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练习册.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496814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练习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经济练习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经济练习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经济练习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经济练习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济练习册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导言 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构成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总和是指 A 各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总和 B 生产、分配关系的总和 C 生产、分配、消费关系的总和 D 定阶段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 d 第 2 题 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 剩余价值规律 B 价值规律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按劳分配规律 b 第 3 题 社会生产力物的因素是指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D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a 第 4 题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2、义学说 B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c 多项选择题 第 1 题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A 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 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 C 是推动历史上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规律 D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最终决定作用 E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和对抗 abcde 第 2 题 生产关系是 A 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B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 C 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D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即生产、分配

3、、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发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E 首先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 abde 第 3 题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 A 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B 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 C 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 D 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 E 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abcd 第 4 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E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 bd 第 5 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A 是生产的前提和生产关系的基础 B包括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以及它们之间的

4、关系 C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D 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E 也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种关系体现出来 abcde 解释题 第 1 题 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第 2 题 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称为原材料。 第 3 题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 4 题 生

5、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着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第 5 题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讨论题 第 1 题 从事经济工作为什么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同时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经济规律定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利用它为社会服务。 第 2 题 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二者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6、力。 (详细阐述) 第 3 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定义。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只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才能说明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才能全面深入地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 第 4 题 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经济规律定义。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经济

7、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凡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时,经济建设就能顺利发展;违背经济规律,经济建设就出现问题。 第 5 题 怎样正确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定义。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共有的规律,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问答题 第 1 题 什么是经济规律?它与自然规律有何不同?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体现在:一是经济规律总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

8、起的。二是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三是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到利益关系的限制。 第 2 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第 3 题 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它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第 4 题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其次,物质资料生产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总

9、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第 5 题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两项要素构成。生产力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紧密的联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大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通货膨胀是指 A 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B 商品短缺,发行大面额的纸币 C 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D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d 第 2 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10、。 ”这段话说明 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a 第 3 题 赊购到期还债的货币执行的是 A 价值尺度的职能 B 流通手段的职能 C 贮藏手段的职能 D 支付手段的职能 d 第 4 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 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b 第 5 题 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A 阶级关系 B 商品交换关系 C 金钱关系 D 竞争关系 b 多项选择题 第 1 题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过 A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B

11、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相对价值形式 E 货币价值形式 abcde 第 2 题 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有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E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acde 第 3 题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A 为自由贸易开拓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B 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C 使手工业行会进一步发展 D 为自由劳动力队伍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abd 第 4 题 货币的出现使 A 价值形式发展为最完善的价值形式 B 商品交换的内部矛盾更进一步发展 C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

12、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D 商品世界出现两极,一极是各种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 E 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普遍联系 acde 第 5 题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价值寄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使用价值存在为前提 D 使用价值的存在可以不以价值存在为前提 E 没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没有使用价值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abc 计算题 第 1 题 某种商品在去年供求一致,每件商品的单价为元。今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5,共生产了万件商品,但社会需要

13、1.5 万件商品。试计算: 今年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多少?单位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多少? 1.2 元 价格高于价值 0.4 元 第 2 题 假定某生产部门,工人每天劳动小时。原来每小时生产12.5 件产品,每件商品价值 25 元,现在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倍。若商品原料价格可忽略不计,试计算: 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为多少? 每天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有何变化? 12.5 元 不变 第 3 题 今年全社会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1400 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 350 亿元,到期支付总额为 400 亿元,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为 250 亿元,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次数为次,发行纸币总量为 200 亿元

14、。试计算: 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货币的贬值程度有多高? 150 亿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 0.75 元 解释题 第 1 题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第 2 题 通货紧缩 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下降的现象。 第 3 题 复杂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 第 4 题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指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即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 5 题 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

15、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讨论题 第 1 题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的私人性,而社会分工又使其劳动具有社会性。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归根结底是为社会的劳动,但首先必须进行私人劳动,因此必然产生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决定着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 2 题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有何影响? 同类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

16、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不同类商品的价值量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的量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总是指生产某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效率,只引起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发生变化,而不改变其价值总量,因此,必然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其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第 3 题 怎样正确认识商品及其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定义。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定义。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17、的矛盾统一体。 第 4 题 货币是如何起源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价值形式得以表现的。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因此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是商品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它的本质不外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 5 题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货币流通规律有何关系?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在商品交易市场上,不仅有商品流通,同时还有货币流通。商品流通引起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并且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

18、的平均速度,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商品价格总额又取决于商品价格水平和待流通的商品量。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代替贵金属,纸币的流通量必须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相一致。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时,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结果必然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问答题 第 1 题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

19、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作为支付手段时其计算公式要发生相应的调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第 2 题 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

20、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第 3 题 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有以下作用:一是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是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 4 题 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所以价

21、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 5 题 怎样认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的起源。第一,孤立的一个商品只有和其他商品交换时,才能被其他商品表现出来。第二,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三,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反映预付资本(平均)增殖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A 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 C 利息率 D 平均利润率 d 第 2 题 上海“新世界”商场的股票,某月某日每股价格为 13.30 元。该股票价格是 A 股息的资本化 B 按股票面额

