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尼斯面具,戴上它,放心灵自由的流浪,历史,早在公元13世纪,就有法律规范面具的使用,当时穿戴面具者多为落难贵族及避债的赌徒,且戴面具进入教会有损教会尊严,故加以禁止之。 到18世纪,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和工作和生活。具体从每年的10月5日起到第二年的6月10止,长达8个月,此时,狂欢活动盛极一时,威尼斯遂赢得“狂欢节之城“的称号。 1797年威尼斯被拿破仑所统治,并入奥地利,很多传统活动都被禁止,此后狂欢节失去了活力。 1866年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实现统一,但直到近20年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威尼斯的狂欢活动才重新恢复,威尼斯狂欢节得以重放光彩。,种类,传统威尼斯
2、面具,像Bauta,larva等等。 舞台戏剧面具,是欧洲戏剧所常使用的道具,因此这些面具便会有一定的“性格”。 现在幻想型面具,这是面具艺术艺术家手里被创意发挥所创造的新面具风格。,“Bauta”是一种“覆盖在整个脸上,下颚轮廓清晰、硬朗,没有嘴巴,但配有很多装饰物”的面具。 市面上有一种半脸的“Bauta”,只遮盖从额头到鼻子和上脸颊,以此来隐藏身份,但又很容易交谈、用餐和 饮水。这种面具越来越成为狂欢节的主流。 Bauta面具在很多场合都会被用来隐藏身份和社会地位,因为它可以使穿戴人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而不必受 到社会等级、日常习俗的约束。,“Larva” 也称之为volto面具,主要是
3、白色,具有威尼斯的代表性,通常配合与三角帽和斗篷。,“Moretta”是配有黑色天鹅绒的椭圆型面具,通常是妇女在访问修道院时穿戴,最早由法国人发明,但因为它使女性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美,所以很快就在威尼斯流行起来。这种面具在最后通常覆上一片面纱。,材料、制作过程,正统威尼斯面具制作材料为纸。基本材料有:黏土、石膏、胶水。 首先需要娴熟的铸模技术,模子分两层,阳模(黏土)和阴模(石膏)。阴模是内凹的光滑面。然后使用混凝纸技术来制作模具。为了使模具能与阴模分离,制作前先在阴模内凹面涂上脱模剂,如凡士林或煮沸的肥皂。在制作面具的时候尽量使用绿色有机材料来替代化学材料,像脱模剂和胶水,特别是混凝纸的配方,
4、制作者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秘密配方。 制作好原始白面具后,接下来就是用各种装饰物,像金箔、银箔、毛皮、丝绒、宝石、锦缎等装饰。面具的价格取决于铸模师的工艺精湛程度和装饰物的复杂、贵重程度,有些面具价格非常昂贵,正是因为装饰了贵重物品。,特点,极致的华丽 极致的想象 极致的诡异 极致的生活,威尼斯狂欢节,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欧洲的狂欢节 从2月初到3月初之间到来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延续大约两周时间。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面具,在面具后面,年龄差异被消除,老人变年轻了,年轻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来。年轻人和小人物借助面具代表的权威把自己装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极力将
5、自己装扮得很年轻,甚至越无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也可以变成男人。,面具在狂欢节中,此视频截自卡萨诺瓦 共计三分多钟,原因,一种说法是:这与他们多年来的冒险生涯有关,想当年,威尼斯也曾有过海上霸主的气势。历史在威尼斯人的血液里积淀了渴望冒险、喜爱神秘的基因,当冒险时代乘风远去,人们便以千奇百怪的面具,来寄托和满足内心的渴求冒险与神秘。 另一种说法是:威尼斯这个小城实在太小,小到“每个人都知道别人的每件事”。这当然很不好玩,以至于大家都忍不住想变化一下,面具成全了这份追求:在它的掩饰下,你可以游离常轨,可以随心所欲,让平时被压抑的那一个自己,那一种心境,尽情释放出来或许,那才是真实的
6、你。,威尼斯面具的颜色,刚刚制作成型的威尼斯面具为白色 之后在装饰时涂其他颜色,一般用夺目、绚丽、嘹亮的金、银、紫、黄以及其他各种明快的颜色涂画。 金色象征-高贵、光荣、华贵、辉煌。 银色象征-洞察力、灵感、星际力量、直觉,是沉稳之色,代表高尚、尊贵、纯洁、永恒。 紫色象征-高贵神秘的颜色,略带种忧郁的色彩,让人不忍忘记的颜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在西方,紫色亦代表尊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 黄色象征- 国际政治团体中,黄色代表自由主义者。,威尼斯面具的样式,威尼斯面具样式繁多,有大勾鼻子的、黑白方块的、猫脸的、贵妇的、哭泣的、还有太阳、月亮和树叶的。 共同源自于面具角色正是面具的
7、间离、象征、角色等基本元素 个人认为:威尼斯面具多用柔美的线条,极具洛可可建筑风格,现在的功能,一是在整个狂欢节中,满足所有参加者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需求; 另外则是作为游客,来威尼斯参加狂欢节的一个旅游纪念品,思考,面具比真实更真实戴上面具,第二次投胎美的追求面具流行与当地人文的某些联系 威尼斯的自由、平等,面具比真实更真实,其实“面具”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面具。“人格面具”这个概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面具是展示给他人看的公开的自我。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总是不愿意展现出自己人格中内隐的部分,而隐藏面具背后真实的自我。也可以说,人类拥有人格面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
