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史记》中的人物塑造.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289783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史记》中的人物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史记》中的人物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史记》中的人物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史记》中的人物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史记中的人物塑造 【摘要】:中国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五是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关键词:传记文学;史记;人物描写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的

2、学习典范,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的人物描述,开拓了我国传记文学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 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五、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一、

3、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传记文学的写人,只有打上时代的烙印,才显得深刻丰满。 史记中的伍子胥,作者就是把他放在吴越之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来展示他的激昂形象。他不怕背不忠不孝的罪名,借吴兵报父兄之仇,鞭楚平王之尸。当伍子胥在吴国受谗言陷害,被赐死的时候,他再一次发出了复仇的抗争。他仰天叹呼,数落吴王夫差的背德,“听谀臣言以杀长者”,这和写项羽抗争“天亡我”是一个笔法。不同的是伍子胥不是把头颅砍下来送给敌将,而是告诉家人,“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扶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说完伍子胥也自刎而死。同一死法而艺术形象截然相反。伍子胥喷发的是复仇的火焰,即使死了也要看到吴国的覆灭。他

4、预言,墓上梓材成器之时,就是吴国灭亡之日。伍子胥的悲剧结局和语言特色十分切合伍子胥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其本人的性格特征。作者所要揭示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尊严高于一切的信念。司马迁通过伍子胥形象的塑造,使叛逆精神得到了最崇高的艺术再现。史记中的项羽,作者就是把他放在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来刻画的。项羽在那个用拳头说话的时代,不学书,去学剑,又不成,认为剑一人敌不足学,要学万人敌的兵法。他凭八尺之躯,扛鼎的力气,斩尉起义,带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钜鹿鏖战,一举消灭暴秦的生力军,分封诸侯,自号霸王,他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地道的英雄好汉。他与刘邦争天下“愿与汉王决雌雄”。只要他出马,敌人眼不敢视,

5、手不敢发,千人皆废,即使到了末路,仍突围斩将、刈旗。告别爱姬、赠乌骓,直到把头颅交给朋友领赏。项羽从 24 岁起事到 31 岁乌江自刎,正是那个狂飚式的时代象征。“驰骋、冲决、豪气、追求无限、苦闷、深情,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共同情调。”项羽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舞台上表演,才显示出虎虎生气,展示出一个失败的英雄本色。二、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如果说时代是一个大舞台,那么场面就是人物展示形象的小舞台,司马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原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他有智有勇,能言善辩,且热爱国家,不畏强暴。在史记中, “完壁归赵”一节最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秦王提出以十五

6、城易璧后,赵国君臣陷入了“予”与“勿予”的矛盾之中,而蔺相如一出场几句话,就把“予”和“勿予”的利害分析得清清楚楚,并自愿出使,保证“臣请完璧归赵” ,何等智慧,何等胆略! 到了秦廷,他先是礼貌地把璧给秦王,其实这是他捕捉住了秦仗势骗璧的心理而故意为之的。秦王见他如此,果然赶快“辞谢, 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这当然骗不过他,他假装受骗,暗中派人送回璧, 自己却勇敢地留下。在秦设九宾之礼准备受璧时,他出人意料地告诉秦国,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为暗中送璧回国提出了有力的理由。接着又表面 大王遣一 介之使至赵,赵立送璧来,秦选割十五部予赵,赵岂敢留璧

7、得罪于大王乎” ,不得不让人心服口服!最后坦然表示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事已至此,秦王又能奈何?结果“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蔺相如“毕礼而归” 。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蔺相如镇定自若,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讽刺了秦王的贪婪。紧张的行动场面使蔺相如的冷静、机智和勇敢怀一一凸现。史记写荆轲刺秦王的场面同样令人惊心动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 、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

8、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锯以骂”这里肉搏惶急的场面,语言急促,气氛热烈,在一片慌乱情急的场景描写中,刻画出了荆轲深入虎穴,视死如归的孤胆英雄形象。试想,若没有了这样的场面描写,荆轲的英雄豪气,壮士雄姿是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三、用典型的细节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描写.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9、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所谓“于细节中见精神。 “而司马迁就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史记的项羽形象就是最好的体现。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项羽被刘邦逼至绝境。项羽“自度不得脱” ,对仅存的二十名骑兵说:“此天下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但同时又对天的给定性发出了挑战,他重排阵式,再度冲锋,斩将刈旗。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 “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项羽的“大呼” 、 “瞠目而叱” 、 “斩” 、“杀”等神态动作写出了项羽

