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9253337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2009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明矾KAl(SO 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 Al(OH)3 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C浓 H2SO4 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 Cu 发生剧烈反应D将 SO2 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退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 SO2 通入溴水,溴水退色后加热也 能恢复原色解析:金刚石的组成元素是 C,C 与 O2 在点燃的情况下发生反应,故 B 项错误;C 项中浓H2SO4 与 Cu 在加热的条件下

2、发生反应,C 项错误;D 项,SO 2 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H2SO4 和 HBr,加热不能恢复原色,故 D 项错误。答案:A2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是( )活性炭 过氧化钠 氯水 二氧化硫 臭氧A B C D分析:此题考查了有色物质的退色原理,做好此 类题目,必须了解使有色物质退色的常见物质,同时要掌握退色原理。解析:、是利用氧化性使品红退色,SO 2 是进行化合反应,活性炭是利用吸附性,本题答案为 D。答案:D3下列气体不能用浓 H2SO4 干燥的是( )A.CO2 B.H2S C.SO2 D.HCl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解析:浓硫酸可

3、干燥酸性气体和一些中性气体,但不能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 H2S、HI 等。SO 2 尽管有较强的还原性,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答案:B4. 为了改善环境,还城市一个清新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分类回收垃圾;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 B C D全部分析:本题各项均与环境污染有关,是当前探 讨的热门话题 ,考 查对环境保护的科技新成果的理解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 烧,可以减少 CO、SO2

4、、NOx可吸收颗粒物的污染;中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可以防止重金属 Hg、Cd、Pb 等的 污染;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变废为宝,节省原料,又可防止垃圾 对水土的污染;中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可造成环境的污染;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 纸的使用,既可以节省造纸原料,又可防止造纸带来的污染及餐巾纸使用后造成的污染;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对人体及环境均是有利的。答案:C5单质 X 与浓 H2SO4 共热,反应中 X 与 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则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 )1 2 3 4A B C D解析:若 X 为金属,X2H 2SO4

5、(浓) XSO4SO 22H 2O,X 为2 价,= = = = = 若 X 为非金属,X2H 2SO4(浓) XO22SO 2 2H 2O,X 为4 价。= = = = = 答案:A6下列反应中,SO 2 表现氧化性的是( )A2SO 2O 2 2SO3 BSO 2H 2O H2SO3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C2H 2SSO 2 3S2H 2O DSO 2Cl 22H 2O=2HClH 2SO4解析:SO 2 表现氧化性,只能 得电子,价态降低, 只有 C 中 而 A、D 中,SO 2 均S 4 S 4 S0 表现还原性,B 是非氧化还原反 应。答案:C

6、7下列化合物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生成的是( )ANa 2S BFe 2S3 CFeCl 2 D FeCl3解析:硫的氧化性比氯弱,因此金属与硫和 氯气的反应有如下 规律:多价态金属与硫反应生成其低价化合物,与氯气反应 生成其高价化合物,所以 Fe 与 S 反应只能生成 FeS,Fe 与 Cl2反应时则生成 FeCl3。答案:BC8刚采集某雨水样品时测得 pH 为 4.82,放在烧杯中经 2 h 后,再次测得 pH 为 4.6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样品酸度逐渐减小B雨水样品酸度没有变化C雨水样品继续吸收空气中的 CO2D雨水样品中的 H2SO3 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 H2SO

7、4解析:SO 2 溶于水生成 H2SO3(中强酸) ,而 H2SO3 能被空气的氧气氧化生成 强酸 H2SO4,因而 pH 减小,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H 2O H2SO3,2H2SO3O 2=2H2SO4。答案:D9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操 作 结 论甲 火柴梗 变黑者为浓硫酸乙 加入金属铝片 产生刺激性气味者为浓硫酸丙 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 放热者为浓硫酸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丁 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盛酸的瓶口 冒白烟者为浓硫酸戊 加到 CuSO45H2O 晶体中 变白者为浓硫酸(1)其中可行的是_(填序号

8、 )。(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_,改进方法是_。(3)完全错误的是_,因为_ 。(4)请给出另外两种鉴别方法:操 作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AB答案:(1)甲、丙、戊 (2) 乙 加热 (3) 丁 硫酸是高沸点酸,没有挥发性 (4) 下列任意两种(或其他可行方案)均可:操 作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A 滴加到浓盐酸中 产生白雾的是浓硫酸B 加入铝片 常温下反应的是稀硫酸,不反应的是浓硫酸加入木炭、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浓硫酸称量相同体积的酸 质量大的是浓硫酸在相同条件下加热 先沸腾的是稀硫酸10. 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 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 )条件下的燃烧。随着全球能源危机

