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音体美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9260202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体美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音体美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音体美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音体美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音体美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苍山三中小学音乐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并以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课程目标和教学领域为基准,制定我校对学生音乐素质等级评价标准如下:一、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并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发展。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 3、整体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

2、,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二、评价内容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依照标准要求,根据各年级教学目标,我校对学生音乐素质等级评价主要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及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几个方面测评,具体内容见(湘版)音乐教材学生学习评价表:表一 “音

3、乐小花在开放” 、表二 “在音乐中长大” 。三、评价方式我校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与他评有机结合,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从评价的时间上看,评价表中“今天的表现真棒”与“小红花的家”等内容属于课堂即时评价,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一期的收获真大” 、 “音乐的感觉真好” 、 “我们班的小明星” 、 “老师对我说” 、 “爸爸妈妈对我说”等内容属于期末总结评价,在学期末完成。从评价主体看, “今天的表现真棒” 、 “一期的收获真大” 、 “音乐的感觉真好” 、 “我们班的小明星” 、由学生自己填写,其中包括了自我评价与相互

4、评价;“老师对我说”由任课教师填写, “爸爸妈妈对我说”由学生的父母填写,两者属于他人评价。四、评价等级和标准依照评价表的填写结果,给学生打出音乐素质等级评价。测评等级均按A(优秀) 、B (良好) 、C(合格) 、D(待合格)四个等级给以评定。A(优秀):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均为最佳状态;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并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对他人的评价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强;音乐情感的表达准确,并富于创造性。B(良好):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状态较好;能比较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对他人的评价较为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较强

5、;音乐情感的表达基本准确。C(合格):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表现一般;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参与态度欠佳,与他人合作意识、协调能力一般,对他人的评价欠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一般;音乐情感的表达一般。D(待合格):基本没有学习兴趣和习惯;不积极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能与他人合作,对他人的评价不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差;表达音乐情感差。音乐组2011年9月苍山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为了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及深化,增进学生健康体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创体育教育教学新局面,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新体育与健康标准和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本评定方案。一、 评价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二、评价方案目的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三、评价方法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体能与技能、两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 )+体能与技能(60分)=100分

7、。1、学习过程积累40分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1) 、出勤情况10分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2)课堂活动表现30分 学习态度10分: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合作精神10分: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情意表现5分: 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回答问题5分: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每次得1分。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8、,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以上是对学习过程积累部分内容及赋分的阐述,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学期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委和小组长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2、测试部分60分主要包括体能与技能两方面(1) 、体能测试30分小学体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 体能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考量化表查成绩,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2) 、技能测试30分小学技能测试共2项,每项15分。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

9、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四、学生成绩表述将平时积累、体能、技能分数统计得出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A(90分以上) 、B(76-89) 、C(6075)和 D(60分以下)四个等级。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学生体育全面考核后,教师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基础上,评出学生的成绩等第。 美术组2011年9月苍山三中小学美术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一、评价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 “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体系,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

10、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要求。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堂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评价目的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三、评价的方法1、基础知识以书面文字,随堂抽测为主。低年级以命题画形式出现。2、基本能力:通过口头和动手相结合,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

11、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龄断,即低年级(一二年级) 、中年级(三四年级) 、高年级(五六年级) 。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学习态度(40%) ”、 “基础知识(10%) ”、 “基本技能(50%) ”、 “个性发展(10%) ”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评价总分为110分,“个性发展”作为加分。3、评价分四个等级:A 90分以上(优秀) B 75 89分(良好)C 6074(及格) D 60分以下(待合格)四、具体操作:(一)学习态度1、有健康的审美情趣2、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勤奋踏实,认真有耐心。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3、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按时完成各种美术创作。4、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2、(二)综合能力低年级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能够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掌握平涂等着色方法。3、能够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熟悉的生活。4、能够利用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5、能够用平面材料贴画,了解从实物拓印的表现形式。6、了解对称图形和不对称纹样的知识,能作简单的练习。7、能够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中年级1、欣赏与儿童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2、学习线描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3、掌握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能够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13、4、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5、了解简单的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制,并能进行简单的纸版画创作。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7、能够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高年级1、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评述。2、了解立体物的透视现象。3、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能够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5、能够进行中国画的临摹。6、了解浅显的人物比例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7、了解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知识,能够作简单的练习。8、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

