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司家疃小学于文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2、 (投影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 15 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2、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 纺织娘;(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3、小组学习:投影学习要求:a、自由读 2-10 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
3、相互交流。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齐读第 11 自然段。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四、迁移训练: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2、老师学
4、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你翩翩飞舞着,美丽了人们的视线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4、交流。五、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的书籍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
5、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生:法布尔。 (板书)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你们课后所查的资料,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过度:法布尔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二、精读课文1、出示要求:用心读一读文章 210 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你
6、的感受体会写下来。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3、讨论交流, (投影出示相关语句)a“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就注意到了,这声音,这纺织娘的叫声在法布尔听来是那么动听、那么美妙, (点击红字)真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啊,而现在(引读)这“终于”二字在你们朗读中显得那么有分量,谁来对终于说点什么?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让我们给想象插上翅膀,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b、难怪他会这样跟妈妈说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指名读,这可是只全
7、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呀!出示:“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多么可爱的纺织娘,读出对它的喜爱)再指名读,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呀!一起读。你们可都是昆虫迷了,这小小的发现都能高兴成这样!读读这句话(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出示:他把鸭子 五彩缤纷的蠕虫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的身边围绕着的已不再是鸭子,而是还可能是什么?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想要去细细观察的可就是奇妙的水世界了,这里有有有多么惬意的生活呀,你来读。多么可爱的水底小精灵呀,我们一起来!(点回)过渡:再齐读这句话。还有给你
8、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吗?b、出示:“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动作之快,这可都是练出来的呀!谁来读?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里却是那么漂亮,它长什么样?(点击图片)再出示:这只小还要蓝。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发亮呢!再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耀眼呢!我们一起来。怪不得法布尔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点击红色句子)c、所以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从(点红字) “放进” “包上” “装进”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谁来做一回法布尔,把你的喜悦传达给我们每一位同学?瞧你高兴的
9、样子(或得到这些小宝贝) ,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我们一起来。这些可都是珍宝,你会怎样对待这些心爱的宝贝呢?拓展训练:“他把这个小宝贝()地放进蜗牛壳里, ()地包上树叶, ()地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d、说法布尔是昆虫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他的喜悦,齐读 5、6 两小节。、可是,法布尔眼里的宝贝,在父母眼中又是什么呢?正因为他只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这回父母是忍无可忍,同学们尝试读读父母的话,等会把父母的话再次对着法布尔说一遍。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父亲不理解儿子,可母亲也不理解你,母子连心啊。我们一起读读这
10、段话,出示:“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能否把(点) “放”换成“扔” “丢”?为什么?(抓住“难过极了” “刷刷地” “很不情愿” “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父母叫他扔,他却是放,一个放字,可见法布尔是多么不舍得呀。他只想对小宝贝们说可父母的不理解,面对他们严厉地责骂,他放弃他的好朋友昆虫们了吗?(没有)如放弃的话,他可不是昆虫迷了。他甚至对昆虫的迷恋是有增无减啊,抓住一切机会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请看这些小资料, (出示)等下我请同学选择其中一条感兴趣的来读一读。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师:是啊,此时此刻,法布尔对昆虫已
11、不仅仅是着迷,而是越来越迷恋,越来越痴迷!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装满了昆虫吗?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一说?出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无奈的眼泪,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童年的快乐)师: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执着,多少梦想!也正是这种执着、这种痴迷将法布尔引进了可许的殿堂,让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 。 (板书)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师总结:只要你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们终有一天也会登上科学的高峰。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那么就
12、请你们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那里有你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四、布置作业观察一种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 (要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准确生动。)板书设计:15 装满昆虫的衣袋法布尔昆虫迷昆虫记昆虫学家语文第六课变色龙教案金秀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 9 个生字,能用“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造句。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思维发展目标: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文章主题:通过我们对待变色龙的态度,提醒人们保护
13、动物。写作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它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藤”注意是后鼻音, “震、判”注意是前鼻音。 “伺、棕”是平舌音, “刹”的声母是“ch” 。理解“绘声绘色”和 “名副其实”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2、了解变色龙的特点。3、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重点。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是难点。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法布尔自小迷恋观察研究昆虫,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虽然,我们不一定有他那样直接接触自然的机会,但是一样可以通过书本去了解
14、许多奇妙的生物。你知道有哪些生物拥有奇特的本领?2、学生交流汇报。 (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等。 )3、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动物名叫“变色龙” ,你猜他有什么本领?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豆藤、长筒震惊、判断伺机、棕色刹那间、腹部、名副其实绘声绘色第一行带点字是后鼻音,第二行是前鼻音,第三行字声母要注意。照第四行的样子说几个 ABAC 式的词语。2、读准生字字音,是第一步,还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以 9、11、12、14 自然段为材料检查朗读。4、再读课文,看看那几段描写了变色龙?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
15、。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18)我们发现变色龙。(915)我们端详变色龙。(16)我们放回变色龙。三、学习第一部分:1、自读第一部分,思考:我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2、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评议。3、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为什么会叫起来?(联系最后一段得知此物少见)4、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 ”指导朗读。四、作业:1、抄词2、选择正确的读音:豆藤(tntng)震(zhnzhng)惊伺(ss )机刹(chsh)那间3、组词藤()震()铜()距()腾()振()筒()巨()绍()焦()宗()判()召()蕉()棕()
16、叛()4、照样子写词语绿莹莹() () ()绘声绘色() ()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重点词语。2、课前质疑: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我们发现了一只变色龙,这可是不太容易看到的动物。你想了解有关变色龙的那些信息呢?(将其中有典型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3、归纳问题:A、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B、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C、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二、讲读课文:1、以上三个方面,你对于那个问题最感兴趣,打开书读一读有关内容,看看能否解答你的疑问。读完以后,再去看看另外两个问题,从课文中能发现那些资料。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3、集体交流:A、问题一: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2
17、)、出示变色龙图片,图文对比阅读。文章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准确吗?3)、出示第七段有关外形的描写,对比阅读,体会此处描写的详细。4)、为什么能够将外形如此详细的描写出来?理解“端详”B、问题二: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2)、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明了什么?还有那些词语说明速度快?3)、蝴蝶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 ,它为什么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4)、朋加 “绘声绘色”的介绍,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5)、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特?理解破折号的作用。6)、指导朗读。C、问题三: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2)、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3)
18、、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4)、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5)、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6)、指导朗读。4、谈话:谜团一个个被解开,我们对变色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你喜欢这只变色龙吗?可是文章的最后却说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森林,为什么这样做?这给了你什么启发三、总结全文1、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情况,以及它最显著的特长“会变色” 。对你观察其它小动物有没有什么启发?2、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四、巩固练习1、课外练习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
19、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附板书发现外形特征端详变色龙捕食情况放回特殊本领教学反思:第八课、成语故事碓小黄强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 9 个生字,绿线中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1、清楚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强化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
20、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 4 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3)启发学生
21、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三、指导书写四、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抽读词语卡片。2、填字成词。自相()盾画龙点 ()()()充数张口()舌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
22、思?(说大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 “自相矛盾 ”的意思吗?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三、精读滥竿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 、 “竽” 、 “充” 、 “数”这 4 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滥” 就是不加选择,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指冒充, “数”就是数目)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
23、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
24、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精读画龙点睛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惊叹不已)(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用“总是” 、 “不要而要”造句。板书设计: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