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197924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戏剧表演)论 文 题 目: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 院 ( 系 ) :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戏剧系 专 业:表演 班 级:07 表演二班 学 号:200708124014 论 文 作 者 :贾彤彤 指 导 教 师 :杞嵘 刘秀丽 2011 年 5 月 23 日浅谈演员的人物塑造摘 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与角色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赖而存在。正确地把握一个角色的心理,需要演员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最重要的就在于演员的生活积累。本文主要从演员与其塑造人物的关系、人物形象塑造对演员表演的重要作用、有效塑造人物形象途径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人物塑造的问题,以求揭示出塑造人物的

2、艺术个性。关键词:演员 人物形象 塑造前 言演员是一种非常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表演是一门需要凭敏锐的感觉来进行创作的艺术。目前,许多人对演员这个职业和演员在影视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是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的。人们一般都错误的认为演员的成功不需要天分、不需要准备、不需要努力和勤奋。实际上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演员在舞台上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无一不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的结果。他们为之勤奋地工作,用心地揣摩,专业地表演,最终才能够成功塑造出舞台和银幕上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一、演员与其所塑造的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和工具,这是演员的基本特征。演员的任务是塑造个性鲜明的、生动真实的、

3、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个演员的一生中要扮演很多人物形象,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可谓无所不有。也许今天扮演乞丐,明天扮演皇帝;今天是叛徒,明天就成了英雄。这些角色的性格,有的也许与演员相近,有的则相反。可能演员的性格外向而角色偏内向,演员本性好静而角色却是好动的,这就要演员以自己的形体、心灵去塑造这些角色。“我”与“他”完全不同,但“我”偏要去演“他”,从这个意义讲,演员的创作不应该是自我表现,而总是在塑造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是很不相同的另一个任务,一个特定的角色,这便是演员与角色的矛盾。演员与角色又应该是统一的,因而演员在塑造人物时,需要努力寻找与角色相适应的性格特征,深刻体验角色的精神生活,由

4、内到外、由外到内地反复体验,使自己的心与角色的心零距离接触,在自己身上建立起角色的自我感觉,这样演员才能以角色的心态生活在规定情景当中,说角色的话,做角色的事,即“我”就是“他”,这时“我”与“他”,演员与角色也就统一起来了。演员只有完成从“我”走向角色这一过程,最终与角色统一起来,才能塑造出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演员与角色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演员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要用心灵去感受,用形体与声音去体现,也就是说角色要依赖演员去体现;反之,演员也离不开角色,一切的创造都要以角色为本,不断了解角色的情感,揣摩“他”的音容笑貌,更不能离开“他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因此,演员与角色是矛盾对立的统一

5、体,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着的。二、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理解人物,就是去测定人物思想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微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文字深层的意思。理解人物首先要抓住人物性格的基调,性格基调即人物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点。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从人物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索。体现人物,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把人物演出来,就是找到足以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地再现这个形

6、式,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首先要研究角色,分析他,留心倾听作者给他的语言,进入他的生活,体验他的感情和思想,并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再通过形体、声音等把这种思想和感情表现出来。同时,演员又要有高度的控制力。仅仅自己有所感受是不够的,他必须使别人有所感受,如果不运用“控制”,就办不到这一点。演员在哭或笑,而同时也在分析笑声和眼泪,以便使它更有力地影响要感动的那些人的心。表演是在演员意识控制下进行的。许多演员谈到,如果演员到了完全忘我的境地,也就难以演下去了。戏剧表演要情动于衷而形于外,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为了达到表演的丰满、真实,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说内在情感要通过外部动作表露出来,外部动作

7、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关联的。内在情感能激发产生相应的外部动作,而外部动作也能反过来激发产生相应的内在情感,体验和表现是不可分割的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真正好的表演,是演员每时每刻都在人物的感情之中,我们叫它真实感,同时又经常在演员的理智控制之下,我们称之为表现力。成功的表演就是充满表现力的真实感的表演。三、有效塑造人物形象途径在表演艺术中,要想成功地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不是仅有俊俏的外形就可以的。外形条件只是塑造人物的基础,但不是必要条件。如今的影视作品灿若繁星,其中的人物更是不胜枚举,但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就屈指可数了。要想有效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可以

