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敖汉旗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501179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敖汉旗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敖汉旗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敖汉旗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敖汉旗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敖汉旗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敖汉旗水土保持工作探讨梁海( 敖汉旗水利局 )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燕山山脉余脉努鲁尔虎山北麓,是典型的平原向山地过渡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和人为等原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南部以水蚀为主,北部以风蚀为主。多年来,敖汉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山治水,防风固沙,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就目前看,敖汉旗的水土流失严重、生 态环 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水土保持,值得探讨。一、敖汉旗水土保持现状(一)敖汉旗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敖汉旗总土地面积 8300km2,全旗

2、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属努鲁尔虎山余脉,海拔在 600800m 之间,最高峰 1225m,相 对高度在 200m 以上,上部山体为裸露的岩石,或风化残积物下部为黄土或黄土状物质,山间河谷两岸为壤土质洪积、冲积物形成的阶地。中部 为黄土丘陵,海拔在 500600m 之间,相对高度 150m 左右,多数地方 为深厚的黄土覆盖。北部为黄土漫岗和风沙坨沼地貌,海拔在 400500m 之间,相 对高度 100m 以下,多为固定、半固定的流动沙地。孟克河、教来河、老哈河、蚌河沿岸有宽度不一的冲积平原,地 势较平坦。2(二)敖汉旗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1、 水资源匮乏(1)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气

3、候区,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错位。敖汉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成雨机会少,多年平均降雨量400450mm,降水多集中在 69 月,降雨量大致从南向北递减。因此,降水量不仅稀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供需错位。全旗年均蒸发量高达 28003200 mm 。(2)地表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3。敖汉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4.49 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约 3.28亿 m3,地下水 资源可利用量为 1.21 亿 m3。 (3)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资源缺口大。敖汉旗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仅为 2.1 亿 m3。全旗现有水利工程在平水年份总供水量与工业、农业、城乡

4、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总需水量比较,年缺水量在 2 亿 m3。农业受旱面积每年都在 100 万亩以上;不少工业企业因供水不足经常停工停产。同时,城镇供水不足,还有近 38 万农村群众长期没有解决饮水困难。按照敖汉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到2010 年,计 入已经开工和规划上马的水利工程新增的可供水量,供水缺口仍将达到 1.5 亿。足见水资源的紧缺局面。2、林草植被据文献记载,历史时期敖汉旗曾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由于农业发展,开垦的地面广阔,致使天然植被破坏殆尽,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渐次解体,发展转化为农业区。2005 年底全旗林地3面积 560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41%。全旗草场面积

5、210 万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 17.5%,草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严重退化、沙化和 盐碱化的“三化”现象。3、山丘区土壤垦殖指数普遍过高、水土流失严重敖汉旗黄土高原区现有耕地 251 万亩,耕地中平地面积不到10,山旱地占 90以上,有效灌溉耕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6.7。土壤 垦殖指数普遍高达 4050,一些地方甚至为 60以上。过度开 垦以及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合理,导致山丘区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 50001 万 t/km2。(三)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与趋势生态环境的持续退化是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是生态环境退化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则是导致生态

6、环境退化的重要外在原因。促使生态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除了全球和区域气候大环境的变化外,主要有地质、地貌、降水、土壤、植被等,它们对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对同一地区,它们的不同组合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人为因素与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强度和广度日益加大:大量垦种坡地,滥伐过伐林木,毁林毁草造田,蚕食林地草地,草原超载过牧,以及工程建设缺乏应有的处理措施等一系列人为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4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可以归结为“五滥”滥垦(无计 划、无

7、 节制的开垦土地)、滥牧(超载过牧)、滥伐(林木)、滥采(中草药、草皮等)、 滥用水资源(不顾生态用水、超采地下水等)。在过去,敖汉旗生态环境建设虽然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已经得到了彻底治理,恢复了生态的良性循环,但从 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扭转。上述事实与数据表明,目前,敖 汉 旗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仍是:普遍脆弱,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短期改善、长期恶化。敖汉旗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二、敖汉旗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一)水土保持的总体发展目标水土保持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带

8、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建立区域的生态安全体系;以加快区域经济开发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兴特色替代性产业,做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二)明确指导思想:水土保持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敖汉旗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是区域5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生态的建设和保护,经济发展就会因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受到制约;单纯就恢复和保护生态而搞生态建设,不发展地方经济,生态建设的成果便难以持久。因此,必须树立生态效益与经

9、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指导思想,整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变传统的“ 生态建设”为“生态经济建设 ”,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水土保持应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推广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推广生态农业县建设的成功经验,从生态农业县建设的试验和探索阶段逐步向“绿色生 态经济区” 建设发展,即有计划地建设生态农业,与掠夺性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小农业思想决裂,严格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产,把发展生产、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培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应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态建设政策

10、体系与组织管理机制及其有效实现形式,有力促进生态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建设既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致富,达到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科学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扩大绿色植被恢复和建造植被是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植被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条件,同时更是农6林牧副业生产的可再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在建造人工植被时,必须科学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宜林荒山荒坡种植林果灌草的生态建设工程。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生态建设的科学实施规划与方

11、案,研究人工林灌草植被建设的适宜林草类型、适宜规模与合理结构和布局,建设合理的林灌草植被结构模式。只有加强科技的投入,才能克服植被建设中存在的“三一” (规划模式 单一、人工林草结构单一、品种单一)、 “三低”(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在治理措施的布局上无疑要以植树种草为重点,但总体上要以综合治理为基础,因地制宜优化配置,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互补、效益,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防治体系,并应重视与农田改制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稳步扩大绿色植被。(四)大力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替代产业在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中,必须抓住国家“以粮食换

12、林草” 的难得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调整种植业比重过大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单 一发展粮食生产的传统习惯,加快种植业由传统的“ 粮食 经济 作物” 为主的二元植物 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协调发展、农 牧结合、 产 供销一体化的三元结构的转变,尽快形成新的高效益的农业产业体系。在水土保持中,还什么林、还什么草,是广大群众感到十分困惑的事情。应依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特点,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区域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业、林草业、畜7牧业及相关产业;大抓特种生物资源的繁育开发,发展商品化、产业化的生态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的支柱产业,把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

13、在生态建设的目标追求上,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考虑通过生态建设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应市场需求尽可能选择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林灌草种,如枣、仁用杏、沙棘等有市场前景的干坚果类等市场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果,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强化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努力培育区域新的替代产业和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的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开发、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林牧副渔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五)、建设各层次高效集雨节灌水利工程: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降水偏少,干旱形式愈益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所需的

14、水资源日益短缺。敖汉旗地表水资源不仅十分匮乏,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不协调,水资源短缺将长期制约敖汉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加,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还将更加严重,人 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水资源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敖汉旗年均降雨量为 450mm,这些降水资源是十分宝贵的。特别是对地表水及地下水贫缺的地区,发展大型水利工程的前景不大,因此,雨水资 源化、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是解决生态环境建设和大农业可8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推广集雨节灌与流域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变水蚀为

15、水利,通过调节集蓄天然降水解决水资源时空错位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就地入渗和拦蓄利用。要彻底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资源问题,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高效雨水集流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应当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着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经济:较快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大力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应认真探索区域的特色生态农业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稳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只有避开劣势,大力发掘优势,紧紧围绕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特点做文章,才能走出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这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就地转化与增值,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实现“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 品加工龙头企业+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 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