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明术语AC(交流电):经发电机所发出的方向交替的电流。 安全照明:用以确保处于潜在危险过程中的人们的安全而提供的那部分应急照明。安装高度:参考平面与灯具平面之间的距离。 暗视觉:调节眼睛以适应几百分之一坎德拉每平方米的亮度水平时的视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杆状细胞被认为是主要的活跃成分。光谱是无色的。 凹形反光槽:安装在顶棚上具有开放溢出的长凹槽形灯具。 白炽灯:由电流加热元件产生白热光的光源(经常被称为普泡或 GLS 灯) 半透明媒质:主要通过漫射传输来传播可见辐射的媒质。因此物体不能通过此媒质被清晰的看到。 薄层天窗:以不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直条作为遮挡物的天窗。 饱和度:判断单一颜色
2、在总体感觉中所占比例的视觉属性。 备用照明:使正常活动得以基本不变的继续进行的应急照明部分。 波长(l):在周期波传播方向上在同一时间连续两个相位相同的点之间的距离。不舒适眩光:可引起不适,而不一定破坏被照对象的视觉效果的眩光。 不透明介质:在所需光谱范围内不能传递辐射的介质。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法语为:Commission Intenationale de lEclaiage。 CIE 标准光度观测器:理想的光电观测器,其光谱灵敏度曲线符合明视觉下的V(l)或暗视觉下的 V(l)函数,并满足光通量定义中的积分定律。 参考面:其上照度被测量或详细说明的某一表面。 测角光度计:测量光源或灯
3、具定向光线分布特性的光度计。 常规照明:对某区域不提供特殊需求的充分均匀的照明方式。 初始光通:荧光灯燃点 100 小时后的光通输出。 出口照明:应急照明中为确保出口可以被有效辨认的照明。在正常照明系统中断时使用。 传输:辐射通过媒质,其单色成分的频率不变。 (道路的) 有效宽度:通过灯具轴的垂面与距灯具最远的路边之间的水平距离。 单侧布灯:灯具只被安放在车道一侧的道路照明布灯方式。 单色辐射:辐射特性由单一频率决定。在实际中,非常小频率范围内的辐射可称之为单色辐射。 挡屏:灯具中被设计用来防止光源在给定范围的角度内被直接看见的部分。注:实际应用中,挡屏也被用作光控制器。 灯的寿命:当一组光源
4、同时燃点时,其中一定比率的灯熄灭时的时间。 灯具: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分配、过滤、转换的装置,其中包括安装、保护光源的各种附件及连接电路所必需的各种装置。注:在道路照明中经常用“灯杆”来表示“灯具”。 灯丝:一般用钨(例如白炽灯)制成的金属丝。 等光强曲线:在一个以光源为圆心的虚拟的球面上,将光源射向球体上光强相同的各方向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成为等光强曲线。 等光强图:一系列的等光强曲线的组合。 等勒克斯曲线:某一表面上具有相同勒克斯值的点的集合。 等亮度曲线:对于给定的观察者位置,和给定的光源位置或者与光源相关的发光表面来说,该表面或曲线上各点的亮度相同。 等效适应亮度:当观测器前均匀亮度值与
5、实际非均匀亮度分布具有相同的可辨性时,等效适应亮度即为该均匀亮度值。 等效罩纱亮度:为使亮度差别域值在不存在失能眩光的情况下与存在失能眩光失具有相同的感受,分别在背景和被照物体上叠加的亮度。 等照度曲线:某一表面上具有相同照度的点的集合。 低压汞(蒸气)灯:涂有荧光粉或者没有涂有荧光粉的汞蒸气灯,其中光源工作时管内气压不超过 100Pa。 例如 TL 灯。 低压钠(蒸气)灯:工作时,灯内局部气压不超过 5Pa 的钠蒸气灯,例如 SOX 灯。点光源:尺寸很小,小到与光源和被照物体之间的距离相比,在计算或测量中其尺寸可以忽略的光源。 电磁镇流器 (电感镇流器):镇流器使用组装的铁芯和线圈组装而成,
6、用于传输电流以启动和燃点荧光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 电气效率:对于镇流器而言,定义为 PL/Pin,其中 PL 为光源功率,Pin 为输入镇流器的功率。例如,如果 10%的总功率由热传导损失掉,则镇流器效率为90%。相对于标准的电感镇流器而言,电子镇流器具有更高的电气效率。由于电子镇流器可以在光源输出与电感镇流器相同光通的情况下减少功率损失,所以它的使用则更加节能。 电容:存储电能的器件,一般用于功率因数校正和光源稳定控制(见功率因数)。电子(高频)镇流器:通过电子组件的帮助把电流转换为高频燃点放电灯的镇流器。其频率一般高于或等于 20000 Hz。 定向照明:工作面或被照物体上的光
