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剂科(中药)2014 年年终业务考核科室: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生品善于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经酒炙后能降低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急的药物是( )A:黄连 B: B:大黄 C:白术 D:白芍 E:苍术2、牵牛子生品长于逐水消肿,杀虫;为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宜选用的炮制方法是( )A:炒炭 B:米炒 C:炒焦 D:麸炒3、下列关于明煅法炮制目的的论述的是( )A:改变或缓和药性,产生不同疗效 B:降低毒副作用C:增强止血作用 D:利于溶出有效成分,增强疗效E: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4、酒炙法酒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 100kg,用黄酒( )A:5kg
2、B:10kg C:25kg D:510kg E:1020kg5、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补肝肾的作用 B: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C:使药物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 D: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E:以上都不是6、我国历史上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B:炮炙大法 C:本草纲目D:雷公炮炙论 E:修事指南7、下列不属于麦芽炮制工艺过程的是( )A:选种 B:浸泡 C:发芽 D:拌曲 E:干燥8、炮制六神曲的原料是( )A:面粉、杏仁、赤小豆、鲜青蒿B:面粉、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辣蓼C:面粉、桃仁、赤小豆、鲜青蒿D:面粉、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
3、E:面粉、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9、天南星生品有毒,炮制时常用( )A:砂炒法 B:复制法 C:蒸法 D:醋炙法 E:煮法10、为缓和百部对胃的刺激性,并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其炮制方法应为( )A:酒炙 B:醋炙 C:蜜炙 D:盐炙 E:姜炙11、煅石膏的炮制目的是( )A:增强收敛生肌作用 B:增强清热泻火作用C:增强安神收敛作用 D:增强生津止渴作用E:便于煎出药效12、巴豆制霜的炮制作用不包括( )A:增强疗效 B:使脂肪油含量下降C:缓和泻下作用 D:降低毒性E:使巴豆毒素变性失活13、产后腹痛宜选用( )A:生白芍 B:焦白芍 C:酒白芍 D:炒白芍 E:醋白芍14、
4、药品有效期是( )A: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证有效期限B: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C: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对质量负责的期限D: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期限E: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使用安全的期限15.玄参的主产地是( )A:浙江 B:江苏 C:湖南 D:黑龙江 E:新疆16.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 1855 周岁 B 1850 周岁 C 1655 周岁 D 1650 周岁17.医疗事故分为( )级,其中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属( )级。( )A 四级;四级 B 四级;一级 C 三级;一级 D 三级;四级18.国家对传染病防
5、治的方针是什么?( )A 预防为主 B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以上三项19、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 ) 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同病异治 D.异病同治 E.辨证论治20急诊处方用纸的颜色为( )A淡红色 B淡黄色 C淡蓝色 D淡绿色 E白色 二、问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10 分)2、试述妊娠用药禁忌的一般原则?(10 分) 3、对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这“五专”指什么(10 分) 4、简述调配处方的“四查十对”(10 分) (中药类)答案一、 选择题1-5 DACEC 6-10 DDEBC 11-15 AACBA 16-20
6、ABDEB二、问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10 分)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领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是只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的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2、试述妊娠用药禁忌的一般原则?(10 分)妊娠用药禁忌暗是指妇女在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作为妊娠禁忌,一般是大辛大热、破气破血、辛香走串、芳香开窍、药性猛烈、毒性较大的药物。3、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10 分)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4、对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这“五专”指什么?答:专人负责、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柜加锁5、简述调配处方的“四查十对”:答:1)、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2)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3)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4) 、查合理用药:对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