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地资源管理.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469054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土地资源管理一、单选题1、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B)A按利用特征分类B 按植被特征分类C按地形特征分类D按气候特征分类2、下列有关土地资源有不同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B 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所利用的土地C 土地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D 土地资源就是陆地3、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表述不准确的是(B)A 不同适宜性土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B 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大C 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相对较少D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4、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

2、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B )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A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B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C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5、某建设用地项目需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 20 公顷和其他土地 75 公顷,根据土地管理法,耕地和其他土地应分别报(A )审批。A 均报国务院审批B 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C 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D 均报省级人民政府26、大型工矿、企业、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用道路分割,应(D)A 按一宗地处理B 按共用宗地处理C 暂不划分宗地D 划分为若干宗地7、我国土地产权变动的法定公示方式是(A )A 交付 B 登记 C 占有 D 使用8、在法定条件下,

3、国家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对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市,县人民政府( D) 。 A. 不必给予补偿 B. 应当按原价补偿 C. 应当按法定标准给予补偿 D.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9、根据现行法律,征收土地应按照被征收土地的(C)给予补偿A 规划用途 B 申请用途 C 原用途 D 预期用途1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比重是(B)A 80%B 80%以上C 85%D 85%以上1、下列关于土地的定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B 土地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C 土地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

4、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地球陆地D 土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2、土地既可以作为工业用地,也可以作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这是(A)的体现3A 土地区位的多样性B 土地经济供给的多样性C 土地种类的多样性D 土地用途多样性5、基本农田保护区以(A)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A 乡(镇)B 县(区)C 村D 市6、土地登记的最小单元是(D )A 居民小区 B 街坊 C 街道 D 宗地7、为经济建设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单位或者个人通过“以租代征”使用集体土地,属于(A)行为A 非法占地B 正常土地C 非法征收土地D 正常租赁土地8、不同(C )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不同。 A. 土地

5、等别 B. 土地级别 C. 土地用途 D. 土地质量 10、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A )总量不减少。A. 耕地 B. 农用地 C. 建设用地 D. 未利用地 12、下列有关土地资源有不同表述不正确的是(D )4A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B 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所利用的土地C 土地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D 土地资源就是陆地多选题1、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BCDE )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A 水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B 农业教学试验田 C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

6、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D 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E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2、下列用途中,可以依法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有(ADE)A 博物馆B 商品房C 写字楼D 国家监狱E 市政广场3、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 ,以下不属于耕地的是(DE)A 旱地B 水浇地C 水田D 果园E 桑园4、下列关于地租的说法,正确的有(BDE)A 级差地租就是垄断地租5B 级差地租是由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C 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不可移动D 垄断地租是指由产品

7、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E 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5、土地信息的特点()A 区域分布性B 数据量大,土地信息既有空间特征,又有属性特征,并包括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段C 土地信息的动态变化性D 土地信息的相关性E 土地信息具有空间分布特点6、转让下列( CDE)时,土地使用权不必须随之转让A 地上建筑物B 地下建筑物C 地上建筑物内的机器设备D 地上附着物E 建筑物内的日用品7、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可以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临时使用土地期限可以为(ABCDE)A 6 个月 B 9 个月 C 12 个月 D 1

8、8 个月 E23 个月8、我国土地权利不包括(DE )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抵押权D 典权E 质权69、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ABCD)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E 占用农用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10、对非法占用土地行为的处罚方式有(ABCDE) 多选题A 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B 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C 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D 罚款E 行政处分2、下列用途中,可以依法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有(ABCD)A

9、 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B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C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D 国家重点扶持的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E 商品房5、土地信息的特点()A 区域分布性B 数据量大,土地信息既有空间特征,又有属性特征,并包括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段C 土地信息的动态变化性D 土地信息的相关性E 土地信息具有空间分布特点77、依照土地管理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ABCDE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E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8、我国土地权利包