7、线主要由某一方向照射而来的照明方式。 对比度:对同时或连续观察到的某一区域两个部分之间的表象差别所进行的主观评估。(见亮度对比度 对称光强分布:对光源而言,至少有一轴对称或面对称的光强分布。 EMI (电磁干扰):由电气或电子设备造成的电干扰。高频电子设备的干扰等级应服从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 发光:原子、分子或离子由于受能量的激发而产生的某一波长或波长范围内的光辐射,这种光辐射的能量超过了在相同温度下该材料产生的热辐射的能量。 反射:在某一平面上,一定角宽范围内所包含的光强极轴曲线上的矢径长度均大于其最大值的某一特定比例,这种情况定义为光束的发散。注:
8、特定比例一般使用的值为 1/10 (美国) 和 1/2 (欧洲)。 发散也相应的被称作“十分之一峰值发散”或“二分之一峰值发散”。反射率(以前称作反射因子):反射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与入射通量之比。 反射器:利用反射现象来改变光源光通量的空间分布的装置。 泛光照明:为泛光照明设计的投光系统,一般可以投射任何方向并具有防水防风雨结构。 防尘灯具:在灰尘较多的环境下,可以防止具有某些特定属性或特点的灰尘进入其中的灯具。 防喷射灯具:防止来自各个方向水的喷射的灯具。 防水灯具:当浸入水下特定深度时可以经得住水的渗透的灯具,但是不能在水下长久使用。见潜水灯具。 防水滴灯具:当灯具安装在规定工作位置时,可
9、以防止垂直方向上下落的水滴入灯具。 防雨灯具:用于室外能够防止雨水渗透的灯具。 防蒸气灯具:可防止一特定蒸汽或气体进入灯罩的灯具。 放电:在气体或蒸气中,电流在电场的影响下使带电粒子产生和迁移并流经该气体或 蒸气区域的过程。-极:荧光灯中,电极是指发射或吸收电子的金属灯丝。负电极(阴极)产生带负电的自由电子而由正电极(阳极)吸收,并在两极间产生电流和弧光。 放电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气体、金属蒸气或多种气体和蒸气的混合气的放电以得到光输出的光源。 峰值强度:光源或灯具在给定方向上的最大光强。 峰值因子(灯电流峰值因子):灯电流峰值与 RMS(均方根值)或平均工作电流的比值。 辐射:能量以电磁波或
10、粒子的形式进行的发射或转移。 辐射功率:以辐射形式发射、转移,或接收的功率。单位:瓦特,W 辐射能量(Qe,Q):以辐射形式发射、转移,或接收的能量。单位:焦耳,J 辐射效率(e):辐射源发射的辐射通量(功率)与消耗功率之比。 辐照度(Ee , E):在某一指定表面上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单位: W/m2 杆状细胞: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包括能够启动暗视觉过程的光敏色素。杆状细胞可能不参与颜色刺激区分。 感觉色:视觉感觉的一种,观察者可以在具有不同辐射的观察环境中对相同的大小、形状、结构等进行分辨的能力。 感知速度:物体被探测到所需的最小暴露时间的倒数。 高功率因子镇流器:功率因子高于 0
11、.90 的镇流器。 高频工作:一般指电子镇流器以 20 到 60 千赫 (kHz), 即每秒 20000 至 60000 次的工作状态。 高压汞(蒸气)灯:涂或不涂荧光粉的汞蒸气放电灯,其燃点过程中汞蒸汽的分压强为 105 Pa 的量级。例如: HPL 和 HPL-N 型灯。 高压钠(蒸气)灯:燃点过程中钠蒸气的分压强为 104Pa 的量级放电灯。例如, SON 和 SON-T 型灯。 格栅:用半透明或者不透明材料作屏蔽,通过几何设计使之在给定的角度范围内可以隐藏光源。 工作面:定义成平面的参考面,工作在其上进行。 功率因子:电路中的功率与电流、电压均方根的乘积之比。对于正弦波来说,功率因子等
12、于电压、电流位相差的余弦。 光:能够直接引起视觉感的辐射,如可见辐射。 光刺激:进入人眼并产生视觉的可见辐射。 光度测量:根据给定的光效函数,如 V()和 V(),测量辐射量的方法。 光控制器:灯具的一部分,用以控制光源光通量的空间分布。注:实际当中光控制器也相当于一个挡板的作用。 光谱分布:指光度量(光通量,光强等)或辐射度量(辐射功率,辐射强度等)的光谱分布。该分布为波长的函数。注:通常使用相对光谱分布,即光度量或辐射度量的光谱分布由该量的任意比例值表示。 光谱光分布:对辐射而言。用某一光度学量(光通量,光强等)的相对光谱分布对一辐射的光谱特性进行的描述。 光谱亮度效率曲线:该曲线给出 C
13、IE 标准光度测量观察者对决定于波长的单色辐射的相对灵敏度(V)。对于明视觉 - V(l)曲线,对于暗视觉- V(l)曲线 光谱能量分布:对辐射而言。用某一辐射度量(辐射功率,辐射强度等)的相对光谱分布对一辐射的光谱特性进行的描述。 光强(Iv, I):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坎德拉,cd 注:灯具的光强通常由光强曲线或者等光强曲线给出。 光强分布:光源或者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 光强由极坐标或者图表给出,表中的数值为光源在每 1000 流明光通时产生的光强。对于光强非对称分布的情况,可采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光强分布图来表示该灯具的光强分布情况。其中,两平面分
