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17663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 、 什 么 是 三 维 目 标 。知 识 与 能 力 。 既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出 发 点 , 又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归 宿 。 教 与 学, 都 是 通 过 知 识 与 能 力 来 体 现 的 。 知 识 与 能 力 是 传 统 教 学 合 理 的 内 核 , 是我 们 应 该 从 传 统 教 学 中 继 承 的 东 西 。 过 程 与 方 法 。 既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目 标 之 一 , 又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操 作 系 统 。 新课 程 倡 导 对 学 与 教 的 过 程 的 体 验 、 方 法 的 选 择 , 是 在 知 识 与 能 力

2、 目 标 基 础上 对 教 学 目 标 的 进 一 步 开 发 。 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 既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目 标 之 一 , 又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动 力系 统 。 新 课 程 倡 导 对 学 与 教 的 情 感 体 验 、 态 度 形 成 、 价 值 观 的 体 现 , 是 在知 识 与 能 力 、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基 础 上 对 教 学 目 标 深 层 次 的 开 拓 。三 者 的 关 系 :知 识 与 能 力 是 教 学 目 标 的 核 心 , 它 通 过 过 程 与 方 法 , 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观 目 标 的 实 现 过 程

3、 而 最 终 实 现 ; 过 程 与 方 法 是 教 学 目 标 的 组 成 部 分 和 课 堂教 学 的 操 作 系 统 , 它 渗 透 在 知 识 与 能 力 目 标 的 实 现 中 而 实 现 ; 情 感 、 态 度与 价 值 观 是 教 学 目 标 的 组 成 部 分 和 课 堂 教 学 的 动 力 系 统 , 它 伴 随 知 识 与 能力 、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的 实 现 而 实 现 。 三 维 目 标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 只 能 作 为一 个 整 体 来 达 成 , 不 能 分 割 。二 、 三 维 目 标 的 确 立 。教 学 目 标 是 学 生 通 过 教

4、 学 活 动 后 要 达 到 的 预 期 学 习 结 果 , 是 保 证 课 堂 教学 活 动 顺 利 进 行 、 提 高 教 学 效 率 的 必 然 要 求 。 教 学 目 标 的 确 定 , 可 以 为 执教 者 选 择 教 材 内 容 、 手 段 方 法 和 科 学 评 价 教 学 结 果 提 供 相 关 依 据 , 也 可 以为 学 习 者 提 供 明 确 的 学 习 方 向 。 因 此 , 课 堂 教 学 必 须 重 视 教 学 目 标 的 确 立。新 课 标 指 出 , “课 程 目 标 根 据 知 识 和 能 力 , 过 程 和 方 法 , 情 感 态 度价 值 观 三 个 维

5、度 设 计 。 三 个 方 面 相 互 渗 透 , 融 为 一 体 , 注 重 语 文 素 养 的 提高 。 ”教 学 中 , 我 们 要 做 好 三 维 目 标 的 整 合 , 而 不 是 把 三 个 维 度 简 单 地 叠加 , 要 以 “知 识 与 能 力 ”为 主 线 , 渗 透 情 感 、 态 度 价 值 观 , 并 充 分 地 体 现在 过 程 和 方 法 中 。( 一 ) 、 注 重 课 堂 评 价 的 科 学 、 明 确 , 落 实 “知 识 与 技 能 ”目 标 。1、 注 重 科 学 。科 学 是 教 学 的 生 命 线 , 教 师 教 给 学 生 的 知 识 必 须 是

6、正 确 的 , 对 于 学 生 的课 堂 评 价 更 应 该 如 此 。 对 小 学 生 来 说 , 有 一 些 知 识 性 的 错 误 是 在 所 难 免 的, 课 堂 的 回 答 不 可 能 每 次 都 完 全 正 确 , 教 师 不 能 简 单 以 “错 了 , 请 坐 。”“不 对 。 谁 再 来 ? ”这 些 语 言 来 否 定 学 生 的 回 答 。 教 师 要 在 他 们 出 现 错误 时 , 热 心 地 提 出 一 些 建 议 性 意 见 , 引 导 学 生 去 获 取 正 确 的 知 识 , 帮 助 他们 取 得 成 功 。2、 注 重 明 确 。现 在 的 教 育 存 在