10、括( ABCE)A 土地所有权B 土地使用权C 土地抵押权D 典权E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9、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可以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临时使用土地期限可以为(ABCD)A 3 个月 B 6 个月 C 12 个月 D 18 个月 E 3 年8、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可以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临时使用土地期限可以为()A 6 个月 B 9 个月 C 12 个月 D 18 个月 E23 个月9、对非法占用土地行为的处罚方式有() 多选题A 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B 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C 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D 罚款E 行政处分8二、

11、名词解释1、土地征用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归国家统一使用的一项措施2、地籍土地的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利用现状等诸要素隶属关系的总称3、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4、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5、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6、宗地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7、土地征收指 国 家 为 了 社 会 公 共 利 益 的 需 要 , 依 据 法 律 规 定 的 程 序 和 批 准 权 限 , 并 依 法 给

12、予 农 村 集体 经 济 组 织 及 农 民 补 偿 后 , 将 农 民 集 体 所 有 土 地 变 为 国 有 土 地 的 行 为 。8、土地评价依据科学的标准,对土地的数量、质量、覆盖特征和经济特点所进行的评估。9、地租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0、土地整理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三、简答题1、简述土地复垦的对象由 于 煤 炭 开 发 、 工 矿 交 通 建 设 引 起 的 土 地 问 题 主 要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13、 : 一 是 占 用 农 业 用 地 ,包 括 工 业 矿 场 、 堆 矸 场 、 灰 渣 堆 放 场 、 露 天 开 采 剥 离 占 压 的 土 地 及 交 通 与 生 活 区 设 施 等用 地 以 及 由 此 引 起 的 耕 地 减 少 、 土 地 污 染 等 问 题 ; 二 是 破 坏 土 地 , 主 要 是 开 矿 形 成 的 采空 区 及 其 波 及 的 地 表 变 形 、 塌 陷 、 裂 缝 , 以 及 由 此 引 起 的 水 土 流 失 、 土 地 质 量 退 化 等 问题 ; 而 且 , 有 些 煤 矸 石 堆 自 燃 产 生 酸 雨 而 酸 化 土 壤92、简述土地使用权出让

14、的基本特征: ( 1) 取 得 的 土 地 使 用 权 是 有 偿 的 。 土 地 使 用 者 取 得 一 定 年 限 内 的 土 地 使 用 权 应 向 国家 支 付 土 地 使 用 权 出 让 金 。 国 家 凭 借 土 地 所 有 权 取 得 的 土 地 经 济 效 益 , 表 现 为 一 定 年 期内 的 地 租 , 一 般 以 土 地 使 用 者 向 国 家 支 付 一 定 数 额 的 货 币 为 表 现 形 式 。 ( 2) 取 得 的土 地 使 用 权 是 有 期 限 的 。 土 地 使 用 者 享 有 土 地 使 用 权 的 期 限 以 出 让 年 限 为 限 。 出 让 年限

15、 由 出 让 合 同 约 定 , 但 不 得 超 过 法 律 限 定 的 最 高 年 限 。 ( 3) 取 得 的 土 地 使 用 权 是 一 种物 权 。 土 地 使 用 权 出 让 是 以 土 地 所 有 权 与 土 地 使 用 权 分 离 为 基 础 的 。 土 地 使 用 权 出 让 后 ,在 出 让 期 限 内 受 让 人 实 际 享 有 对 土 地 占 有 、 使 用 、 收 益 和 处 分 的 权 利 , 其 使 用 权 在 使 用年 限 内 可 以 依 法 转 让 、 出 租 、 抵 押 或 者 用 于 其 他 经 济 活 动 , 合 法 权 益 受 国 家 法 律 保 护 。

16、土 地 使 用 权 出 让 的 形 式 有 三 种 , 即 协 议 出 让 、 招 标 出 让 和 拍 卖 出 让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列举出不同用途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居住用地 70 年;工业用地 50 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 50 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 40 年;综合或其他用地 50 年。4、 按地籍的目的分类的地籍类型1)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指以课税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主要记载纳税人姓名、地址、宗地面积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我国封建社会和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早期建立的地籍,都是以课税为目的的。其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地址

