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 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真题回放】(2013 江苏卷)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 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 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字。【审题提示】(一)探险者1.要学会尊重和体察自然、别人;敬畏生命。2.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
2、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3.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仅仅图自己的一时之快。(二)蝴蝶1. 要学会保护自己/退缩(很多时候,并非一味进取才正确,退缩有度,退缩适时也是一种智慧。 )2. 避开纷扰喧哗,退回深处(适合自己的地方)注意:受本次主题限制,主要从“探险者”角度为大家选择了部分素材及优秀例文。【名人名言】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3. 钓而不网, 弋不射宿。 孙子 4. 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 1979 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 5. 地利之生物有大数,人
3、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6.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白居易 7.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8.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事实素材】1、我国已经成为一次性筷子生产大国。自 2000 年以来,我国一次性筷子年出口量一直在 14 万吨至 16.4 万吨之间。其中,每年向日、韩出口的一次性筷子就达 150 亿双以上。 日本有居世界前列、高达 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 250 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而且他们还把用过的筷子回收制成
4、纸浆。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却”吝啬”到全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生产的程度;而森林资源紧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3%,排世界第 121 位)的国家,却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这实在值得反思。2、雾都之痛1952 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 年 12 月 5 日大片雾云降临伦敦。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 5 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强了 10 倍。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 12 月 10 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 4000 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两个月内又有 8000 多人死去。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世界人口的
5、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 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 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 21 世纪城市里“最轻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优秀例文】何必惊扰美丽“纷纷花自落 ”,“春来草自青 ”,有大美而不言,你我更无须惊扰。洞穴里的蝴蝶被惊扰后悄悄远去,水中熠熠的石头被
6、捡拾到海滩后黯然失色,谷中幽兰被移植到盆栽中不复冰洁本色。大多数时候,我们惊扰了美丽却不自知,或 许无心,却造成美丽流逝,无可挽回。 还记得那个不复得路的武陵人吗?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误入桃花源,欣赏到“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的恬静安然。既是误入,已然惊扰,不如就此住下,享受与世无争的大美。可他偏要出去,偏要带人来寻,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是陶潜的暗示吗?美丽可遇而不可求,但千万不可惊扰,人心有了贪欲不轨,也就无法再接近美。 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莫不如此。学者钱钟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多少学者、 记者、读者闻风而来,失望而归。钱钟书总是深居简出,潜心於学,几乎
7、与世隔绝。他曾这样幽默地回绝别人, “既然你觉得那些蛋很好,又何必要见下蛋的母鸡呢?”也正如那句话“寂寞出学问” ,钱钟书的管锥篇谈艺录,无一不是字字珠玑。有时,想象中火树银花、烟霞满天的美丽,却被自己轻易破坏。传闻中的百花深处,姹紫嫣红,只是一条寻常的巷道 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是貌不惊人的石头,却骗走无数三生三世的誓言。有人说,太美的地方不必去,放在心里。武陵胜景,烟波浩渺,竹西佳处,通通放在心里,不要去。现实 往往不如想象中美好,所 谓幻灭,就是希冀过大,败兴而归。倒不如在想象中,在心里,促使那份美的可能,让美不受惊扰,永远留存。美丽的物,美丽的人,美丽的地方,只可 远观,不可靠近。有时会惊
8、扰了它,美丽也不复存在。有徘句“一期一会 ”,翠绿的肥叶上欲滚落的露珠,天际间掠过的一只飞鸿,从你眼前鸿鸿而过的白衣少女,无一不是美,你又何必惊扰,安静享受这一瞬间的恬美宁静。何必惊扰美丽,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万物皆有本心,而本色最美。懂得的人,一定不会去惊扰这可以转瞬即逝也可保存心间的美丽。安然相对不惊飞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我们,或 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 ”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于了世界的中心。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