8、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演员与角色的统一演员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不论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心态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演员塑造人物实际上就是缩短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使二者融为一体,在解决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它是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并非让演员脱胎换骨变成角色。因此,创作中演员要从自我出发,寻找自我身上与角色相近的东西与相似的情感,加以扩大,并设法抑制与角色相反的东西。应通过演员的身心、情感、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完美形象。同时又要以角色为规范、为目的去进行化身与塑造。而这种塑造是以自我为基点。即已角色为

9、目的,必须从自我出发,对角色经过由外到内、从内到外的分析研究、体验、想象、创作,并从自我身上去开掘角色,从而达到化身的境地。二、演员与角色这一对矛盾中,演员是起到主导作用的,作为艺术家的演员是角色的灵魂。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过程是由我(演员)来统一的,是我改变了我的一切,而我又按照角色的一切体现出来。(二)用细节雕琢人物细节在辞海里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的描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生活中的细节无处不在,比如女孩照镜时会捋捋头发,人们惊恐时会张大嘴巴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但是却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同样,表演中的细节也能使

10、人物更加真实,例如:一个小偷通常会有鬼鬼祟祟的眼神,乞丐会设计一个捉虱子的动作。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但是可以大大增加人物的真实感,让观众认为你演的就是“他”。通过我在与单身女人共度除夕中对“毛毛”的扮演中,我就通过了一些小细节来辅助完成人物,比如,毛毛再思考问题时不经意间的一个挠头动作就能体现出毛毛的一些稚气。(三)从生活中寻找角色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生活为源泉的,如舞蹈、京剧等都是对生活的反映,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和再创造出来的。唯独表演艺术是最贴近生活的表演,是直接运用生活的语言来塑造人物的。它的重要技巧就是对生活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以及用生活本身的形态去反映生活。所以,对

11、演员来说首先要从生活中寻找角色的影子。比如:我们曾出演的作品命运的捉弄蒸的舒服,在演出完之后,很多观众记得我们几个出演的几个小人物,戏份不多,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些观众连我们的台词都能记住。这是我们第一次出演外国戏,“米哈伊尔”这个角色虽然只是配角,就两场戏,但是排练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几个人物一出场就赤裸着上身和朋友再澡堂里喝酒来迎接新年。其中有一个朋友一会要去莫斯科,而另一个朋友要早点回家。可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几个人都喝多了,以至于出现了差错,去机场把人给送错了。从而使整个故事得以展开。当时正确找到醉酒的状态是重点,要真实,既要把醉酒的状态真实的表现出来,又不能演的过了

12、。为了找准不同程度醉酒的感觉,我曾特别注意人们醉酒后的状态。并且邀请朋友大喝几次,借此观察他们醉酒后的状态,从而让自己体会到一群醉汉在一起时的真实状态。 演员扮演人物,演的是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源。不同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行为特点,这些行为特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比如演员饰演一个老年人,这是和演青年人是不同的。首先要从生活中观察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年纪大的人一般动作比较缓慢,不像年轻人那样利索,第二点,老年人在看东西时,尤其是读书读报时眼睛是有些咪的,并且头向前探。第三点就是,年纪大的人走路的姿势是有些驼背,不像年轻人那样挺拔,而且腿有些弯曲

13、。第四点,声音的不同,年纪大的人声音会显得有些厚实,说话的语速也比较慢。”所以,演员要塑造好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就要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角色的影子。(四)巧妙的动作设计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通过无数个动作来完成的,这些动作主要包括形体的动作、语言的动作和表情的动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即使做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动作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积累的经验不同,形成的习惯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千差万别的独特行为风格。演员要想塑造好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就要深入了解领会各种人物角色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剧本只能给演员一个总体的描述,但是当需要具体到这个人物是

14、怎么说话的、其行为动作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等问题时,剧本却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轮廓,要完成从这个轮廓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跨越,就给演员留下足够的创作空间和发挥余地了。动作的设计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我在塑造很多人物形象时,就是靠观察生活,模仿他们的外部动作,找到这些外部动作的生活根据,先从外形上缩短和角色间的距离,然后再根据剧情需要,为角色设计动作。在人物的语言设计上,我曾在雷雨中对“周冲”的塑造中下了功夫,周公馆中最快乐,最天真纯洁的孩子就是周冲,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无知但是有憧憬,有稚气又有爱。这么一个人物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语气,语调,音高又是什么样的?为此我观察了大量的