17、、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2)产权地籍。产权地籍是指以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利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主要记载土地权利人姓名、宗地位置、界址、面积和土地权利内容、来源等。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运行。同时,产权地籍必须能准确反映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的空间位置和宗地面积,一般都要求有地籍册及建立在科学测量方法基础上绘制的地籍图。3)多用途地籍,又称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是指以土地产权登记、课税和科学管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等多种用途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它记载有关土地的全部属性。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发展的结果。现代地籍的内容较产权地籍有了

18、很大的扩展,其表现形式不仅是地籍图和地籍册,而且要辅以大量应用测绘与遥感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地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用途地籍的作用具体归纳如下:为土地管理服务。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提供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和法律状况的基础10资料,是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土地使用状况及其经界位置的资料,是进行土地分配和再分配,土地出让、转让和征用、划拨工作的重要依据;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是组织土地利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地籍资料的完整、准确及其现势程度是科学管好、用好土地的基本条件。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地籍是记载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拐

19、点位置,以及土地权属来源及其变更的基本依据等的图册。所以,它是调处土地争执、复原界址、确认土地产权最有力的依据;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最具有公信力的基础资料。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完整准确的地籍图册和统计表册,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及各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是组织工农业生产和进行各项建设的基础。地籍是提供土地资源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基本资料,掌握和科学地运用这些基本资料,不仅可以指导生产和建设,而且可以进行各项效益分析,避免失误。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服务。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变过去不合理

20、的土地无偿、无限年期和无流动使用为有偿、有限年期使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需要制定土地使用费和各项土地课税额的标准,开辟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市场。记载每宗地的面积大小、用途、等级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的地籍,是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开征各项土地税(费)和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活动的基本依据。为城镇房地产交易服务。城镇房地产交易以房产的买卖和租赁为主。土地及其地上房屋建筑都属不动产。地籍对房产的认定、买卖、租赁及其他形式的转让活动,都是不可少的依据。同时,地籍还为建立和健全房产档案,解决房产争执和处理房产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等,提供参考凭证。5、土地行政行为的特征6、地籍管理需

21、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按 国 家 规 定 的 统 一 制 度 进 行 。 保 证 地 籍 资 料 的 连 贯 性 和 系 统 性 。 保 证 地 籍 资料 的 可 靠 性 和 精 确 性 。 保 证 地 籍 资 料 的 概 括 性 和 完 整 性 。 7、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一)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二)因地制宜,切实可行;11三)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四)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五)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六)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论述题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步骤1 准备工作阶段:A 组织准

22、备、B 制定工作计划、C 制定技术方案D 收集资料:区域基础资料、土地资源与利用资料、有关的规划资料2 方案编制阶段A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B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C 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任务D 编制供选方案E 方案择优F 编制规划成果资料3 规划审批阶段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评审B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2、试论述土地规划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 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任 务 : 1 对 土 地 利 用 进 行 宏 观 控 制2 协 调 各 部 门 各

23、业 间 的 土 地 利 用3 对 全 局 的 土 地 利 用 进 行 宏 观 组 织4 为 土 地 利 用 监 督 服 务 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扩展,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规划期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年均提高以上,其中,“十一五”期间年均提高以上。到年和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万公顷(万亩)和万公顷(万亩)。通过引导开发未利用地形成新增建设用地万公顷(万亩)以上,其中,“十一五”期间达到万公顷(万亩)以上。 12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

24、制,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到年和年,农用地稳定在万公顷(万亩)和万公顷(万亩),建设用地总面积分别控制在万公顷(万亩)和万公顷(万亩)以内;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由年的调整到年的左右,但要从严控制城镇工矿用地中工业用地的比例。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到年和年,全国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万公顷(万亩)和万公顷(万亩)。 土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土地荒

25、漠化和“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土地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土地管理的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规划目标,明确以下主要任务: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 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坚持需求引导与供给调节,合理确定

26、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积极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的用地政策,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途径,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加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和引导,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强化省级土地利用调控,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13以落实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落实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政策,健全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