8、能,完全不受人格面具制约的人是很少见的。生活在大都市,高压力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行为:一方面抱怨戴上面具后太累,另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频频戴上面具。 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所以,当人们戴上面具后可以暂时忘记人的社会属性,更容易表露一个更真实的自我。,人格面具,含义: 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 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 相处, 实现个人的目的。 理论提出: 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
9、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 创立者 现实意义: 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对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更是重要的,其产生与教育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反社会性)。 社会性: 通常把一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
10、的社会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表露更真实的自我,变相怪杰是美国的一部魔幻喜剧电影。该片运用一个具有神奇魔力的面具作为道具,将懦弱无能的银行职员史丹利变身成为一个无所不能,专与恶势力抗争,并最终拯救了城市和自己心爱的人的超级英雄。这个面具能将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欲念予以最夸张和极致显现,美的追求戴上面具,犹如人的第二次投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最有趣的是面具,其实面具就是可以装卸的面孔。,有些小不正经的测试,曾看到过美国一个还算得上正规的调查,调查结果讲到人的相貌和其职业升迁有某些影响,但现在很遗憾找不到了,威尼斯面具重装饰与当地民族特征的某些联系,意大利民族认为未
11、经雕饰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可怕的。 不同于其他地方,意大利民族认为表面形式却跟本质同样重要,甚至重要许多倍。 威尼斯长期富足的经济状况,威尼斯的自由、平等,在短短的节日里,这个被称为威尼斯的小共和国(在1866年之前,威尼斯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毫不费力地完成了其他国家要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的社会大融合; 小小的面具后面,人类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人性统一。,极致的华丽,有人用惊艳来形容,有人用精彩绝伦来比喻。当华丽铺张成海洋,那份奢靡、妖冶、如梦如幻的气息云蒸霞蔚,使人间变为天堂,现实变为幻境。威尼斯面具一般用夺目、绚丽、嘹亮的金、银、紫、黄以及其他各种明快的颜色涂画,面具画好后,还要添加各种装饰:闪光
12、饰片、丝带、羽毛、人造皮毛、宝石、皮革等物品。制作不惜繁复、不惜成本,只以唯美、华丽、迷人为目标。做成后的面具光芒璀璨,巧夺天宫,以至有人感叹:只有见识过威尼斯狂欢节上那人间少有的面具和服饰,才能对天堂的繁华心中有数。,极致的想象,威尼斯面具讲究即兴的艺术,任由艺术家凭着灵感发挥。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很难找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面具 威尼斯面具如此迷人,还来源于它所体现的不拘一格的想象力。 面具本是“方寸之地”上的艺术,那么一小块“地盘”,要绘画出无限风景,要堆砌出无穷美妙,要变幻万端各具一格,靠的就是大胆且无拘的想象。 很难说威尼斯面具是什么风格的,它是复古的,也是现代的;是宫廷的,也是民间的;是意
13、大利式的,也是法国式的总之,它们都是夸张的产物,是自由灵感的作品。 一方面,威尼斯面具靠奇思妙想、精工细作而成,一方面也讲究即兴的艺术,艺术家任由灵感信马由缰,无所顾忌即兴发挥,这才使威尼斯面具拥有随心所欲的造型与层出不穷的变化。想象,成就了威尼斯面具的艺术气质,造就了她的魔幻色彩,也体现出放纵的快感。,极致的诡异,南美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黄金的面具里,以象征的手法点穿了面具的神秘特性:遮蔽与隐秘,以及由遮蔽和隐秘带来的无穷空间和内涵。也就是说,由局限带来无限。 因此,面具犹如一个“阴谋”带着挥之不去的诡异与蛊惑的气息。而华美的面具更是具有极致的诡异。 重重遮掩和装饰中唯有一双眼睛露出,
14、你甚至判断不出面具之后的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更不可能得知他/她的身份与地位。,极致的生活,当狂欢节在每年2月拉开帷幕,当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的各式面具和作秀服装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尤其是狂欢节的中心舞台圣马可广场登场,整座城市犹如眨眼回到了中世纪,转身进入了迷离幻境。 事实上,面具文化在威尼斯历史悠久,自嘉年华兴起到十八世纪,面具可谓威尼斯人最常见的装饰,各种节日里人们带面具就不说了,平日里许多人出门,都要披上斗篷,戴上面具,以至面具风愈刮愈盛,还出现了“面具客”。这样的风气使得威尼斯经年累月地笼罩在一种或神秘、或感伤、或妖冶的故事氛围里,也就是这样的气氛孕育出了许多艺术大师吧?可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拿破仑灭掉威尼斯共和国后,狂欢节逐渐衰亡,面具风也随之湮灭。直到1979年,由一群威尼斯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发起,着手复兴威尼斯面具文化,才使得传统的嘉年华会得以复活,并重放异彩。 复活的狂欢节和狂欢节面具,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威尼斯制造”的极致生活欢乐,张扬,绵绵不休。它推崇华丽倡导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并有机会表达感激。,放映结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