22、代表的债务数额 C 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货币表现 D 按股票面额可从公司赢利中分得的一部分利润额 a 第 3 题 相对剩余价值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的时间获得的 D 各部门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b 第 4 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本质 B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形式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D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资本属性 b 第 5 题 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后,商品生产价格就成为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B 所用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C 生产成

23、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 D 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 a 多项选择题 第 1 题 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 生产价格的形成 B 资本自由转移 C 劳动力自由转移 D 部门之间的竞争 E 部门内部的竞争 bd 第 2 题 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资本家的 A 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产物 B 原始资本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产物 C 追加资本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产物 D 预付资本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产物 E 不变资本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产物 第 3 题 超额剩余价值是 A 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和目的 B 个别企业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24、值的差额 C 以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为源泉的 D 暂时的 E 在新技术普遍采用后就消失了 abcde 第 4 题 平均利润是 A 单个资本的预付资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 B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每个企业的利润率都是相等的 C 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 D 每个企业、每个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本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在量上完全一致 E 全社会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与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量上完全相等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ace 第 5 题 资本主义工资 A 实际上是劳动力商品价值

25、的货币表现 B 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即表现为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C掩盖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分 D掩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E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abcde 计算题 第 1 题 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 6 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 1 元,工作日为 12 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 3 元,剩余价值率上升还是下降? m由 100%上升到 400% 第 2 题 某资本家雇工 1500 人,工作时间每天 10 小时,m=105%。为加重剥削,每天延长两小时。求: 一般情况下每个工人每年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一般情况下资本家每天无偿占有工人

26、多少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延长时间后资本家无偿占有多少劳动时间,m?这是一种什么剥削方式? 1780.5 小时,1869.5 小时 7683 小时 10683 小时/天,m=146% 绝对 m 生产 第 3 题 某企业原有资本 100 万元,c:v=3/1,m150。现有资本 210 万元,c:v=9/1,m180。计算: 原有资本中的c、v、m 各为多少? 现有资本中的 c、v、m 各为多少? 如果工人的工资不变,每年 1200 元,那么有机构成提高后雇工人数是增还是减? c=75 万,v=25 万,m=37.5 万 c=189 万,v=21 万,m=37.8 万 -33人 第 4 题 若产业资

27、本 20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 4/1,剩余价值率为 100。预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有商业资本 150万元参加利润平均化。试计算: 社会平均利润率? 产业资本家向商业资本家出售商品的价格? 商业 P? 18.6% 2372.09 27.91 第 5 题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资料:1958 年制造业工人工资额占本行业国民收入的份额为 35,从 19581970 年,该行业工人工资增长 85。国民收入增长了 112 试计算: 1970 年工人工资占本行业国民收入的份额为百分之几? 1970 年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0.5% 227.9% 解释题 第 1 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

28、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第 2 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第 3 题 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就是独立化的商品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第 4 题 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第 5 题 垄断价格 是

29、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讨论题 第 1 题 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形成。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结果,但它并不否定价值规律,而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其理由是:第一,社会商品价值总额必然和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相等。第二,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仍然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

30、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两者变动方向也一致。 第 2 题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 m 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机器只能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用。自动化条件下劳动者的范围在扩大。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超额 m,其来源是这些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特别高的劳动。如果自动化在整个社会得到普及,则全体资本家可获得更多相对 m,这仍是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第 3 题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重大意义何在? 理论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劳动价值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科学地解决

31、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种现象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第 4 题 为什么说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是逐渐下降的?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是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解释。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的 P 的下降。因为 P 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利润率,另一个是资本量。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是直线的,而只是表现为一种趋势。 第 5 题 如何正确认识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利润,依靠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规定和控制的市

32、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垄断高价是垄断资本家集团在高于商品生产价格甚至价值以上出售商品时的市场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资本家集团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购买生产要素时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背离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因为垄断组织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其商品的销售价格或降低其所需原材料的购买价格。第一,垄断价格受到商品的供求关系和社会购买能力的限制;第二,垄断价格会受到竞争的限制;第三,垄断价格归根结底仍然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总之,垄断价格仍然要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而且也要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要求,由价值规律来调节和控制。 问答题

33、 第 1 题 成本价格对资本所有者有什么实际意义? 成本价格也称生产费用,是由资本所有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构成的。其意义在于:它是资本所有者经营企业赚钱或亏本的界限。它是企业竞争能力大小的重要体现。 第 2 题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为什么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的构成所决定并反映着它的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 CV 表示。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所有者为了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要不断采用新技术,使资本技术构成趋于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也必然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第 3 题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

34、资料的价值决定的。构成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受教育训练的费用。它的决定还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第 4 题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平均利润是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来进行的。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使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 第 5 题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

