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音乐史大题目.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9339863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史大题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音乐史大题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音乐史大题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音乐史大题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音乐史大题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音乐史大题目学堂乐歌 19 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瓜分日益加剧。甲午中日战争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促使了我只是分子觉醒。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一部分留学生把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的流行歌曲曲调,填上新词,编成大批新歌曲在国内各新式学堂教唱,这种形式被人们称为“乐歌课” 。 “学堂乐歌”是后来音乐界对这些在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及所唱歌曲的称呼。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子资产阶级及其只是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以及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儒等思想为主题,如中国男儿 何日醒 宿舍里的旧吊桶等。还有一部分宣传妇女解放思想

2、的歌曲,如女子体操 勉女权歌等。还有“少年努力咸自爱”, “近学日本远欧美”的歌曲勉雪 。还有一部分热情赞扬“辛亥革命”的歌曲,如共和国民唱歌集 光复纪念等。也有一些宣传封建思想和鼓吹“君主立宪”的作品。它从侧面反映了在世纪交替时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学堂乐歌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应该给予肯定。意义: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使许多新体裁和音调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对我国新音乐的出现具有启蒙意义。在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封建音乐文化进行冲击,国内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挽救垂危祖国的情况下,大量吸收欧洲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介绍和选用外来曲调

3、,对我国新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进步意义,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群众歌咏方式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沈心工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 180 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 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男儿第一志气高 ,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从 1904 年起,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 重编学校唱歌集和 民国唱歌集 。1937 年重新修订,精选出歌 82 首,汇编出版了心工唱歌集 。它与李叔同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同年写成,是中国最早创作的话剧之一。从 1919

4、年至 1922 年三年间,沈心工还创作并导演了话剧雪玫瑰 、忠勇之童子 、 神仙布 、 棠棣之花 ,并在有的话剧中加上音乐。沈心工还根据赵氏孤儿的故事改编和导演了昆剧双忠墓 ,在南洋公学附小创建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演出。他在剧中采用了昆曲的三四十首不同曲牌,受到包括昆曲名家在内的观众的高度赞誉。 沈心工的乐歌题材较为广泛: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黄河 、 从军歌 、 爱国等;有直接鼓吹国民革命、歌颂共和新政的革命军 、美哉中华等,有提倡男女平权,重视科学的女学歌 、 电报纺织等。他所编乐歌,多数是儿童歌曲。他选用曲调比较注意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和儿童特点。由他作曲的乐歌还有:黄河 、革命必先格人心 、 军

5、人的枪弹 、 采莲曲 、等,以黄河一曲影响最大,此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感情。沈心工的作品虽然主要是按曲填词,但他注意到歌词的形象鲜明和通俗易懂,也注意到使外来曲调与中国语言在音调、节奏上的结合,所以很多乐歌的词曲都很吻合自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沈心工作品的风格典雅隽永,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作品大多沿袭了日本乐歌的风尚,多用欧美或日本的名曲、民谣填配歌词。一部分则是他自己专门作曲的,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歌的曲调。沈心工是点燃乐歌运动火炬,开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先河的启蒙音乐家,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从 1903 年沈心工在学校创立唱歌课,推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

6、启蒙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事业跨越了几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沈心工发起的“乐歌运动”是继教会与教会学校里的圣咏、军队里的军歌之后,把西式集体歌唱的演唱方式,广泛引入到了中国的学校。乐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影响了 20 世纪 20 年代大革命时期红色根据地的工农革命歌曲,也为 30 年代响遍全国的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的兴起作了准备。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 ,是

7、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后来,他还曾主演黑奴吁天录和独幕剧生相怜 、 画家与其妹 。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 ,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

8、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 、 我的国 、 哀祖国 、 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 、 春游 、早秋 、 西湖 、 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 、 悲秋 、晚钟 、 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

9、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 1905 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 ,即从诗经 、 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 13 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 ,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 70 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 、 忆儿时 、 梦 、 西

10、湖等,特别是送别 ,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 、 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曾志忞 1904 年 5 月,在沈心工所创立的“音乐讲习会”基础上,重新发起组织“亚雅音乐会” ,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新式的音乐社团。同年 7 月,曾译补出版乐典教科书 ,是当时出版最早的一本较完备的乐理教科书。 曾志忞还在梁启超创办并主编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音乐教育论 ,该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另外,他编著或翻译的书籍还有和声略意 、 国民唱歌集 、 风琴练习法 、 简易进行曲等等。继而发表的音乐教育论 ,是我国最早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后在醒狮杂志上连续发表的和声略意一文,是中

