,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2、同步化供应链企业计划的提出,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1)柔性约束,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2)生产进度,3)生产能力,39,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柔性约束,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2)生产进度,3)生产能力,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40,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增加的新特
20、点,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3)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41,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控制的新特点,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2、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3、提前期管理,4、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42,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想,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2、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及其特点,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产品能力成本分析 (订单分解),MPS主生产计划,
21、MRP物料需求计划,自制零件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成本核算,合作伙伴选择,外包生产计划,外包制造工程,外包工程进度,动态BOM,外协件采购计划,零件能力成本分析,能力状态集,外部资源,自制件生产进度,库存状态,外协件生产进度,Internet/EDI,需求订单,筛选订单,外包工程,自制工程,44,第五节、 SC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2、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及其特点,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1)生产计划特点,2)生产控制模式特点, 订货决策与订单分解控制, 面形对象的、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 面形对象的、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45,第五节、 SC
22、M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2、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3、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 跟踪机制的外部运行环境, 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 生产进度控制中的跟踪机制,46,一、概述,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1、基本概念,狭义的物流管理: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47,一、概述,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2、物流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国外物流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物流管理在中国,3、物流管理
23、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4、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48,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环境,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49,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2、物流管理的战略,1)物流管理战略的意义,2)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P307,50,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3、有效资源配置,4、全球后勤系统,5、第三方物流系统,6、延迟化策略,7、战略渠道设计,51,三、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1、传统的采购模式,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52,四、准时采购策略,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1、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2、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3、准时化采购的特点,4、准时化采购的原理与方法,53,五、供应商管理,第六节、 SCM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1、两种供应关系模式,2、双赢关系对实施准时化采购的意义,3、双赢供应关系管理,4、准时化采购的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