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强度相对数.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9275139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度相对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强度相对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强度相对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强 度 相 对 数 ( 率 ) 表 示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 某 现 象 的 发 生 数 与 可 能 发 生 某 现 象 的 总 数 之 比 , 说 明 某现 象 出 现 的 强 度 或 频 度 ( 即 频 繁 的 程 度 ) 。 计 算 公 式 为 : 强 度 相 对 数 =某 现 象 的 发 生 数 /可 能 发 生某 现 象 的 总 数 100( 或 1000) 例 如 : 某 部 队 某 年 发 生 菌 痢 136人 次 , 该 部 队 同 年 平 均 人 数 为 14, 080人 。 求 该 部 队 的 痢 疾 发病 率 。 痢 疾 发 病 率 =136/1408010000

2、=9.66 即 平 均 每 千 人 中 有 9.7人 发 病 。 在 医 学 上 常 用 的 强 度 相 对 数 有 患 病 率 、 医 学 教 育 网 搜 集 整 理 发 病 率 、 感 染 率 、 病 死 率 、 死 亡 率 及 人口 自 然 增 长 率 等 。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某 病 患 病 率 =某 病 患 病 人 数 /调 查 人 数 100% 某 病 发 病率 =某 期 间 内 某 病 新 病 例 数 /同 期 间 内 平 均 人 口 数 100% 某 病 感 染 率 =带 有 某 种 病 原 体 人 数 /检查 人 数 100% 某 病 病 死 率 =死 于 某 病

3、人 数 /某 病 患 病 人 数 1000 某 病 死 亡 率 =某 年 某 地某 病 死 亡 人 数 /同 年 该 地 平 均 人 口 数 100% 出 生 率 =某 地 某 年 活 产 数 /该 地 同 年 年 平 均 人 口 数1000 死 亡 率 =某 地 某 年 死 亡 率 /该 地 同 年 年 平 均 人 口 数 1000 自 然 增 长 率 =某 地 某 年活 产 数 -死 亡 数 /该 地 同 年 年 平 均 人 口 数 1000=出 生 率 -死 亡 率 表 示 每 年 每 1000人 口 增 加 的人 数 。浅析强度相对数: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为便于对比分析现象之

4、间的相互联系,反映现象的普遍程度或密集程度,统计上要计算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如把全国的国民收入与同期全国的人口数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就可计算出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把全国人口数与全国土地面积联系进行对比,计算出人口密度等等。强度相对数不同于其他相对数,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间的对比,而是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总体的不同类现象指标值的对比。在一般情况下,强度相对数是个复合名数指标,多数指标是由分子与分母组成的复合单位来表示的,如元人、人平方公里等。极少数指标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如商品流通费用率() ,资金利税率() 。在治度相对数对比的两个指标

5、中有些可以互为分子分母,因而有正指标和还指标之分,如人口密度,用正指标表示可计算每个人占用的土地面积数,用逆指标表示可计算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的人口数,只是习惯上我们总用人口密度的逆指标而已。强度相对数往往用“平均”多少来表示,如人均国民收入、人均粮食产量等。这便容易和平均数相混淆。简答: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异同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决定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x ,同时也决定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f ,次数多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大,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则相应就小。可见各标志值出现次数的多少对平均值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强度相对数 =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 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

6、值 区别: 平均数计算公式的分母是次数;强度相对数计算公式的分母另一不同性质的,而又有联系的数值。平均数反映的是对象个体的一般水平;强度相对数反映的对象的总体水平。 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 强度相对指标一般由对比双方原有的计量单位构成;平均数计量单位则与标志值指标计量单位相同。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就是在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不同而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出的相对数,是用来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值例:我国土地面积为

7、960万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则:人均占地面积=土地面积总量/人口总量=960/129533=74.11(平方公里/人)又如,以铁路(公路)长度与土地面积对比,可以得出铁路(公路)密度。这些强度相对指标都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密集程度或普遍程度。利用强度相对数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时,广泛采用人均产量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例如,按全国人口数计算的人均钢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这种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越大,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强。由于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分子与分母原有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表

8、示的,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人均钢产量用吨/ 人等等。但有少数的强度相对指标因其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可以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其指标数值。例如: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 年内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又如,商品流通费用与商品销售额对比得出的商品流通费用率,则用百分数表示。有少数反映社会服务行业的负担情况或保证程度的强度相对指标,其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即采用正算法计算正指标,用倒算法计算逆指标。例如: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零售商业机构数(个)地区人口数(千人)商业网点密度(逆指标)=地区人口数(千

9、人)零售商业机构数(个)从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上看,带有“平均”的意义,例如,按人口计算的主要产品产量指标用吨(千克)/人表示;按全国人口分摊的每人平均国民收入用元/ 人表示。但究其实质,强度相对数与统计平均数有根本的区别。平均数是同一总体中的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之比,是将总体的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变量值加以平均。如前所述,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它表明两个不同总体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强度相对指标与结构相对指标的区分在统计中,反映现象普遍程度的指标很多都具有反映结构的作用,如每万人口医务人员数,每万人口大学生数,前者反映一个国家每个医务人员所负担的人口数,表明一个

10、国家的医疗服务水平,后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大学生的普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状况。从反映现象的普遍程度角度可以将此类指标定性为强度相对指标。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两个指标也反映了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可以划分为结构相对指标。所以,此类指标被单纯的划分为相对指标不够严谨,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确定其性质。如果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大学生或医务人员的普遍程度,并且用复名数人/百万人表示,则作为强度相对指标;如果侧重研究人口的结构比例,医务人员或大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且用百分数表示,则作为结构相对指标。1. 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

11、指标。平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是以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关系。2. 作用不同:强度相对指标反省两个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平均指标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是在一个同质总体内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4)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其他相对指标根本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一种复名数。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指标/面积总量指标 人均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