35、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可以使社会商品价值普遍降低,消费资料的价值也必然降低。这样,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 A 决定要素 B起点 C 物质基础 D 原因 c 第 2 题 垄断资本国际化 A 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矛盾 B 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C 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D 导致社会主义的因素自发产生 b 第 3 题 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完全代替商品输出 B 帮助落后国家发展民族经济 C 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 D 阻止落后国家自然经

36、济瓦解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c 第 4 题 固定资本的寿命是由其 A 物质磨损程度所决定的,与其精神磨损无关 B 精神磨损程度所决定的,与其物质磨损无关 C 物质磨损程度所决定的,与其精神磨损有关 D 精神磨损程度所决定的,与其物质磨损有关 c 第 5 题 从资本形态来划分,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商品资本输出和技术资本输出 B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 长期资本输出和短期资本输出 c 多项选择题 第 1 题 资本输出从输出主体划分有 A 借贷资本输出 B 生产资本

37、输出 C 私人资本输出 D 国家资本输出 E 流动资本输出 cd 第 2 题 金融寡头实现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统治的主要手段是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 利用咨询机构影响政府决策 D 控制宣传工具制造社会舆论 E 垄断价格 abcd 第 3 题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是 A 所用资本的平均周转 B 所费资本的平均周转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E 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acd 第 4 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 B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C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D 国家与私

38、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结合 E 国家直接掌握全社会一切生产资料 abc 第 5 题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有 A 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大工业企业 B 垄断的大银行直接投资来创办工业企业 C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控制大银行 D 垄断的大工业企业创办新大银行 E 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实现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代理人互兼双方的要职 abcde 计算题 第 1 题 某资本家工厂拥有资本 500 万元,m300,n=3,如预付可变资本为 25 万元,求利润率是多少?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P=15%, M=900% 第 2 题 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图式: 2000c500v500m3000 7

39、50c375v375m1500 第部类积累率 50,追加资本 c:v不变,m不变。计算: 经过两年扩大再生产后社会总产品价值? 社会总资本、总 c、总 v 增长率各是多少?第部类各年的积累率? 5390 19.9%,20%,19.4% 20%,30% 第 3 题 产业资本各部门 m均为 200%,流动资本年周转一次,固定资本使用期为 5 年。预付资本由机构成为:A 部门 5600c(其中固定资本 5000):400v;B 部门 8100c(其中固定资本 6500):900v;C 部门 2500c(其中固定资本 1750):500v。计算:各部门生产价格各是多少?(单位:万元) 甲部门:3200

40、 万元;乙部门:5600 万元;丙部门:2200 万元 第 4 题 某企业拥有固定资本 10 万元,使用期限 10 年,流动资本万元,个月周转一次,雇佣 100 个工人,平均月工资每人 50 元。如果该厂年产品总量为 9000 件,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 30 元。试计算: m? 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M和 M? 100% 1.4 次 M=400%, M=6 万元 第 5 题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图式为: 8000c2000v2000m12000 3000c1500v1500m6000 第部类的积累率为 50,两大部类追加资本 c:v 不变,m不变。计算: 第三年初社会总资本为多少?

41、第三年末社会总产品价值为多少? 第部类各年的积累率? 17380 21560 20%,30% 解释题 第 1 题 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第 2 题 资本的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所有者手中的时间。 第 3 题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或谋求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第 4 题 个别资本 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第 5 题 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42、。 讨论题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第 1 题 怎样理解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定义。产业资本循环首先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要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形成了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这三种循环形式,所以资本循环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第 2 题 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维持同一生产规模所需预付资本量就越少,从而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或同样的预付资

43、本,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第 3 题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解释。 第 4 题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怎样实现的?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物质上都得到补偿。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通过三方面的交换来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44、条件。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第 5 题 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指导我们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资本运动的规律。社会主义企业也必须保持资金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即要使供、产、销互相衔接、互相平衡、互相转化,从而保证资本循环运动连续进行,以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周转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问答题 第 1 题 如何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政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实质,不过是为了维护资本主

45、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社会矛盾的暂时协调和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整体的社会地位。 第 2 题 简要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其主要模式有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各个模式的特点。 第 3 题 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社会福利政策没有根本改变工人的贫困地位。福利政策的实行以保证资本的不断增殖为前提。社会福利政策仅仅是劳动者工资收入形式的变化。社会福利费用不过是在工人阶级内部进行的再分配,它不但没有改变工人的地位,反而更深地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第 4 题 产

46、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第 5 题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包括哪些? 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 革命 B 改革 C 政治运动 D 阶级斗争 b 第 2 题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 A 国家预算 B 价格体系 C 银

47、行利率 D 服务收费 a 第 3 题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在于 A 企业规模大小不同 B 企业资金数量不同 C 企业技术水平不同 D 企业经营成果不同 d 第 4 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 把人类社会推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C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 满足劳动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作者:05 级土木工程系 2005-12-31 17:03 回复此发言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c 第 5 题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 A 共同富裕 B 按劳分配 C 按需分配 D 社会公平 a 多项选择题 第 1 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