9、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 NOx转化为 N2。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图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所示。(1)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填一项) 。排放到大气中的 NOx会导致酸雨、_等环境问题(填一项)。(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 还原 NO 反应的催化性能。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

10、)。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3)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 NH3 等还原性气体与 NOx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 NOx的两种气体:纯 NO 气体,汽车尾气。消耗 NH3 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_(填字母) ,原因是_。A B C都有可能解析:本题以燃油气燃烧过程产生污染这一社会关注问题为背景,考查了环保知识和探究催化剂性能的过程及问题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性很好的试题,侧重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日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关注社会热点,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理 论联系实际。(1)因燃

11、油气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对空气有污染的 CO、NOx、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结合“空/燃比”的含义和题图可以推知,增大 “空/燃比”可以减少 CO、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从而减少污染,根据课本知识可推出排放到大气中的 NOx可导致酸雨及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因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而从所给的探究步骤中,有滴有酚酞的稀硫酸(该溶液为无色),所以肯定是利用 NH3 与硫酸的酚酞溶液作用显红色的快慢来检测催化性能。只要记录显色所需时间即可。(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原则可推知,若汽车尾气中会有一定量

12、的 CO 和碳氢化合物,因它们也可以还原 NOx,则所消耗氨气就少,若汽车尾气中含 NO2,则因 NO2 也可氧化 NH3,则消耗的氨气就多。答案:(1)减少 CO 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 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 (2) 溶液显色所需要的时间(3)A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 CO 和碳氢化合物,少消耗 NH3 或 B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 NO2,多消耗 NH3 或 C 汽车尾气中同时含有 CO、碳氢化合物等还原性气体和NO2 等氧化性气体,二者相对含量的不同可导致消耗 NH3 的增多或减少11. 已知盐酸加到品红溶液中使品红溶液的红色加深。试推测:(1)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 的过程中的

13、现象为_;加热后现象为_。(2)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 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加热后现象为_。(3)向品红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比为 11 且足量的 SO2 和 Cl2 后现象为_。解析:SO 2 和 Cl2 的漂白原理不同。 SO2 的漂白具有可逆性,Cl 2 的漂白具有不可逆性。当二者按物质的量比为 11 混合后可发生如下反应:SO 2Cl 22H 2O=2HClH 2SO4,故不再具备漂白性,结合题给信息可知,品 红颜色要加深。答案:(1)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退去 逐渐恢复原来的红色(2)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退去 不再恢复红色( 或仍为无色)(3)溶液的红色比原来加深12 某

14、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浓 H2SO4 和 Na2SO3 固体进行制备并探究 SO2 的性质实验。装置如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 1 所示。(1)烧瓶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 ;图 1用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为_;(2)广口瓶中的 X 液体,用来检验 SO2 的性质,该实验操作中的一个明显的失误是_;(3)在进行实验时,发现 SO2 产生的速率缓慢,导致后续实验现象不明显,若装置气密性不存在问题,请推测可能原因及验证方法。原因_;验证方法_;原因_;验证方法_。(4)若该小组图 2制取的 SO2 气体中混有 CO2 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

15、SO2 气体,又有CO2 气体。可以选择图 2 洗气装置设计实验。洗气装置里的溶液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品红溶液、 E.澄清石灰水、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G.碳酸氢钠溶液。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所给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有些装置也可以不用)_。解析:(1)只有分液漏斗与烧瓶维持压强平衡,浓硫酸才能顺利流下,应先打开口上的塞子;(2)SO2 是一种污染性气体,应该 有尾气处理装置;(3)既然装置没有问题, 则可能是药品出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 Na2SO3变质,二是滴加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的不是浓硫酸,然后针对

16、各自原因 验证即可。(4)由于 SO2 中混有 CO2,且二者均 为酸性氧化物,要利用二者性质的差异,先检验 SO2,然后除去 SO2,确保除尽,最后再检验 CO2。答案:(1)Na 2SO3H 2SO4(浓) =Na2SO4SO 2H 2O 打开分液漏斗口上的塞子,旋开活塞,缓慢滴加浓硫酸 (2) 无尾气吸收装置,易污染空气 (3) Na 2SO3 变质 另取Na2SO3 样品制成溶液,加足量盐酸后,再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已变质,若无沉淀,则没有变质滴加的不是浓硫酸 另取该硫酸试剂,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若变黑,则是浓硫酸,若不变黑,则浓硫酸已变稀 (4)D、F、D、E