14、别为: 1. 通过灯具纵轴方向的垂直平面。 2. 与以上平面垂直的平面。 注:光强表可用于: 1. 大致描述灯具的光强分布 2. 用以计算各点的照度。 3. 用以计算灯具的亮度分布。 光色:由于物体发光或者镜面反射光线,而使人感知的颜色。单位:流明/瓦,lm/w 光输出比率:在指定的实际测量条件下,灯具出射的总的光通量与光源在没有灯具的条件下出射的总光通之比。 光输出比率:在指定的实际条件下,灯具出射的总光通与裸光源光通的比值。 光束光通量:对于一个投射体而言,光束中 I=1/2Imax(欧洲)或I=1/10Imax(美国)范围内所辐射出的光通量。 光束角:在光束的轴面上,光强值降至其峰值某一
15、比例时所对应的角度。 光束扩展:表示光线在道路上扩展程度的灯具特性。 灯具可分为窄光束,中等光束和宽光束三类。 光束效率:由光束角限定的立体角内辐射出的光通量与裸光源光通量之比。 光通利用率(U):被利用的光通与离开灯具的光通量之比。 光通量(v,):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的总量。单位:流明 lumen, lm 光效:某一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其消耗功率的比值。 光源功率:即光源工作时的输入功率 光致发光:由于吸收光辐射而发光的现象。 光周期:自然界或人造的能够影响生物有机体的亮暗循环。 光檐照明:光源附着于顶棚,并由平行于墙面的面板遮挡的照明系统,其光线分布于垂直墙面上。规则(或镜面)反射:没有漫射
16、的反射,服从几何光学的规律;就像镜面造成的反射。 规则(或直接)传输:没有漫射的传输,服从几何光学的规律。 -环境因子(道路):一定宽度的人行道上的平均照度和与之等宽的车道上的平均照度之比。 黑体(普朗克辐射体):对于不同波长、入射方向或偏振的所有入射光线均完全吸收的热辐射体。 黑体轨迹(普朗克轨迹):色度图上代表不同温度黑体(普朗克辐射体)的色度曲线。 红外辐射:波长大于可见辐射的光辐射。 弧光:电流流经两个电极间的空间所形成的高强度发光放电。 弧光放电(气体或蒸气中):与辉光放电相比,阴极位降相对较低的放电形式。 辉光放电:阴极的二次发射远比热离子发射强得多的放电形式。 混光灯 :泡壳内同
17、时含有高压汞蒸气放电管和白炽灯丝,并以串联方式相连接的光源,如 ML 灯。泡壳可为漫射型或涂以荧光材料。 混合反射:是规则反射与漫反射的混合。 混合透射:规则透射与漫透射的混合。 间接光通:经照明系统中的各反射面反射后到达被照表面的光通量。 间接照明:采用具有一定配光曲线的灯具进行照明,在不考虑工作面边界时使得直接到达工作面的光通不超过总光通的 10%的照明方式。 间距:安装中,两个连续的灯具中心之间的距离。 交错布灯:道路照明布灯方式,此时灯具被轮流安放在车道两侧。 金属卤化物灯:主要由金属混合蒸气(如汞)和各种卤素化合物(如铊,铟,钠的卤化物)受激发而产生辐射的光源。例如:HPI-T 光源
18、 金属蒸气放电灯:与汞蒸气灯、钠蒸气灯等一样,主要由金属蒸气产生光的放电灯。 镜面反射 见反射器:镜面反射见规则反射 镜面反射器:灯具中被设计成利用镜面反射来在所需的方向上反射光源光通量的那部分。 镜面因子(S1 和 S2):表示道路表面镜面反射程度的因子。 局部照明:以较高的照度照亮指定区域,经常用于工作面的照明。 聚光:采用投光器(小型)使发射集中于 20角的光束内。 均匀色度标尺(UCS)图:二维坐标图。其坐标定义使整个色度图上的坐标间距尽可能与同一亮度的颜色刺激的色差步长相等。 开关启动型荧光灯:适用于带有预热电极启动器的电路操作的荧光灯。例如TLD。 可见辐射:可导致视觉感觉的任何辐
19、射。 空间系数(K):代表房间的几何形状,并用于计算利用系数或光通利用率的系数。 注 1:除非另外说明,空间系数由下式给出 K = (l x b)/(h x (l + b) 其中,l 为房间的长度,b 为房间的宽度,h 为工作面之上灯具间的距离。 注 2:顶棚空间指数可用相同的式子运算得出,只是此时 h 为顶棚到灯具的距离。快速启动:通过灯丝被预热使灯点燃的启动方式。 阈值对比:眼睛适应于给定状态的最小可察觉对比。 阈值增量(TI):指示失能眩光受控程度的数字。 冷启动光源(瞬时启动光源,美国):电极无须预热即可启动的放电灯。 利用因子:被利用的光通与灯发射的光通量之比。 立体角:在单位半径的
20、球体中心对球表面上的投影面积所张的角。单位:球面度,s。 亮度:表征某一表面所辐射出光线多少的视觉参量。 亮度(L):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亮度是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单位:cd/m2 亮度产生因子(道路表面):道路照明系统中,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 亮度对比度(c):在视觉区域中,亮度对比度可以用相对亮度的差值表示为: C=(L1-L2)/L2,其中亮度对比的两部分面积大小有所不同: L1 :表示诸如被照物体等很小区域的亮度 L2 :表示诸如背景等较大面积表面的亮度 亮度分布曲线:在垂直平面内表征灯具亮度的曲线,其中将亮度表征为与垂直方向夹角的函数。 亮度减