7、这 么 一 种 现 象 , 为 了 尊 重 学 生 , 为 了 保 护 学 生 的 自 尊 心, 有 些 教 师 对 于 学 生 回 答 中 的 一 些 知 识 性 错 误 、 不 良 的 价 值 倾 向 , 盲 目 地给 予 表 扬 。 这 样 的 做 法 显 然 是 不 恰 当 的 , 明 显 地 违 背 了 “知 识 与 技 能”目 标 。 我 认 为 , 教 师 的 课 堂 评 价 要 注 重 明 确 , 就 是 对 于 学 生 的 进 步 , 要明 确 地 提 出 表 扬 ; 对 于 学 生 的 不 足 , 要 明 确 地 指 出 应 该 努 力 的 方 向 。 老 师的 评 价 只

8、 有 不 流 于 空 洞 , 不 失 之 泛 滥 , 只 有 适 时 、 适 当 、 具 体 、 切 实 , 才能 起 到 对 学 生 引 导 和 点 拨 的 作 用 。( 二 ) 、 注 重 课 堂 评 价 的 激 励 、 导 向 , 落 实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目 标 。1、 注 重 激 励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总 是 有 一 个 态 度 、 情 感 倾 向 的 , 可 能 是 积 极 的 , 也可 能 是 消 极 的 , 而 且 有 可 能 , 有 相 当 多 的 学 生 是 带 着 消 极 的 情 感 在 学 习 。我 们 现 在 就 是 要 把 它 变

9、 成 积 极 的 , 让 学 生 热 爱 学 习 , 甚 至 有 意 识 地 把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自 觉 化 。 那 么 在 课 堂 评 价 中 , 就 应 该 对 学 生 进 行 有 效 的 激励 , 促 使 学 生 积 极 地 参 与 到 学 习 过 程 中 。2、 注 重 导 向 。( 三 ) 、 注 重 课 堂 评 价 的 指 导 , 落 实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美 国 教 育 学 家 斯 蒂 芬 表 示 , 课 堂 评 价 是 评 价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的 。 好 的 评 价语 言 , 不 仅 给 了 学 生 学 习 方 法 的 指 导 , 而

10、且 更 注 意 关 注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过 程, 使 学 生 知 道 自 己 的 不 足 , 并 且 弥 补 自 己 的 不 足 , 获 得 更 好 的 发 展 。( 四 ) 、 注 重 课 堂 评 价 的 整 合 。1、 注 重 整 合 。前 面 三 点 , 是 从 理 论 上 来 讲 的 , 事 实 上 , 在 平 时 的 实 践 中 , 是 不 可 能 将三 者 分 开 的 。 好 的 评 价 既 教 给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知 识 , 同 时 又 有 过 程 与 方 法 的指 导 , 而 且 还 激 发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所 以 , 我 们 在 评 价 的

11、 过 程 中 , 就 要注 重 有 效 整 合 , 落 实 三 维 目 标 。2、 各 有 侧 重 。在 实 践 中 , 要 真 正 将 三 维 目 标 有 效 地 整 合 是 存 在 很 大 的 难 度 的 。 正 如 有的 老 师 说 , 从 课 堂 的 效 果 看 , 三 维 目 标 很 难 一 起 落 实 , 不 是 这 个 体 现 不 足, 就 是 那 个 有 所 忽 略 。 我 倒 认 为 , 允 许 存 在 “这 个 体 现 不 足 , 那 个 有 所忽 略 ”的 情 况 , 因 为 受 教 学 内 容 、 教 师 教 学 风 格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我 们 不 可能 对