17、(或 D、F、F、E)13甲、乙二位同学各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 SO 离子,且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 SO24离子,其方案如下:24甲: 白色沉淀试 样 X(无 ) 加 BaCl2溶 液 加 足 量 稀 盐 酸 沉 淀 不 溶 解乙: 试 样 Y(无 色 溶 液 ) 加 Ba(NO3)2溶 液 白 色 沉 淀 加 足 量 稀 硝 酸 沉 淀 不 溶 解回答以下问题:(1)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严谨,甲_;乙_( 填“严谨”或“不严谨”),并说明理由:_。(2)如果你认为甲、乙方案均不严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_。解析:(1)甲方案不严谨,因当试样中含有 Ag 时,同样得到

18、白色沉淀,且 AgCl 不溶于过量的盐酸,Ag 干扰 SO 的检验 ;乙方案也不严谨,原因是当溶液中有 SO 离子时,24 23Ba2 SO =BaSO3( 白色沉淀) ,再加足量稀 HNO3,BaSO3转化为 BaSO4,沉淀不溶23解,不能排除 SO 离子的干扰。若含 HSO (显酸性) ,遇到 NO 也会生成 BaSO4 沉淀。23 3 3(2)正确的实验方案应为:往样品溶液中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再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一定有 SO ,且避免了 Ag 、SO 等离子的干 扰。24 23答案:(1)不严谨 不严谨 甲没有排除 Ag 干扰,乙没有排除 SO 、HSO 干扰

19、23 3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往试样中先加过量盐酸酸化,然后再加入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不溶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 SO ,若无沉淀生成,则不含 SO24 2412009 年第 38 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保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B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直接排放空气的做法,采用先开采 和综合利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的方法C推荐使用手帕,尽量减少使用面纸D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解析:将烟囱造高,并没有减少有害物质

20、的排放量。答案:D2某种由 CaSO3、CaSO 4、KHS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已知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三种化合物中 Ca 与 S 质量比为 40:32(KHS 中 K 与 H 之和为 40) ,则“Ca、H、K”的质量分数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C3 张老师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H 2 燃烧) ,发现烧杯中酸性 KMnO4 溶液退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 KSCN 的 FeCl2 溶液,溶液显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该条件

21、下 H2 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C该条件下 H2 燃烧生成了只具有氧化性的物质D该条件下 H2 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 H2O2解析:根据实验现象知,该物 质既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 应,又能与 氯化亚铁反应,说明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H2O 2 H2O2。2MnO 5H 2O26H =2Mn2 5O 28H 2O,2Fe2 H 2O2= = = = =点 燃 42H =2Fe3 2H 2O。答案: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SO 2、活性炭的漂白或脱色原理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能使品红退色B将等物质的量的 Cl2 和 SO2 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立即退去C将

22、等物质的量的 Cl2 和 SO2 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基本不变D经 Cl2 和 SO2 漂白的物质,日久都会恢复原来的颜色解析:等物质的量的 Cl2 和 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 盐酸和稀硫酸:SO2Cl 22H 2O=H2SO4 2HCl,二者的漂白性消失了,故 B 错 C 对;Cl 2 的漂白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是不可逆的,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D 错。答案:AC5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 Na2SO3 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B品红试纸、蘸有酸性 KMnO4 溶液的滤纸均退色,证明 SO2 有漂白

23、性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C湿润淀粉 KI 试纸未变蓝说明 SO2 的氧化性弱于 I2DNaCl 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 SO2解析:由于 SO2 溶于水生成 H2SO3,只能使指示 剂变色,而不能退色,A 项错误;SO 2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等有色无机物退色,是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B 项错误;除去多余的SO2应用 NaOH 溶液而非 NaCl 溶液, D 项错误;淀粉KI 试纸未变蓝,即无 I2 生成,故 SO2的氧化性弱于 I2 的氧化性。答案:C6. 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24、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CSO2、NO2 或 CO2 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CO2 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分析:此题考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从引起 污染的因素进 行了多角度考查;只要了解造成水体污染、居室污染、酸雨形成,温室效应等形成原因,此 类问题 就不难判断。解析:水体污染主要是重金属离子、 农药的使用、 难分解有机物、污水中的含磷洗涤剂,含氮化合物,有毒阴离子等因素引起的,故 A 正确;居室污染一方面是装 饰材料中释放出的甲醛、苯、甲苯等芳香烃及瓷瓦中的 氡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是厨房燃料燃烧产生的CO、SO2、NOx等造成的污染,故 B 也正