21、少系数()灯具系数(q)与 cos3g 的乘积,其中 g 为光线入射角。 亮度系数(q):在给定观察方向、给定光线入射方向上,单位照度上的亮度。单位:cd/m2/lx 亮度域值:能够被感知的最小亮度。 磷光:经过激发后因光致发光而产生,并能持续一定时间的光。 流明:光通量的单位,等于光强为 1cd 的均匀光源射入单位立体角中的光通量。 流明/瓦 见 光效() 卤素灯:含有钨灯丝和少量卤素的充气灯。 卤钨灯:含有卤素或卤素化合物的充气钨丝灯泡。 漫反射:宏观角上来说是没有规则透射的那种透射。 漫射(散射):光束被某一表面或介质改变为多种方向,而不改变其单色光的频率时,所发生的空间光分布的改变。
22、漫射体:依靠漫射现象改变辐射空间分布的器件。 漫射照明:工作面或被照物体上不存在明显来自于从某一特定方向上的光线的照明方式。 漫透射:宏观角上来说是没有规则透射的那种透射 明视觉:眼睛适应于至少为几坎德拉每平方米亮度时的视觉。明视觉主要由锥状细胞来调节。 抛光(用于道路照明):指示光线在道路纵向方向上被抛出的程度的灯具属性。灯具可分为短抛光,中抛光和长抛光三类。 频闪:对亮度或颜色变化的察觉。 频闪观测效应:观测者观察某一运动时,由于该效应的存在,将获得不同于速度真实值的感觉。由于来自于工作在 50 赫兹供电下的荧光灯的光线的存在,频闪观测效应导致对运动的错误观测。由电子镇流器驱动的荧光灯不产
23、生此效应。由于使用高频,电子镇流器产生均匀的光通值。 平方反比定律:是表示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此处平方反比定律是表示:在光源与被照点之间连线垂直的平面上,照度和光源与平面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E=I/d2 平均亮度系数(Q0):道路表面亮度因数 q 定义为在指定的入射方向立体角内亮度的平均值。 平均照度(Eav):指定表面上照度的平均值。 普朗克辐射体(黑体):对于所有入射辐射,无论波长、方向或者偏振情况如何,均完全吸收的热辐射体。在给定温度下,对于所有波长和入射方向黑体辐射功率最大。 普朗克轨迹(黑体轨迹):色度图中,表征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色坐标的点的轨迹。 启动电流
24、:出现在镇流器的瞬时启动过程中,通常持续 5-10 毫秒,主要取决于镇流器的电路设计。 启动器:用于启动放电灯的装置。该装置提供电极必需的预热,并且与镇流器一起产生电压波峰。 启动时间:镇流器使灯启动并使其稳定工作所需的时间。根据该时间可区分热(有预热)启动和冷(无预热)启动设计。冷启动设计具有快速启动的优势,适用于工作时间长且开关循环次数少的情况,如商店中。热启动电子镇流器启动时间长(最长达 2 秒),但是适用于频繁开关的应用。 启动装置(也叫触发器):提供启动放电所需条件的电子装置。潜水灯具:可在特定深度的水下无限期的潜水使用的灯具。见防水灯具。 倾斜角:灯具相对水平方向向上倾斜的角度。
25、球面度(s):立体角的国际单位,为在球体中心对球面上数值上等于球半径平方的面积所张的角。 区域光通图:灯具或灯的光通分布的表示图,图中给出在锥体内发射的光通随该锥体半顶角的变化。 穹顶照明:光源由窄板或凹槽遮挡的照明系统,其光线分布于顶棚和墙的上部。 热辐射:1.产生于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热扰动也就是加热的辐射能量的发射过程。 2.该过程发射的辐射。 入射光的余弦定律:平面上某一点的照度与入射角(入射光线的方向与平面法线的夹角)的余弦成正比。E = (I/d2).cosa 色表:人眼通过对某一光源进行的观察所产生的对其颜色的印象。 色调:某一区域显现出来的与红、绿、蓝或某种组合色相
26、近的视觉感觉特性。 色度:可由色度坐标或结合其主要(或补充)波长和相应的激发纯度来定义的色刺激值。 色度图:将色刺激值和各色度值结果相结合的平面图,色度值可由图上单一的点来明确表示。 色散: 1在介质中传播的单色光改变其传输速度的现象,并由该辐射的频率所决定的。2这种现象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色温:待测灯与黑体的辐射具有相同的色度值时,该黑体所具有的温度。单位:开尔文,K。 上部下部(光)通量:对光源而言。高于低于通过光源的水平面而发射的光通量。注:重要的是该平面应在每种情况下特别指定。 射频干扰(RFT):一种可以在空气中辐射的电磁干扰。服从 FCC 或 IEC 规则。应在选择用于无线遥测设备
