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2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难点剖析: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处理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如果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一致,那么只要按照公式,很好计算,但如果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不一致,按照会计年度计提折旧时,应怎样处理?例如某企业 2001 年 9 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是 20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预计净残值为 200 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个会计年度需要计提的折旧,应如何计算?【解答】首先应明确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的区别:会计年度是从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而折旧年度是从开始计提折旧的月份起共 12个月,例如 2002 年 6 月 20 日,购入
2、固定资产,金额为 15 万元,5 年折旧期,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那么第一个折旧年度是从 2002 年 7 月 1 日至 2003 年 6 月 30 日,第一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为 155/15=5(万元),而该固定资产 2002 年折旧额为 155/156/12=2.5(万元)。针对问题中的例子: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不同。第一个折旧年度应该计提的折旧为2000040% ,第二个折旧年度应该计提的折旧为 20000(1-40%)40%,而企业 2002 年计提折旧包括第一个折旧年度的 9 个月和第二个折旧年度的 3 个月,以此类推所以:2001 年应提折旧=2000040%3/12=2000(元);
3、2002 年应提折旧=2000040%9/12+(20000-8000)40%3/12=7200(元)2003 年应提折旧=(20000-8000)40%9/12+(20000-8000-4800)40%3/12=3600+720=4320(元)。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最后两年是按直线法来计提折旧的,本题中固定资产的使用期是 5 年, 2001 年 9 月购入,从 2001 年 10 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到期日是 2006 年 9 月份底,最后两个折旧年度是 2004 年的 10 月份到 2005 年的 9 月份和 2005 年的 10 月份到 2006 年的 9 月份,所以:2004 年应提折旧
4、=(20000-8000-4800)40%9/12+(20000-8000-4800-2880-200)2(3/12)=2160+515=2675(元);2005 年应提折旧 =(20000-8000-4800-2880-200)2=2060(元);2 / 2 2006 年应提折旧=(20000-8000-4800-2880-200)2(9/12)=1545(元)。【例题】某企业 2004 年 2 月 1 日购入待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价款 1500 万元,增值税税款 255 万元均尚未支付。为安装此设备购入价值 50 万元的专用物资一批,增值税税款8.5 万元,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结算该物资款
5、,票面利率 5%,期限 6 个月。安装工程于3 月 1 日开工,领用所购入的全部专用物资。另外还领用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 10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20 万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 5 万元,安装工程到 2004 年 9 月 20 日完成并交付使用。原先领用的工程物资尚有部分剩余,价值 2.34 万元,可作为本企业库存材料使用,该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该设备估计可使用 10 年,估计净残值 11.86 万元,该企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该项固定资产业务将增加该企业 2005 年度折旧费用金额为( )元。A.3511580B.3515380C.2956576D.3510934【答案】D【解析】该设备的入账价值=1500+255+50+8.5+10(1+17%)+20+5-2.34=1847.86(万元);第一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1847.862/10=369.572(万元);第二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1847.86-369.572)2/10=295.6576( 万元);2004 年度的折旧额=369.5723/12=92.393(万元);2005 年度的折旧额=(369.572-92.393)+ 295.65763/12=351.09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