25、确;酸雨的形成是由 SO2、NO2 所引起的,CO 2 及CH4 和氟氯烃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故 C 项不正确,D 项正确。答案:C7 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试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试液退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AH 2S 和浓 H2SO4 BSO 2 和 NaHCO3 溶液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CCl 2 和 NaHCO3 溶液 DCl 2 和氯水解析:关闭活塞,将四个选项中的物 质代入验证。 A 项中 H2S 和浓 H2SO4 反应放出 SO2,

26、D项中的 Cl2 通过氯水待饱和后会放出 Cl2,SO2 和 Cl2 均能使品红溶液退色,故 A、D 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打开活塞,C 项中的 Cl2 会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答案:B8实验室制取 SO2 时,可以用来吸收尾气的物质是( )ACaCl 2 溶液 B碱石灰 C饱和 NaHSO3 溶液 D浓 H2SO4解析:CaCl 2(aq)、饱和 NaHSO3(aq)、浓 H2SO4 均不能吸收 SO2。答案:B9向 20 mL 1 mol/L 的 NaHCO3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SO2(标准状况下),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在生成的溶液中,Na 与溶液中化合态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则通

27、入 SO2 的体积为( )A0.224 L B0.112 L C0.336 L D1.12 L解析:SO 2 与 NaHCO3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SO 2=NaHSO3CO 2,2NaHCO3SO 2=Na2SO32CO 2H 2O设参加反应、的 NaH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解得 xy0.01 mol所以 V(SO2)(0.01 0.01) mol22.4 Lmol1 0.336 L。12答案:C10. 如图是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该试剂应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并用橡胶塞塞紧B1 mol Zn 与足量的该硫

28、酸反应生成 2 g 氢气C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9.2 mol/LD向 50 mL 该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解析:A 项浓硫酸能腐蚀橡胶,应用磨口玻璃塞;B 项中浓 H2SO4 与 Zn 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由于浓 H2SO4 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二者的体积和,故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 9.2 mol/L。答案:D11. 有一瓶 Na2SO3 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

29、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Na 2SO3 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 Ba(NO3)2 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 BaSO4C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 BaSO4D此实验能确定 Na2SO3 是否被部分氧化解析:硝酸可以将4 价的硫氧化为6 价,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 BaSO4,但加硝酸之前也有可能是 BaSO3,所以该实验不能确定 Na2SO3 是否被部分氧化。答案:C12(原创)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硫蒸汽的颜色,将硫粉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了硫蒸汽的颜色,但实验结束后,硫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为了清洗掉硫,同学们拟用以下方法除去用 CS2 溶解然后用水清洗

30、,用热碱除去,关于这两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 CS2 是利用了硫易溶于 CS2 的性质B用热碱液清洗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用碱液除硫的反应是:3S6NaOH 2Na2SNa 2SO33H 2O= = = = = D可用酒精清洗硫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解析: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用 CS2 溶解除去,也可用 热 碱液清洗,但不能使用酒精,因为硫微溶于酒精。答案:D13向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液体中逐滴加入含 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溶液的 pH7,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 c(Na )2c (SO ) B. mol沉淀的物质的量

31、024a2C沉淀的物质的量 mol D原溶液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 mola2 a2解析: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 CuSO4 和 H2SO4,加入 a mol NaOH 显中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2SO4,此 时 Cu2 完全沉淀,因此 A 项正确;由于 n(CuSO4) mol,D 错。a2答案:AB14下列物质能作漂白剂,且漂白后的物质受热又恢复为原来颜色的是( )AHClO BNa 2O2 CSO 2 D活性炭解析:HClO 和 Na2O2 的漂白性是由于它们的强氧化性,漂白后的物质很稳定,不再恢复到原色;SO 2 是与有机色 质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此物质受热易分解

32、恢复到原色;活性炭的漂白性是由于吸附有机色质,被吸附后的溶液中不再含有该物质。答案:C15. 两位同学设计下述两种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设计方案一致,即可确认为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SO2 和 CO2 气体。方案甲:方案乙:请你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方案甲:_;方案乙:_。答案:不严密,并非只有 SO2 才能使溴水退色严密,品红退色证明有 SO2,品红不退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 CO216A、B、C 是中学常见的三种非金属单质,常温下 B 为无色气体,A、C 为固体,甲、乙、丙为中学常见的三种