12、 三 维 目 标 的 三 个 方 面 平 均 用 力 , 应 该 是 各 有 侧 重 的 。虽 然 不 能 肯 定 地 说 每 节 课 都 能 达 到 既 定 的 目 标 , 特 别 是 能 力 的 要 求 和 情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目 标 不 可 能 靠 一 节 课 或 短 时 间 完 成 。 但 在 教 学 中 , 教师 要 尽 最 大 努 力 去 落 实 和 实 现 教 学 目 标 。 那 种 不 注 重 过 程 与 方 法 而 专 注 于学 生 对 知 识 与 技 能 的 获 取 是 不 可 取 的 ; 同 样 , 如 果 只 追 求 课 堂 教 学 中 热 热闹 闹

13、、 华 而 不 实 的 外 在 形 式 , 弱 化 知 识 与 技 能 , 或 将 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的 培 养 从 教 学 中 剥 离 出 来 , 企 望 通 过 讲 授 来 实 现 的 做 法 也 是 不 可 取 的 。总 之 , 新 课 程 提 倡 的 三 维 目 标 , 是 着 眼 于 “人 ”的 整 体 发 展 的 。情 感 、 态 度 、 价 值 观 的 问 题 对 一 个 人 的 一 生 意 义 深 远 , 是 不 可 忽 视 的 。 而这 些 对 于 学 生 来 说 都 是 依 附 于 知 识 的 发 生 、 发 展 过 程 之 中 的 , 是 在 探 索 知识

14、 的 过 程 之 中 得 以 形 成 和 发 展 的 。 因 此 , 作 为 教 师 , 首 先 应 将 这 一 理 念 领会 透 彻 , 并 力 求 每 节 课 都 体 现 这 些 目 标 。 而 这 些 目 标 的 实 现 又 是 一 个 比 较漫 长 的 过 程 。 需 要 教 师 通 过 一 节 又 一 节 的 课 堂 教 学 , 潜 移 默 化 地 影 响 每 一个 学 生 的 情 感 、 情 趣 和 情 操 , 影 响 每 一 个 学 生 对 世 界 的 感 受 、 思 考 及 表 达方 式 , 使 其 积 淀 成 为 人 的 最 深 厚 、 最 基 本 的 东 西 。 浅谈在课堂

15、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将予以探讨。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

16、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二、在指导的过

17、程中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

18、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三,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和处理信息、绘图、计

19、算、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四、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

20、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2、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

21、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3、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

22、高层次的学习。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得到体现,整个教学活动也将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开展。教学思维、方法的改变也必将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次全新的挑战。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也成了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 知识与技能(一维)过程与方法(二维)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维) 生物特点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生物教学中可

23、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利用学生对已知生命活动和现象的观察认识,创设问题,引起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要紧密联系生活具现实性。其次在创设问题时,也应注意情境的趣味性及层次性。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会在他们脑海中产生许多问号。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尽可能要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24、在教学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学习毫无强迫性,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创新成为可能,变为现实。在课堂上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创设情境时,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除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难度和综合性问题,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层次性。由此可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25、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三维目标。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 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 过程与方法” 中。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得到体现,整个教学活动也将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开展。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必将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次全新的挑战。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也就成为了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所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在对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心

26、理的调查结果中显示,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三大主要学习动机(考试成功、独立学习、问题解决)中,“问题解决”(如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区分事实、原理和学说,探知未知世界)在促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各种动力当中,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以上结果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时,推动其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内在动力,即发自学生内心的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很好地利用并激发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便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生

27、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同时人也是作为一种生物体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利用学生对于已知生活中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观察认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要紧密联系生活,即具有现实性。一、问题情境创设的现实性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许多的问号?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尽

28、可能的要贴近生活,这样便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例如:在讲到第三章新陈代谢与酶的时候,酶的特性有三方面: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 值)。前两个酶的特性课本上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对于酶的第三个特性课本上只是通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家里做家务使用洗衣粉时,“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什么情况下经水泡出来的洗衣粉的泡沫最多呢?”这时由于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

29、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所以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便会展开激励的讨论,各抒己见,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说是凉水、有的说是温水、有的说是热水这样可以杀死细菌那么到底哪一种情况是正确的呢?能不能用井水来浸泡衣服呢?这样不是可以节约用水吗?这时学生便会开展自主学习,回归课本去寻找答案。在无形之中,便掌握了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同时,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去进行亲手实践,然后将实践的结果进行反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