14、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10、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美术组20011年9月某小学科学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一、评价原则:全程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就不应该发生在学习过程的结束,而应该贯彻和融合于科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讲包括学前评价,学中评价,及学后评价,即总结性评价。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课,喜欢评价。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功。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

15、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公正性原则:公正、客观是评价的生命线,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工具以及教师主观、偏袒的评价心态不仅是毫不可取的,而且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学习机会。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方法,自评 组评 师评 家长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二、具体评价措施1、建立学生科学课堂表现观察制度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对学

16、生学习的评价,关注的就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整个科学探究中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3、阶段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反映学生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的评价,通过学生自己、小组成员、教师、家长的定量评价,综合学生在某

17、一阶段中的成长历程。等级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4、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终结性评价的常用方式有:A、考试 B、课堂表现和阶段性表现评价的综合 C、实践测查。三、阶段性评价项目及其评价方法在每个学期末,或某一学习阶段,学生均应根据自己在这个阶段过程性评价的情况,和自己在进行科学学科学习(包括延伸至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填写阶段性(单元)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教

18、师可组织学生并请求家长协助,依据该生在该阶段探究学习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对主要成绩、突出问题或某些特长写出描述性评语,以鼓励为主,多提努力方向。阶段性评价方式宜采用等级制(A/B/C/D),并进行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评价结束时应把评价结果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提醒家长和学生应以不同于对待分数通知单那样的方式来对待等级。四、评价表 综合等级综合得分得分项目 各项得分老师的话(描述性语言)科学课堂表现(40) 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40)自评他人评(20)特殊表现 科学组2006年12月某小学英语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类 别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备 注口语 40% 40% 30

19、% 30% 自 测听力40% 40% 30% 30%笔试20% 20% 40% 40%统 一测 试评价标准:相应级别:一、小学英语3、4年级达到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二、小学英语5、6年级达到课程标准二级目标要求。三、小学英语1、2年级口试,参考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习成绩呈现小学生的评定应采用等级制。A、B、C、D。学科:英 语书面考查卷 口语测试 人数年级A B C D A B C D 参考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说明:1、书面考查卷按100分记录。三、四年级听力占60%,笔试占40%;五、六年级听力占40%,笔试占60%;2、书面考查卷等级评价标准。A:90分以上

20、(含90分) B:70 89分 C:60 69分 D:60分以下。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3、口语测试采用 A.B.C.D.等级制。某小学品德学科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方案一、课程评价目的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二、评价的特点1、评价过程化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2、评价多样化主体多样化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

21、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角度多样化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三、评价内容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分为三大类:1、课前准备。书及资料的准备、静候教师2、课堂表现。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参与活动3、学习结果。课内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四、评价依据1、课前准备。小组长检查带书以及资料准备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课代表组织课前纪律,

22、登记静候教师情况。2、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可以自行登记也可以指派课代表及时进行登记。3、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课内、课外各种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还可设计问卷和组织学生回答问卷,了解学业生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尽量做到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法收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学生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五、评价方式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课内行为和课外表现相结合。1、师评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课堂表现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期末,将记载情况反馈给学生,并召开一次期末总结会,学生们各抒已见,促使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2、自评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对评价会从“盲目”逐渐转为自觉。3、互评以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指导学生对组内成员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组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自评、互评优缺点,提出努力目标。4、家长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或组织家长参与评价。5、综合评教师结合以上三种或四种评价结果,再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上每一大类和每一小项均分 A、B、C、D 四个等次进行评价。A 为优秀,B 为良好, C 为合格,C 为待合格。品德组2006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