9、中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冕。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 对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注定会成为人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 对此,我们可以做的并不很多,只有在一开始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实在也是出于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自然脆弱,人 实则更为脆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无往不胜的;而作为个体,又何其渺小。 试想,当我们大呼“山登绝顶 我为峰” 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于高山的畏惧与不安。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更多逝去的美丽,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少无奈与担忧。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
10、。人会不会有一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 “登上了山顶,却发觉自己已一无所有” 。那样的人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 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 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古人也寻幽探险,也流连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但他 们的态度是如此的虔诚而小心。他们只是竹杖草鞋,手攀足踏,也适可而止。我以为,这样的探险,才是真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如此,既将人的 环境诗化,也使万物自然的环境留得一份清静。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征辟自然的禁地。古人所谓 “天人合一”,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人在天地之间安详地
11、栖息,而让心神畅游于世界。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 沙 鸥相对不惊飞。 ”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但人若能对环境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 对不惊 飞了。【大家视角】那些美丽的禁忌王开岭中国的青山绿水在哪?我想,答案是:在有禁忌的地方。惜爱草木,古即倡之。天人合一的儒家,早早流露出对植被的体恤。孟子道:“斧斤以时入山林。” 也就是说,伐木要 择时,不滥为。夫子曰:“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 月令正告: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季春之月,无伐桑柘孟夏之月,毋伐大树 季夏之月,毋有 斩伐 以上“时忌”,主要源于惜佑之德,类似如今的“休渔 期” ,旨在让草木休
12、养生息。但不难判断,这 些竹简之言虽语气 严正,但精神威 慑力和伦 理契约性都很弱,行 为强制力几乎没有,“劝 言”而已。民间对树的尊崇和仰望,要等到草木图腾和相关禁忌文化生成之后。植物有灵的说法,先秦有之,有位树神叫“句芒”。至于大规模的树膜拜何时开始、能量如何,我没细考,但在华夏的犄角旮旯里,随处可 闻“树精”“ 树神”“树怪”的 传说。我客居山东济宁时,窗外有条古槐路,街心有铁栏,护着一株数百岁的嶙峋老槐,每天清早,枝丫上都会新添一缕缕 的红绸布,皆是夜里 缠 上的,用意不外乎祈福 驱灾。这条路扩了许多回, 树也从路边到了中央,可谁也不敢去伤它。甚至,为让老树享怡孙之乐,整条路全补种了新
13、槐。从前,凡去一个村子,村口总会遇一棵沧桑大树,北方以槐、榆、柳居多,南方以樟、榕、橡为主。 该树往往地位显赫、待遇优厚,一打听,保准跳出一大堆灵异故事。汉族社会的树崇拜,大概俗气些,总要从树家族中选出最特别的来供奉,其余 则随意处置了。 硕者为王、老者为寿、怪者 为奇,一棵树若具备这几样特征,被景仰的可能性即有了。相对于北方,南方乡民对树的感情和构思更丰富些,除“ 树精”“ 树怪” 这些非凡个体,还把范围扩大到了族群:“风水林” 。广东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后的小冈上,有一片风水林,相传从南洋带回的种子。 该树叫格木,为亚热带珍贵树种,其大龄者已逾 200 岁,上世 纪 60 年代,某造船厂许以两
14、台拖拉机换这片木材,被村民一口拒 绝。且不 说经济实惠,那个高音喇叭天天喊这喊那的年代,敢拒绝尔等要求,足见“风水林”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了。风水林,让“ 青山绿水”的比率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从单株神 树到成片的风水林,人的敬畏范围和禁忌力度在放扩,受惠面积和获益程度也在增长。较之汉族社会,少数民族的树神崇拜,情感上更天真, 纪律上更严格,行动上更彻底。贵州的苗、侗两族,自古崇拜草木,在其眼里,树等于神灵和福祉。每年春,族人都要过“ 树秧节”,人人种苗造林, 连 未婚男女的信物也是一棵树苗。还有个风俗:谁家婴儿降生,全寨老小要齐力替之栽种 100 棵杉苗。西双版纳,乃中国热带雨林最完整、面积最大
15、之地,为什么呢?并非偏僻荒凉,而因这的居民有个共同的图腾:神林。视树为衣食父母, 为 感恩示敬,将大片地 势好、近水源的森林供为“神林 ”“龙林”在那,连花草禽兽也被视为 精灵,不得侵扰。那里要求寂静与安详,不允伐木、狩猎、开 垦,不允喧闹、泄秽、有猥亵之语,连枯枝落果也不得捡拾。整个西双版纳,那 样的地方有 600 余处,近 10 万公顷,珍稀植物和药用植物 200 余种。中国最大的植物种子和基因库,寂静如初、仓储完好,靠的是“门神”,是 “闲人免入”和“肃静”的牌子,是精神防护罩和铁布衫。如今,很多事都应了那句老话:礼失而求诸野。不 仅西双版纳, “神林”在滇桂川黔等其他部族也盛行。害怕,
16、有时候是美丽的。怕久了,入了骨,便成爱。上苍佑之,必使之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缚和不为如此,其身心才是安全、舒适的,像一盘有序、有逻辑和对手的棋。【考题链接】1、(2014 全国新课标乙卷)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2008 全国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 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 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 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