30、达和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应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二、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好奇心才能点燃兴趣的火种,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通常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通过有趣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第四章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教具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右图)这样的一盆盆景。让学生思考,“通过哪些手段能够获得这样一盆形态的盆景呢?”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每一小组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然后,

31、每一小组派代表发言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综合分析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大多数都认为通过压条的方式,可以获得这样一种形态的盆景。只有少数的学生可能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想到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进行处理,但是具体的原理和操作方案,由于学生对于新知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准确的表述清楚。不过教师首先应该肯定通过压条的方式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并对提出这种方案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创新。“那么还能通过哪些手段可以获得如此漂亮的一盆盆景呢?刚才同学们讲到的向光性,它的原理是怎样的?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正是利用这一点,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随着新课知识的讲授

32、,被逐渐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新课知识讲授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到课前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来解决创设的问题情境,加以巩固提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导致植物体弯曲生长。这样的话可以利用开口的不透明的纸盒来对材料进行处理,提出自己的具体的操作原理、方法和步骤。“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教师可以安排组织学生去进行课后实践,或者去进行调查访问,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享受学习新知,应用新知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

33、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毫无强迫的痕迹,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在课堂上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便掌握与一些基础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内容。如果过多的讲解反而会引起这部分学生的厌恶情绪,他们渴望的是更具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设置

34、一些具有难度和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包含有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应该有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层次性。三、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能够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引上例)在向光性实验制作盆景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能够通过新知的讲授想到运用单侧光的原理进行处理,“那能否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这样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会感到十分的新奇,难道不用任何工具还能够制作出如此漂亮的盆景吗?这样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大家都会绞尽脑汁去思考,想各种答案。

35、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不是很理想,那么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师:什么情况能够导致植物体弯曲生长呢?生:生长素分布不均。师: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呢?生:单侧光这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只有单侧光,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绪论中讲到的植物根的向地性,由此可见重力还能够引起植物的弯曲生长。师:那么重力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又是怎么样来引起植株弯曲生长的呢?学生通过回顾旧知(绪论提到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联系新知,“在什么情况下重力会引起生长素在植株的茎和根的部位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可以将植株水平放置”。这样学生便提

36、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将花盆横放在地面,待其弯向上方生长后,再调整花盆,朝向另一侧横放,待其向上生长后,再朝向另一侧,这样不断的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这一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于第一节的内容进行了整个的回顾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以及根、芽、茎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这几个方面。这样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好的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

37、三维目标。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课程的目标是需要通过教学来实现的,实行有效教学,才能使“三维目标”的达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所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彼此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案例 1:如有位教师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苏教课标版高中必修 3 第五章人与环境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根据课本插图(“树獭”、“度度鸟”等)和自己搜集到的世界各

38、地濒危物种的资料图片,分组探讨人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学生对色彩鲜艳的生物图片极感兴趣,各小组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发表看法,阐述观点,最后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各地人与周围环境有无被破坏、乱捕滥猎等情况,课堂活动进展得非常顺利。至此,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经达成了。但教师却未能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究,因而错过一次很好的三维目标整合机会。如能借助上述图片资料,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保护濒危动物,解决的办法是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随着自然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迁地保护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通过活动去了解生物,保护生物;宣传科学合理地保护生物的做法;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去营造爱护生物的良好社会

39、氛围。这样,将会使学生由分组讨论时对“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在前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维度的基础上,生发出“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等情感、态度目标。这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对提高本节课的综合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案例 2:关于人教版高中必修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 2 课时)”,这节课时的“ 三维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简述细胞学说建立的几个主要时期;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鉴

40、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曲折,体会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本节课试图通过细胞学说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明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里程,它使人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万物多是由细胞组成的。由此,生物学的发展也进入到细胞生物学阶段。对细胞学说的内容,当时的观点是“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教学时在资料分析过程中注意强调此处“错误”,引起学生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学生对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知之不多,但对资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每个人对资料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设计了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授课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体验、交流、共享。目的是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细胞的统一性,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方式及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曲折和艰辛,促进学生读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而上述过程的完成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相互关系,是新教材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才能实现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