11、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成为我国引进西洋和声学的先驱。1907 年回国后,主办慈善机构“贫儿院” ,其组织的“贫儿院管弦乐队” ,不失为我国第一个西洋管弦乐队,也是第一个全由中国人任演奏员的西洋乐队。对学堂乐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音乐家。1903 年,曾志忞发表了乐理大意和唱歌及教授法 ,并同时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形式刊印了六首歌曲:练兵 、 游春 、扬子江 、 海战 、 新 、 秋虫 ,这是迄今所见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学堂乐歌。第二年四月编著出版了教育唱歌集 ,这是一本相当完备的乐歌教科书,与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几乎同步刊行,二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904 年 5 月,曾志忞在沈心

12、工所创建的“音乐讲习会”的基础上,发起组建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第一个新式音乐社团-“亚雅音乐会” ,其宗旨是“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 。同年,他从日文转译了英国人编著的乐典教科书 ,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本较为完备的乐理教科书,对学堂乐歌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也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堂乐歌的创作原则,是要“以最浅之文学,存以深意,发为文章他还针对当时的学堂乐歌创作主要是用外来的曲调填词而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提出了“曲与歌不可离” 、 “歌与曲不相背”的要求,认为“背与离,音乐之大患也” 。 城市小调 1919 年至 30 年代初,出现了城市小调,特别是为古诗词谱曲的歌曲从形式上海

13、保留了我国古代“艺术歌曲”和“民歌”的痕迹,但在内容和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却和“五四”精神结合得非常紧密。如满江红宋岳飞词,杨荫浏曲、 苏武牧羊 。 满江红全曲由两大段组成,成为“上、下片” , “下片”的曲调基本是“上片”的反复,只第一句略有变化,称之为“换头” ,是我国“词调音乐”中最典型的趋势结构之一。 苏武牧羊虽用古代体材,但在当时却明显地寄托了人民群众反帝爱国的精神,音乐具有明显的北方音乐风格,音调流畅,感情深切,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极广。赵元任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 器乐小品 六首,总计一直三十二首作品。 赵元任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 “中国派”

14、和声的几个小试验、 歌词中的国音 介绍乐艺的乐 、 黄自的音乐等。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独到见解,不仅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此外,他在国内还亲自演唱录制过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 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这个词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与扬子江上撑船歌等。广泛涉猎西欧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曾到中国各地调查方言,接融了不少民歌、民谣等民间音乐,对中国社会下层生活也有所了解。1915 年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 “五四”运动以后。他陆续谱写了约 100 多首作品。其中曾发表过的

15、歌曲 40 多首、大型合唱曲 1 首、钢琴小品若干首,分别刊载于新诗歌集(1928) 、 儿童节歌曲集 (1934) 、 晓庄歌曲集 (1936) 、 民众教育歌曲 (1939) 、 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 (1981) , 。他的不少作品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与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如歌曲卖布谣 劳动歌 教我如何不想他 上山 听雨 呜呼三月一十八 也是微云 西洋镜歌 老天爷以及合唱曲海韵等,流传至今,成为音乐院校的教材及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赵元任的歌曲作品,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既善于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特色

16、。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特点,讲究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相一致,使曲调既富于韵味,又十分口语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他在创作中还注意吸收民间音乐语言,如听雨是将常州地方吟诵古诗的音调加以扩展,卖布谣是在无锡方言音调基础上创作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他在创作中对和声的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常采用平行四、五度进行,大调主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程,以及小七和弦与调式和声的手法等。他也十分注意钢琴伴奏在歌曲整体中共同塑造形象和刻画意境的作用。赵元任是中国音乐界中较早重视收集、改编民歌的音乐家。萧友梅曾认为他的艺术歌曲“替我国音乐界开一个新纪元” 。

17、赵元任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 “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 、 歌词中的国音 介绍乐艺的乐 、 黄自的音乐等。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在“五四”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赵元任热情洋溢地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如呜呼三月一十八 、 我们不买日本货等具有强烈民主和爱国思想的歌曲。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种 、听语 、 海韵 ,也揭示了人民追求个性解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黄河大合唱完成于 1939 年 3 月 31 日,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中一部里程碑式的合唱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的歌颂了具有悠久

