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初稿)标 准 编 写 工 作 组2012-7-25一、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技术导则标准列为国家能源局 2011 年核电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核电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148 号)的要求组建标准编制工作组。该标准由苏州热工研究院牵头组织,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能建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初稿于 2012 年 07 月完成。二、 工作组简况为了顺利完成相关标准的
2、制订工作, 2011 年由苏州热工研究院牵头组建了“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技术导则标准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单位涵盖了国内三大汽轮机转子制造单位、转子安装工程施工单位、汽轮机运行管理及维护单位、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及检修单位、还有科研单位,基本覆盖了汽轮机转子生产使用和维护的上下游单位,对处理转子运行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相当的经验。(1)工作组成员单位名单如下: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能建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2)
3、工作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起草本标准的工作组讨论稿 负责编写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负责编写本标准的送审稿 负责编写本标准的报批稿 负责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 负责对标准文本的内部评审三、 标准名称更改的说明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技术导则标准原定名称是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技术规程,该标准是能源局 2011 年核电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在初稿完成后,苏州院于 7 月份组织进行工作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专家指出,规程适于通过各种具体指标和参数来规范工作程序,以达到项目目标。而本标准更倾向于对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的焊接修复技术、质量要求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制造、安装、检修焊接质量,规范维护管理和
4、程序。另一方面,汽轮机转子补焊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不太适合通过几组固定的具体参数、指标来进行强制性要求。所以经讨论,建议将标准名称改为导则,仅对补焊技术和工艺进行指导性要求。四、 编制原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汽轮机转子转动部件缺欠、损伤的焊接修复,亦适用风机转子等常规岛其他转动设备部件的焊接修复。转子生产制造阶段的缺陷焊接修复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格式要求本标准格式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编排。内容部分按照TCS2009 编写模版进行编制。3、标准参照本标准制定参考了我国相关行业 DL/T1117、DL/T1118 等标准,ISO 15607、ISO 15614
5、-1、美国 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卷、第卷、法国RCC-M()S 篇等相关国际标准。4、可操作性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就是对核电厂常规岛汽轮机转子等转动部件的焊接修复技术、质量要求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制造、安装、检修焊接质量,提高转子修复技术和质量,规范维护管理和程序。本标准的工作组成员单位在汽轮机转子制造和安装维护等方面具有多年经验,也了解转子焊接修复方面的难点和技术特点。本标准作为核电厂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的指导性标准,不仅需体现出与常规电站汽轮机转子焊接修复的要求的差异性,并综合考虑我国核电机组设备运行现状,在质量和成本方面力求寻找恰当的结合点,使标准在核电工程建设各环节均具有良好的操
6、作性。5、相容性本标准的原则、内容、要求等应与已经颁布的“核电厂常规岛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 “核电厂常规岛焊接技术规程”等标准具有相容性,要符合上游标准的要求。五、 主要技术内容编制说明1、 适用范围这里主要考虑核电厂采用焊条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等方法从事汽轮机转子的现场焊接修复。考虑到技术难度和成本,不涉及贯穿性缺陷的修复。2、 一般规定这里主要对现场焊接工作的人员、设备、施工单位的资质提出要求,对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的确定、焊材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总的要求。3、 修复前期准备工作本部分规定了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后续焊接工作的实施做好技术、设备、人员上的准备。主要包括:转子材料的性能分析、缺陷的探查和清除、预制坡口、工艺的准备、监控与预控、环境的准备等。4、 焊接修复工艺本部分规定了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的确定原则和具体工艺措施如预热和层间温度的控制、焊接工艺的操作要求、后热、焊后热处理等具体工艺参数的设定和操作要求。5、 焊接修复质量检验本章节规定了转子焊接修复后应进行的检验项目和合格标准。6、 焊接修复技术资料规定了应移交甲方或施工方保存的焊接修复技术资料的种类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