27、的镇流器时给予考虑。这些设备包括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袖珍电话,医疗设备等 失能眩光:破坏被照对象的视觉效果,而不一定会引起不适的眩光。 适应(眼睛) 1视觉系统的状态随亮度或其色刺激值进行调节的过程。 2该调节过程的最终状态。 适应性调节(眼睛):眼睛一般自发性进行的焦距调节,以在不同距离上获得最大的视觉灵敏度。 视场:对单眼或双眼而言。当单眼或双眼注视正前方物体时物体能够被察别的空间角度扩展。该场可以是单眼的或双眼的。 视角:在观察点对观察物体所张的立体角。 视觉表现:在视觉任务的表现中对视觉系统的定量评估。 视觉可靠性:对驾车者而言。驾车者或多或少由潜意识持续选择或处理呈现给他的视觉信
28、息的能力,这些信息是驾车者安全控制车辆所必需的。 视觉舒适:由视觉环境产生的视觉满意程度。 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的某些部分组成的一组结构,它可以将光刺激转化成复杂的神经刺激,其主观相关为视觉感知。 视觉引导: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清晰、及时、易辨别的前方道路情况的方法的总称。视锐度;视觉锐利度 1.定性:区分非常接近的物体的能力。 2.定量:眼睛刚好区分两个临近物体(点或线)间角度值(通常以弧度的分值为单位)的倒数。 视网膜:眼睛后部对光刺激敏感的薄膜,包括感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和将刺激传输到视神经的神经细胞。 输入电压:由电源或输电线输入到包括镇流器的电压。 输入功率:由光源镇流
29、器或系统消耗的功率,主要取决于镇流器因子,通常降低输入功率将导致光输出下降。 衰减因子(现改为维护因子):与维护因子同义。 瞬时启动:采用输入高电压方法启动光源而无需预热灯丝。 调光器:安置在电路中以改变照明系统中光源光通量输出的装置。 特定灯具指数(SLI):表示灯具眩光控制容易程度的量。 停车距离:当某一车辆须要停车时,从驾驶员意识到须要停车的瞬间位置起到车辆最终停下的位置总共所行驶的距离。 投光灯具:在限定的立体角内采用反射或折射法提高光强的灯具。 投影面积:在灯具的某一方向上,发光面在垂直于该方向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面积。 透过率(以前称作传输因子):透过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与入射通量之比
30、。 透镜盘:由一个或多个圆柱形菲涅尔透镜组成的折射系统。 透明媒质:主要通过规则传输来传播可见辐射的媒质,通常在感兴趣的光谱范围之内具有高规则透过率。 涂有反射材料的光源:灯泡壳的一部分涂以漫射或镜面反射材料以控制光线。例如:HPL-R,MLR,和TLD 灯。 V(l)曲线:暗视觉的光谱光效曲线。 V(l)曲线:明视觉的光谱光效曲线。 维持照度:灯具在维护周期末期在参考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注:维持照度是照度衰减所允许的最自小值。 维护系数:在相同情况下,照明系统经过一段使用时间后在工作面上的照度,与新的照明系统在该工作面上的照度之比。注:推荐使用维护系数,而不鼓励使用光衰因子。 维护照度:在一次
31、安装的维护周期内相关面积上的平均照度。 无极感应灯:基于低气压汞蒸汽灯原理设计,但是没有电极,在放电器件中,气体的电离靠高频电磁场的感应产生。 物体颜色:自发光或者非自发光的物体显现出来的颜色。 帷幔(或窗帘盒)照明:由在窗户顶部被与墙面平行的挡板遮蔽的光源组成的照明系统。 吸收:辐射能量通过与某物质的作用而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 吸收率(以前称作吸收因子):吸收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与入射通量之比。 下照光(下照灯具):光线集中的小型灯具,通常安置于顶棚上凹槽内的灯具。 显色性:某物体在某发光体照射下的颜色效果与该物体在标准发光体下的颜色效果进行比较后所得到的评价。 显色指数(Ra):表征在特定
32、条件下,经某光源照射的物体所产生的心理感官颜色与该物体在标准光源照射下的心理颜色相符合的程度的参数。 相对布灯:在道路两侧相对放置灯具的布灯方式。 相关色温:在特定条件下,亮度相同时,普朗克辐射体的感官颜色与给定的刺激值最为接近,则此时普朗克辐射体的温度被定义为相关色温。单位:开尔文,K。 相互反射:在几个反射面之间对辐射进行相互反射的现象。 向上向下光输出比(灯具效率):高于低于通过光源的水平面而发射的光通量与裸光源的总通亮之比。 小范围照明:对于指定视觉任务进行照明,与整体照明分开控制。注:该照明经常应用于诸如桌面等较小表面的照明。 效率见光效 谐波:谐波为所有为基波频率(50/60HZ)
