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代血浆、血液制品等;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经外周静脉输液;经中心静脉输液。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 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 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二)预防与处理1.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
2、无菌操作。2. 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3. 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4. 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一)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二)预防与处理1. 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成人 4060 滴 /min,儿童 2040
3、 滴/min ;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2. 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 510min 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3. 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 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 8L/min,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
4、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4. 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5. 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并发症三:静脉炎(一)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二)预防与处理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 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 33%硫酸镁进行湿敷。3. 超短波理疗,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
5、钟。4. 喜疗妥外涂。并发症四:空气栓塞(一)临床表现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 ,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二)预防与处理1.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2. 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病人活动时防止导管折叠,注意滴斗勿倒置;输液完毕及时抜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3. 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密闭穿刺点。4. 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收缩,空气被震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6、,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5. 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6. 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并发症五:液体外渗(一)临床表现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二)预防与处理1. 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2. 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和针头重新穿刺。3. 抬高患肢并适当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24 小时内严禁热敷) 。4. 特殊药物外渗时,根据医嘱做相应处理。二、静脉输血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静脉输血(blood tr
7、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随着输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节省了大量血源,也减少了由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输血的目的有: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输入抗体、补体;增加白蛋白;排除有害物质。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12 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 39,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于数小时内缓解,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二)预防与处理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8、和输血查对制度,做好“三查十对” ,使用一次性输血器。2.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观察单 ,如出现发热反应,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3.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4. 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及时送检。并发症二: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 ;严重者出现
9、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二)预防与处理1. 正确评估病人,询问有无过敏史。2. 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3. 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4. 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 1%肾上腺素 0. 51ml。并发症三:溶血反应(一)临床表现1. 血管内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
10、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2. 溶血程度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 714 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3. 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11、。(二)预防与处理1. 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保证输血安全。2. 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定,不输变质的血液,避免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 PH 值的药物;受到细菌污染等因素。3. 发生血管内溶血反应时的处理: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在远离输血部位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给升压和其他药物;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
12、给予抗休克治疗。4. 对发生血管外溶血的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并发症四:急性左心衰(一)临床表现1. 表现为输血过程中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咳吐大量血型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 查体: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3. 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二)预防与处理1. 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血速度,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 20 滴/min,观察 15 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 4060 滴/min,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而输血小板的速度应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2. 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3. 立即给予高流量(6-8L/min)酒精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酒精中毒。4. 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5. 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