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F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XXXX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 and controlling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s connected to power grid(征求意见稿)20XX - - 发布 20XX -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GB/T XXXX 20XXI目 次 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并网/离网控制 26 有功功率控制 .37 无功/电压
2、调节 38 电网异常响应 .39 电能质量监测 .410 通信与自动化 511 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12 防雷接地 6GB/T XXX 20XXII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首次发布。GB/T XXXX 20XX1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分布式电源在并/离网控
3、制、有功功率控制、无功/电压调节电网异常响应、电能质量监测、通信与自动化、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防雷接地方面的运行控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控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
4、网谐波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 26859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GB 26860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NB/T 32015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 33011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NB/T 330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s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
5、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电,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于 70%且电力就地消纳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除煤炭直接燃烧以外的各种废弃物发电,多种能源互补发电,余热余压余气发电、煤层气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3.2 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 converter-type distributed resources全部或部分通过变流器与电网相连的分布式电源。3.3 同步发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 rotating- machine-type distributed reso
6、urces通过同步发电机与电网相连的分布式电源。3.4 GB/T XXX 20XX2感应发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 rotating- machine-type distributed resources通过感应发电机与电网相连的分布式电源。3.5 并网点 point of interconnection对于通过变压器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指变压器电网侧的母线或节点。对于不通过变压器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指分布式电源的输出汇总点。3.6上网电量 on-grid energy分布式电源向公共电网输送的电量。4 基本规定4.1 并网分布式电源应满足 NB/T 32015 的要求,应具备由相应
7、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出具的测试报告,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应符合 NB/T 33011 的规定。4.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前,其运营管理方与电网企业应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或发用电合同。4.3 分布式电源并网开断设备应满足 NB/T 32015 的规定,且在运行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并网开断设备的配置和参数。4.4 接入 380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以三相平衡方式接入。分布式电源单相接入 220V 配电网前,应校核接入各相的总容量,不宜出现三相功率不平衡情况。4.5 分布式电源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其所接入电网的接地方式相适应。4.6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根据 GB
8、 26860、GB 26859 的规定,结合现场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程和运行维护规程。4.7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进行发电预测,向电网调度机构报送次日发电计划。4.8 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涉网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其运营管理方应收集相关信息并报送电网运营部门。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有专责负责设备的运行维护。4.9 公共电网检修、故障抢修或其它紧急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所接入电网管理部门可直接限制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直至断开并网开断设备。4.10 已经停运的分布式电源不得自行并网,否则其所接入电网管理部门可直接
9、断开该分布式电源。5 并网/离网控制5.1 接入 10(6)kV35 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离网应按照并网调度等相关协议执行;接入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离网应按照发用电合同执行。5.2 分布式电源首次并网以及其主要设备检修或更换后重新并网时,并网调试和验收合格后方可并网。5.3 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应监测当前配电网频率、电压等电网运行信息,当配电网频率、电压偏差超出GB/T 15945 和 GB/T 12325 规定的正常运行范围时,分布式电源不得并网;并网操作时,分布式电源向配电网输送功率的变化率不应超过电网所设定的最大功率变化率,且不应引起分布式电源公共连接点的
10、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超过 GB/T 12326 和 GB/T 14549 规定的正常值范围。5.4 电网发生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在电网调度机构发出指令后方可并网;接入 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在电网恢复正常运行后应延时并网,并网延时设定值应大于 20s。GB/T XXXX 20XX35.5 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分布式电源计划离网时,宜逐级减少与电网的交换功率,交换功率变化率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批准的运行方案。5.6 并网运行过程中,分布式电源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分布式电源应主动离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应逐级减少与电网的交换功
11、率,直至断开与电网的连接。5.7 电网出现异常情况时,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控制应满足第 8 章的规定。5.8 在非计划孤岛情况下,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在 2s 内与电网断开,其动作时间应小于电网侧重合闸的动作时间。5.9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检修计划应上报电网调度机构,并应服从电网调度机构的统一安排。5.10 分布式电源停运或涉网设备故障时,应及时记录并通知所接入所接入电网管理部门。6 有功功率控制6.1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有功功率控制能力,当需要同时调节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时,在并网点电压偏差符合 GB/T 12325 规定的前
12、提下,宜优先保障有功功率输出。6.2 不向公用电网输送电量的分布式电源,由分布式电源运行管理方自行控制其有功功率。6.3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若向公用电网输送电量,则应具有控制输出有功功率变化的能力,其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功率变化率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批准的运行方案;同时应具备执行电网调度机构指令的能力,能够通过执行电网调度机构指令进行功率调节;紧急情况下,电网调度机构可直接限制分布式电源向公共电网输送的有功功率。 6.4 接入 380V 电网低压母线的分布式电源,若向公用电网输送电量,则应具备接受电网调度指令进行输出有功功率控制的能力。6.5 接入 220V 电网的分
13、布式电源,可不参与电网有功功率调节。7 无功/电压调节7.1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无功功率调节能力。7.2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若向公用电网输送电能,则其无功功率输出应执行电网调度机构指令,紧急情况下,电网调度机构可直接限制分布式电源向公共电网输送的无功功率;若不向公用电网输送电能,由分布式电源运营管理方自行控制其无功功率。7.3 感应发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宜安装就地无功补偿设备/ 装置,以满足 NB/T 32015 对并网点功率因数的要求。7.4 接入 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应满足以下要求:(1)同步发电机类