33、整倍数的谐波电流的总和,它是电流的一部分(见谐波畸变)。 谐波畸变:由基本频率的整数倍(谐波)引起的交流波形畸变。在四线三相系统中奇数的三倍谐波(如三次,九次等)会导致中线上的大电流。修正镜面系数(S1):表征湿滑路面镜面反射程度的指标。 悬挂布灯:灯具在横跨电线的方向上被悬挂于车道之上的道路照明布灯方式。 悬挂灯具:带有绳索、链条和管子等附件的灯具,可以安装在天棚或其他支撑物上。 悬挂距离:灯具中心垂线与马路边缘的水平距离。 悬挂式灯具:利用电缆进行悬挂的灯具,其主光轴与道路主轴成直角。 旋转对称光强分布:对一光源,光强分布可以由一极坐标光强曲线绕与其在同一平面内的一根轴旋转来得到。 眩光:
34、由于亮度分布或范围的不合理分配或空间或时间上的强烈反差,而引起的不舒适视觉条件或观察能力的下降。 眩光的控制:由特定的灯具系数(SLI)决定的灯具属性,以描述眩光控制的等级。灯具被分为有限控制、适度控制或紧密控制三类。 眩光控制等级:代表对不舒适眩光进行控制的等级号码。 溢出光:对泛光灯而言。投射在光束之外的散射光。 隐藏式灯具:灯具被安装于顶棚之上或者安装于墙或其他表面之后,以使灯具的视觉突出不明显。 应急照明:正常照明中断时所使用的照明方式。 荧光:受激后持续时间很短的光致发光。 荧光灯:低压汞放电灯。其中大部分可见光线是由放电辐出的紫外线激发荧光材料涂层的发射得到。注:该名词最常用于低压
35、管型荧光灯,例如:“TL”,“TL”D,“TL”E 型灯。 荧光汞灯:一种高压汞灯,其中一部分光由汞蒸气辐出,另一部分由放电辐出的紫外线激发后的荧光材料涂层发射得到,该荧光材料涂层位于外泡壳的内表面。预热光源(快启动光源):以预热电极方式来启动的热阴极光源 增强安全型灯具:有爆炸危险时,可满足适合规定要求的密封灯具。 照度 (E):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 单位:lux,lx (勒克斯) 注:被照表面的方向需注明。如:表面方向为水平或垂直时,可以分别得到水平照度或垂直照度。 照度均匀比:对给定平面而言。照度在平面上的变化的量度,有两种表示方式 1.照度最小值与照度最大
36、值之比。 2.照度最小值与照度平均之值比。 注:一些国家使用以上比值的倒数,其值大于 1。 照明:对屏幕、物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照射,使之可见的过程。 照明: 由热辐射产生光辐射(见白炽灯照明) 照明环境:考虑到生理和心理效果在内的照明。 罩纱亮度见等效罩纱亮度:遮光板见格栅 折射:当辐射通过光学异性的界面,或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速度的改变而导致的辐射传播方向的改变。 折射光栅:主要依靠折射现象进行屏蔽的光栅。注:折射光栅同时被用作光控制器。 折射器:利用折射现象来改变光源光通量的空间分布的装置。 镇流器:与放电灯结合使用,并帮助其进行启动和/或使放电电流保持稳定的装置。 镇流器损
37、耗:输入到镇流器中却未能转化成光源能量的那部分功率。镇流器损耗是由其热损失引起的。 镇流器因子(BF):光源分别配用商用镇流器和实验室基准镇流器所测得的光通量之比。镇流因子为 0.90 表示配用此镇流器的光源所产生的光通为该光源配用符合 ANSI C82.2 或 IEC82 标准的基准镇流器所产生光通的 90%。 镇流器噪声:由电感镇流器中铁芯片的震动所产生的声音。由于电子镇流器不使用大体积的迭片线圈,所以其工作时的噪音较低。 直射比:在室内照明系统中,工作面上的直射光通与系统所有向下辐射的光通之比。 直射光通:由照明系统直射到某表面上的光通。 直射照明:在假定为面积无限大的平面上,有 90%
38、至 100%的辐射光通以直射的方式到达该平面的照明方式。 中间视觉:介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之间的视觉。 中心布灯见中央隔离带布灯:中央隔离带布灯:灯具被安放在沿双通道的中央隔离带的 T 形杆上的道路照明布灯方式。 轴向光束:立体角中心处,光强为照明最大值的 90%范围内的出射光束。 装饰板:嵌入式或穹形装修材料板。 锥状细胞(位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可引发明视觉过程的光感色素的感光细胞。 紫外辐射:波长小于可见辐射波长的光辐射。 总均匀度:路面上的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之比。 纵向均匀度(U1):通过观察点,且与道路平行的方向上,亮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重要照明术语解析和其它所有科技行业一样,照
