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诗二首,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景色,比喻贴切,晴天 好,雨中 奇,西湖 淡妆,西子 浓抹,景色美丽,总相宜,直观感受,色彩对比,西湖 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莲叶 无穷碧,荷花 别样红,抒发感慨,赞美之情,妆zhuang(化妆)(梳妆),寺si (寺庙) (山寺),多音字:,好,hao (好坏),hao (喜好),生字,学习目标
2、:,1.会写本课生字,会认本课生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理解诗歌意思。4.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从中感悟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赞美自然之情,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5.通过工具书,反复朗读,质疑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情感。6.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词语导学:【饮】: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方好】:正好 【空濛】:形容景物迷蒙【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欲】:想要 【西子】:西施【淡妆浓抹】:形容淡素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总相宜】:总是很合适【晓】:早晨【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的佛寺 【毕竟】:到底【四时】:四
3、季 【映日】:阳光照射【别样】:特别的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细读感悟“水光潋滟晴方好” 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细读感悟:,“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细读感悟,“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有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为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认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这两首诗都是写西湖美景的,为什么它们所描写
4、的景色不同呢? 答:两首诗虽然都是写西湖,却因描写的角度不同而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西湖景色之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从绝妙的天气入手,描写了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瀚无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空濛,风姿绰约, 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从季节的对比入手,写出了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仿佛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艳丽。,主题思想: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湖上游宴时所看到的西湖晴天和雨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通过描写作者送别有人时在净慈寺所看到的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感悟心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晴雨皆美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笔下绿肥红艳的西湖。同一个西湖,在两位诗人的笔下,呈现出的却是不一样的美,那是因为诗人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记得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也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去寻找、去发现、去描绘生活中的美吧。,拓展学习:1.收集有关苏轼、杨万里的古诗词。2.收集有关西湖的古诗。3.知道“苏轼巧对对联退敌”的故事。,郭宇翔 . 五年三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