15、视频资料,分析了众多演员对“周冲”的塑造。并且通过和表弟的沟通以及对台词,从而让我在表弟身上学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状态。这样一来我就进一步掌握了“周冲”的语言基调,通过自己对台词的处理再加上对语言基调的把握,最终让我在对“周冲”这一人物塑造更完善了一步。演员的表演创作最终是要通过形体、语言、表情等动作来完成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深刻理解剧中人物角色之后,如果再根据特定的情境为人物巧妙地设计一些特别的动作,能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五)找准角色的性格基调不同类型角色的性格特征是不同的,表演的最终任务就是要求演员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指出:“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

16、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这说明,性格魅力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表演创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塑造出独具个性的角色,演员就要深刻理解剧本中对该人物的相关描述,把握角色的性格基调,同时也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此为基础,找到人物特有的动作表情,语音语调,甚至穿着打扮等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在扮演人物时,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不同之处,把握好人物的性格基调,找出人物的特点,是人物塑造的关键。雷雨中周冲是个天真活泼对未来有美好憧憬的孩子,心地善良,生活在这压抑的周公馆中;

17、而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是个为人正直,性格刚烈带有血腥的不折不扣的军人。史今本性憨厚善良,心肠软,甚至有些感性。所以我在塑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时,都注意到他们性格基调,所以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都不同,都要往人物性格基调上靠拢。如果没有找准人物的性格基调,就会造成演什么都一样的结果,这违背了表演创造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具体来说,把握性格基调可以从外部性格和内部性格两方面入手。譬如:“心思不正”通常表现为目光闪烁,“逢迎谄媚”则表现为弯腰打躬等等。外部性格必须从内部性格出发,是基于内部性格而产生的,如果表演开始就着手从外部性格表演,势必造成表演的刻板,甚至“过火”。斯坦尼斯拉夫的弟子托波

18、尔科夫曾经说过:“寻找外部性格化的要素,应当首先从深入形象内心世界出发,如果演员有机地掌握了形象行为的逻辑线索,那他就比较容易找到特殊的外部性格特征。形象的内在的种子如果找对了,那他就一定会启发你找到形象外部的种子。外部性格化是演员创作的最终部分,过早的考虑它,就会使演员倾向与模仿,妨碍他掌握生动的、有机的行为线索。结 语表演是一门心理艺术,它的最终结果就是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来,不管你是从体验入手,从理解入手,还是从感觉入手,我相信最终还是先从内部的自我修养做起。锻炼内心技巧,丰富经验系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唐国强说的:“有的同志认为表演是感觉,有的同志认为是理解这些知识无疑都源于丰富的创

19、作经验。但我个人感觉这两点实际密不可分,正是这两点的逆向发展形成演员表演的张力。理解力的升华和感受力、感觉的深入,使得演员有实力刻画出具有思想深度、情感厚度,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外部的自我修养在于使形体器官准备好去体现角色,并精确地把角色的内心生活表达出来。这是肌体的一门技术,也要求我们的肌体能象“橡皮泥”一样,为适应任何角色的塑造打好基础。协调好内外部的演员,较容易完成剧本、导演以及他人所提出的一切任务。他的自我感觉的一切内外部元素都随时准备响应号召。从内到外的发射愈是自然、鲜明和准确,观众就愈能清楚、广泛而完整地感觉到舞台上存在着的角色的精神生活。参考文献:1 佚名.业余演员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0,(01)2 于滨.大话角色与演员J.电影,2006,(06)3 项斯微.王珞丹:学做演员,学做人J.意林,2010,(19)4 王勇前.杜牧的舞台形象体现浅探J.黄梅戏艺术,2008,(03)5 冯伏强.演员表演的“样式感”J.艺海,2009,(05) 6 黄倩.浅谈舞剧中的角色塑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05)7 卢少华.论赵冬苓影视剧的人物塑造J.文艺争鸣,200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