39、明行业也有其专业术语。这些特殊的用语和概念可以明确定义光源和灯具的特征,并使测量单位标准化,下面是对其中最重要的术语的说明。常用照明术语光通量: 符号 ,单位 流明 Lm, 说明 发光体每秒种所发出的光量之总和,即光通量光强:符号 I,单位 坎德拉 cd,说明 发光体在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通量照度:符号 E,单位 勒克斯 Lm/m2,说明 发光体照射在被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亮度:符号 L,单位 尼脱 cd/m2,说明 发光体在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单位面积内的光通量光效:单位 每瓦流明 Lm/w,说明 电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光的能力,以发出的光通量除以耗电量来表示平均寿命:单位 小时,说
40、明 指一批灯泡至百分之五十的数量损坏时的小时数经济寿命:单位 小时,说明 在同时考虑灯泡的损坏以及光束输出衰减的状况下,其综合光束输出减至一特定的小时数。此比例用于室外的光源为百分之七十,用于室内的光源如日光灯则为百分之八十。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 3300K 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 3000-5000K 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 5000K 以上有冷的感觉。不同光源的不同光色组成最佳环境,如表:QUOTE: 色温5000k: 光色为清凉型(带蓝的白色),冷的气氛效果; 色温在
41、3300-5000K:光色为 中间(白) ,爽快的气氛效果; 色温3300K:光色为 温暖(带红的白色) ,稳重的气氛效果a. 色温与亮度 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气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 b. 光色的对比 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是由显色指数来表明,它表示物体在光下颜色比基准光(太阳光)照明时颜色的偏离能较全面反映光源的颜色特性。显色分两种 忠实显色:能正确表现物质本来的颜色需使用显色指数(Ra)高的光源,其数值接近 100
42、,显色性最好。 效果显色:要鲜明地强调特定色彩,表现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法来加强显色效果。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能使红色更鲜艳;采用中色温光源照射,使蓝色具有清凉感; 采用高色温光源照射,使物体有冷的感觉。光线和辐射 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眼看见的那部份光谱。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 360 到 830nm 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份。温度远远高于 50Hz 工作时的温度,从而产生更高色温的白色色表和更好的显色性。光通量 单位:流明lm 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的能量之总和即为光通量()。光强 l 单位:坎德拉cd 一般来讲,光线都是向不同方向发射的,并
43、且强度各异。可见光在某一特定方向角内所发射的强度就叫做光强(l)。光强分布图光强(l)是指在某一特定方向角(w)内所发射的光通量()照度 E 单位:勒克司lx 照度(E)是光通量与被照射面积之间的比例系数。 1 lx 即指 1 lm 的光通量平均分布在面积 lm2 平面上的明亮度。辉度 L 单位:坎德拉/平方米cd/m2 辉度(L) 是表示眼睛从某一方向所看到物体反射光的强度。光效 单位:流明每瓦lm/W 光效是指电能转换成光能的效率。色温 单位:开尔文K 当光源所发出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
44、红色的成份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 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 6000K。光色 光色实际上就是色温.大至分三大类: 暖色3300K 中间色 3300 至 5000K 由于光线中光谱的组成有差别,因此即使光色相同,灯的显色性也可能不同。灯具效率 灯具效率(也叫光输出系数)是衡量灯具利用能量效率的重要标准,它是灯具输出的光能量与灯具内光源输出的光能量之间的比例。关于室内人造光线照明的详细资料,请查阅 DIN5035 标准。显色性 原则上,人造光线应与自然光线相同,使人的肉眼能正确辨别事物的颜色,当然,这要根据照明的位置和目的而定。 光源对于物体颜色呈现的