18、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黄河大合唱的 9 个乐章分别是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生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生合唱河边对口唱对唱、独唱黄河怨女生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作品通过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在音乐上形成了统一。在民族风格方面, 黄河大合唱在引用了民间曲调的同时,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的旋律,与此同时,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富于辩证的交响性发展原则,丰富的合唱手法运用于交响性乐队的发挥,使全曲气势宏伟,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能战胜一切的英雄气概。刘天华,江苏江阴人,我国现

19、代著名的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共创作二胡独奏曲 10 首苦闷之讴 悲歌 独弦操病中吟解释了处在五四到 30 年代初期我国许多知识分子对反动统治不满和当时阴暗重重地生活现实;月夜 空山鸟语 闲居吟借描写自然劲舞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从中流露出她迫切渴望从自然景物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良宵 光明行 烛影摇红则表达了她对光明和幸福憧憬,说明他对社会前进、对生活寄寓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琵琶独奏曲 3 首歌舞引 、 改进操 、 虚籁、民族乐器合奏曲 2 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 处女作二胡曲为病中吟 。刘天华也是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 ,此外,他筹组了“国乐改进社”

20、,编辑出版音乐杂志 ,均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创作特点:在创作上,这些作品都富于鲜明的标题性;乐曲音调和趋势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充分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力和特点;借用其他民族乐器的 演奏方法以及西洋乐器小提琴的跳弓、颤弓、换把等演奏手法,扩大了二胡的表现力;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搬上了音乐独奏舞台。他是近现代二胡艺术的奠基人,当代中国的二胡演奏艺术无不受其理论与风格的影响。在民族乐器改革和演奏技艺的创新上,他又是一个勇于开拓的革新家。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21、,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 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 、 听松 、 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 、 龙船 、 昭君出塞六首。他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阿炳)创作并于1950 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该曲问世以来,不仅以二胡独奏形式 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二泉映月就是在音调的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的,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得到层层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他种种苦难和遭遇。乐曲的后半部分,音乐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积聚起来的感情迸

22、发了,乐曲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这是作者对旧社会愤怒控诉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反抗和斗争。 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它是中国一位穷苦盲艺人的传世杰作,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

23、炽等作曲。1945 年初作于延安,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

24、味。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这部歌剧无论在艺术创造方面还是在其思想性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后来的歌剧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聂耳的音乐创作所谱义勇军进行曲 ,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 37 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桃李劫里的歌

25、曲毕业歌等,以其进行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影响;飞花歌 、 铁蹄下的歌女 、 塞外村女属于抒情性歌曲,反映了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痛苦傻干活及他们的思想感情;大路歌则描写了我国工人的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还有码头工人 、 新女性 、 卖报歌 、 梅娘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

26、,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原名廖尚果)的音乐思想深受西欧“表现派”理论家 H.巴尔及 1819 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他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话 音乐通论中。阐述了他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和“音乐无国界”等观点。 乐话着于1925 年。作者以书信、谈话的方式,论述了什么是音乐、音乐的特征、要素 作曲等问题。作者根据当时西欧“表现派“理论家赫尔曼倍尔的理论,提出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即“灵魂的语言“)等现象。同时还引述了其他一些西洋音乐家、哲学家的美学言论,是我国较早介绍西洋音乐美学思想的着作他认为,一切形体艺术及时能唤起人们的幻想,但“总是带有多少

27、物质的成分,不能够引我的灵魂完全超出于物质之上,到虚无缥缈的上界去而只有音乐才能够把那条直达上界的光明的路告诉我,他是能够满足我的灵魂的要求”等,因此要以“音乐当做是新的、爱的宗教” 。 音乐通论是一本系统论述他的美学观点的理论著作,作者着于 1930 年。这本论着主要谈了“什么是音乐“、“音乐的艺术“、“音乐的原素“、“音乐的分类“、“音乐的艺人“、“音乐的功能“、“音乐的教育“等七个问题。并简单介绍了书中“称述过的人名“和“引述的话“的原作者,如拉布尼兹、康德、叔本华、卢梭、巴赫、享德尔、贝多芬、舒曼、瓦格纳、李斯特等西洋哲学家、音乐家及其他艺术家等 60 多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本比较系

