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475014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 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考试范围: 必修三(1-6 课)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的美食,让人们体会到了漂流于历史长河里的中华美食文化,勾起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民族记忆。这说明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 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A. B. C. D. 2.“桃木本身不值钱,以前也就是烧火棍,经过精心雕刻就能变成金疙瘩”。某地立足得天独厚的肥桃

2、资源优势和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 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 4万人。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 C. D. 3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反映了A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什么都可以谈判,只有价值观不能谈判”,这是马云收购“雅虎中国”时的核心原则。因为,一家公司一旦扩张到 500人以上,仅仅靠管理很难继续成长,必须借助统一的价值观聚集人心。由此可见( )A.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文化

3、与经济相互促进B. 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公司产生积极的影响C. 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持久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5.“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是形容在观念多元化、资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 A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6.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5月 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文

4、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 B. C. D. 7.贵州是传统民族节日最丰富、节日文化最绚丽的省份之一,主要有农事性节日、纪年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祭祀性节日和娱乐社交性节日。通过感触各民族争奇斗艳的民族节日,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 2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

5、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进一步印证了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传播方式的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92017 年 11月 8日至 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特朗普访华期间,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的中文秀,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等歌曲,她也因此成为中美友好的小使者。秀中文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发挥独特而奇妙的作用,使中美外交在严肃的政治之外,多了趣味性和文艺范。这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美文化交流上了新

6、台阶 当代中国的文化引起美国人的广泛认同A B C D10.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需要被开发,否则就容易被破坏,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的开发、有继承的开发,没有文化的开发、没有继承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了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必要性 11.当今世界,有 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6000 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7、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 B C D12.2018年 5月习近平用典第二辑出版发行,在习近平讲话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从这些用典中,既可以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又能在古为今用的创造性转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发展

8、传统文化 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 B. C. D. 13.2017年 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课文既收录了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等古诗文,还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不同国家的名篇。新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3 -说明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A. B. C. D. 14.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

9、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 15.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优秀文化作品

10、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A. B. C. D. 16.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中国人的生活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不变A. B. C. D. 17.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已经对我国的

11、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观拳击争霸赛或职业篮球赛、看美国大片、听外国流行歌曲、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此必须A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B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C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8.教育部发布关于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2、在于( )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 B、 C、 D、19.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也称慕课,从教学大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 3至 8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说明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 4 -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网络文化是适应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A B C D20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

13、罗斯民歌反映出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所赋予俄罗斯民族的豪爽、乐观的性格;印度尼西亚民歌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这表明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存在可能性 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文化的共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民族性的前提A B C D21.“工匠精神”出现在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弘扬“工匠精神”需要(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新 立足实践,承袭传统,在行动中创新平等交流,包容一切,吸收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前沿技术

14、A. B. C. D. 22.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A. B. C. D. 23.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1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 B. C. D. 24.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 25.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

16、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 5 -二:非选择题(3 题共 50分)26.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17、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12 分)27.材料一:2017 年 9月 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 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产生了诸子百家,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墨家则建立了严谨的逻辑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自然科学,对时空、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方面的问题,是诸子百家中大放异彩的一朵奇葩。 以诸子百家

18、为重要代表的中华文化显示出强劲生命力,始终以开放姿态吸取各种养分,在会通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各家理论,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材料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老百姓借助社交平台可以活化传统文化,比如过年发红包是特色民俗,微信的介入就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植根传统,传承文化,技术创新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手段,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百鸟朝凤讲述了唢呐艺人的坚守;白鹿原归来则讲述时代变迁。中华文化与新的电影语言深度结合,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红色文化随中国电影的内容拓展,不断突破绽放。以影载文、扬帆出海,文

19、化的价值表现在走出去展示魅力的自信里,还表现在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中,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发展。(1)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 (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14 分)- 6 -28.低碳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中国西部循环经济论坛在兰州大学举行,围绕“循环经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一主题,专家学者对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建言献策。 (12 分)从文化与生活角度,谈谈树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理念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