10、的勇敢善战、气势压人。而当乌江亭长劝他“急渡”时,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发出了勇者豪迈的笑,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一笑,是高傲,是不可战胜的韧性,是不与现实调和的霸气。一笑,自刎而死,何等壮烈、威严。作者用这一个“笑”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代英豪临死前的风姿。项羽死前又一次强调“天亡我” ,而非“战之罪” ,这自然是他凭一己私智征服天下而失败的症结所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传神,逼真,项羽以豪迈的意志、骄傲的尊严、无畏的勇气超越了到来的及未来的悲剧。诸如此类典型的细节描写,在史记人物传记中比比皆是。 史记陈涉世家写陈胜躬耕于垄上嗟叹的细节,是为大泽乡揭竿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史记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

11、上老人进履的细节,突出了张良所以能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修养和心计;史记陈丞相世家写陈平为乡党均分社肉的细节,表现出陈平的干练之才;史记李斯列传写李斯见鼠而叹,表现出了李斯志在窃取高官厚禄的精神世界。司马迁正是用这种细节描写的手法,才使人物形神毕肖的,有许多人物,也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故事才借以流传后世,成为人们的佳话。四、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记文学写作的成功与否,全在于语言的运用,而个性化的语言最能表现传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史记作为传记文学的典范,不仅叙述语言简洁,而且精心锤炼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善于用人物对话去表现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心理、神态和身份,很好地表现

12、了人物性格特征,为传记文学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毛遂,原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秦围邯郸,赵国危在旦夕。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万军队,唯一的希望是外来援助。于是平原君欲合纵于楚,下定决心要“歃血于华屋之下” 。本想从数千门客中取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 ,却仅得十九人, “余无可取者” 。这时毛遂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说明自己并非无能,而是“未处囊中” ,使平原君口服而让其成行,其余十九人则是“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似乎等着看他的笑话。 “得毛遂比至楚, 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则说明毛遂的才能的确出众。 到了楚国, 先介绍会盟情况, “日出而言之, 日中而不决” ,

13、平时藐视毛遂的十九人说“ 先生上” ,既说明了他们的一筹莫展,也说明他们想看看毛遂有什么本事。毛遂挥剑而上,首先质问楚王:“从之利害,两言两决耳,今日出而言之, 日中而不决,何也?”足见他的聪明和外交才华。从一门客身份,本是无权与楚王对话,直接责问,自是无礼,所以他说得较含蓄,但言外之意甚是明显。而楚王不假思索地质问“客何为者” ,并叱之:“胡不下?吾乃与尔君言,汝何为者? ,此语一出,反被毛遂抓住把柄:“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按剑而前, 十步之内,王不得持楚国之众也 ,足见他的胆量。列举“汤以七十里之地王灭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说明实力也必须以正义为后盾才

14、能秦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继而历数强大的楚国,三战而受制于秦,这种百世之怨,赵国也感羞愧,楚王却“弗知恶焉” ,激起了楚王对秦国的仇怨。 最后晓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一席话说得楚王“唯、唯” ,当即承诺合纵。毛遂以辞折服楚王的过程,是最能反映毛遂性格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他示之以威,责之以礼,明之以理, 晓之以义,请之以利,充分表现了毛遂出众的胆量、见识和辩才。司马迁用人物个性化语言来摹写人物,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活泼,真实感人,人物的个性十分鲜明突出。五、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侧面描写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简洁精炼;在艺术效果上能达到韵味无穷,流传不衰的功效

15、.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也采用了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如李将军列传中的几段。 “广居右北军,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避之数里,不敢入右北军” ,通过匈奴的反应来反衬出李广的影响力,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而当李广引刀自颈时,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足见李广深受爱戴,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李广的高尚品质。这样的侧描写比平板式的说明论述更具人情味,更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酷吏列传还描述了酷吏们屠杀人民的罪行。义纵任襄太守时,一日竞“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王温舒任河内太守时,捕郡中“豪猾

16、”,连坐千余家;二三日内,大举屠杀,“至流血十余里”。汉朝惯例,春天不杀人,王温舒顿足日:“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作者在写这群酷吏时每每指出“上以为能”,从侧面反映了汉武帝的残暴。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对我国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史记写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各种人物立传,不仅写帝王将相,也写下层小人物,史记形成的优良的传记文学传统,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至今仍可视为传记文学写作的典范。参考文献: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李长元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上海:三联书店,19849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司马迁 史记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