28、统的音乐美学着作。他认为,利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现象必须通过典型概括过程。音乐具有必须通过无形音响来构成形象的特点,论述了所谓“艺术的虚伪性” 、 “音乐的虚伪性”以及“美的虚伪性”等。他认为“天生成德才能,不但是创作艺人的根本条件,也是唱奏一人的根本条件,不论你是学习唱奏,抑或学习作曲,总要你的艺能盖上一个天才的宝印,然后你才可以成为一个艺人” 。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曾对我国的部分音乐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的歌曲创作特点一、旋律流畅,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占据了相当数量,如歌唱祖国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社会主义好 我们走在大路上 学习雷锋好榜样等;

29、二、抒情风格的歌曲也占很大比重,如歌唱二郎山把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修筑康藏公路时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形象生动,抒情流畅,并把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原、美丽的家乡和歌颂领袖、赞美新生活巧妙自如地融合在一起,情真意切,充满了诗情画意;马儿啊,你慢些走表达了人民热爱祖国的 真挚感情等;三、20 时间 60 年代前后,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的歌曲也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这批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风貌,如一条大路在眼前等。四、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这方面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他们把自己

30、的双脚深深插入民歌这一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用民歌的营养滋润自己,并创作了许多歌颂新生活、抒发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实感的歌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牧马之歌 乌苏里船歌等;五、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年代中期,一部分作曲家开始为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谱曲,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沁园春.雪等。大陆通俗音乐发展“通俗音乐”也叫“流行音乐” ,是一种轻松活泼、短小单纯而富有节奏性并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形式。早在 20 世纪30 年代前后,有黎锦辉等音乐家把这种音乐形式引进中国,曾在中国流行,并在当时都市音乐生活中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形式也几乎处于“绝迹”的境况。

31、粉碎“四人帮”之后趁机了几十年的“流行歌曲”乐坛开始复苏,首先是港、台“校园歌曲”和“时代曲”的涌入,形成了对中国“通俗音乐”兴起的强烈冲击和刺激,并把乡间的小路 赤足走在天更上 外婆的澎湖湾和小城故事等歌曲以及台湾歌星邓丽君演唱的卡式录音带给了大陆,为年轻人带来了低缓柔和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这些歌曲对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歌曲创作和其他音乐创作所产生了很大影响,邓丽君的声音也影响了大陆许多歌星,成为模仿的典范。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出现的几部电影中的插曲,如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妹妹找哥泪花流 太阳岛上等,虽然是抒情歌曲,但也确实具有通俗音乐的品格,为后来我国的通俗歌曲的出现起到了推

32、波助澜作用。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朱逢博、于淑珍、关牧村等,对这一新形式歌曲的出现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同时在用通俗唱法于民族、美声唱法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也为后来中国通俗音乐大潮的出现起到了奠基作用。1979 年底所评选的 15 首优秀歌曲,对推动我国的通俗音乐走向兴旺起了很大作用, 乡恋 ,拉开了通俗歌曲全方位展示的序幕, 军港之夜 大海啊,故乡 青到天涯海角来以其轻松、抒情的风格登上中国歌坛,在通俗歌坛上掀起了一个高潮,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明天会更好的大型演唱会,把中国的通俗音乐推向了一个新高潮。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以亚洲雄风为主题标志的一系列歌曲向

33、世人表明,中国通俗音乐已趋向成熟。新潮音乐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主义作曲技法的创作潮流,对我国以传统模式思维的民族器乐创作和其他器乐创作以很大的冲击,许多反传统求新、求变的作品纷纷问世,由于各种各样的技法、和声、音色等被借鉴和采用,所以作品在音调、音响、节奏、调式以及章法等方面,表现出一切都打破常规的作法。不仅如此,在演奏上也采用了一反产规格的作法。 “新潮音乐”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产物,还不能把它和“通俗音乐”相提并论。虽然在音乐界引起了许多争论,但它毕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打破了我国音乐创作中的“大一统”局面,在我国音乐创作方面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其作品还需要经过历史的检验和淘汰,这种创作对促进

34、我国音乐创作朝着多元化、多向性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我国的协奏音乐在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之后也出现了新局面。这一时期以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形式出现的大型作品,在创作题材和技法方面也有了许多创新,把我国的协奏曲创作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如笛子与乐队阿诗玛叙事曲 、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等。这一时期的交响乐作品有乐队及三种固定音色的间奏谭盾地平线叶小刚MONG DONG第一交响乐瞿小松广陵散周龙第一交响乐陈怡等。这些作品不拘一格,大胆地将中、西、古、今技法熔为一炉,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交响乐发展的情况,是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音乐界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