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雨霖铃、踏莎行.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412219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踏莎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雨霖铃、踏莎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雨霖铃、踏莎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雨霖铃、踏莎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雨霖铃、踏莎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宋词四首,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词的知识简介: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或诗余。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押韵等。词牌和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所以词牌后多另立题目,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2、。 词按字数可分为 长调(91字以上)、 中调(59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作片或阕。,宋词的流派 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 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这类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出身于

3、仕宦书香门第。年轻时热衷于功名,但却屡试不中,仕途很是坎坷。初试落榜曾填了一首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实这只是一时的抒怀之作,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却对此词一直耿耿于怀。后柳永再次应试,本已中榜,但在放榜时宋仁宗却故意将他黜落,并说“且去填词”。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整体感

4、知,听录音,自主朗读 ,思考:,1、本词抒发了什么情感?,2、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情感?,3、本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词作分为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内容?,意象分析,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蝉”常和忧愁悲苦的情怀联系在一起。如元代卢挚有句“冷清清暮秋时候,哀愁寒蝉一片愁”。再如宋代词人晏几道有句“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本词也用“寒蝉”,蝉的鸣叫原本凄苦,添一寒字,倍加凄凉悲愁,“寒蝉凄切”为全词定下了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关于长亭,长亭:早在秦汉时就已在道旁设亭,供游客休憩和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一长亭,五里置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人的送别场所,长亭这一意象在古文人的送别诗词中

5、很常见。如李白词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俞文豹的吹剑录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写作手法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 雨霖铃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意象寒蝉、烟波、暮霭、晓风、残月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惆怅和痛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 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物不忍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 上实下虚(上阕实写惜别情景,下阕虚写羁旅长愁 ),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

6、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t,北宋文学家。元丰八年进士。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其诗长于抒情,其词婉约,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秦观,踏莎行是秦观最悲哀的词,炼字要答出:字在句中是什么意思,在诗词中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失” “迷”,准确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 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断”,“断”有尽的意思,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闭”,准确生动、含意丰富。1衬托荒凉寂寞的环境,说明作者于此几乎

7、断绝与人的来往,故“门虽设而长关”;2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3欲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4欲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上阕,“砌”,将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可以重重累积,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的“恨”的墙。写出了心中伤感、积恨的沉重、坚固和无法消解。(比拟),下阕,词人所“恨”的是什么? 自挽词:“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 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秦观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两句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接到朋友的问候为何会“恨”? 少游是贬谪之人

8、,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信只能徒然增加他的别恨离愁而已。,最后两句为什么宕开一笔,向山水发问?,意蕴: 郴江本应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和故土欢聚在一起,究竟为谁背井离乡? 慨叹身世: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呢?”,沉重的“恨”难以排解,于是化实为虚,借问眼前的山水来抒写此“恨”。,踏莎行是秦观最悲哀的词 上片写客馆凄凉情景,反映作者迷惘惆怅心情。下片写被贬谪后的飘零之苦和积恨心理。,主题: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总结,艺术特点: 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虚写意想中夜雾笼罩的凄迷世界,实写羁旅孤馆的悲苦;下片化实为虚,实写收到书信激起离恨的情形,虚写对郴江发问,表达深长的怨恨。 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