14、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在 0.95(超前)0.95(滞后)范围内应可调;(2)感应发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在 0.98(超前)0.98(滞后)范围内应可调;(3)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在 0.95(超前)0.95(滞后)范围内应可调。7.5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和电压调节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1)同步发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保证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在 0.95(超前)0.95(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的能力,并可参与并网点的电压调节;(2)感应发电机类型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保证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在 0.98(超前)0.9
15、8(滞后)范围自动调节的能力;有特殊要求时,可做适当调整以稳定电压水平;(3)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保证并网点处功率因数在 0.98(超前)0.98(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的能力;有特殊要求时,可做适当调整以稳定电压水平。在其无功输出范围内,应具备根据并网点电压水平调节无功输出、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能力,其调节方式和参考电压、电压调差率等参数可由电网调度机构设定。GB/T XXX 20XX48 电网异常响应8.1 通过 10(6)kV 电压等级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以及通过 35kV 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低电压穿越幅值和时间应满足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分布式电
16、源的要求。8.2 通过 10(6)kV 电压等级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以及通过 35kV 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电压 U 在 110%额定电压以上时,应按下列方式运行:a) ,分布式电源应能并网运行至少 1.5s;超过 1.5s,则分布式电源应NN10%50.5Hz 立刻终止向电网线路送电,且不允许处于停运状态的分布式电源并网。8.5 接入 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以及通过 10(6)kV 电压等级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电源,当电网频率超出 49.5Hz50.2Hz 的范围时,应在 0.2s 内与电网断开。GB/T XXXX 20XX59 电能质量监测9.1 并网分布
17、式电源应具备监测并记录其并网点处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指标的能力。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每 10 分钟保存一次电能质量指标统计值,并定期上传;接入 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每 10 分钟保存一次电能质量指标统计值,且应保存至少 1 个月的电能质量数据。9.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当并网点的电能质量不满足 NB/T 32015 要求时,应产生报警信息;接入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将报警信息上报至所接入电网管理部门;接入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记录报警信息以备所接入电网管
18、理部门查阅。9.3 分布式电源并网导致公共连接点电能质量不满足 NB/T 32015 的要求时,应采取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在采取改善措施后电能质量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分布式电源应断开与电网的连接,电能质量满足要求时方可重新并网。 10 通信与自动化10.1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监控系统功能应满足 NB/T 33012 的要求。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与电网调度机构进行双向通信的能力,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接入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就地监控功能。10.2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的通信方式和信息
19、传输应满足NB/T 32015 的要求,并应符合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规定。10.3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当具有遥控、遥调功能时,宜采用专网通信,在有条件时可采用专线通信。采用光纤专网通信时,传输速率应不小于 19200bps,误码率应优于 1*10-9;采用其他方式时,传输速率应不小于 2400bps,误码率应优于 1*10-5。10.4 接入 10(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配置独立的通信和自动化后备电源,保证在失去外部电源时,其通信和自动化设备能够至少运行 2h。10.5 接入 10(6)kV35 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基本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20、) 电气模拟量:并网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能质量数据;b) 电能量:发电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c) 状态量:并网点的并网开断设备状态、故障信息、分布式电源远方终端状态信号和通信通道状态等信号;d) 其他信息: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投入容量。10.6 接入 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以下信息的存储能力,至少存储 3 个月的数据,以备所接入电网管理部门调用:a) 电气模拟量:并网点的电压、电流;b) 电能量:发电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c) 状态量:并网点的并网开断设备状态、故障信息等信号;d) 其他信息: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投入容量。10.7 接入 1
21、0(6)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入电力通信光纤传输网、调度数据网的分布式电源通信设备,应纳入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统一管理。GB/T XXX 20XX611 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11.1 接入 10(6)kV35 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遵循继电保护装置的规程、规范和调度运营管理规定,应有专人负责对分布式电源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进行管理和运行维护。11.2 分布式电源应根据相关技术规程、电网运行情况及设备技术条件,校核涉网保护定值,并根据调度部门的要求,对所辖设备的整定值进行定期校核工作。当电网结构、线路参数和短路电流水平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审定涉网保护配置并校核定值。11.3 接入
22、 10(6)kV35 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将保护定期检验结果上报电网调度机构。11.4 接入 10 (6)kV35k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涉网保护定值应在调度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并网点开断设备技术参数;b) 保护功能配置;c) 过/欠压保护定值;d) 过/欠频保护定值;e) 阶段式电流保护定值;f) 逆变器防孤岛保护定值。11.5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发生涉网故障或异常时,分布式电源运营管理方应配合电网做好有关保护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发生不正确动作时,应调查不正确动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报送调度机构。11.6 分布式电源运营管理方应及时
23、针对各类保护不正确动作情况,制定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并应取得所接入电网管理部门的认可。12 防雷接地12.1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防雷与接地应符合 GB 14050、GB 50057 和 GB 50065 的相关要求。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互联接口的过电压保护应符合 GB/T 50064 的规定。12.2 分布式电源防雷装置巡视周期宜为每月一次,巡视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避雷器外观有无破损、开裂,有无闪络痕迹,表面是否污秽; 2) 避雷器上、下引线连接是否良好,引线与构架、导线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3) 避雷器支架是否歪斜,铁件有无锈蚀,固定是否牢固;4) 带脱离装置的避雷器是否动作;5) 接地线和接地体的连接是否可靠,有无锈蚀。12.3 每年雷雨季节应加强对分布式电源防雷接地设备设施的巡视,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12.4 分布式电源防雷接地装置应进行周期性检测,检测周期为两年;应及时上报检查出的缺陷,并按程序组织消缺。12.5 分布式电源的接地电阻宜每年进行测量,且应根据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若接地阻抗不符合设计要求,怀疑接地网被严重腐蚀时,应进行开挖检查。如发现接地网腐蚀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 12.6 电涌保护器的运行状态检查宜于每年雷雨季节前和雷雨季节后各检查一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