33、化合物,常温下 C 易溶于乙中,A 、B、C 与甲、乙、丙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 C 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_。(2)常温下,按右图装配装置,待内外气体压强不变时,水银柱液面在 M 处,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乙,乙在 B 中充分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水银柱推向左管的原因是_。火焰熄灭后,静置一段时间恢复到原温度,右管水银的位置应该是 。A仍在 M 处 B高于 M 处 C低于 M 处做出选择后,简要说明理由_。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燃烧的产物 A、B、C、D 中所盛放的药品名称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

34、有,侵权必究!A_ B_ C_ D _解析:(1)突破点 n(A)n (C)12,合成化合物乙且 C 单质 固体能易溶于乙中,推测C 单质为硫,乙为二硫化碳(CS 2),A 为 C 元素单质。(2)CS23B 甲丙,甲为 CO2,丙 为 SO2,B 为 O2。答案:(1)SO 2 SO2 (2)CS 23O 2 CO22SO 2 CS 2 燃烧= = = = =点 燃 = = = = =点 燃 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A CS 2 燃烧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无变化 品红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17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浓 H2SO4 的氧化性的结论并

35、进行了实验验证:一般认为11 的 H2SO4 浓度大于 60%,就具有一定的强氧化性,越浓氧化性越强,60%以下的H2SO4 氧化性就不怎么强了。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 H2SO4 中反应不明显,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98%的浓 H2SO4 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 mol/L,密度为1.84 gcm3 ,据以上信息回答:(1)如图装置,同学甲先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 3 mL 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 98%的浓 H2SO4 0.5 mL,加热至沸腾,该试管中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试用数据解释原因_。(2)甲同学再用分液漏斗加浓 H2SO4 10 mL,再加热至沸腾,现象是_

36、。写出与过程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3)乙同学利用所示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再加浓 H2SO4 10 mL 与铜片反应。所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除了有黑色物质出现外,还有_,原因是_。_,原因是_。为了最终看到与甲类似的现象,乙同学需进行的操作是_。解析:结合操作过程和题给信息知,硫酸的 浓度小于 60%无强氧化性,甲同学的第一步操作所得到的硫酸的浓度,经计 算知小于 60%,故与 铜不反应;甲同学再加 10 mL 浓 H2SO4,使试管中的硫酸浓度大于 60%能与铜发生反应;乙同学用 98%的硫酸直接与铜反应,不仅表现出强氧化性,还能表

37、现出吸水性,故 试管中有无水 CuSO4 析出,若想看到与甲类似的现象,则需将浓 H2SO4 稀释。答案:(1)H 2SO4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3%60%,其氧化性不强,所以无明显现象。(2)铜片慢慢溶解,带支管的试管中溶液变蓝,小试管中品红溶液退色 Cu2H 2SO4(浓)CuSO4SO 2 2H2O (3)液体呈浅蓝色 溶液中含有 Cu2= = = = = 有白色固体在试管底部析出 98%浓 H2SO4 有吸水性,生成无水 CuSO4 将带支管的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沿烧杯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18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 SO 。甲的

38、24实验为: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 A 中若含有_离子( 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乙的实验为: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 B 中若含有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丙的实验为: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其中试剂是_,现象是_;试剂是_,现象是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甲的实验不能证明 SO 存在,若有 Ag 也会如此;乙的实验不能排除 SO 的干扰,24 23若有 SO ,也会出现此现象;丙的实验中,可先加 HCl,试探 Ag 是否存在,还可消除 SO23的干扰,如加 HCl 无白色沉淀, 证明无 Ag ,然后再加 BaCl2,若有白色沉淀,肯定不是23Cl 所为,而是 Ba2 所为,而在酸性条件下, Ba2 只能与 SO 结合成 BaSO4。24答案:Ag SO 盐酸 无明显变化 BaCl 2 溶液 白色沉淀2319探究铁与硫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问题: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黑色物质,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猜想与假设:(一)铁元素显2 价。(二)铁元素显_价。(三)铁元素显_价。设计和实施方案:将铁粉和硫粉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中,用烧热的玻璃棒点触混合粉末,反应即可发生并持续进行,冷却后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