45、程度称为显色性。通常叫做“显色指数“(Ra). 显色性是指事物的真实颜色(其自身的色泽)与某一标准光源下所显示的颜色关系。Ra 值的确定,是将 DIN6169 标准中定义的 8 种测试颜色在标准光源和被测试光源下做比较,色差越小则表明被测光源颜色的显色性越好。Ra 值为 100的光源表示,事物在其灯光下显示出来的颜色与在标准光源下一致。标准色度分布图从色度图中精选部分所显示的普朗刻曲线LUMILUX?三基色荧光灯日光色光谱分面图照明术语解析1、 光( light)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 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
46、眼看见的那部份光谱。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 360 到 830nm 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份。温度远远高于 50Hz 工作时的温度,从而产生更高色温的白色色表和更好的显色性。 2、 光通量(光束) (luminous flux ) 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的能量之和即为光通量。 一般情况下,同类型的灯的功率越高,光通量也越大。 例如:一只 40W 的普通白炽灯的光通量为 350-470lm,而一只 40W 的普通直管形荧光灯的光通量为 2800lm 左右,为白炽灯的 6-8 倍。 3、 照 度 (illuminance) 单位被照面上接收到的光通量称为照度。如果每平方米被照面上接收
47、到的光通量为 1(1m),则照度为 1(1x)。单位:勒克斯(1x)。 1 勒克斯(1x)相当于被照面上光通量为 1 流明(1m)时的照度。夏季阳光强烈的中午地面照度约 5000 1x,冬天晴天时地面照度约为 2000 1x,晴朗的月夜地面照度约 0.2 1x。 4、 亮 度 ( luminance) 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亮度是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如果我们把每一物体都视为光源的话,那么亮度就是描述光源光亮的程度,而照度正好是把每一物体都作为被照物体,用一块木板来举例说明,当一定光束照到木板时我们讲木板有多少照度,然后木板将多少光束反射到人眼,就称为木板的多少
48、亮度,那么有如下式子:亮度等于照度乘以反射率。 在同一房间同一位置一块白布和一块黑布的照度是相同的,而亮度是不同的。 5、 光 效 (luminous efficacy of light source) 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瓦)的比值,称为该光源的光效。 单位:流明 /瓦(lm/W) 6、 色 温 (CT-color temperature) 当 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用绝对温度 K(kelvim)表示。 黑体辐射理论是建立在热辐射基础上的,所以白炽灯一类的热辐射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与黑体在可见区的光谱功率分
49、布比较接近,都是连续光谱,用色温的概念完全可以描述这类光源的颜色特性。 7、 相关色温 ( CCT-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单位为 K。 由于气体放电光源一般为非连续光谱,与黑体辐射的连续光谱不能完全吻合,所以都采用相关色温来近似描述其颜色特性。 色温(或相关色温)在 3300K 以下的光源,颜色偏红,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色温超过5300K 时,颜色偏兰,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通常气温较高的地区,人们多采用色温高于 4000K 的光源,而气温较低的地区则多用 4000K 以下的光源。 8、 显色指数 ( Ra-color rendering index) 太阳光和白炽灯均辐射连续光谱,在可见光的波长( 380nm-760nm)范围内,包含着红、橙、黄、绿、青、兰、紫等各种色光。物体在太阳光和白炽灯的照射下,显示出它的真实颜色,但当物体在非连续光谱的气体放电灯的照射下,颜色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我们把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的呈现程度称为光源的显色性。 为了对光源的显色性进行定量的评价,引入显色指数的概念。以标准光源为准,将其显色指数定为 100,其余光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